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3242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 川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5.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祖冲之所得圆周率的计算值

2、理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

3、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4、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评价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表明在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竹、木简的不便,引起学生对纸的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医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师生互动,明确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2、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

难点: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2、《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

1、蔡伦、祖冲之的头像图2、教材P113的图片课件3、课前学生收集古代科学家故事

学生:

收集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

2、讲解导入:

我国是一个优秀的文明古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举不胜举。

今天我们去了解我国历史上汉朝至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果。

二、重大科技成果

1、讲解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只能用竹、木简写字、传递消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出示蔡伦的头像图,简介造纸术的改进及其作用。

(明确知识点,了解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被发明和改进的)

4、出示祖冲之的头像图,讲解相关知识(了解《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的较精确值,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5、演示教材P113简表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这一时期医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果。

强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以及《水经》和《水经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你们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热爱科学,树立为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信念。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一、达标训练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现   古纸。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3、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专著是

A、《筭数书》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缀术》

4、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6、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7、在我国古代被人们奉为“医圣”的人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8、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是:

(  )

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  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模仿五禽,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④艺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3年12月,考古人员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随后从中整理出一部不见于著录、早已失传的古代数学专著——《筭数书》。

材料二 《筭数书》的出土,引起国际数学史界的注意。

2002年8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的数学史国际会议上,来自美国的数学史专家道本(JosephW.Dauben)做了“关于《筭数书》的初步研究”的报告,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美籍华人科学史专家程贞一做了“《筭数书》和盈不足方法”的报告,中国的几位学者也做了有关《筭数书》的研究报告。

《筭数书》的研究成为这次大会的一个讨论热点。

材料三 《筭数书》涉及的算术知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盈不足等问题;全面介绍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包括通分、约分、分数的括大、缩小及四则运算。

涉及的几何知识包括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的问题。

《筭数书》比传世的《九章算术》成书年代约早200年。

它的出土,使我们了解到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中国数学发展的水平和数学专著的编纂水平。

                            摘自马执斌《介绍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筭数书>》

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想。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5.4《汉字的演变》教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甲骨文。

2.难点:

小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2.甲骨文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

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此木是___。

(岩、枯、柴)

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

(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

(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

(烟、多)

问:

同学们,

讲授新课

投影: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

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

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

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

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

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

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

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

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

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

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

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

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

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

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ă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投影: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

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

投影:

“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

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

投影:

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

《张旭狂草图》

行书,产生于东汉。

特点: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投影:

《兰亭集序》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

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课堂小结(投影:

“历史知识”图表)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活动:

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

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

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

●    学习与探究

1、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B.比较成熟的文字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

2、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

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

学生活动

做文字游戏

答题方法:

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

讨论方式: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

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资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汉字的发展史一个总体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和观察投影后可以回答。

 

(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

投影“试一试”(投影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文字,让学生填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结合语文知识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看书,用投影仪展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学生活动:

“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广泛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投影楚国和秦国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看一看:

大篆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特点:

结构工整,笔画均匀,长方形。

(创设情境。

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度,理解文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对应关系。

观察投影,说一说小篆文字的特点。

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特点:

笔画整齐,线条化,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形。

“议一议”,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隶书的特点。

(特点:

笔画线直,字形扁方,简化笔画,与现代汉字相近。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楷书的特点。

(特点:

结构匀称,横平坚直,正方形,沿用至今。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草书的特点。

(特点:

体势连绵,曲折多,灵活流畅,难写难认。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行书的特点。

(特点: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完成“历史知识”图表(汉字的演变过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学习测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进行。

“学习活动”作为课后探究活动进行。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骨文”,难点是“小篆”。

本课是一节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采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的方法,对汉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本课形式较为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