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2729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docx

《专业之外人生的平台》读书笔记

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

找不到空闲来时的自己真正地完整无缺;

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游戏中都没有游戏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是游戏。

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特征;

自主意识,判断意识生命,一个实验

《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著

自信前进方向经营善待生命什么都得有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兴趣可以充实人生

昔年的我为何而伤,曾经冰冷的指誓是否缓缓而真,是那个夜晚,冬天,眼含一丝泪痕,我愤怒而郑重的立下誓言,埋葬了我的挚爱。

从此的我,对寂寞生出一丝恐惧,我寻求发泄的方式,我狂热,我迷茫,我微笑,沉沦从不需要怜悯,一心沉寂。

倘若怜惜,亦不过徒费几许心情,也许,从那时,我便再也不信仰什么了,我如今的话太多了,有时我亦厌恶自己,是否我需要将自己回归到思考中去,去寻回生活的智美乐,另眼旁观,演绎红尘浊世,世间万物,极美好的东西越易使人迷失,或是美丽是一种原罪,欣赏美丽本身并向往之或许是极好的事了,然得到本身或是一种错误,我曾以为极美极易残缺,你看花儿璀璨美丽却易遭人折取!

以前认为一份关于生活的规划是无关紧要的,可是,随着时间终是发现我是错的,规划或许不能是生活的全部,但是一份规划至少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让我向着可期的未来前进一步,一份规划,一份未来,仅此而已!

思在行动前,一切先在大脑中思考后在决定自己的行为!

少年易学老始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

讨论本身或有几分意义,但不如实干!

《人生的平台-专业之外》霍韬晦著

从失败中得到启发,从绝望中得到智慧,最终只是为了一个结果!

中国传统智慧告诉我们:

人该慎乎始!

由知其始,即能料其终。

成与败,就看他的能力他的眼光他的勇气和他的创造了!

这个时代是与现实妥协的时代!

人生的出发要有一个基地,它是建立事业,体系,人生,价值的地方!

而你要建立自己的平台,使自己的成长有个基础。

你没有选择的能力,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马斯洛说人生五种需要

生理的需要心理的需要:

安全感其实就是心理需要;现代社会最缺乏的便是安全感。

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人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因为人是群体的动物;但另一方面他又要保留他自己,于是形成非常复杂的关系。

所谓人情世故,这是最难学的,因为人人的要求不同,你如何尊重他?

中国俗语所谓“面子”,你若把他的面子丢了,他便不能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了。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人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是来自人的自爱与自重,但若此源头不清看,便很容易弄虚作假。

自我实现

人生首要就是求生存,在拥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后,进而追求更多的东西,或是爱情,或是真善美。

换言之,你要解脱,必先有成长;解脱与生命素质的提升是同一回事,真正的自由不是享受,而是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创造。

变化气质如何可能?

就是要读书、修养。

总之,一生都在读书,生命才会厚蓄,自然有文化气质,这就是“成长”;生命的成长不能求之在外,最重要的就是回到自己的初心,人人要有道德修养,人人要成长,不要停留在自然生命上,要努力突破。

所以,成德即成人。

生命成长是自我需求,没有人有责任帮你。

成长必须是一步一步的,空谈理想人格没有用,那只是概念世界,必须先把目标换作成长,这样你便踏实得多。

目标在外,但成长却在你自己。

所以首先将目标换作成长,不是要求什么,而是明确自己是什么人?

为什么不能做到?

先讲自己的成长,不要奢谈目标,不要虚构未来,而是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特别是了解现在的自己;就从现在的基础之上成长自己、了解自己。

过自己的关。

成长就是把问题问到底:

现代人特别脆弱,容易崩溃,故要锻炼,不要那么脆弱。

首先就是要成长,之后任何问题都可以面对。

把目标换成成长,这样,人生就是不断成长、不断过关的过程、与其空想,不如行动!

