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251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docx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一、资源的稀缺性:

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

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

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

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

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

4、混合经济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四、市场机制

(一)含义:

市场机制也称市场运行机制或市场调节机制,是指价格,供求。

竞争。

利率。

工资等各种市场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其发挥的功能。

(二)构成要素

1、供求关系:

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商品经济中的表现形式,生产和消费时一切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

2、价格。

3、竞争:

是指市场主体为获得各自最佳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利益的争夺行为。

4、风险。

(三)主要形式

1、价格机制。

在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的关系的联系和作用形式。

价格是市场中最重要的因素,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价格的变动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懂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离开了价格要素,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发挥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反应灵敏的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经济能否有高效率的关键问题。

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P24~25)

2、竞争机制;是指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形式。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无处不在,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经济效率得到提高。

3、供求机制:

是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的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形式。

4、利率机制:

是利息率变动与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联系而后作用形式,主要是在资金和资本市场上发生作用的机制。

作用:

调节整个社会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体现资金成本,促进企业合理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调节宏观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帐目标的实现;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5、汇率机制:

是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兑换价格与进口出口贸易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形式。

6、工资机制:

是指工资率的变动和劳动力供求变动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自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7、风险机制:

是市场活动同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形式,是一种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一起的对市场行为的一种约束关系和约束过程。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机制,其核心在于充分尊重个人的自愿选择,发挥分工协作的优越性,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自愿交易。

(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健全的市场体系

2、完善的市场格局

3、有序的市场秩序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市场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

1、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市场主体:

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特点:

(1)平等性

(2)自由性或自愿性(3)市场主体对自己的商品拥有所有权(4)自利性

3、市场客体:

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包括商品、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等。

(二)市场运行的条件(P28~29)

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

2、自愿选择和自愿合作

3、自利与互利的兼容

(三)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市场经济师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它表明市场机制已覆盖社会并调节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和各个经济领域。

1、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2、特征:

(1)产权的确定性

(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4)经济行为的规范性(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二、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

(一)古典市场经济及其局限性

是指建立在机器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以生产资料分散在单个厂家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形式,其典型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或自由竞争市场经济,这是古典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

市场失灵:

指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或可能存在消极作用的情况。

古典市场经济学的局限性

第一,不能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的问题

第二,市场机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有限

表现在:

1、竞争失败2、不能调节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3、信息部对称。

指市场上卖方与买方掌握信息的程度是不对称的。

第三,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经济外部性:

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之中。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

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第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二)现代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师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力水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团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特征,采取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特征(P38~45):

(一)看的见的手的调节

1、建立国有企业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行业管制

(二)现代公司组织形式

(三)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2、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四)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节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一、产权及特征

(一)含义:

产权式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和。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二)结构:

所有权:

是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

占有权:

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使用。

收益权:

是财产主体通过财产的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的经济利益(为获得利益时占有财产的首要目的)处置权:

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终处理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可以分割,被不同德经济主体掌握。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在人与物的支配上所放映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特征:

1、明确性:

包括明确:

产权主体,即财产归谁所有归谁使用:

产权客体,即归某个主体占有,使用和分配的是哪些权利和财产。

2、法律性3、独立性4、收益性5、转让性6、责任性

二、产权的功能

1、明确界定对财物的支配的范围,空间和方式,提供财产运作的权利基础

2、为人们界定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

是分配剩余产品提供基本的饿权利规范,从而解决经济活动的动力源泉问题

产权的明确界定,不仅能够保护和合理评价稀缺资源,而且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和产权自由转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市场经济中产权的重要性(市场经济存在的最基础,最本质。

最关键的因素是产权和产权制度)

1、产权是市场主体确立的先决条件

2、产权式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

3、产权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

四、产权流动与产权交易

(一)、概念

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受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是一种权利的变更。

产权交易时产权的有偿转让,广义财产权的经济性流动。

产权的流通和转让,目的是追求资产使用的最大受益,产权转让机制自动地调节企业的生产结构,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产权交易的意义和方式(P52~53)

1、方式购买方式,成债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人员接受式,(根据交易形式划分);兼并,租赁,拍卖,股份转让,资产转让,合并,收购(根据交易主体划分)

意义:

1.、产权交易时实现企业间资产,股权,债权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化

2、产权交易是解决资产存量呆滞,增量资本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3、产权交易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资产变现,由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收回原有投资重新投入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战略转换的方式。

4、产权交易使得不同部门,地区,企业的不同产权主体的相互融合,分离,组合,混合,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五.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含义:

产权关系式指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由法律界定和维护的经济单事人对财产的权利关系;产权制度是制度化的产权,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驶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二)产权制度的功能

1、约束,激励的功能

2、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3、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

4、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

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

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产权归属权明确和产区受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

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时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三)产权制度的主要类型(P55~58)

依据归属和占有主体的不同,企业产权分为原始产权和法人产权

原始产权也叫做原始所有权或最终所有权,一般指企业的投资者对自己所投资资金持有的所有权,其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等法人,在股份经济中,这种权利可以转化为股权或债权。

法人产权是法人企业对企业运营资产所持有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名词:

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机制,市场经济,市场失误,经济外部性,产权,产权流动,产权制度,法人产权。

问题:

1、主要的市场机制有哪些?

