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6703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格式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调研组

 

近年来,国民的旅游需求从单一的风景名胜观光逐步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型,旅游业发展不断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全面融合,旅游形象逐步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旅游收入成为很多地方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来源,因此旅游业被誉为“幸福产业”。

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海门的旅游业方兴未艾,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还很不匹配。

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十二大产业课题调研的工作要求,旅游产业调研小组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分析

海门南依长江、东临黄海,区内沟河纵横交错,因此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和特色物产。

几经沉浮的成陆史,孕育了海门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一)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目前,海门拥有7个大类、123个单体的旅游资源。

包括以蛎岈山、新村沙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长江、海域、謇公湖、圩角河为主的水域风光;有余东古镇、海哨遗址等构成的古迹遗址;有大生三厂、颐生酒厂、叠石桥家纺城等形成的建筑与设施类景观;由张公祠古银杏树、颐生酒厂榉树等特色林木组成的生物景观;有海门山羊、渔港海鲜、轻纺绣品、红木制品、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商品资源;以及较为丰富的名人、民俗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广,层级低,分布散。

海门旅游资源总量不算少,自然类旅游资源规模较大,地域广阔,北有沿海万亩滩涂,南有长江数十里岸线,蛎岈山、新村沙、謇公湖镶嵌其中,可以成为度假旅游开发的依托。

但总体而言,大多数资源丰度欠佳,层级较低,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开发利用难道较大。

从资源集聚情况看,全市旅游资源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十个辖区中,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集聚度不高,其中海门港新区、常乐镇的旅游资源集聚度相对较高,也分别只占单体资源总数的16.26%、15.45%。

2、物产富,人文丰,受众小。

滨江靠海为海门带来了丰富的水产品,江鲜、海鲜、河鲜一应俱全;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对高效农业的重视,使得海门农产品品种丰富,芋头、香芋、扁豆、山药等农副产品质量上乘;长江下游肥嫩的青草培育出了“海门山羊”独特的鲜美肉质,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之一;家纺之都、红木之乡更为我市发展购物旅游提供了较佳的先天条件。

海门现有123个旅游单体资源中,人文类旅游资源占了近2/3,以张謇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海门山歌、民居民俗、地方文化遗存等,都体现了海门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历史。

但客观的分析,我市的旅游资源普遍受众面还比较小,要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有些辨识力、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有些还属于墙内开花没有墙外香,与旅游的融合度还不够。

综上,将我市旅游资源放在长三角地区更大范围内考量,存在相对比较优势或辨识力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文水域资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二是特色比较鲜明的物产资源,可以美食、购物为重点凸显我市特色旅游辨识力;三是较为丰富的历史人文民俗资源,可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注入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海门旅游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产业化角度衡量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旅游景区呈组团化态势,但亮点不够,承载力不足。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市旅游景区景点初步形成了组团化发展的态势。

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国际家纺园景区、常乐镇张謇文化旅游景区、海门港新区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环謇公湖沿江生态景区等旅游板块已初步形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整体保护开发、海永一河两街“夜崇明”的打造,也已形成了基本思路;三厂、悦来等地休闲观光乡村游景点也有集群之势。

但总体而言,景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整体策划不够、规模容量较小、深度开发缓慢、市场号召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从全市角度看,旅游景区发展的规划体系还需进一步明晰,开发建设的目标任务还不够明确,缺乏龙头带动型的旅游项目。

(2)特色资源呈多元化分布,但品牌不响,开发不到位。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资源的开发,特色品牌的打造。

海门有最大的叠石桥市场、有神奇的蛎岈山、有历史文化名镇余东、有近代开路先锋张謇、有红木之乡麒麟,更有江海大地所盛产的海门山羊、江河海鲜、特色农副产品等等资源。

但上述资源很多还是属于原生状态,开发利用档次不高,特别是与旅游的融合度不够,大多还不具备完整的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属性。

