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88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87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docx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

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

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

知道)。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

蛋白质、核酸

2.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二)新陈代谢

1.概念:

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

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

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

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

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

在短

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

即使刺激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

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

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

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

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

生物体由小大

结构: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发育: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

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

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

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

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二、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实验性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

1.微观方面: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举例:

生物工程成果

(1)医药方面:

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2.5-3万)

(2)农业生产:

转基因生物、两系法杂交水稻

(3)能源开发:

石油草

(4)环境保护:

超级菌(有益菌)

2.宏观方面:

生态学

举例:

生态学方面的成果

生态农业:

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

第二章生物活动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考纲要求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

识记)。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

识记)。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

识记)。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过程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B)

种类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强调含量,万分之一以上)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Cl(除含量少以外强调必需,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二、作用(B)

C是最基本的元素

1.构成原生质CHON是基本元素

CHONPS是主要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其中O是含量最多的)

2.构成化合物:

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3.影响生命活动:

如B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

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差异性:

各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考纲要求

1.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的功能

2.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的功能(C:

理解)。

2.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C:

理解)。

教学重点

1、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

2、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2、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3、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C)

(一)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P12表格)

含量最多的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二)存在形式和功能

1.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结合水: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组成成分(与其他物质结合或被吸附在亲水性物质的

周围,不能自由流动)

自由水:

良好的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输营养和废物

2.无机盐

(1)形式:

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2)功能:

①组成成分(Mg2+叶绿体Fe2+血红蛋白)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细胞内外的无机盐含量)和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缓冲对)

3.糖类

(1)元素组成:

CHO

(2)种类

六碳糖:

葡萄糖(重要的能源物质)

①单糖五碳糖:

核糖C5H10O5(RNA的成分)脱氧核糖C5H10O4(DNA的成分)

其他:

果糖、半乳糖

植物:

蔗糖、麦芽糖

②二糖

动物:

乳糖

植物:

淀粉、纤维素

③多糖

(C6H10O5)n动物:

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

(3)转化关系

二糖

单糖

CO2+HO2+能量

多糖

(4)功能: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脂类

(1)元素组成:

CHO(NP)

(2)种类

①脂肪:

(CHO)储能等

②类脂: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基本骨架)

胆固醇

③固醇性激素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维生素D

5.蛋白质

(1)元素组成:

CHON(S)

(2)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种类:

约20种

②通式:

③结构特点: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种类不同(R基中有些为烃链,而有些含有-OH、-SH、-NH2、-COOH等官能团)

(3)多肽

①形成:

脱水缩合(肽键:

-CO-NH-)

②构成:

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含有多个肽键的的化合物

如:

n个氨基酸

n肽(含有n-1个肽键)+(n-1)分子水

③结构:

链状(即肽链,一条或数条肽链通过特定的化学键形成具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4)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①结构多样性:

(原因)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如人和动物的肌肉

催化作用:

如酶

②功能多样性:

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载体

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免疫作用:

如抗体

(5)相关计算

1肽键数=脱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脱水分子数

3蛋白质质含-NH2、-COOH的“至少”量=肽链条数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分子结构并不稳定,在重金属盐(汞盐、银盐、铜盐)、酸、碱、乙醇等存在或加热至70-100℃或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或破坏,导致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彻底丧失,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用酒精、紫外线或加热等方法能杀菌消毒,就是因为这样会导致细菌的菌体蛋白变性失活。

]

6.核酸

(1)元素组成:

CHONP

(2)基本单位——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

(3)分类和分布

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

含氮碱基+磷酸+五碳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膜质中。

(4)结构和功能

结构:

具有多样性,是指DNA或RNA中碱基序列的多样性。

功能: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三)小结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无法单独完成某项生理活动,只有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生命现象。

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物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教学目的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D:

应用)。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D:

应用)。

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的主动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成分: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少量糖类(位于膜外侧)

(二)结构:

(观察图2-4,注意糖链的分布)(D)

1.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膜外表面的有些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

(三)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两种成分都可流动)

(四)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期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注意与半透膜比较)

(五)功能(D)

1.保护:

与外环境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1)自由扩散:

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

如O2、CO2、甘油、乙醇、苯;HO2,脂溶性维生素(物质)。

影响速率的因素:

浓度差或分压差。

(2)主动运输:

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能量。

·若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则必为主动运输,但主动运输不一定都是由低浓度高浓度。

另外图中由细胞外向细胞内也是不一定的。

·如:

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和各种离子(矿质离子、有机基团)

·意义:

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对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影响速率的因素:

载体、能量(直接)温度、PH(间接)

(3)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

3.其他功能: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和免疫等

附:

细胞壁:

植物细胞具有;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注意其他有细胞壁的生物类型。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

3.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

4.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教学目的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

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D:

应用)。

3.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这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C:

理解)。

教学重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质基质:

细胞新陈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环境条件。

(二)细胞器

1.线粒体

(1)结构:

双层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