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教案.docx
《学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教案
第八单元 美好品质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要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1)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教师适当补充。
(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
2.一提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有谁知道这个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
学生跟读。
3.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
学生跟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4.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5.指导书写。
(“庭”里面是“廷”不是“延”;“弃”不要丢掉第四笔点。
)
6.学生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7.教师小结:
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司马光砸破大瓮救落水同伴。
)
2.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
1.教师:
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老师配乐范读。
(教师范读)
2.学生配乐读。
(根据句意正确断句,得出词句间的正确停顿,处理好句号、逗号、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层次。
)
二、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有关该句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
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解释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合作汇报的方式如下:
一人读古文,一人说其中重点字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解说全句的意思,一人评价或补充。
全组以“句”为单位,一句一句地交流汇报。
三、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学生自主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
)
(2)情景感悟:
请一学生上台做示范。
我们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动作?
(“持”“击”)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他想:
如果等大人来救,肯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肯定拉不动;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样水流出来,小伙伴也就得救了。
)
(4)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预设:
动脑筋想办法。
)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什么?
(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
四、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那么我们该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指导。
(①补充想象内容。
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
(3)学生自己练习。
(4)指名上台表演。
2.指导背诵。
(运用图忆法背诵)
3.齐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
聪明机智
沉着冷静
采用自读自悟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避免了以教师讲代替学生学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习得学习古文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到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如:
谁给谁的掌声?
怎样的掌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
掌声)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解决。
2.教师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指导“班、烈、勇”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3.每组各读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字词)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谈话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同龄的英子同学,腿脚因病落下残疾,自卑而忧郁。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浓浓情谊。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
(自卑、忧郁)
2.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后来英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得自信、活泼、开朗,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
)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
(两次)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
(英子忍受煎熬,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是在鼓励英子。
)
4.同学们听完英子的故事后有何反应?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第二次掌声是在赞扬英子。
)
5.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深深地鞠了一躬,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四、试讲故事,总结升华。
1.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讲呢?
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
(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代表全班展示。
)
2.题目“掌声”仅仅是掌声吗?
这掌声包含着什么?
(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时,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他。
掌声
微笑面对生活
本课的教学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只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英子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
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达到理解课文、陶冶情感的目的。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小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刚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名分享。
)
(预设问题:
哪里的灰雀?
谁的灰雀?
灰雀发生了什么?
灰雀最后去哪了?
)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并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书写指导。
(“养”的上部有三横;“或”不要少写一撇或一点;“冻”的左边是“冫”而不是“氵”。
)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该段讲了什么。
(讲了公园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列宁很喜欢它们。
)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描写了灰雀生活的地方、胸脯的颜色、声音、活动等。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体会“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等词。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1)同桌分角色练读。
(2)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
(本文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惹人喜欢的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染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的故事。
)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默读课文的2~10自然段,哪几段话是列宁说的?
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
找出来。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
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
(指名学生分享体会。
)
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什么情感?
(关爱)
(教师指导朗读:
读出担心、焦虑、喜爱和惋惜的语气。
)
3.小男孩是如何回答列宁的呢?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
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
(教师指导朗读:
读出先前吞吞吐吐和后来肯定的语气。
)
4.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
(喜欢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代表分享)
小男孩:
把灰雀捉回家里圈养起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
(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
教师相机指导:
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所以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课件出示插图: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如:
“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等等。
)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其放回了灰雀。
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灰雀
列宁巧妙劝男孩
男孩诚实放灰雀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通过朗读对话,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故事人物内心真实细致的想法。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教师: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板书:
手术台就是阵地)
2.简介白求恩。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国际主义战士。
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后因抢救伤员被感染,于1939年逝世。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事迹。
)
2.默读课文,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
这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
3.指读课文第1和5自然段,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主交流)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1):
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第二部分(2—4):
具体介绍了白求恩在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
第三部分(5):
写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小时。
5.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他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教师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点拨:
先找出重点再分段。
)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
(说明形势危急。
)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
(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
)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结合“接过”“取出”“丢”等一系列动词来体会。
)
(4)指导朗读,把表现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自读课文,圈画批注,互相交流)
(1)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
说明了什么?
