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819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docx

年产600吨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厂设计

摘要

马铃薯渣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淀粉行业广大厂家,以马铃薯渣固态通风培养单细胞蛋白的技术在解决此问题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方案设计了年产600吨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固态通风培养生产单细胞蛋白工厂,方案对工艺及主要设备进行了设计论证,并绘制了全厂工艺、主要设备及厂区平面布置图等图纸。

 

Abstract

Thepotatoresiduepollutionproblemhasbeenperplexthepotatostarchfactorys.Thetechniqueoffermentingpotatoresidueintosinglecellprotein(SCP)wasconsideredagoodwaytosolvetheprblem.

Thisprojectdesignedafactorytoproduce600tSCPperyear,usingpotatoresidueastherawmaterialwellventilatedtoproduceSCP.theprojectcarriedonthedesignargumenttothecraftandthemainequipments,anddrawdiagrampaperssuchaswholefactorycraft,mainequipmentsandthefactoryareaflatsurfacediagrametc.

 

第1章绪论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0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有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总产量为7086.5万吨。

目前,马铃薯生产淀粉及利用淀粉进一步深加工是马铃薯增值的主要途径,但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马铃薯渣污染这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如何妥善解决此问题,达到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是行业内一个重大课题。

统计显示,我国马铃薯淀粉企业每年产生的薯渣大约有800万吨。

由于马铃薯渣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较高,营养价值不高,适口性不好,饲喂效果差,将薯渣作为饲料应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应用,也只能消化部分薯渣,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菌体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某些特殊菌种生产的蛋白饲料由于菌种原因,还具有特殊香味。

实验表明,菌体蛋白饲料的饲喂效果比玉米、豆粕要好,与鱼粉饲喂效果相当。

在多种禽畜及水产养殖动物的饲喂实验中均有优良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工业产品中的废渣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以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

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很快。

东南沿海地区关于发酵工业废渣和木薯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较多,但是对马铃薯渣的研究成果仅限于实验室研究,用于实际应用的成果极少。

目前尚未有关于薯渣综合利用中试规模应用的报道[1]。

以薯渣为原料生产菌体蛋白是解决马铃薯渣问题的一个出路。

经过多菌种混合培养,将马铃薯渣中的糖类转化为菌体。

微生物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核酸和其他营养成分,通过底物→菌体的转化,将低营养价值的底物转化为高营养价值的菌体,同时由于某些菌体能产生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如酯类等,在培养的同时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2]。

有数据表明,薯渣经过多菌种混合培养,粗蛋白含量可增加12~15%(以干物质计),同时其风味也可以明显改善,同时由于营养成分的增加和风味的改善,也能够使马铃薯渣饲料的价值比原料高。

综上所述,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是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经过培养、干燥等工艺过程,可以将低营养价值高含水量的鲜薯渣转化为高营养价值、低含水量的高蛋白饲料,应用面更加广泛,更易保存。

菌体蛋白是以适当的培养基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微生物,以获得高蛋白微生物菌体为目标的一个生物工程过程。

菌体蛋白作为饲料与传统饲料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生长速度快、蛋白含量高;

2、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3、生产过程不易受气候等影响,容易控制。

菌体蛋白除能提供蛋白质外,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核酸以及脂类等营养成分。

由于菌体蛋白生产基本上不依赖于外部环境,因此其生产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比较小,甚至可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应急使用。

二战时期,德国就有生产啤酒酵母蛋白补充食品紧缺的先例[3]。

菌体蛋白多以工农业生产废渣、下脚料等为原料,开发此项目不仅可综合利用废渣等,还可以获得优质蛋白。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需求大幅增加,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畜争粮的问题。

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我国每年产生4~5亿吨农作物秸秆,如将其中的20%转化为菌体蛋白饲料,仅此一项,就可获得相当于400亿千克的饲料粮,相当于目前全国饲料用粮的一半[4]。

受到欧盟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调查裁定胜利的影响,我国国内马铃薯淀粉价格一路上扬,部分地区已经达到5300元/吨的价格。

国内马铃薯淀粉企业产销两旺。

在可预见的情况下,我国马铃薯及马铃薯淀粉产量将进一步走高,随之产生的副产品——薯渣也将大量增加,解决此问题已迫在眉睫。

利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一方面可解决薯渣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饲料用粮紧张,还可以大幅提高薯渣附加值,为提高淀粉厂经济效益作贡献,使得马铃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均可不同程度受益。

