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4389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特点和作用。

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和区时的应用。

1.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会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会利用经线、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

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

3.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比较时间的早晚,能够确定地球的日期分界线。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大小

3.地球仪上的要素

(1)地轴:

地球__自转__运动的旋转轴。

(2)极点:

__地轴__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指向__北极星__附近的一点是北极点,与北极点相反的一点为南极点。

(3)赤道:

地球表面到__两极__距离相等的大圆。

二、纬线和纬度

1.纬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由__赤道__向两极逐渐缩短

圆形并相互平行

指示__东西__方向

2.纬度

(1)划分:

以赤道为0°向南北各分为__90°__。

赤道以北为__北纬__,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__南纬__,用“S”表示。

(2)应用

①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界线:

__30°__、__60°__纬线。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__赤道__。

③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

23.5°(回归线)、66.5°(极圈)。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所有经线都__等长__

都是半圆,相交于两极

指示__南北__方向

2.经度

(1)划分

从__本初子午线__向东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2)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划分时区。

②划分东西半球:

__20°W__和__160°E__组成的经线圈。

四、经纬网

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经线和纬线__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

可由此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经纬度__坐标。

五、时区与日界线

1.时差产生的原因:

地球__自西向东__自转,同纬度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2.地方时:

因__经度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3.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__15°__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__24__个时区。

4.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__中央经线__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5.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6.日界线:

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拓展思维

1.一个人在某地,如果不改变方向,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能否到达原地?

如果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吗?

为什么?

答案:

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向南或向北走不能回到原地,原因是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到极点后即到达终点。

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纬线是一个圆。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而没有东极点和西极点。

2.“南辕北辙”有道理吗?

答案:

从地球的形状而言,一个人不停地向北走,过了两个极点后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

答案:

在经纬网地图上,自西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即东增西减为东经,东减西增为西经。

自南向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即北增南减为北纬,北减南增为南纬。

4.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

答案:

根据经度数看东、西半球:

西经度<20°时在东半球,>20°在西半球;东经度<160°时在东半球,>160°在西半球。

纬度数看南、北半球:

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知识点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1.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如下图所示)

①南北方向的确定:

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南。

②东西方向的确定:

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依据下面方法:

上图中A地位于B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右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导读点拨] 地球上有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地点吗?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按照劣弧进行判断,所以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点;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南极点为最南。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距(两地纬度之间间隔值)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距(两地经度之间的间隔值)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定“最短航线”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即地心)。

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

如右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GH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弧走:

先东南,再向正东,后东北,即经过GMH,而不是CYH。

(2)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赤道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

如左上图中的AB之间的最短航线:

A到B走为正东或B到A走为正西。

(3)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

如左上图中的CD之间的最短航线。

(4)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一定是经线圈。

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极点,其结果只能是先正北后正南或先正南后正北。

a.同位于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

如左上图中的EF之间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ENF三个点的经线圈的劣弧线,而不是沿EF的纬线走。

b.同位于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时,这时需要考虑是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

如左上图中的E点到X点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经线圈的ENFX四个点的劣弧线;而不是先正南后正北,即不是经过经线圈的ESX三个点弧线。

注意:

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5)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具体分两种情况。

a.若甲位于乙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b.若甲位于乙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4.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5.定“对称”点

(1)对称点,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

换句话说,也就是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和地表的两个交点。

(2)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对称原理。

如右图中A点(35°S,20°W)和B点(35°N,160°E)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关系:

第一,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第二,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一定位于该点所在经线的正相对的经线上,其经度数与已知点互补,即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互对应。

如北京(40°N,116°E)的对称点是(40°S,64°W)。

[归纳总结]

(1)经纬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

例题1(2017·济南模拟)右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P地位于X地的( D )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从X地到P地途经( A )

A.东、西两半球B.西半球

C.东半球D.南、北两半球

(3)图中MN的纬线距离( D )

A.与MQ的经线距离相等B.与PQ的纬线距离相等

C.约为1100千米D.约为1650千米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中经纬网图判断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并能够根据经纬线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

(1)题,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P点的纬度为70°N,X点的纬度为80°N;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断出P点位于X点的东侧;因此P地位于X地的东南方。

(2)题,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30°,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图中的经度为东经,由此可推断出X的经度为25°W,所以从X地到P地途经东、西两半球。

第(3)题,MN位于60°N,其纬线距离为111×cos60°×30≈1650千米;MQ的经线距离为111×10≈1110千米,PQ的纬线距离为111×cos70°×30千米。

知识点2 时间计算

1.地方时的确定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旋转180°为0点;赤道上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赤道上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为0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18点。

这些都是光照图中的隐性已知时间,可据此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求地方时的依据:

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

2.时区的划分

(1)在地球上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E到7.5°W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有关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注意:

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公式:

注意:

①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

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

用“+”。

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

用“-”。

②地方时差的计算:

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

4.有关时区的计算

(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

公式:

注意: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

公式:

注意:

①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得出两个经度,这两个经度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

注意:

①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时,为当日时间。

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

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

因此,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

因此,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减一天。

[方法指导]利用0时经线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

(1)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2)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相对(即与0°经线重合),则全球新、旧两天范围相等。

(3)若0时经线位于东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小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经度值越大,“今天”范围越小。

(4)若0时经线位于西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大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经度值越大,“今天”范围越大。

[归纳总结]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上图中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上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

而不是

(3)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最短劣弧线)。

[方法指导]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技巧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

