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093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40*1.5=60分

1.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燕山南北等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如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

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A.特殊性B.多元性C.曲折性D.完整性

2.甲骨文在记载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

这说明了商代

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原始宗教意识淡化

C.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D.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

3.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敢问死,(孔)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4.“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A.社会动荡不安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郡县制已确立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5.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

C.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D.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6.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由中央派遣长官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州境内的吏政等,其中十一个州部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扬州等。

这反映出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异变B.社会治理重视继承创新

C.君主专制加强倾向明显D.州部郡国力量有所削弱

7.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

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8.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

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9.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主要体现在唐朝两税法的实行上。

这一转变主要是指

A.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B.取消杂税,按照田亩纳地税

C.改为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改为以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

10.《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太乐令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陈寅恪说:

“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这反映出唐朝

A.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士人显现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11.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的负担B.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速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对百姓的社会管控

13.元朝廷对各行省通过授受牌符,禁止擅调军队,限制惩办军将之权,直接布置调换戍兵和整点军队。

除云南行省外,各省提调军马的只限于两名长官,其余官员不得参与。

这一举措

A.意在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B.使行省实际上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C.迎合了大一统的统治需求D.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4.宋人有云:

“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

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B.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一致

C.回应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趋势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15.两宋时期,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现金支票)、茶引(类似有价证券)、交子、会子等金融媒介,出现了质库、检校库、抵当所等借贷机构,形成了官私兼备、缓急阙乏的借贷市场。

宋代借贷市场的形成

A.平衡了金融市场的竞争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维护了政府的垄断经营D.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

16.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

这表明郑和使团

A.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B.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D.促使明廷放弃了“海禁”政策

17.清朝中后期,编纂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这一做法说明

A.君主专制渗透到文化领域B.政府编书风气由此开启

C.传统文化由此可健康发展D.传统文化因此遭到摧毁

18.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19.鸦片战争刚结束后,在如何处理清朝与英国关系这一问题上,两广总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疏:

“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

”耆英的这一一外交理念

A.已具有较明确的近代外交意识B.为近代的屈辱外交埋下了祸根

C.仍未突破“天朝上国”的理念D.具备相当务实的近代外交特征

20.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不能说明

A.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B.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志D.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21.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

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

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D.结束君主专制以及思想解放

22.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把1914年至1920年这段时期称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列强资助北洋军阀相互争斗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23.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在湖南文家市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上,师长余洒度仍然坚持“直攻长沙”的意见。

毛泽东坚决反对再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和农村。

毛泽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动员农民配合北伐军B.保存和发展党的武装力量

C.在农村推动土地革命D.维护党中央路线的严肃性

24.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这表明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5.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26.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533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

这主要得益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7.面对中国新冠病毒防控取得的巨大胜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这里的“制度”主要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28.“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世界领先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中外结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9.有学者认为:

清朝统治者打敗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分裂分子等本国的挑战者,如果不是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循前例,清王朝的统治也许还能延续。

材料意在说明清朝灭亡的原因在于

A.清廷面对民族危机缺乏根本性变革B.农民起义的打击

C.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边疆危机的加深

30.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

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31.1993年,浙江温岭的乡镇集体企业开始“量化改革”,资产通过“土法”评估后,将集体资产全数或部分退出,经营者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企业的主要股权。

到1996年前后,浙江省80%的中小集体企业都完成了量化改造。

这一改革旨在()。

A.转移集体共有财产B.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C.提升当地城市化水平D.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32.下图为1946年1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四版的一则广告。

今天据此可知()

A.解放区民众的文娱生活丰富B.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得解放

C.文工团演出实行纯市场运营D.文艺活动推动革命舆论宣传

33.1833年,江苏发生严重水灾,林则徐请求朝廷拨款赈灾,强调“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只有“纾民力,培元气”,才能“安贫保富”。

这体现了林则徐()

A.“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B.“师夷长技”的国家意识

C.“反帝反封”的爱国思想D.“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34.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确立了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

这一举措表明()。

A.中国从根本上扭转海防空虚局面B.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显著提升

C.中国军制现代化改革开始起步D.国防战略调整到以海洋为主

35.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36.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

亩产可以打多少?

回答说:

可以打1万斤。

领导说:

“1万斤,还能再多吗?

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D.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37.“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开宗立派之作——《八女投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抗联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画作展示了1938年冬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

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

A.抗战促进民族精神B.妇女解放运动成果显著

C.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D.全面抗战产生了广泛影响

38.刘伯承指出:

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

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

为此,解放军实施的战略行动是()

A.渡江作战B.挺进大别山C.夺取徐州D.攻占锦州

39.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

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

这些活动()

A.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B.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

C.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D.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

40.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

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金薯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荷兰薯、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中国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

“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

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三“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

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4分

(2)阅读材料三和《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1.B2.A3.B4.D5.B6.B7.D8.A9.D10.B

11.A12.A13.C14.C15.B16.C17.A18.D19.C20.B

21.D22.B23.B24.C25.D26.C27.A28.B29.A30.A

31..D32..D33.D34.:

B35.A36.C37.A38.B39.B40.B

41.

(1)特点:

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大陆。

6分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

4分

(2)影响:

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

4分

42.

(1)材料一体现出道家的“辩证”思想2分

材料二体现出儒家的“仁政”思想。

2分

(2)地理位置优越(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清政府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

8分

43.

(1)主要表现:

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军事上: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4分

(2)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8分(任选4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