1.1设计任务,意义与指导思想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学到许多发酵理论,原理及相应产品的具体工艺,通过这次设计,使我将所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得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联系生产实习和实践,对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行一次测试和提高;同时也为了获得一些经验去组织生产,管理生产,为走向社会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次的设计,可以使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发酵理论、原理及相应产品的具体工艺条理化、系统化;使基础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基础。

1.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

主要内容:

包括工艺设计、物料衡算、热衡算、主要设备选型、制图。

生产工艺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培养,菌种采用啤酒酵母:

白地霉:

黑曲霉:

热带假丝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1:

4:

2:

4:

2混合菌种。

培养基采用马铃薯渣:

麸皮:

氮素:

磷酸二氢钠:

硫酸镁=12.5:

10.6:

4.5:

0.4:

0.1(折干物质)配比方案。

技术路线:

(1)斜面→种子培养基→单菌、混菌接种(28℃180r/min,24h)→培养种子

(2)原料(马铃薯渣、麸皮、氮素等)→配料→高压灭菌(0.1MPa)→糖化酶糖化(63℃,4h)→接种→静置培养(28℃,3d)→产品。

 

1.3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主要难点

1、国内外直接资料很少可供参考;

2、没有多菌种固态培养生产菌体蛋白的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3、多菌种固态发酵中菌种配比以及由此引起的饲料适口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解决方法:

大量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尽可能应用往届同学关于薯渣固态生产单细胞蛋白方面的实验成果,广泛借鉴同为固态发酵的酱油制曲工艺流程,在设备选型中多选用已有成熟设备,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经济性。

 

1.4厂址选择

正确选择厂址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区域规划、选择厂址时,经常涉及的内容有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厂区范围能否适应和满足总平面和安全距离的要求、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与抵御能力,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三废”的处理,与外部的联系及协作等。

为此,在选择工厂厂址时,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生产与安全、重点与一般、近期与远期、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所以要选出投资省、建设快、运营费低、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厂址。

在此设计中我选择的饲料厂厂址选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因为它足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近原料厂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2.燃料质量符合要求,能够保证供应。

3.地形便于车间布置、运输安排及工厂给排水。

4.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应不低于0.1MPa。

5.根据工厂运货量、物料性质、外部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采用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

6.运输路线应最短,方便,工程量小,经济合理。

7.靠近水源,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并符合生产对水质、水量、水温的要求。

8.污水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

9.电力来源于东北电网,电力供应稳定充足。

临近齐齐哈尔市,燃料运输方便

10.工厂与工厂之间,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满足了现行安全、卫生、环保各项有关规定。

 

第2章生产工艺的确定及论证

2.1原料及产品标准

2.1.1产品成分

由于菌体蛋白饲料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我分别参照鱼粉、玉米蛋白、玉米胚芽粕、玉米胚芽饼等类似产品的标准以及实验结果,草拟出菌体蛋白饲料的工厂标准。

因为数据不完全,尚不能对饲料中其他成分进行详细规定。

此标准仅对成品含水量和粗蛋白含量进行规定。

具体标准有待同行业以及国家相关部门规定。

标准内容如下:

含水量:

≤10%

粗蛋白含量:

≥20%

参考

 

2.1.2产品卫生标准[]

重金属含量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序号

项目

最高允许含量

(无特别说明为mg/Kg)≤

测定方法

1

砷(以总砷计)

2.0

GB/T13079

2

铅(以Pb计)

5.0

GB/T13080

3

氟(以F计)

50

GB/T13083

4

霉菌,X103个

35

GB/T13092

5

黄曲霉毒素B1,μg

10

GB/T17480或GB/T8381

6

铬(以Cr计)

10

GB/T13088

7

汞(以Hg计)

0.1

GB/T13081

8

镉(以Cd计)

0.5

GB/T13082

9

氰化物(以HCN计)

50

GB/T13084

10

亚硝酸盐(以NaNO2)计

15

GB/T13085

11

游离棉酚

20

GB/T13086

12

异硫氰酸酯(以丙烯基异硫氰酸酯计)

