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教案1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4357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教案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五下教案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五下教案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五下教案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五下教案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教案16.docx

《五下教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教案16.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教案16.docx

五下教案16

课题

1《草原》

课型

精读课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勾勒、骏马

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

述的生动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

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5、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

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语言

训练点

1、体会移步换景,由景及人的写景顺序。

2、通过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训练

方式

1、小组讨论与交流

2、教师“讲”与学生“练”的结合

3、评价与激励

教学

准备

教学PPT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修改记载

前置作业

1、课前查阅资料:

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

2、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

课前演讲:

把收集到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资料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可以实用PPT、图片,或派组内代表进行汇报。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

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

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

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

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要求: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2、独立思考:

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按访问的过程。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为什么?

3、组内交流:

把刚才独立思考的问题依次序讲一讲,记录员做好记录。

4、汇报展示:

组长和记录员整理好最佳答案,理清汇报顺序,安排汇报内容,组内可增加创新部分。

教师适时点拨: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

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第1段:

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2段:

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第3段:

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4段:

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第5段:

斜阳下的话别。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课时

第二课时

前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联系课文,独立思考,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与体会。

课前演讲:

围绕草原讲讲故事、风景、趣事等。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要求:

仔细读读课文,哪个部分的景色描写对你印象最深刻?

2、独立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象?

看见这样的景象你是什么心情和感受?

3、组内交流:

组内成员依次讲感受,记录员作好记录,标出重点,最后组内要综合大家说的整理出最佳答案,并共同思考创新部分,比如:

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提醒值得借鉴学习的表达方法等。

4、汇报展示:

依照次序汇报,全员参与,声音洪亮。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

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

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

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

四、组织自学

  过渡: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

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

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

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教学

反思

 

课题

2*《丝绸之路》

课型

略读课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2: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语言

训练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能够清楚有序地重述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训练

方式

1、小组讨论与交流

2、教师“讲”与学生“练”的结合

3、评价与激励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挂图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修改记载

前置作业

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注意关注张骞、班超的典故,课前讲给同学们听。

(可以是课件与图片的形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

课前演讲:

以小组或派代表的形式汇报前置作业。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要求:

1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和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2、独立思考:

1先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并按照方法归纳,注意简洁、完整、围绕中心.2思考,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和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3、组内交流:

1讨论主要内容,综合最佳答案,并推选讲得最少,听得最多的组员汇报,汇报时注意要说归纳方法。

2讨论丝绸之路的问题,注意要围绕上下文,记录员做好记录,组长根据讨论的情况安排汇报内容与次序。

4、汇报展示:

可增加附加内容,如:

好词好句的推荐、有感情地朗读等,注意要合理根据汇报内容适时增加。

教师适时点拨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

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

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

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

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

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

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

反思

课题

3、《白杨》

课型

精读课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语言

训练点

体会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并通过小练笔学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作来赞扬敬佩的人物。

训练

方式

1、小组讨论与交流

2、教师“讲”与学生“练”的结合

3、评价与激励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

课时

安排

二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修改记载

前置作业

1、查阅资料,收集关于白杨树和新疆建设者的资料,课前以小组形式汇报。

2、预习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课前演讲:

以小组或派代表的形式汇报关于白杨树的资料。

(可以是PPT或图片展示,也可以讲关于白杨树的童话或故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明确要求:

A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B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独立思考:

a课文的生字词哪些需要我们注意书写,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

B想一想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有什么深层的涵义,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这些孩子,你听了爸爸的话想说些什么?

3、组内交流:

a先依次说说需要提醒和关注的生字词,记录员作好记录,按内容整理好汇报顺序。

B先组内确定爸爸说得话,确保答案正确,再依次谈感受,做好记录与整理。

4、汇报展示:

要求:

井然有序,声音洪亮,自信大方。

生字词部分可以是派代表上讲台来做指导和示范。

(可以根据汇报内容适时增加汇报内容,比如:

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与语气分角色朗读等)

教师适时点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

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

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课时

第二课时

前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练习朗读阅读链接:

《帐篷》说你读了之后的体会,并以小组形式汇报朗读。

课前演讲:

有感情地朗读《帐篷》,并说说体会。

(小组或派代表形式)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

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

(①外表:

挺直、粗壮;②内在: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

(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

1、明确要求:

思考: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写作?

2、独立思考:

认真读读爸爸的话和对白杨的描述,归纳一下中心思想。

思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法来突出中心的。

3、组内交流:

依次说说自己的看法,记录员做好记录与整理,成员之间可以探讨、质疑、提问,集合大家的智慧形成最佳的答案。

答案的出处必须有理有据,讲清楚理由,比如:

我们组觉得中心思想是……我们从……段落、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组长安排好汇报次序。

4、汇报展示:

按照基本要求展示,语言规范。

可以合理适时增加汇报内容,比如:

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或是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来描写……

教师适时点拨

说明:

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

借物喻人)

1、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卫士”是什么意思?

本课指的是什么?

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

)[讨论后板书:

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讨论后板书: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

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

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接着回答。

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

(板书:

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

1、明确要求:

小练笔:

确定中心思想后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2、独立思考:

我该从哪些方面来赞扬这个人物?

3、组内交流:

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看看有没有人帮你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自主写作:

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给你提出的意见进行写作。

5、组内交流:

完成之后,交换修改(交换两次),修改好之后认真读一读。

帮别人修改和被修改的同学都要根据修改后的习作谈谈自己的感想,比如:

你为什么这样改?

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我从……同学的修改中学会了什么等感想。

6、汇报展示:

选出组内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不一定是最好的,是要修改后有进步的,并谈感想。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板书

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建设者

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哪里需要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教育下一代

(不管……不管……总是)共同建设边疆

赞颂建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的爱国情怀

教学

反思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

略读课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语言

训练点

通过讲练结合,学会归纳主要内容,要求简洁、完整、围绕中心。

训练

方式

1、小组讨论与交流

2、教师“讲”与学生“练”的结合

3、评价与激励

教学

准备

教学PPT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修改记载

前置作业

1、学生寻找《天路》的歌词,试唱。

2、搜集修筑青藏铁路的感人故事。

3、预习课文,思考:

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建设者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课前演讲:

试着唱一唱《天路》,并讲一讲这首歌的意义,或是讲讲收集到的修筑青藏铁路的感人故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