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773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化.docx

《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化.docx

城市化

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考点28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1

【高考考纲】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指导】1.回归课本,狠抓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运用比较法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及其含义。

2.本节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

预习案

请同学们阅读并尽量记忆必修二P36-37页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部分。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和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1)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的发展密切关联。

5.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地区

特点

发达国家

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

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③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和;

④出现高水平的连绵带;

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发展中国家

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速度快;

②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水平较高的分布在

中国的城市化

①城市化进程快;

②城市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

反思归纳

 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早

产业革命早

水平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

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不合理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③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

 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方法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探究案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B.30%~40%

C.40%~50%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我的疑问

——请将探究案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我的知识网络或【我的收获】

1.知识方面:

2.地理思想方法:

3.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案1

【使用说明】先用15分钟复习本节知识,再用30分钟闭卷完成,仔细审题,独立规范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

1.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河流 ②地形 ③交通 ④气候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

2.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

A.钢铁、石油化工  海运便利

B.制糖工业  靠近甘蔗产地

C.劳动密集型产业  员工通勤便利

D.高科技产业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4.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

A.商业中心 高级住宅区B.高级住宅区 商业中心

C.高级住宅区 物流仓储区D.物流仓储区 商业中心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M、N代表城市功能区。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有利于市内交通和工业发展

B.火电厂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利

C.M应该是该城市的住宅区

D.N应该是该城市的工业区

8.该城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  )

A.① B.③C.④ D.⑤

读“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四大洲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城市人口最多

B.欧洲、北美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与平均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

D.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

10.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同步

B.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C.增大城市数量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城市化的唯一措施

D.城市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城市问题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 ③逆城市化阶段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1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

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考点28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2

【高考考纲】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指导】1.回归课本,狠抓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运用比较法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及其含义。

2.本节重难点:

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

能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预习案

请同学们阅读并尽量记忆必修二P44-47页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部分。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深刻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大幅度缩小。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人口密集、、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逆城市化:

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反思归纳

 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及措施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和条件。

探究案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我的知识网络或【我的收获】

1.知识方面:

2.地理思想方法:

3.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案2

【使用说明】先用15分钟复习本节知识,再用30分钟闭卷完成,仔细审题,独立规范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有关该市的描写,较合理的是(  )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2.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82年~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4.图示信息显示,1982年~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

下图为“1994年~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读图,完成5~6题。

5.1994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6.1993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推断(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8.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学案1预习案

请同学们阅读并尽量记忆必修二P10-21页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部分。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5.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地区

特点

发达国家

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

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③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④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发展中国家

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速度快;

②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

中国的城市化

①城市化进程快;

②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反思归纳

 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早

产业革命早

水平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

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不合理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③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

 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方法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案1答案

1.D 【解析】 杭州位于钱塘江河口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布局和建设;图示杭州城市形态有沿河流(运河)、铁路等交通线延伸的态势。

2.C 【解析】 杭州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2000年后杭州市农业人口数量(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明显增加;杭州位于我国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还不到逆城市化程度。

3.A 【解析】 读图可知一类工业分布区离生活区远,且临海有港湾,海上交通便利,说明是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且要求运输便利,A对。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价高,不适宜附加值低的种植业发展,B错。

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靠近人口密集区,不需要便利的海上运输,C错。

高科技产业要求环境优美、交通快捷的地方,一类工业区不具备这种条件,D错。

4.C 【解析】 A处位于城市边缘,绿地面积所占比例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B区域位于城市边缘,地价相对便宜,利于占地面积广的物流业降低用地成本,靠近工业用地,工业物流市场广阔。

5.B 【解析】 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

6.C 【解析】 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受人为因素干扰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7.B 【解析】 高速公路通过市区不利于市内交通;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区,夏季盛行风为东南风,火电厂位于东南方,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M位于城市外围,应该是工业区,N面积最大,应该是住宅区。

8.C 【解析】 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该建在地价较低,又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的地方,④处为荒草地,且靠近工业区,适于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9.D 【解析】 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但由于人口总数少,所以不是城市人口最多的大洲;由图可知,欧洲、北美洲的城市化速度为正值,说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只是个别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亚洲城市化水平比非洲高,城市化速度也比非洲快,故C项错误;亚洲城市化速度快,且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所以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

10.B 【解析】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速度迅速提高,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目前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促进城市化的措施有增大城市数量和扩大现有城市规模等;城市化过程中不一定会出现城市问题。

11.A 【解析】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城市人口增长阶段即大城市化阶段;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则正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12.D 【解析】 阶段Ⅱ中,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则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高,部分居民迁到了郊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区污染严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

 

学案2预习案

请同学们阅读并尽量记忆必修二P44-47页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部分。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逆城市化:

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反思归纳

 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及措施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探究案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分析图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有所增加,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增后减,总体上变化不大,B、C项错误;图中显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据此推断,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并非主要来源于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而是占用大量耕地所致,故D项正确。

第2题,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会使部分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距离增大,加之交通拥堵,造成居民上下班的路程增加,耗时更长,平均通勤距离更长,B项错误;该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项正确。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案2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A正确。

结合指向标,笔直的大道由西北通向市中心,排除B;图中山峰的海拔在60米~65米,最低处海拔为5米~10米,相对高度最大值不能等于60米,排除C;图中三工业区不是相互连接的,排除D。

第2题,高新区附近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排除A;轻纺产业对市区的污染程度轻,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可以接近市区,排除C;化工区对大气、水污染严重,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城区河流的下游。

图中化工区在夏季风的上风向,排除D。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年均增长率,由图中可看出:

总体上,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第4题,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读取图中信息,人口城市化率在2003年速率最大,A错。

图中折线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B、C错,D正确。

第6题,因图中两类数据一直大于0,说明此期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大,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占主导。

故C正确。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故A正确;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B错误;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故C错误;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故D错误。

第8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补给地下水,雨季地表径流增多,故A、B错误;城市化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强烈的人为活动,这些活动对土地的质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打破养分平衡,导致生态功能下降,土地质量下降等方面,故C错误;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