500

GB/T13087

13

六六六

0.05

GB/T13090

14

滴滴涕

0.02

GB/T13086

15

沙门氏杆菌

不得检出

GB/T13091

16

细菌总数X106个

2

GB/T13093

其中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霉菌菌种,故对霉菌数不做要求。

其他标准均参照该项目所允许的最低值。

2.1.2原料

1.马铃薯渣

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含水量80%。

马铃薯渣是一种粗饲料,经过实际测定,薯渣成分为粗蛋白含量4.6%~5.5,粗脂肪含量0.16%,粗纤维9.46%,糖类1.05%(以上各数据均为测定平均值)。

薯渣中各个成分还受到马铃薯产地、栽培管理、以及当年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

但是总体来说,薯渣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低的。

同时由于其较高的粗纤维含量,导致其适口性比较差,禽畜不爱吃,消化率低,显然薯渣直接作为饲料是不合适的。

2.麸皮

麸皮为辅助原料,含水13%。

麸皮是小麦加工面粉时产生的副产品,麸皮的含水量不一,但是一般麸皮含水量都在13%左右。

麸皮含纤维和磷的有机化合物比较多,质地蓬松,可直接作为饲料,同时麸皮也是发酵工业中常用的疏松料。

麸皮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2%~17%,赖氨酸0.67%,蛋氨酸0.11%,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但是麸皮中钙含量较低,有轻泄性,牲畜长期以麸皮为单一饲料有发生元素缺乏症的危险。

3.尿素、磷酸二氢钠、硫酸镁

尿素、磷酸二氢钠、硫酸镁为营养添加剂。

氮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及核酸的主要元素之一,众所周知,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氮素缺乏会引起生物生长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氮源主要有无机氮化合物和有机氮化合物两大类。

有机氮中的尿素,由于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易于被微生物利用等特性,本设计方案中使用尿素作为氮补充剂。

磷元素是细胞核酸以及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镁元素在生命体中经常以镁离子(Mg2+)的形式出现,镁离子是许多酶及辅酶的激活剂以辅基,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调节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中磷添加剂采用磷酸二氢钠,镁添加剂采用硫酸镁。

2.1.3菌种[5]

1.白地霉

白地酶(Geotrichumcandidum)属丛梗孢科,地霉属。

白地霉在28~30℃的麦芽汁中培养24h,会产生白色的、呈毛绒状或粉状的膜。

具有真菌丝,有的分枝,横隔或多或少。

繁殖方式为裂殖,形成的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孢子呈长筒形、方形,也有椭圆或圆形,末端钝圆。

节孢子绝大多数为(4.9~7.6)μm×(5.4~16.6)μm。

白地霉能水解蛋白,其中多数能液化明胶、胨化牛奶,少数只能胨化牛奶,不能液化明胶。

此菌最高生长温度33~37℃。

白地霉对营养要求不严,在多种基质上均可生长,其细胞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以及核酸,同时白地霉菌体基本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单细胞蛋白生产的一个主要菌种。

2.啤酒酵母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Hansen)属酵母菌属。

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

繁殖方式以出芽繁殖为主,能形成子囊孢子。

发酵工业上用来生产酒精、啤酒或药用酵母等,也可用来提取凝血质、麦角固醇、卵磷脂、辅酶A、细胞色素C等相关产品。

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酯类等特殊风味物质,当在单细胞蛋白饲料培养菌种时利用啤酒酵母这一特性可改善饲料产品的风味,使之具有更佳的适口性。

啤酒酵母在麦芽汁培养基中25℃培养3天,细胞由圆形、卵形、椭圆形到腊肠形。

啤酒酵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为乳白色,有光泽,平坦、边缘整齐。

在加盖的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不产生假菌丝或有不典型假菌丝。

3.黑曲霉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属黑曲霉群。

菌落生长稍局限,10~14天直径可达2.5~3厘米,菌丝初为白色,常出现鲜黄色区域,厚绒状,黑色,反面无色或中央部分略带褐色。

分省孢子头幼时球形,渐变为放射形或裂成及个放射的柱状物,一般700~800微米,褐黑色。

黑曲霉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各种基质上普遍存在。

黑曲霉具有多种活性强大的酶系,可用于工业生产。

如淀粉酶系用于淀粉液化、糖化。

黑曲霉具有国际公认的可食用安全性。

在以淀粉质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中,可采用黑曲霉作为糖化菌种以减少糖化也液化的成本。

3.产朊假丝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属丛梗孢目,隐球酵母科。

在葡萄糖-酵母汁-蛋白胨培养基中25℃培养3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腊肠形),大小3.5~4.5×7~13微米,无菌膜,有菌体沉淀,能发酵。

麦汁-琼脂平板上菌落为乳白色,平滑,有光泽或无光泽,边缘整齐或菌丝状。

加盖片的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仅生原始假菌丝或不发达假菌丝或无假菌丝,不生真菌丝。