我们需要回头看,人生到底需要什么,人生追求什么,人生的理想是什么。

只有问到底,把问题的症结找到,思想打得开,你才会明白,否则理论只是空讲。

真正能帮助你的是面对你自己,面对当下处境,每一步都走稳,走过了当前的险阻和难关,那才是成长。

成长就是过关,每一步都是突破,如此你就会不断超升。

专业只是某一个筹码。

你必须不停得学习,因为你不知道新知识及新产品何时出现。

美其名曰终身学习其实是终身战斗,你不能闲下来,否则会被淘汰。

人要有某种坚持,这才见得人的可贵。

尊重你的工作,这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所谓操守,其实是你的人格、你的态度。

加强常识的训练,使之贯通各领域,这就成为通识,这在现代的专业社会十分有必要。

素质一定是开发性情而来的。

给自己一个机会吧,问一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可能你要的从来没有出现,你不要的却天天缠着你。

人生比专业广阔的多。

人所追求的、人所希望知道的、人想成长的,都比专业广阔的多。

人人从早到晚都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人生的眼光从来没有放远,对社会政治不了解,对历史文化不了解,对生命的秘密亦一点儿都不了解。

对自己要做什么人都不了解,将使我们立足无地。

所以,要挽救自己的危机不妨从增加一点儿文化修养开始,文学、艺术、建筑、书画,等等;特别是哲学和历史,前者丰富你的思想,后者让你对这片土地产生感情。

常识与专业要结合,要成长我们的知识与人格只是走专业的路很不足,我们不但要多些常识,更要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加对社会各层次、各方面的了解、认识和批判。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性情、精神要有地方寄托,要找到人生的意义。

人迷失是因为对生命的意义不明,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们要读书,要提升思维能力,要增加知识面,要多了解一些社会的变动,更要增加观察的角度;开放视野,才能看到社会、历史、文化的种种变动,和种种价值观念交替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价值世界里找到地位。

面对工作与生活,你都要有知识才行。

为生存与安全感而读书为增加知识而读书;知识是一个不断增加和不断累积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跟随,所以要终身学习,一直下去,不能停止。

作为认知者,只能不停地探索,把知识视为求真的过程。

好奇心的本质其实是怀疑心,这就是理性之源。

为修养自己而读书

严格来言,行为规范、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不是知识而是修养,是一种生命的通达、生命的成长。

知识有定准、有客观性、有真假性,可以离开人(使用者)而独立存在;但修养不同,修养的幅度很大,完全看修养者的成长程度而定。

修养当然也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这种客观性和普遍性根植于人心,依人的体会而出,因此不能离开人而存在。

由此区分,我们做人便要读两种书,一种是有关客观知识的,一种是有关修养乃至生活的。

前者可以问真假,后者只能问意义。

知识以真假为标准,修养则以意义为标准。

为成长自己而读书其实读书最终还是为了成长自己。

“你要做什么人”比“你能知道什么”重要得多。

知识和成长是两回事。

心会动,然后才有成长之基。

禅宗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成长是最难的,因为成长不是向外增加你的拥有、扩大你的名声、提高你的地位,甚至获得许多知识,而是针对你自己性格上、气质上、思维上的弱点加以突破。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十分重要,那不只是学做人,更是告诫人不要沉沦。

只有变化气质、提升思维能力,你的素质才能提升。

我们真的很需要重新反省读书的意义,究竟我们为了什么而读书?

应如何去读?

读些什么书?

为什么不多读一些让生命成长的书,让自己的思想世界扩大一点儿,让自己双眼能看远一点儿,让自己能得回生命的意义,让自己可以真正成长?

所以,如果问为何要读书,答案便是为成长自己而读书。

读什么书?

第一类应该是你有兴趣的书。

兴趣,始终是学习动力的开始。

第二类应读的是基础类的书,相当于今天大学的通识。

无论你属于哪个专业,都需要通识,使眼界提高、胸襟扩阔。

不过,这常要从读基础书下手。

首先,要读一些思考方法的书,如果不懂思考方法,头脑就不够清晰,处理知识的能力便会减弱。

因为知识世界是很复杂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能力,会很容易混乱。

第二类基础书,主要是文、史、哲方面的,也可以说是人文教育或更深一步扣紧生命教育。

第三类书是帮助提升工作能力的书。

第四类是生命成长的书。

人生必读的几本书《论语》《老子》《史记》《六组坛经》《圣经》《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古人读书先讲目录学,是有道理的。

不要把自己逼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中挣扎;要学懂做人,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想一边、不识大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读书要懂得做札记,但是记得重要的是问题及思考

人与动物不同,最重要的有两处,第一是性情,第二便是思考能力。

读书与思考有很大关系,因为读书除了开发人的性情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的思考能力。

人根本不由自主,生存等于压力,你能够不思想吗?

