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665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

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研读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汉武帝有何烦恼呢?

西汉初年:

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的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力与中央抗衡。

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反而对皇帝感恩戴德。

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研读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又为何而烦恼呢?

汉朝初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怎么实现思想一统于皇帝呢?

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条妙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

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

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

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不好。

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

汉武帝还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但“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盐铁专卖

材料研读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

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

吴、邓钱布天下。

译文:

文帝时,人们可以随便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刘濞垄断了煮盐业,邓通垄断了铸钱业,山东奸猾之徒齐聚刘濞帐中,秦、雍、汉、蜀贪鄙之辈依附邓通麾下。

刘濞、邓通的钱遍布天下。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

同学们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种状况对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多掌握在豪强手中。

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

对,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富商大贾手中,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部分不法豪强,利用手中的财富,对抗中央,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呢?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通过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的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而今,饱经沧桑的华夏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板书设计】

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

 

政治上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想上

 

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

经济上

 

2019-2020人教部编版:

七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2018部编版:

七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习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主学习:

一. “推恩令”的实施

1.原因:

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

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

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1.原因及措施: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_______,平抑_______。

2.作用: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基础。

3.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_______时期。

自主检测:

1.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2.史学家翦伯赞诗云: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

A.汉武帝破匈奴

B.冒顿统一蒙古

C.昭君和亲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

3.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之策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

4.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5.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创立科举制

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8.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这里的“他”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   

D.张骞

9.早在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12.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

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1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14.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在经济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③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几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御史大夫

16.汉高祖时,社会经济一片荒凉,将相出行有的只能乘牛车。

可是到了汉武帝初年,也不过60年,汉梁王出行车马千里,随从涌道。

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A.西汉的社会风气      

B.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C.分封诸侯国的互相攀比

D.汉武帝本人的示范

1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

A.强调“君权神授”   

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      

D.缓和社会矛盾

18.汉武帝在位期间,曾招募人出使西域。

他派人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开辟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与物产情况

C.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19.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20.“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C.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D.春秋时期孔子思想不受统治者欢迎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相李斯曰: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请守、对杂烧之。

”帝曰:

“可。

”对于这一史实,中国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说:

”书籍被烧线,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素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这一史实”是历史上的什么事情?

“帝”指谁?

郭沫若先生认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C  

6.D 7.B 8.D  9.C 10.B  

11.A 12.B 13.C 14.A 15.A  

16.B 17.C 18.D 19.B 20.C

21.

(1)"焚书坑偶”。

秦始皇。

郭沐若认为该行为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统一度量衡

2.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B.《韩非子》C.五经D.《孙子兵法》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

4.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5.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6.“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

7.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8.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属于他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开创皇帝制度②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0.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之者()①目的相同②实质相同③方式相同④结果相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汉武帝时期太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墨子》B.《韩非子》C.《孙子兵法》D.“五经”

12.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大兴文字狱

1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二、材料解析题

14.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

汉初国策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第二组:

捍卫皇权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怎样第三组:

知识归纳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15.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讲经图》

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请回答:

(1)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

识读材料一中图片,汉武帝选取了哪一家的思想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采纳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中图片,为了使这一思想学说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强大,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B4、B5、B6、A7、A8、C9、B10、A11、D12、B13、B

二、材料解析题

14、

(1)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侯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3)①推恩令;②罢黜百家;③太学。

(4)为大一统帝国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空前强盛。

15、

(1)儒家。

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3)主父偃。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或者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6、

(1)王国问题。

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解决:

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巧妙: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思想不统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