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710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docx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1.1基坑概况1

1.2基坑周边环境1

1.3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1

1.4开挖围护方案简介3

二.监测目的、原则及依据3

2.1监测目的3

2.2监测原则4

2.3监测依据5

三.监测主要内容及项目5

3.1周边环境监测5

3.2基坑围护体系监测5

3.3巡视监测5

四.监测点的布置6

4.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6

4.2周边道路、管线竖向位移监测6

4.3坡顶、土钉墙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7

4.4坑外水位变化监测7

4.5其它隐患的现场观测8

五.监测仪器埋设方法及原理8

5.1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8

5.2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9

5.3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9

5.4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0

5.5裂缝监测10

六.工作计划10

6.1实施时间10

6.2监测频率10

6.3资料提交11

七.预警信息反馈及预警数值11

7.1预警信息反馈11

7.2预警数值12

八.监测组织机构及主要仪器设备12

8.1监测组织机构12

8.2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3

九.质量管理措施13

9.1测试方法13

9.2测试仪器13

9.3监测点保护13

9.4数据处理14

十.应急预案14

十一.本工程我方配合服务情况14

十二.附录14

无锡xxxx二期基坑监测工程

基坑围护施工现场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基坑概况

基坑规模:

拟建场地位于无锡市xxxx路以南,xxx路以西。

拟拟建建筑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31929.01m2。

建筑物性质详见下表。

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0.000

地上层数

地下层数

建筑

高度

结构

型式

基础

形式

一区地库

+4.300

/

1

/

框架

桩基础

二区地库

+4.300

/

1

/

框架

桩基础

17~39#楼

+4.300

6

/

/

框架

筏板基础

40#~41#楼

+4.300

28

1

83m

剪力墙

桩基础

42楼

+4.150

28

1

83.15m

剪力墙

桩基础

基坑不规则,总周长约1500m,总面积约62000m2。

基坑挖深:

本工程场地较为平坦,根据勘察报告,本次设计基坑取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85国家高程基准+3.550m。

1.2基坑周边环境

一区地下室外墙北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18.44m,红线外25.0m远处为河流;

一区地下室外墙东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15.71m,红线外为梅西路;

一区地下室外墙西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4.36m,红线外为自行车棚;

一区地下室南侧为已建一期工程。

二区地下室外墙北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4.56m,红线外为水泥道路;

二区地下室外墙西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5.6m,红线外紧挨红线为为驾校道路,西南角红线为6m远处为办公楼,天然地基,埋深约2.0m;

二区地下室外墙南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4.65m,红线外为道路;

二区地下室东侧为已建一期工程。

综上所述,基坑周边距离红线都较近。

1.3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3.1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对基坑稳定与变形产生影响的土层主要包括5个土层,具体情况如下(本章节标高均为85国家高程基准):

第①层杂填土,杂色,含碎石砖块,结构松散,不做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30~6.10m,平均2.19m;层底标高:

-2.70~4.00m,平均1.16m;层底埋深:

0.30~6.10m,平均2.19m。

第②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含少量铁锰结核,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较高,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30~5.20m,平均2.31m;层底标高:

-2.58~1.85m,平均-0.12m;层底埋深:

2.00~6.00m,平均3.54m。

第②2层粉质粘土,灰黄-青灰色,可-硬塑状态,颗粒较细,含少量铁锰结核,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较高,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

0~5.30m,平均2.22m;层底标高:

-2.84~-0.48m,平均-1.77m;层底埋深:

3.80~6.70m,平均5.22m。

第③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可塑状态,夹薄层粉土,颗粒稍粗,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较低,干强度较低,中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20~5.30m,平均2.92m;层底标高:

-5.93~-2.56m,平均-4.63m;层底埋深:

6.50~9.80m,平均8.07m。

第④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湿-很湿,稍密状态,夹粉土,颗粒粗,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无韧性,干强度较低,中等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30~4.70m,平均2.65m;层底标高:

-8.88~-5.56m,平均-7.28m;层底埋深:

9.40~12.50m,平均10.72m。

第⑤1层粉砂,灰色,湿-很湿,中密-密实状态,含云母碎屑,切面无光泽,烘干后干强度较低,中等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7.00~11.10m,平均8.82m;层底标高:

-17.55~-15.02m,平均-16.21m;层底埋深:

18.80~20.80m,平均19.56m。

基坑底部标高为-2.250m,主要位于③粉质粘土层中。

1.3.1水文地质概况

1.3.1.1潜水

根据勘察资料,勘察时采用挖坑法8小时后测得拟建场地

(1)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潜水中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及标高见表3.2.1。

其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潜水型,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并随季节与气候变化,水位有升降变化,变化幅度一般最高为1.00m,本场地3~5年最高地下水位为2.90m。

1.3.1.1微承压水

勘察期间在钻孔内(干钻法)采用套管止水,间隔不少于8小时后观测,测得(4)层、(5-1)层、(5-2)、(5-3)层土中的浅部微承压水标高2.39-2.68m,平均标高2.55m,该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侧向补给,透水性中等、富水性偏少

1.4开挖围护方案简介

根据设计文件,本基坑采用围护形式如下:

(1)一般区段:

采用天然放坡围护,局部距离红线较近处采用土钉墙围护;

(2)暗塘区域:

采用灌注桩围护;

(3)坑中坑区域按结构倒角开挖

(4)采用明排+集水井排水。

在借鉴类似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方便施工等因素,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规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三级。

二.监测目的、原则及依据

2.1监测目的

基坑的开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是个动态过程。

因此,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快速反馈施工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最优的工程对策,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1)本工程施工周期长,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施工流程较多。

(2)基坑开挖阶段对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相当重要,必须严格按规范与设计等有关方面的变形控制要求及类似工程经验进行设计和实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

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

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监测计划,以便达到动态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

通过监测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周边的道路、管线正常运行;

(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开挖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目的;

(4)通过监测及时调整围护体系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5)检验工程勘察资料的可靠性,验证设计理论和设计参数,判断前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6)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7)通过跟踪监测挖土等阶段的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2.2监测原则

2.2.1系统性原则

(1)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能进行校核;

(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

(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2.2.2可靠性原则

(1)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

(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2.2.3与围护设计相结合原则

(1)对围护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

(2)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体、支撑结构的报警值;

(3)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

2.2.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

(1)对围护体系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监测;

(2)对场地地层变化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2.2.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结合施工工况确定测试频率。

2.2.6科学合理、经济安全原则

(1)在安全、可靠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监测方法;

(2)在确保性能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仪器设备;

(3)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

2.3监测依据

2.3.1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3.2“无锡xxxx二期”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2.3.3“无锡xxxx二期”地勘报告

三.监测主要内容及项目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拟建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3.1周边环境监测

周边道路竖向位移监测;

3.2基坑围护体系监测

(1)坡顶及桩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2)坑外水位监测;

3.3巡视监测

3.3.1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均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3.3.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支护结构

主要包括: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围护体有无裂缝、渗漏,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等情况

(2)施工工况

主要包括: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是否一致;施工工序是否与设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