不但不能不思想,而且要千方百计地去想,为了战胜对手,更要挖空心思地去想。

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活着,活在现代社会,你根本没有选择。

人不能任由社会意识主宰自己的思考羊群效应与名牌效应都是一种社会效应。

思考应该是为了人生而思考,应该是为了成长生命而思考。

第一个是“方向性思考”,即思考自己的生命方向的问题;第二个是“价值的思考”,即思考自己的价值的问题。

前者是方向性的问题,着重反省,反省生命从哪儿来、往何处去;价值性的思考则反省人生应该追求什么。

理想是照察前路的灯

思考需要有思考的法度,即要遵守理性的规则。

演绎法与归纳法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需要有思考的法则,这是要学习的。

其次,思考需要语言概念作为工具。

由于语言概念是思考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精确的思考,必先有清晰的语言概念。

若要语言能够有效地传递思想中的讯息,那在使用语言前,必须通过检查;未经检查的语言,往往是含糊不清的。

使用含糊不通的语言思考,会产生含糊不清的思想;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沟通,会产生各种误解和无谓的争论。

如何避免思想上的含糊不清、误解和无谓的争论?

关键在于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尽量清晰,方法是自觉地所使用的语言,对相关语言进行厘清。

逻辑、语言都是思考的工具,真正能够驾驭逻辑和语言的,仍然是我们的思考能力。

但思考能力是看不到的,须要通过你的表达,如语言文字,才可以检查:

看看你的思考有没有错。

因此,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一必须清晰;第二必须符合其适当的用法,例如表达时话语的脉络、该语言文字的日常用法,或大家已接受的用法,如此才可以完成有效地沟通。

逻辑训练使你掌握理想思考的法则。

语言除了语法规则外,涉及语意问题时,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

对于人生的成长而言,最重要的关怀其实是思考你自己:

你的生活意义、你的工作意义;什么事情值得做,什么事情浪费时间;思考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自己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成就哪些价值;我有何缺点,我有何障碍;我应该怎样学习,才能成长自己。

人要做正确的事人思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思想,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带出正确的行为。

当人提升了思考能力后,经过理性思考,便会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来行动,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这也就是说,人要做正确的事,要做合理的事。

人人都追求正确。

所谓“正确”,即是“合理的”行动。

“正确”最基本的意思,首先是符合规则。

第二,有时代性。

第三,判断的标准也有地域性、种族性、文化性等多重差异,使正确与不正确之间,夹杂有很多因素。

你要在各方面有更深层的思维能力。

人不会做一些没有理由的事情。

人生是由价值来推动的。

价值与意义是由思考、体会而获得的。

人若不提升思考能力,便如井底之蛙,永远看不到更广阔巨大的意义世界。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危机、意义危机。

人生,由懂得思考开始。

初步说,先要懂得说话者的理由、根据,还得考虑说话背后的观念、动机,和他所立足的文化、历史,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结果,如此才可能得出比较完整和恰当的判断。

相反,如果只是平面地分析,认为大家有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理念,又有不同的追求,全部平面地排列出来,是不可能得出具有深度的结论的。

因为知识永远没有最后,纵使严密得如科学知识,也没有绝对性。

人要认识自我,读书(注意:

指生命成长的书)学习十分重要,但与此同时,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反省;否则一味学习,吸收了很多东西,但没有思考能力、贯通能力把它们消化,这就等于白学、白费工夫了。

既要主动学习、加强行动,又要不断反省、总结经验,才能成长。

人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立体人格”?

首先是从基础的思考方法开始,思考方法可以帮你弄明白知识成立的根据;然后是学习反省生命:

自己应该怎样过活?

自己生命的方向在哪里?

最后,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成就。

逐个提升思维的层级,逐步打开思想的世界,智慧就会增长,修为就会提升。

什么是“平面化”呢?

