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5套模拟卷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附加5套模拟卷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加5套模拟卷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加5套模拟卷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卷
高中2019届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甲状腺激素可参与多种细胞代谢
C.胰高血糖素可以为肝细胞提供能量
D.肾上腺素不能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信号分子包括: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等,这些物质起作用后一般会立即失活;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详解】胰岛素是动物激素,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A正确;甲状腺激素为动物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是不能直接参与生命活动,B错误;胰高血糖素为动物激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肾上腺素可以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错误。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效应T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记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HIV侵入人体后可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与HIV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免疫细胞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对细胞癌变的监控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B错误;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可以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HIV侵入人体后可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但是不能与HIV结合,D错误。
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和H2O都能自由通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B.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叶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紫色加深
C.质壁是否分离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
D.持续放在甲物质溶液中的细胞也可能发生自动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细胞保持活性;
(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叶表皮细胞失水导致液泡里的细胞液紫色加深,而细胞液不属于原生质层,B错误;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因此质壁是否分离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C正确;若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甲物质,则持续放在甲物质溶液中的细胞也可能发生自动复原,D正确。
4.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该结构式中的dA表示脱氧腺苷)。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ATP相比,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不同
B.在DNA复制过程中,dATP可直接参与DNA子链的合成
C.若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也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
D.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其中dA代表脱氧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因此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其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
【详解】与ATP相比,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不同,A错误;在DNA复制过程中,d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B错误;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以释放能量,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C正确;细胞内生成dATP时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5.酵母菌细胞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mRNA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AAG(终止密码子有UGA、UAG、UAA)。
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后的基因在复制时参与复制的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改变
B.突变后的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最多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
C.突变后的基因表达时可能会在mRNA增加AAG的位置停止翻译
D.突变前后的基因在编码多肽链过程中需要的tRNA种类可能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通过转录控制RNA的合成,mRNA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的原料是20种氨基酸,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
【详解】基因中嘧啶数与嘌呤数始终相同,因此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脱氧核苷酸比例不变,仍为50%,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突变后使得mRNA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若此三个插在了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中间,则可能导致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其后面的所有的氨基酸都将不存在了,B错误;已知增加的三个碱基是AAG,若插入点前面有一个碱基A,则可能变为终止密码UAA,因此突变后的基因表达时可能会在mRNA增加AAG的位置停止翻译,C正确;运输氨基酸的tRNA一共61种,突变前后的基因在编码多肽链过程中需要的tRNA种类可能相同,D正确。
6.某XY型雄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M1和M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N1和N2,N1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P1和P2。
在不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M1和M2中染色体形态相同,N1和N2中染色体形态不同
B.M1和N1中染色体数目不同,N1和P1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M2和N2中核DNA数目相同,N2和P2中核DNA数目不同
D.P1和P2中的核遗传信息不同,N1和N2中的核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M1和M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N1和N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P1和P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M1和M2中染色体形态相同,而N1和N2中染色体的形态不同,A正确;M1和N1中染色体数目不同,N1和P1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M2和N2中核DNA数目相同,N2和P2中核DNA数目不同,C正确;P1和P2中的核遗传信息相同,N1和N2中的核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7.研究人员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浆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形成和分泌的过程。
亮氨酸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原料的亮氨酸,若只有图中①号位的H被标记时,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原因是_________。
(2)要检测不同细胞器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_________法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在分离出来的各种细胞器中,首先出现放射性的是_________。
(3)在分泌蛋白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膜面积先增加后下降的细胞器是_________,该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答案】
(1).不能
(2).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①号位被标记的3H大都要参与H2O的形成,导致蛋白质无放射性不能被追踪(3).差速离心(4).核糖体(5).高尔基体(6).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下,然后形成包裹着分泌蛋白的囊泡并向细胞膜运输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1)据图分析,图中①号位为羧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①号位被标记的3H大都要参与H2O的形成,导致蛋白质无放射性不能被追踪,因此若只有图中①号位的H被标记时,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
(2)不同的细胞器密度不同,常用差速离心法将不同的细胞器分离;在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与分泌过程中,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合成肽链,因此首先出现放射性的是核糖体。
(3)在分泌蛋白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先增加后下降,其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分泌蛋白的囊泡并向细胞膜运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明确脱水缩合时氨基酸羧基中的H大多数参与了水的合成。
8.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及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等于2×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需要的CO2来源是_________。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
(2)据图分析推测,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转基因水稻中,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3)据图分析判断,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中,_________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照环境中,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外界环境中的CO2
(2).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光照强度(4).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5).转基因(6).转基因水稻在强光条件下光合速率更大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水稻的气孔导度都先增加后降低,且光照强度为8时,两种水稻的气孔导度最大,但是转基因水稻始终大于原种水稻(除了起点和终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不断增加,当光照强度到达8以后原种水稻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而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继续增加。
【详解】
(1)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等于2×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还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2)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不断增加,说明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且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净光合速率增强,说明该酶的作用是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基因水稻在强光条件下光合速率更大,因此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照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