从全市角度看,正因为特色资源多,而影响范围均有限,整体性的旅游品牌提炼和塑造还缺乏,难于叫响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因此,塑造怎么样的具有地方标志性、市场号召力、辨识力的旅游品牌成为亟需解答的课题。

以盱眙为例,其境内山水景观资源非常丰富,人文历史资源也算荟萃,而其独辟蹊径,以“盱眙龙虾”品牌引爆旅游市场,传奇不可复制,道理值得探究。

(3)产业发展呈融合化趋势,但链接缺乏,市场化不够。

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特色产业有向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明超家纺、颐生酒厂、金盛羊庄等,原本一些工业、农业企业也纷纷申报省工农业旅游点。

通过组织市民万人体验游活动,全市上下关注和参与旅游的氛围正逐步形成,部分红木企业、餐饮企业积极要求进入旅游线路。

但通过万人体验游活动的小试牛刀,也反映出我市旅游产业链条还不完善,旅游的配套服务功能还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市场化水平还很低。

通俗的说,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关联的行业广泛,系统性强,面向市场整合要求高。

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地接旅游企业,相关的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缺乏,可以说还没有开始以市场手段来整合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地接服务。

星级饭店、连锁酒店集聚在市区,数量偏少,价格偏高,景区(点)周边接待服务水平都相当有限,难以满足批量团队和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休闲娱乐项目匮乏,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场所分散,还没有集中的为游客提供慢生活、夜生活的特色街区。

机遇与挑战

分析现状,我们看到了优势和不足;抬头展望,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政策环境新利好。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省、南通党委政府高点定位旅游业,“美好江苏”成为我省旅游形象品牌,最近省政府又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意见》,重点布局江苏度假旅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各地发展旅游支持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

政策环境的不断向好,将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长期利好。

区位交通新时代。

海门靠江靠海靠上海独特区位,桥港时代为我市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我们距主要客源市场上海、苏南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崇海大桥、城际轻轨、高铁动车等交通设施的逐步建成,高速立体的交通格局将使我市的区位交通进入新时代,交通立体网络的一体化,交通形式选择的多样化,交通时间成本的低廉化,对于对交通依赖度很高的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更加诱人的发展机遇。

旅游消费新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旅游消费的理念不断转变,人们的出游目的也由风景名胜观光逐渐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乡村游、工业游、自驾游、短途休闲度假游逐步成为现代都市人出游和商务活动的重要选择。

因此,为鲜有风景名胜、却有江风海韵的海门提供了旅游市场开发的良好机遇。

  

(二)挑战

周边市场挤压。

放眼苏中乃至长三角地区地县城市,我们发现各地对旅游产业发展都非常重视,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指向都比较集中,客源争夺比较激烈。

周边县市的旅游产业起步相对较早,品牌特色和市场链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特别是苏南常熟、太仓,苏中泰州、扬州等地的旅游资源要比我们丰富,旅游产业的起步较早,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吸引力较强。

产品同质威胁。

南通市主推“江海明珠”这一旅游形象,包括周边县市也在大做江海文章,我们江海资源与周边地区比较而言,优势不明显,甚至有被掩盖和难以被旅游者认知的威胁。

生态休闲旅游成为了苏中苏北旅游共同的主题,张謇名人文化品牌也在被大南通共同使用,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现象难于规避,容易产生市场疲劳和恶性竞争,品牌特色塑造难度增大。

投资回报长期。

旅游产业具有行业关联广、产业链条长、运行系统化程度高的特点,培育过程比较漫长;单体项目大多具有资源占用大、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短期内往往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收益。

因此,不论是对属地政府还是对项目投资主体,都是不小的考验,优质旅游资源往往会有被其他产业蚕食的危险,社会资金对旅游项目的投入热情对产业发展的预期、政策、热度比较敏感,产业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更多主导。