一切都是源于知识,亦终于知识;或者更彻底一点儿说,一切都是源于知识,亦终于知识;或者更彻底一点儿说,一切都是源于自我本能,亦终于自我选择,这便是“平面化”。

为认识自我而思考人的性格其底层是自我。

但这个自我不是一个静止的东西,他不断地接收外来的讯息,并点滴地积累起来,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成长。

其实,生命的成长便是自我的成长,即那个自我的“长大”,或者是自我的发展。

首先,可以从自己的行为开始,认识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处事的态度和风格,从而认识你的能力。

譬如有些事情你不懂得处理,但有些事情你处理得更好。

比如说话的能力、处事的能力、面对压力的能力强,那么就是说,你有表达方面的能力、有做事方面的能力,乃至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如果时时失败,便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慢慢会影响人的自信;相反,若是成功经验多,便会建立起你的自信;但过分的自信,可能又会导致骄傲,甚至极端起来到了封闭的地步,就会造成偏差。

因此,人要认识自己,不妨由自己做事的表现开始,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态度、能力,然后再看到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己是一个有自信的人,还是没有自信的人?

是积极的人还是消极的人?

是暴躁的人还是忍耐的人?

即是说,在做事中慢慢学习了解自己。

再进一步,要学习从与人相处上认识自己、从人际关系上认识自己。

中国人过去说“懂不懂得做人”,基本上可以从与人相处中看到。

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多数是不懂得做人;相反,人际关系好的,多半是一个成熟的人。

当然,所谓“懂得做人”,亦有层次性,因为人际关系好,很可能是现实的关系好,大家可以吃喝玩乐,但不一定深交。

人不是一个人在生活,而是活在一个群体中,要接触很多人,如果你要追求事业成功,更不要轻视人际关系。

很多人会感动人际关系的虚伪,觉得讨好人、应酬人是出卖自己的真诚,但先不要这样想,因为很有可能这想法只是为自己制造逃避的理由。

反而要在跟别人的相处中看到自己的软弱、怕表达、怕与人接触、怕失败、怕被人拒绝,这样你就知道,你其实是个很脆弱的人。

这样下去,你的人际关系、你的事业,注定失败。

另外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有本事,看别人不顺眼,双眼朝天,这样,你也会成为“孤独客”,很难有知心朋友。

所以,不要先把责任推给人家,自己要先走出来,学习接受人。

学习接受人,就先要在处事上面对自己,这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

由这一步开始,人的生命才不会陷入封闭。

那么“接受人”是什么意思?

接受人的意思,首先是要放下一些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譬如说,要求对方是一个很完美、很理想的人,这就是一个不合理要求,你不可能要求你的朋友、同事像圣人一样啊。

如果你要求对方必须完美你才与他做朋友的话,你便会没有朋友了。

其实,包括自己在内,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缺点,要学习接受别人的缺点,慢慢地人会变得宽容,朋友便会多起来;你的自信亦会加强,亦会因此而感到快乐。

由接受身边的人开始,跟着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

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所谓“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人都有一个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颗心都很不同。

因为无论如何,他始终是人,人总是有他的性情、有理性思维,你能够从性情和理性思维方面深入,就会慢慢学到中间的分寸,但是请按类施法。

人要贞定自己,安身立命,首先不要贪图安逸,要有学习的心志。

先学习宏观的思考。

有宏观的思考才可看得远一点,眼界才会阔,所作的决定才会正确,生命的空间才会大。

《论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得长远,眼前的得失就不会动摇你的心志。

此外,人亦要有深度的思考。

有深度的思考才看得深刻一点儿。

人要成长自己,人要做正确的是,人要做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应做的,这一定要在“意义”上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应做的,这一定要在“意义”上来了解,你只有懂得看到更深刻的意义,才不会被浅近的东西扰乱理想。

你贞定自己,才有独立独行的勇气,可以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决定。

当时间过去之后,你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因此,思考不只是向外在世界思考,更不是依社会的游戏规则来思考。

要具有深度的思考,首先要思考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开发自己、成长自己。

通过读书与提高修养,渐渐你会发现“意义的世界”。

发现意义、深化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思考是生命成长的入路,要是没有思考,连上路也不能;上路以后,就要发力,发力就是体会,你才能进入生命成长的殿堂。

思考是始,体会是终,有始有终,全体大用。

体会是要回归自己,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做人的态度、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自信、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局限;在思维上,体会的思维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

就算是反省社会、历史文化,最后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责任;面对自己,方可跨过生命成长的关。

生命成长由思考开始,但不可以思考作为结束,必须通过体会来深化;而体会所得,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实感,不能以一种规范化的语言来说明。

