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docx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
苟能起,又不艾⑷。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
⑴ 卬ánɡ:
高举着头。
⑵ 踬zhì仆:
跌倒。
⑶ 病:
疲惫。
⑷ 艾yì:
停止,悔改。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4分)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
2.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3分)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者
B、其背甚涩 极其力不已
C、卬其首负之 人或怜之
D、虽困剧不止也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寓意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战国策》一书,是时期由(人名)编辑整理的。
(1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修八尺有余()②孰视之()
③私我也()④今齐地方千里()
8.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
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2分)
答:
9.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2分)
答:
10.俗话说:
伴君如伴虎。
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
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3分)
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邓艾字士栽,少孤。
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①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
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
②厚:
厚待,优待。
③计吏:
官职名。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②重遗其母()
1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
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
(2分)
答:
1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答:
(甲)……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
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
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
15.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6.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2分)
17.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2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1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4分)
①啖粥而读义:
②辄以水沃面义:
③食不给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义:
19.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0.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分)
阅读《口技》一文,完成小题。
(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会宾客大宴()
(2)满坐寂然()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不能名其一处也()
22.用“/”划分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分)
24.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三个场景内容,请概括。
(2分)
(1)一家四口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
(3)
2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2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El: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6.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
(1)又何间焉 参与。
(2)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3)遂逐齐师 追赶。
(4)望其旗靡 倒下。
27.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
(1)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 )乃入见。
(2)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 )分人。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翻译:
。
29.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分)
答: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
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辄:
总是(常常)、就。
②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③曷:
通“何”,为什么。
④执策:
拿着书。
30.解释加点字词。
(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家人发箧视之()
③卒用其人()④暮乃反()
3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
B.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D.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3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
“鸡已乎?
”
曰: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十日又问。
曰:
“未也,犹应响影。
”
十日又问。
曰:
“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
十日又问。
曰: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4.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报浑沌之德德:
恩,恩情。
B、异鸡无敢应者应:
作出反应。
C.鸡已乎已:
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D、方虚骄而恃气恃:
凭着,依靠。
35.对下面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其德全矣其:
指代训练的斗鸡。
B、以视、听、食、息以:
用来。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
因此。
D、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之:
它的。
3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此独无有译文:
唯独浑沌没有七窍。
B、尝试凿之译文:
(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译文:
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D、反走矣译文:
转身走掉了。
3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浑沌之死》寓意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
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B、《庄子》想象大胆,堪称瑰玮奇诡,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明显体现。
C、我们可以从《呆若木鸡》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
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D、“呆若木鸡”成为了成语,衍生出新的含义:
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参考答案
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2.B
3.B
4.有人同情它,为它拿掉它背上的重负。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
5.特点:
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
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解析】
1.
试题分析:
“辄”,古文中有本义为名词“车辄”,有当副词“就”用,本句中为“就”。
“或”“苟”是古今异义词,“或”古义为“有的”,“苟”为“如果”。
“故”在古文中意思很多,有“原因”“原来、从前”“朋友”“亡故”“所以”“通‘固’”等义,本句中为“从前”。
考点:
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
本题不难,这几个字词是古文中常见字词,易于理解。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2.
试题分析:
几个“其”都是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ACD三项都指代人,“他”,B项指代“蝜蝂之背”。
考点:
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
本题有难度,短文不太好懂,学生理解有困难。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3.
试题分析:
A项中“者”一表示判断一是“的人”的意思;C项中“之”一代“东西”一代“它”(蝜蝂);D项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
B项中“其”都代“蝜蝂”。
考点:
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
本题有难度,短文内容学生不易读懂。
学习古文时对字词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一个词某一个意思,要想到其他的意思,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
4.
试题分析:
第一中“或”“怜”都是古今异义,要注意分辨。
第二句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
“魁然”,形容庞大,“名人”指有名字的人,“则”:
就;“智”:
智力。
考点:
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
第二句翻译有难度,难解字较多。
翻译此类难译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语境,先推断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语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5.
试题分析:
这篇寓言以物喻人,以人比物,将贪得无厌的人与小虫比较。
抓住两段最后一句即可理解寓言。
考点:
文意理解
点评:
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文的阅读有困难,不容易理解短文的内容。
了解寓言的寓言,首先要读懂寓言的故事,注意作者的评价语。
6.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7.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8.略。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
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9.略。
(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
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0.示例我: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
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
(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6.这是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出处,作者及朝代应有所识记。
7.“修”必须解释出句中的意思,即语境义。
“孰”为通假字,“私”为活用字,“方”为古今异义字。
均需高度重视。
8.读上下文可知,邹忌不被妻、妾、客的赞美所迷惑,而是“暮寝而思之”,表明他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好习惯。
所以能不能假相所欺骗,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9.从下文齐王的“下令”这一行为来看,“善”表明了他对邹忌所言的肯定与认同,一个字更能体现他除弊的决心。
10.审题后确定范围,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可知,邹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由自己到齐王,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使君王意识到除蔽的必要性,从而愉快地性命纳谏。
把此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文章的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作者,生活朝代,文章出处)务必要心中有数。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或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找准答案范围,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理解,组织出通顺的语句作答。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答案范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11.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12.略。
(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3.略。
(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1.“规”“遗”在课内也有接触,且意思相同,可根据语境确认后,再写出答案。
12.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及故事情节,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即可。
审题可知,“哪些”表明至少是两点,根据分值可确信无疑。
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如,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由此可见此人的与众不同。
13.理解语句的意思可知,寻找恩人计划回报,恩人已死,报之于其母亲和孩子,由此可见,邓艾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外文言文,要想一想课内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字词,是什么意思,放在语境中合不合适。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前向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
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
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首选原文语句回答。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答案】
14.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15.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16.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17.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解析】
14.顾:
回头看。
耻:
意动用法:
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
所以:
是用来……方法(手段等)。
袖是名词作动词,用袖子装。
15.蠢:
骚动,然:
……的样子,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一样。
集:
聚集。
趋:
趋向,奔向。
翻译时要落实这些关键字词。
16.从“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指出友人的问题一针见血,巴童“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可谓抓住了猴子的弱点,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抓住了对方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17.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强调了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
乙文的主张可以从“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看出主要强调治军要讲纪律,不要趋名逐利。
考点:
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释。
文言文语句翻译。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8.①吃。
②往往,总是。
③供应。
④说别人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