2、价格机制的作用

3、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4、市场主体的特点

5、市场运行的条件

6、市场经济的特征

7、古典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8、产权的特征、功能

9、市场经济中产权的重要性

10、产权制度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建立在两个理论基础上的

1、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理论

2、是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理论

二、列宁和斯大林

列宁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

斯大林提出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重要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引导企业”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按劳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五个部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至今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一)市场经济主体的确立

个人,企业,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三大经济主体,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

(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互相关系,互相制约的各类市场的总合

1、市场体系的构成

2、市场体系的特点:

(1)完整性;

(2)统一性,是指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3)开放性:

指国内市场和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4)竞争性:

指市场必须有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开展

(5)有序性:

指市场体系必须规范化,各类市场必须在国家法令和政策规范要求下有序,规范的运作。

3、市场体系的作用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因为: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

(2)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经营活动的前提

(3)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三)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1、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活动

2、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制度

3、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

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

1、我国几次重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

2、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3、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具备哪些特点

4、市场体系的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一、传统计划体制的弊端

(一)组织机构上的条块分割阻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二)政府权利过度集中导致企业行为扭曲

(三)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使劳动效率损失

(四)社会资源的行政配置导致宏观经济失衡

(五)“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中国依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

三、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先阶段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四、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三)共同富裕

(四)社会和谐

(五)人的全面发展,自由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P103)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3、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105~106)

1、经济联系与资源配置通过市场

2、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

3、完善的市场体系

4、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

5、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控

6、健全的市场法规

7、广泛的信息系统(2、3、5、6是基本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的特征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4、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问题: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微观运行主体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概述

一、微观经济主体的含义及其构成

在市场经济中构成各中交易关系的交易主体就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有:

企业,个人(或居民家庭),政府。

二、经济主体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2、自主性3、自利性

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主体的形成条件:

明确的产权界定

产权界定是指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产权的主体和相应拥有的财产权利范围的过程和结果。

产权既定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产权主体的界定,即谁该拥有产权的问题。

2、产权范围的界定,即某项权利所包含的财产权利的边界问题的界定。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一、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及其规定性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一般具有一下的贵定性

1、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企业是具有行为能力的经济组织

3、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应者

4、企业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企业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四字企业”

1、自主经营,企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2、自负盈亏,企业在扣除成本,税收后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亏损由企业自己承担(动力和压力)

3、自我发展

4、自我约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类型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有两类:

一类是国有企业,一类是非国有企业(包括:

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城乡个体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国有企业:

各种形式的公有制企业及其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微观经济主体。

第三节国有企业的改革

传统国有企业的建立途径包括:

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改造民族私人资本以及国家投资新建。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1、产权不清2、政企不分3、责,权,利相分离4、管理不科学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放权让利(1979~1983)

放权就是主管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利,扩大企业自主权。

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

(二)两步利改税(1983~1987)

第一步:

对国营大中型企业都按照实现利润缴纳55%的所得税,税后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一部分上缴国家。

第二步:

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国家的财政收入按11个税种向国家纳税,税后利润留给企业安排使用。

(三)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责任经营制(1987~1992)

两权分离即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分离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经营权属于企业的。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内容是把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经营权交给企业,企业对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承担承包经营的责任。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93年至今)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制度及其类型

企业制度:

指企业财产组织和企业法律责任形成的一种规范,它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可以划分为:

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两种

传统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个人业主企业和合伙企业两种类型

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公司制企业,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

(1)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a、企业法人制度

b、有限责任制度

c、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所具有的上诉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3、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式公司制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套权利,责任的安排机制

股东大会,权利机构(审议决策)选举监事会(检查公司财物状况,监督董事会做出的决策)

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执行决策)

4、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

a、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阶段(1993~1998)

b、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2002)针对改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突出了要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

c、以出资人到位为目的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和完善阶段

问题:

名词:

微观经济主体企业企业制度

1、微观经济主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基本特征

3、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

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

第五章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这一收入分配制度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3、必须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在收入分配方面,我们建立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一、实行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P194)

1、企业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

2、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而是按照实现了的价格进行分配。

3、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证书”而是通过商品和货币形式来实现的。

4、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企业的客观条件不同,等量劳动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只能在同一企业中贯彻,至于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同一所有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不可能做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第二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

生产要素:

指进入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作用的各种资源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它包括三层含义:

1、参与分配的主题是要素所有者,依据要素有权

2、分配的课题是个是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

3、分配的衡量标准,涉及到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和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

二、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式按要素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3、生产要素的所有关系式决定分配方式的法权基础

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给配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劳动者潜能的发挥和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收入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

一、效率,公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平是一个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额认识和评价。

效率而后公平的关系式对立统一的。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处理好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应做好

1、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促进机会平等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基本保障方面为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