(决定“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说明白求恩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高尚的心灵。
)
2.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
(1)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
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
C.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2)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引导学生弄清楚:
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
(不是)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
(白求恩认为自己是来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他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
3.指导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
)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交流:
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说明白求恩在工作中没有休息过,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
五、总结归纳,感悟升华。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不顾安危救伤员
国际友谊撼天地
学习这篇自读课文时,我把学习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就抓住时机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问题。
对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进行讨论,通过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境界。
请 教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别人,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建议。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请教。
二、联系生活,明白“请教”。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向别人请教一下吧,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把你的问题说清楚哦!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街道旁边一个小杂货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靠门边货架的显眼位置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袋装盐,店里有几个人(不同年龄的顾客)在买东西,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正忙着收钱。
东东走进小店,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走近卖盐的货架,自言自语:
“加碘盐,加碘盐……”他围着货架转了几圈,挠挠头,心想:
妈妈叫我买一包加碘盐,但是我又不认识字,哪一包才是加碘盐呢?
我该怎么办?
(1)同学们,东东的难题你能想办法帮他解决吗?
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女老板、顾客1(老奶奶)、顾客2(中年男人)和东东,讨论: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向谁请教?
怎样请教?
(2)各小组评议各代表的表现,说一说代表们的优点和缺点。
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要求评议:
对对方的称呼是否合适;说话的态度是否谦虚;说话的语气是否诚恳;说话是否有礼貌;说的话是否清楚明了;请教是否达到了目的。
(3)按照以上几个注意事项,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再次表演如何请教。
根据交际的要求适当提出建议,并推荐优秀的小组上台表演。
三、交流注意的问题。
根据刚才大家的表演,讨论一下向别人请教应该注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1)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
(2)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3)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4)别人向你请教,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地回应。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请教别人时,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请教
有礼貌 讲清楚
1.引导学生讨论请教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请教,帮助学生归纳出请教时的要点。
2.有的学生在表演中有些拘谨,不能做到得体大方,还需多加练习。
那次玩得真高兴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培根说过,“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能得到双倍的快乐”。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像下面这样快乐而又难忘的场面。
(课件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打开心扉,释放心中的快乐,一起来说一说你玩得最开心又难忘的一天,好吗?
二、畅所欲言,释放快乐。
1.回忆快乐。
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有很多,请你好好回忆一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分享快乐。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过程吧。
3.小组交流,轮流说出自己的经历。
三、指导构思,点拨写法。
1.老师展示一组特点鲜明的记事文章,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2.指名交流,启发思路。
3.启发领悟,指导写法。
(1)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多种开头的写法,灵活运用。
(3)掌握有序的表达方法。
(板书:
顺叙、倒叙)
(4)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5)指导写作。
四、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学生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老师总结。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展示在宣传栏内。
2.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那次玩得真高兴
顺叙 倒叙
这次习作指导学生学会记叙一次经历,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高兴”去选取写作的素材。
能让学生学会分享活动的快乐,感悟活动的收获。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默读的读书方法。
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你们学会默读了吗?
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你们是怎样做的?
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交流成果。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
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内容。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
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呢?
(目)
2.自己试读。
指名读。
(正音:
“睁、瞪”是后鼻音)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4.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把你的识记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课件出示第一题。
1.(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这三个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交流成果。
3.借助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准确含义,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把你写的句子与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其他同学评议。
(二)课件出示第二题。
1.同学们,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
(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
2.你能根据商品明细,帮妈妈整理一份购物清单吗?
请小组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分类项目。
)
3.谁来把你们小组帮妈妈整理的购物清单与大家分享一下?
其他同学评议。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名人语录)
学生吟诵这四句古代名人语录,看看名人语录中隐藏着什么密码?
同桌讨论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发现的名人语录中隐藏的密码与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标注:
“爱、善”等字)
一起来吟诵这四句古代名人语录,注意:
标注的字眼重读。
3.你读懂这几句名言的意思了吗?
小组讨论交流。
4.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5.现在我们来分组比赛吟诵这四句名言,比比看,哪组吟诵最出彩?
6.这么经典的古代名人语录,要是能背下来就更棒了。
自己试试。
7.你课外搜集过类似的名人语录吗?
与大家分享一下。
语文园地
学会默读 与“目”有关的字 分类 名人语录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设计内容丰富,既关注了默读训练,也关注了阅读积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区别近义词,认识生活用品并学会分类,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