产朊假丝酵母细胞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含量高于啤酒酵母,能利用尿素、硝酸盐为氮源,更重要的是它能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

4.热带假丝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ocalis)在含230~290℃石油馏分培养基上经22h培养可得相当于烃类重量92%的菌体,是石油蛋白生产中的重要菌种。

热带假丝酵母菌体有不同于其他菌株的特殊香气,可显著改善饲料风味。

 

2.2全厂工艺流程

1.饲料工艺流程

混合菌种

鲜薯渣→压榨→蒸煮→冷却→糖化→接种→静置通风培养→

糖化酶

出料→干燥→包装→成品

2.菌种培养流程

菌种→斜面活化→三角瓶→单菌、混菌培养→混合菌种

3.主要设备流程

板框压滤机

斗式提升机

NK罐

恒温、恒湿水浴池(糖化)

发酵池

“直流涡旋加交流往复式方块多回路”烘干机

包装机

 

2.3主要工艺及设备的确定和论证

2.3.1压滤[6]

鲜薯渣以板框压滤机直接压滤,压滤机日处理量不小于4吨。

板框压滤机属于间歇式加压过滤机,它具有单位过滤面积占地少,对物料的适应性强,过滤面积的选择范围宽,过滤压力高,滤饼含湿率低,固相回收率高,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故障少寿命长等特点,是所有加压过滤机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型。

2.3.2蒸煮

蒸煮的目的是为了使原料中的淀粉质糊化,同时借助蒸煮时的高温同时达到灭菌的目的。

蒸煮主要有常压及高压蒸煮两种方式,常压蒸煮,加热时间长,物料容易受热不均,耗汽量大,灭菌效果差,操作条件也差,故通常采用高压蒸煮方式。

蒸煮过程中借助蒸汽释放的热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酶、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特别是氢键受到破坏,引起不可逆的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由于蒸汽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蒸汽灭菌对耐热芽孢杆菌来说,温度每升高10℃,灭菌速度可增加8~10倍,对营养细胞则更高。

同时,蒸汽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灭菌效果可靠,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灭菌方法。

旋转蒸料器(NK罐)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蒸料设备,其锥形器体可以绕水平轴旋转,上下锥口是进出料口,它配有蒸汽、进水和抽真空管道,所以如水搅拌、加热蒸料、真空冷却都可以在容器内依次完成。

此类设备翻料彻底,可以加压操作,加热快、熟料快、蒸料均匀、无死角、熟料的物理性状好、操作简便。

2.3.3糖化

由于马铃薯渣中所含淀粉质不易被微生物直接分解利用,故在原料中加入糖化酶在63℃时进行糖化4h,以分解原料中的淀粉质,提高可发酵性糖的含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基于经济考量,糖化过程在恒温水浴糖化池中完成,熟料从蒸煮罐中放出后冷却到63℃加入糖化酶混匀后投入糖化池,水浴保温4小时即可启池接种投入培养池。

2.3.4培养[7]

由于原料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最终成为固态熟料,因此培养过程需要采用固态通风好氧培养法。

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发现很多重要生化过程是单株微生物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来完成,即混合培养,或称为混合发酵。

由于培养是以获得微生物细胞为目的,所选用的菌株均为好氧或兼氧菌,在培养过程中应当进行通风以保证各菌株生长良好。

2.3.5干燥

马铃薯渣具有粘度高、含水率高、性状多变且附加值低等特点。

目前国内生产的烘干机30多年来一直延用传统的顺流烘干工艺(包括滚筒式直热烘干机、气流烘干机、管束烘干机),物料在烘干腔内的流动只能顺其自然不能人工控制,其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距离太短,物料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仅有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

从而使干燥腔内的物料存储量极低,烘干效率非常低下。

而最新研制出的“直流涡旋加交流往复式方块多回路”节能干燥新工艺,设计合理、生产性能稳定、实用性强,技术工艺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培养完的产品有着和马铃薯渣相类似的特性,故在选择干燥工艺时采用此工艺。

2.4主要设备的确定和论证

2.4.1蒸煮设备

旋转蒸料器(NK罐)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蒸料设备,其锥形器体可以绕水平轴旋转,上下锥口是进出料口,它配有蒸汽、进水和抽真空管道,所以如水搅拌、加热蒸料、真空冷却都可以在容器内依次完成。