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

具体是:

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过极点。

例题2右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

读图完成下题。

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B )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信息解读: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可知M点纬度为90°-2553/111=67°;日影最短为地方时12:

00,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知M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40分钟,可知经度相差10°,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M地东边,因此M地经度为110°E。

因此B项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大连)下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

读图回答1~2题。

1.A点在B点______方向( D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2.从半球位置来看( A )

A.A在东半球、南半球B.A在西半球、北半球

C.B在东半球、南半球D.B在西半球、北半球

解析:

第1题,图中西经度向右增加为西方,因此可以确定向左为东,进而确定南北方向。

第2题,A位于20°W以东属于东半球、南半球;B位于20°W以西属于西半球,南半球。

(2017·资阳模拟)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据此回答3~4题。

3.甲地时间为( D )

A.9时B.12时

C.15时D.21时

4.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B )

A.7日4时B.8日11时

C.7日11时D.8日4时

解析:

第3题,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说明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结合晨昏线的位置可推测出,右侧日期界线为0时经线,虚线为昏线,其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甲位于以东45°,因此为21:

00。

第4题,图中180°经线为左侧的阴影与非阴影分界,此时时间为8日的15:

00,北京时间比其晚4个小时,因此为8日11时。

5.若图中A点坐标(60°N,60°W),D点坐标(0°,130°E),那么A点在D的( A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A点位于D点的方位,即从D点看A点,从东西方向上看,130°E向西到60°W,跨经度190°超过180°,故判断A点位于D点的东侧;从南北方向上看,60°N位于赤道的北面。

二、综合题

6.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位置:

甲__(60°S,170°W)__,丙__(70°S,170°E)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乙、丁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丙、丁__,位于寒带的有__丙、丁__,位于温带的有__甲、乙__。

(3)甲位于乙的__正东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西南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__,其最短距离应__小于__(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小于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意义及应用。

(1)题,注意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及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2)题,依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低、中、高纬划分界线及五带划分界线判断。

第(3)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甲在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故由甲飞往乙应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飞行。

2222.2千米是甲、乙间的纬线长,故其最短飞行距离应小于此值。

第(4)题,丙、丁间与丙、乙间所跨经纬度相同,但丙、丁间纬度较高,故距离较短。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试)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时正值日落。

读图完成1~3题。

1.B点位于我国的( A )

A.江苏省      B.安徽省

C.上海市D.浙江省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中国行政区分布可知,B点位于我国的江苏省,A正确。

2.降落到B机场时的当地时间为( D )

A.6月30日11时B.6月30日19时

C.7月1日11时D.7月1日19时

解析:

A点5时日出,所以日落时间为19时;根据同纬度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可知,B点日落时间为19时;D正确。

3.从A机场到B机场的飞行时间为( B )

A.6小时B.9小时

C.12小时D.14小时

解析:

一架飞机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此时B点地方时为7月1日10时,而落地时候B地方时为7月1日19时,所以从A机场到B机场的飞行时间为9小时,B正确。

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A点到B、P两点的实际距离最短的分别是( C )

A.

B.

C.

D.

5.关于由A点到B、P两点的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A→E→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②A→F→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③A→C→P,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④A→D→P,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4题,A点到B点最短距离为

,A点到P点最短距离为

第5题,A→F→B的方向为向正东,由A→C→P的方向是向正南。

(2017·太原五中月考)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

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

读图回答6~7题。

6.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C )

A.752B.404

C.356D.804

7.此季节( D )

A.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B.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C.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D.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解析:

第6题,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点,如图弧MN左侧是黑夜,中位是0点,此时太阳在北半球,所以日出早于6点,夹角121°,则N点经度是59°E,是356,C正确。

第7题,此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则圣地亚哥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A错误;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二个汛期,B错误;华北平原一般夏季收割小麦,C错误;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D正确。

下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一大陆上。

据此完成8~9题。

8.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 C )

A.90°E,45°NB.90°W,45°S

C.90°E,45°SD.90°W,45°N

9.自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 B )

A.东北B.正北

C.西北D.先向北再向南

解析:

第8题,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说明位于极点,位于某一大陆上,可以确定为南极点。

图中左侧为0°经线,则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90°E,45°S。

第9题,P、N位于同一经线圈,经线圈是大圆,距离最短,故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正北。

(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处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

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D )

A.圈定填海范围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11.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 C )

A.北冰洋B.墨西哥湾

C.渤海D.马六甲海峡

解析:

第10题,读图,根据材料信息,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过滤海水,滞留泥沙,D对。

圈定填海范围、抵御海浪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B错。

对运输设备,方便施工影响不大,C错。

第11题,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比二分日早1小时20分,则其可能位于渤海,温带地区,C对。

6月份,北冰洋有极昼现象,日出时间还要早,A错,墨西哥湾纬度低,日出时间比二分日早,不会早于1小时,B错。

马六甲海峡在赤道附近,日出时间接近6点,D错。

(2017·衡阳市五校高三联考)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C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第12题,根据甲地的对趾点为(30°N,135°W);图示①(20°N,110°E);②(40°S,170°W);③(0°,45°W);④(0°,135°W)。

第13题,根据③的地理坐标(0°,45°W),判断位于大西洋。

二、综合题

14.(2017·合肥一中高二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15°S,15°W)__,所属的半球是__南半球、东半球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1110km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低纬度__。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60°S,170°E)__,所属的半球是__南半球、西半球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275km(或2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