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913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docx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

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

1施工作业标准

1.1过渡段填料要求

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1)施工准备

(1)定实施方案。

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之前,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试验步骤、检测方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2)确定料源。

过渡段施工,级配碎石质量必须满足验标和设计要求。

通过对沿线碎石、石粉的料源进行调查,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配合比试验。

最终选用的材料按配合比拌合后的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及质量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

(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

为满足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需要,选配性能状况好、满足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

工地中心试验室配备各种计量设备、力学试验设备、检测设备。

(4)建立级配碎石集中拌和站,按批准的配合比拌和生产级配碎石,采用填料集中供应方式。

(5)确定检测方法。

采用K30、Evd、孔隙率三控检测。

为取得足够的数据,过渡试验段每层检测K30、Evd、孔隙率,使检测点位满足验标要求。

(6)组织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能适应施工要求,及时掌握路基施工相关标准,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上岗。

同时,为使全体管理、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准确掌握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要组织多层次、各工种“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会”,使全员掌握试验工作程序和控制标准,并将各阶段质量责任分解到具体人员。

2)基坑底处理。

涵身防水施工结束后,对涵壁附近的基坑底进行清理。

清除涵洞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或被水泡软的土,整平基坑。

按设计放出C15混凝土填充线,按结构物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C15混凝土施工。

3)测量放样。

回填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精测队根据《涵路过渡段填筑范围大样图》(见图2)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填筑区域线。

并在涵外壁的两端和中间,根据人工夯实厚度及机械压实厚度划出刻度线,作为级配碎石填筑厚度控制线。

4)过渡段基底处理。

清除表面腐植土、种植土、结构物施工时产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

并对基底进行整平,使基底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对原地面坡度大于l:

5的开挖台阶,并使台阶宽度大于2m,高度不大于20cm,以便压路机能进行碾压。

压实后对原地面进行K30检测其承载力,应满足地基系数≥60MPa/m。

5)过渡段填筑。

对涵洞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试验检测,当涵洞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过渡段填筑施工。

级配碎石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料量。

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以控制松铺厚度。

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同时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6)过渡段平整。

先用装载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人工辅助整平。

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在涵背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7)过渡段初压。

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在涵洞两侧对称碾压施工。

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先静压一遍,再弱振碾压二遍,再强振碾压一遍。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轮迹重叠0.4m~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m~0.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靠近涵洞的部位在纵向碾压后,压路机改为平行涵洞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在大型压路机碾压完成后,人工挖出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

再将挖出碎石回填,同样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即分二层人工小型机械碾压密实。

8)压实检测。

初压结束后,分别采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Evd测试仪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灌砂法检测孔隙率n。

9)续压检测。

对试验段路基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

检测方法同前。

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孔隙率检测值等相关数据,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

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边角部位小型打夯机的夯实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成果报告。

2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2.1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K30地基系数≥60MPa/m。

过渡段路堤高度H≤3.0m的原地面处理压实标准

项目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40

≥40

孔隙率n(%)

——

<28

<28

压实系数K

≥0.95

——

——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孔隙率)3点,其中:

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2点,其中:

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

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1点,见证检验全部地基系数。

2.2填料质量要求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调查选定级配碎石料源,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2.13-2的规定。

表2.13-2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

级配

编号

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

50

40

30

25

20

10

5

2.5

0.5

0.075

1

100

95-100

-

-

60-90

-

30-65

20-50

10-30

2-10

2

-

100

95-100

-

60-90

-

30-65

20-50

10-30

2-10

3

-

-

100

95-100

-

50-80

30-65

20-50

10-30

2-10

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一次。

2.3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应按表2.13-3采用三项指标控制。

表2.13-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

项目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孔隙率n(%)

压实标准

≥150

≥50

<28

2.4路堤边坡质量控制

(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

(2)路基刷坡采用机械刷坡。

机械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2.5试验检测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

(1)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K30地基系数≥60MPa/m。

(2)填筑前,碎石加工场选择,现场取样,做室内分析试验,确定配合比及其他质量要求。

(3)填料分层压实,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够碾压的部位采用大型机械碾压,其余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最大压实厚度控制在30cm内,但最小厚度不低于15cm,采用小型机械碾压时,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内。

(4)过渡段填筑检验:

每压实层做孔隙率试验(灌砂法);每填高约30cm做Evd及孔隙率试验;每填高约60cm做K30、Evd及孔隙率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