此类设备翻料彻底,可以加压操作,加热快、熟料快、蒸料均匀、无死角、熟料的物理性状好、操作简便。

2.4.2培养设备

固态培养形式很多,例如白酒厌氧发酵池、曲盘法、曲池法等多种方法[4]。

由于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生产过程属于通风好氧培养过程,故培养工艺需要在众多好氧培养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下列图表即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

生产方式

适应范围

特点

曲盘法

1.专业户

2.一般饲养场

3.年产200吨规模

手工操作;自产自用;投资少、上马快;劳动强度大;产量低。

发酵池法

1.乡镇企业

2.大型饲养场

3.资金少,劳力充足的县

4.年产1500~3000吨

半机械法,手工操作占相当分量;投资较少;产量较多;建设周期较短。

劳动强度依然较大,难以连续生产。

发酵机法

适于年产5000吨以上规模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机械化程度高,可连续生产,产量较大,劳动强度小,但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

 

不同方案的投资规模见下表:

生产方式

曲盘法

发酵池

发酵机

起点规模(吨/年)

设备投资(万元)

投资(万元/年)

人工(元/吨)

估计年利润(万元)

200

4.0

1.02

4~5

1.0~2.0

1500

50

1.034

2.7

15~25

5000

160

1.032

2.6

50~80

由表格中数据不难发现,发酵池与发酵机法投入产出比相近,但发酵机法投资规模要比其他两种方法高出很多,曲盘法以及发酵池法最大优势是对厂房要求不高,新建厂房成本低,如原有旧厂房经简单改造即可利用。

鉴于产量(600吨/年)和减少综合投资的考虑,培养方案采用发酵池法。

2.4.2干燥设备

干燥设备直接影响产品成品质量,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对于产品的品质有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出厂价格。

“直流涡旋加交流往复式方块多回路”烘干机其物料从进入干燥机到出成品纵向经过了无数次的往复式运动,同时横向又在进行着长距离的高速涡旋式运动。

物料在干燥机内大量的储存起来、运动起来。

其物料在干燥机内的总行程最长可达8000米左右;物料在干燥机内的运行时间最长可达2个小时左右;物料在干燥机内的储存量最大可达到十几吨。

此烘干机跟传统烘干机相比,此烘干机在进入正常生产后,其被烘干物料与热风的静态接触面积是传统烘干机的2.6倍;其被烘干物料与热风的动态接触面积是传统烘干机的6~8倍;且烘干机内热风的流动速度由3.5米/秒增加到了4.8米/秒,从而大大提高了干燥机的干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5辅助设备的确定和论证

2.5.1混合设备

按混合容器的运动方式不同,混合机可分为固定容器式和旋转容器式。

按混合操作型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操作式。

间歇式混合机易控制混合质量,可适应粉粒物料配比经常改变的情况,因此用得较多。

固定容器式混合机的结构特点是:

容器固定,旋转搅拌器装于容器内部。

它以对流混合为主,搅拌器把粉料从器底移送到容器上部,下面形成的空间被因重力作用而运动的粉料所填补,并产生侧向运动,如此循环混合。

适用于被混合的各物料物理性质差别及配比较大的散料混合操作。

旋转容器式混合机的操作是以扩散混合为主。

它的工作过程是通过混合容器的旋转形式垂直方向运动,使被混粉料在器壁或容器内的固定抄板上引起折流,造成上下翻滚及侧向运动,不断进行扩散,以达到混合的目的。

综上所述,选用旋转容器式混合机(间歇式)中的双锥形混合机。

双锥形混合机的容器是由两个锥筒焊接而成,其锥角有90℃和60℃两种。

双锥形混合机操作时,粉料在容器内翻滚强烈,由于流动断面的不断变化,能够产生良好的横流效应。

它的主要特点是:

对流动性好的粉料混合较快,功率消耗低。

这种混合机转速较低,一般约5~20r/min,混合时间约为5~20min,混合量约占容器体积的50%~60%。

在本例设计中,由于蒸煮设备采用NK罐,在蒸煮的同时可以进行混合,故可用NK罐代替混合设备。

2.5.2粉碎设备

产品在干燥后需要进行粉碎使产品粒度均匀便于包装。

由于产品是干燥后粉碎而且只需粉碎到一定粒度即可,粉碎工艺采用干法粉碎。

干法粉碎形式很多,但是考虑到需粉碎的物料粒度较大,故本设计采用锤式粉碎机。

锤式粉碎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