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
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认识线段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拿起数学书。
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
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
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分组量物体:
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
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
胡萝卜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分小组活动。
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三、例1。
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
一边量一边叙述。
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
1厘米就是这么长。
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
请你也来量一量。
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教学例2。
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纸条)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
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用尺子量一量。
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
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
哪种方法方便?
7、师总结:
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
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
师出示米尺。
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
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教学例3。
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
(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
(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四、练习。
1、出示卷尺。
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
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
(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请学生上来量。
6、完成练习一第4题。
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
量桌子有多宽?
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线段
第三课时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
瞧,这些都是线段。
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
大家说得不错!
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3)(4)(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
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
试一试。
(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
(怎样判断画的对吗?
○1是不是线段?
○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
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
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
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
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
(试一试)
思考:
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线段。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课后记: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学习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学习时间:
(共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内容:
教材P8~P1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法。
课前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
学习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一)
学习内容:
第9页例1 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
二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
为什么?
生1:
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
你是怎样算的?
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
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
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6
+30
66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二)
学习内容:
第10页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
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
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
师:
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
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课后记: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学习内容:
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学习过程:
一、 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
二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
到底能不能呢?
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
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
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
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
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
四、练习:
练习二 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
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 36
+ 35
71
课后记:
第四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
P14,练习二:
5-10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第6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
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8题:
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4、第9题、10题:
解决实际问题
9题:
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10题:
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
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课后记:
2、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习内容:
P16~P2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
3、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4、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5、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磁板、圆片、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学习内容:
教科书P17
学习内容:
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
学习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
生:
数位板,圆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
北京赢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
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
试着列出竖式来。
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学习内容:
教科书P18-P1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
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
(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
不能口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