定位与格局

总体定位。

以江海休闲为重点,历史人文为内涵,突出地方美食、购物体验两大特色,将海门打造成为长三角都市人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长三角区域游线路特色节点,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使旅游形象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使旅游产业成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旅游发展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源泉。

市场定位。

面向上海及周边城市中高端商务人群,开发可重复消费的商务休闲度假产品;面向长三角地区旺盛的自驾游、自助游、短程团队游消费需求,开发特色化、参与性、体验式的江海休闲旅游产品;面向长三角区域性旅游线路(例如国内华东游线路或是将来迪士尼游等),开发产业链中特色化功能型的配套产品。

发展格局。

根据现状分析和功能定位,构想海门旅游近期(三年)发展格局,即至2016年力争实现“12345”。

1建设一个区域中心级的大型旅游购物广场。

依托中国之最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融合国家4A级景区核心工程——家纺博览馆,以家纺产品为龙头,集聚海门及南通各地特色旅游商品之大全,建成南通唯一的龙头型旅游购物中心广场。

运营模式:

南通旅游局指定,海门旅游局监督,当地政府主导经营,游览认知与购物休闲融合,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市场经营主体、产品生产厂家、旅游经营企业、广大游客消费者共赢。

功能定位:

成为海门及南通地区团队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成为来南通团队游客的必经线路,成为长三角区域性旅游线路的重要功能节点。

2建设两个旅游度假区。

利用蛎岈山、新村沙两处独特的地文资源,依托广阔的陆海资源和长江生态岸线资源,规划建设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三年内一个申报成功省级,一个南通市级)。

功能定位:

针对中高端商务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结合海门境内的江海湖河资源,做足水文章,重点发展游艇度假产业,与主城区环謇公湖游艇度假呈犄角之势。

包括游艇游览、江海垂钓、会馆休闲、别墅度假、时鲜品尝等等,根据条件许可,开发温泉度假、高尔夫运动休闲;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主题公园体验项目,尽力拓展休闲旅游客源覆盖范围。

蛎岈山是我市不可多得的特色自然资源,但其旅游开发受自然潮汐、资源承载、交通成本等多方面制约,更适于定位为高端度假体验,同时其衍生体验可作为吸引普通游客的概念卖点。

3打造提升三个4A、3A景区。

三个4A景区:

叠石桥国际家纺园景区(已获批,进一步完善);常乐张謇文化旅游景区(2015年升4A);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景区(2016年创4A)。

三个3A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古镇景区(目标4A,2015年创3A);环謇公湖旅游景区(目标4A,2015年创3A);麒麟红木文化村旅游景区(2016年创3A)。

上述旅游景区板块的规划建设,应注重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组团式一体化旅游项目群,丰富旅游体验内容,提高景区承载能力。

4打造四条特色风情休闲街区。

利用滨江新城区沿江生态岸线,打造滨江风情休闲街区;利用大生三厂靠人民路老厂区改造提升,打造大生1915风情休闲街区;利用叠石桥三期已开发的步行街,打造时尚风情休闲街区;利用东灶老渔港区两侧建筑改造提升,打造渔港风情休闲街区。

风情街区建设应注重彰显个性,与景区景点有机结合,整体控制业态布局,形成浓郁的文化风情,通过风味美食、酒吧茶馆、文化演艺、特色商品等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游客慢生活、夜生活的重要活动空间,也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创建五个省级乡村旅游点(自驾游基地)、工业旅游点、四星级以上酒店。

根据全市乡镇园区的资源特点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重点推进创建五个省四星级乡村游旅游点,并结合自驾游特别是房车露营新需求,加快省级自驾游基地建设。

结合我市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三星家纺、沈绣工场、颐生酒厂、卡蒙斯酒庄、红木制品五个省级工业特色体验旅游点。

加快推进住宿酒店业发展,全市新建并获批五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推动景区周边国内连锁型酒店建设,园区至少新建一家三星以上酒店,乡镇至少新建一家两星以上酒店。

