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654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满分:

100分)

班级:

______姓名:

______学号:

____成绩:

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2.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出现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

 ③深秋,树上出现白霜;

 ④初春,冰雪开始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5.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露的形成B.正在消融的雪 

 C.附在铁丝网上的霜的形成 D.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

 

A.北方冬天的雾淞B.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

 

 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

 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 

7.物态变化现象一年四季随处可见。

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时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结冰时向外界放出了热量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汽化现象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水在98℃时寸可以沸腾 

9.下列方法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10.玻璃在200℃时寸熔化,当温度升高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

A.玻璃变大了 B.玻璃是晶体 

 C.玻璃是非晶体 D.玻璃难熔化 

11.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吸收热量,蒸发不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C.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升高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12.冬天,我国南方某地遭遇了特大冰冻灾害。

高压线和铁塔上冻起厚厚的冰霜,使得一些地方的电力设施被损坏。

形成冰霜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汽化 

二、填空题

13.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15.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

先把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成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_____态.

16.即使在0°C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___现象.

1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现象,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18.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___热量.

 

三、实验题

19.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装碎冰的大试管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装碎蜡的大试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

(1)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

(2)为了使冰和蜡受热均匀,此实验中采用的做法有_____和_____.

(3)如果让你自己做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你至少写出两条注意事项.

 ①_____;

 ②_____.

四、综合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干爽与潮湿

   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

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

   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

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

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水蒸气产生的压强就不变,水也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间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

   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做水的饱和汽。

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水的饱和汽压PS。

PS

 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S的比值

因此,人们用Rh=

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Rh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Rh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到潮湿。

(1)水蒸发时,    (选填“有”或“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下列能表示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3)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不再从水面飞出

 B.水蒸气的压强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

 C.温度升高时,水蒸气的压强增大

 D.温度升高,水面上方再次形成饱和汽后,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大于回到水中的

(4)6月1日,我市早晨6时气温为15℃,Rh=0.96;下午14时气温为25℃,若当天空中水蒸气的压强P1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下午14时Rh可能大于1

 B.下午14时Rh一定小于0.96

 C.P1大于15℃时水的饱和汽压

 D.人感觉下午14时比早晨6时潮湿

(5)用短文中知识,解释在潮湿天气里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原因。

 答:

 。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2.【答案】C【解析】夏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是液化现象。

②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③深秋,树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

④初春,冰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

因此②③物态变化相同。

C符合题意为答案。

3.【答案】A【解析】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4.【答案】A【解析】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A正确;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液化,B错误;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C错误;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D错误.

5.【答案】B【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放热,A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C不符合题意;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A【解析】北方冬天的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雾是小液滴,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来制造舞台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春天来了冰雪熔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升华凝华  熔化

 【解析】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变为雨滴落到地面,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14.【答案】吸  熔化

 【解析】实施人工降雨时,在高空处播撒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高空中的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再熔化为水,从而形成雨.

15.【答案】吸收气

 【解析】“升华脱水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升华的方法使蔬菜脱水,而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16.【答案】升华吸热  液化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升华成了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收热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17.【答案】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解析】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要放热,使上层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被烫伤.

18.【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解析】烧杯内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碘,属于凝华现象.烧瓶内水的温度有明显升高,说明凝华过程放热.

19.

(1)【答案】吸热

 【解析】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2)【答案】水浴加热法  使用碎冰和碎蜡

 【解析】要使固体受热均匀,需要用石棉网加热,使容器底受热均勾;将固体碾成粉末,在加热过程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要把固态粉末放在试管中进行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此实验中,为了使冰和蜡受热均匀,采用的做法有水浴加热法和使用碎冰和碎蜡.

 (3)【答案】①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冰块和蜡块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②将温度计插入碎冰和碎蜡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③实验中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冰和蜡,要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冰和蜡受热均匀;④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⑤冰的熔点受杂质和大气压的影响,测出的熔点可能不是0°C.

 

20.

(1)【答案】有

 【解析】水蒸发时,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

 

(2)【答案】B

 【解析】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所以图像B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水分子仍然从水中飞出,也有水分子飞入水中,A选项错误;水蒸气的压强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B选项错误;温度升高时,水蒸气的压强增大,C选项正确;温度升高后,水面上方再次形成饱和汽压,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水中的,D选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A选项下午14时Rh不可能大于1,A选项错误;B选项下午14时的Rh小于早上6时的Rh,说法正确;C选项p1应该小于15℃的饱和气压,说法错误;D选项人感觉到下午14时比早上6时干燥,说法错误;

 (5)【答案】越潮湿,Rh越大,衣服表面的水分蒸发的越慢

 【解析】空气越潮湿,Rh越大,衣服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衣服越不容易晾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