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
本专题复习重点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
(1)熟练判读地质剖面图,掌握褶皱、断层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结合示意图或景观图,掌握流水地貌、风成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学说
K
(2018·陕西安康二模)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10至100m之间。
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诉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读图,完成
(1)~
(2)题。
(1) 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 )
A.石灰岩B.页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2)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B )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
B.海水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
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海水沉积-隆起抬升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美丽的石钟乳,石钟乳属于石灰岩在流水侵蚀后形成的沉积地貌,因此,选A。
(2)石灰岩的形成是古代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过去该地为海洋,有大量珊瑚虫存在,为海洋沉积地貌,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隆起出露地表,后随着外力侵蚀形成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故选B。
H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方法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
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
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论
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
板块
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X
(2018·辽宁大连一模)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B )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
(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B )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
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
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解析】
(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D是沉积岩。
A能够形成B、C,说明B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A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是变质岩。
为图中的C类岩石,B对,A、C、D错。
(2)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B对,A错。
岩石孔隙中蓄藏水分,不会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C错。
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D错。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K
(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C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解析】 C对:
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A错:
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B错:
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
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
D错:
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
H
1.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
地质
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基本特点
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的新
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
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3.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示的地
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X
(2018·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
(1)~
(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
A B C D
【解析】 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
故选A。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解析】 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K
(2018·全国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
(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
A.T0B.T1
C.T2D.T3
【解析】 A对:
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
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B、C、D错:
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解析】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故选A。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D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解析】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故选D。
H
图示法对比分析不同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
1.河流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的差异对比。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方法技巧
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形成因素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
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
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
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堆积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X
(2018·陕西榆林四模)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辽河河口海岸线( C )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2003~现今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2)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 )
A.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B.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
C.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辽河河口潮汐堆积较强
(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B )
A.导致海水倒灌 B.不利于港口建设
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使黄海面积缩小
【解析】
(1)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1909~1945年大体向海洋方向推进,但并不是全部;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选C。
(2)由图可知,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泥沙源于地表侵蚀作用的增强,反映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选A。
(3)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解析】 D对:
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A错:
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