路径与措施

(一)以规划为统领,明确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编制产业发展近期规划,明确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我市邀请苏州大学编制了《海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总的来说其对我市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安排,但其主题提炼、总体定位还值得进一步推敲和优化,对于近期产业的发展框架、目标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要在此基础上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近期规划,细化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近期重点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责任主体,理清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空间融合的脉络和思路。

2、加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制定项目建设规划。

旅游项目要有亮点、有吸引力,前期策划至关重要,对于全市发展格局中的重点旅游项目,各地要舍得投入进行策划研究。

一个好的策划定位,会使得规划建设方向科学、纲举目张,也会进一步促进后期的招商引资、项目运营。

同时,每一个具体的旅游项目都要有专业的旅游规划建设方案,以避免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

在策划和规划阶段,属地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应加快组织和推进策划和规划工作,所有策划和规划都要请专业机构编制,都要会同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论证。

(二)出政策强推进,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激励力度。

1、出台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聚焦产业发展,落实目标任务,需要政府强有力政策的支撑,市政府要进一步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对于各地旅游专项规划编制给予专项资金补贴;根据年度旅游项目建设形象进度,加大专项资金引导力度。

旅游项目用地出让金所得,全额返还所在乡镇园区;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减免。

对于旅游企业、风情街区按照业态需要引进的企业,给予一定年限内税收减免政策;给予创星评级达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或一定年限税收减免政策。

对于组织本地游的旅游企业,根据核定的人数给予年度奖励。

2、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考核力度。

召开旅游业发展动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按照目标定位和发展格局,制定海门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每个年度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分解,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园区乡镇。

增加旅游业在“三个文明”百分考核中的分值,开展旅游业发展年度单项竞赛,对年度获奖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三)用个性塑品牌,彰显城市旅游形象标识和内涵。

1、叫响海门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经济很大程度上是“眼球经济”,谁能吸引游客的眼球,谁就找到了打开旅游市场大门的钥匙。

要邀请专业机构共同策划,发动各界广泛参与制定品牌形象体系,重点推出具有海门鲜明个性特征,符合海门旅游功能定位,并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品牌,注重品牌形象的标识性,品牌内涵的延展性。

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方案,重点针对目标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化形象宣传,不断叫响海门旅游品牌形象。

2、不断丰富旅游品牌内涵。

旅游品牌是特色优质资源的形象概括,更需要有内在产品的丰富和支撑。

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是聚焦地方旅游品牌形象,丰富旅游品牌内涵的重要平台。

根据我市的特色资源,组织春夏秋冬系列节庆活动,将会不断呈现海门旅游亮点:

3月份举办“叠石桥家纺购物节”,突出时尚元素;6月份举办“謇公故里红木文化节”,突出文化传承;9月份举办“蛎岈山梭子蟹美食节”,突出渔港风情;11月份举办“海门山羊节”,突出民俗风味。

通过上述节庆活动,彰显海门旅游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四)推产品启需求,完善产业链接提升市场化水平。

通过组织海门市民万人体验游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接受市场的洗礼,旅游产业的发育需要市场需求的刺激,某种程度上,启动市场需求可以起到倒逼产业发展的效果。

启动市场需要有产品,而且是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实现“海门游”到“游海门”的转变,就是要整合游海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推出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旅游产品的过程。

面向市场推出旅游产品,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对内整合、对外营销、地接服务。

旅游局具体负责对旅游线路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营销;同时建立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性质),采用政府出资的方式,隶属旅游局统一管理。

利用政府对资源整合的能力,完成旅行社不愿或不能单独完成的业务,聘用3-4名旅游专业化人才,负责:

旅游网络营销和网站维护;自驾游业务咨询和预订接待服务;登门拜访客源地旅游公司推介产品;团队游产品的整合和协议签订;海门旅游地接服务等。

 

2013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