现在大家应该开始明白,人要成长自己,必须学习“用心”,而不只是发展理性。

“用心”,首先是用心去思考,然后是用心去体会。

人需要有信念,才可以活下去、奋斗下去;人要有理想,才可以继续前行,否则他会放弃,这是生命的秘密。

但这个秘密,不是光靠理性思考便可以得到的。

这些生命的信念,都要通过反省、感受、体会,在心中长养,使它发芽生长;用理性分析、认识知识的方法是得不到的。

自己走过,才有体会,有体会才有成长,这是生命的秘密。

“人生与思考”不独是理性思考,这只是基础;而你对自己的思考,好要进一步转化为行动、反省和体会,那么,生命成长之路便在脚下。

君子九思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第一是“视思明”,“视”者,是眼看事物。

你看见很多事情,但只看是没有意义的看了只能得到一堆资讯、图像、数据等。

“视”不只是看,也不只是通过“看”得到感觉;感觉太浅,你应该懂得看出所看的事件、对象的道理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看得通透,你才会在这件事中得到智慧。

"视思明"的“明”首先是明白的意思,再进一步是通透的意识。

无论你看到是怎样一件事,都要通透事情的表象深入了解,看得明明白白、通通透透,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好的应怎样发扬,不好的以后该怎样防备。

能做到这一点便是“视思明”。

第二是“听思聪”,当你听到一些声音,要弄清楚声音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你要学习听到那声音背后的信息。

弦外之音不是听之以耳,而是要听之以心的。

听之以心者,就不只是具有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受、体会、感通,能够做到这一境界才堪称“聪”。

第三以下是对自己行为表现的反省。

第三,“色思温”,“色”指容颜面色,给人看到的。

别人留意你的容颜面色,你也要留意自己的容颜面色,不要让人觉得难堪,不要板起面孔对待别人。

“温”者温柔、温和、温厚,即对人多点接受,不要计较,宽容一点儿,才可以与人相处的好。

故“思”不是思考那么简单,而是要多反省,感受自己,从而要求提高自己的内涵修养。

第四,“貌思恭”,"貌"指样貌,也是态度。

貌和色的分别,前者比较着重行为方面、态度方面,后面着重颜色方面。

这就是说,除了颜色温和,对人的态度也要恭敬、尊重。

第五,“言思忠”,“言"是说话,表达自己的内心。

即要老实,不要骗人,对自己所讲的话要负责任;话说了就不能收回来,所以要谨慎,不要瞎说。

第六,”事思敬“,”事“指处事、做事。

即做事必须认真,不能马虎;除非不承诺,承诺了便要全力以赴。

第七,”疑思问“,即如果你心有疑问,一定要发问,不要放在心里。

因为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另一方面是你的疑问可以变成疑问而你的怀疑可能是错的,未必有根据,如把怀疑藏在心里,便会大大影响自己学习的信心,必须提出来化解。

第八,”忿思难“,”忿“指忿忿不平的委屈感。

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往往会有委屈感;性格敏感的人,特别容易有委屈感,别人看他一眼,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怀疑别人不喜欢自己,连自信也大打折扣。

”难”者,就是要化除这些委屈感觉,不要放纵它;“难”的反义是“易“,”易“即放任之意。

所以,人要开放自己,多感受别人的感受,须知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自己的敏感会伤害自己,甚至会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

所以,要多有体谅之心,不要放任情绪。

第九,”见得思义”,“得”指获得。

得到一些东西时,例如有时朋友送礼给你,或别人嘉奖你,要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接受,别人是否过誉或是利用你。

有些人贪幕虚名,得到了就很高兴,不要随便接受,要先“思义”,应不应该、合不合理,自己是否够资格接受。

但“见得思义“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是与人自己的贪欲作战。

”见得思义“就是见利思义,不要见利忘义。

人为什么能够创造出一个文明社会,原因是人有理性,懂得观察、懂得思考,懂得运用工具,于是最终自强自立。

人天生愚蠢就是愚蠢,聪明就是聪明,天生石是没有自由可讲的。

说的浅一点儿,质就是天生,如果你永远不成长、不进步,就永远由你天生的气质决定。

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变化气质,显示生命的创造力和生命的自由。

生命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要学习,通过学习来成长生命,但学习到的东西不能遗传,其他的东西却可以遗传。

”文质彬彬“,就是指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修养打成一片,人成为一个新人。

修养须从读书始;人生要从学开始,而”学“便与”问“相连,即”学问“,因此学便要懂得问,你要学会提出问题。

若你不问,不单学起来不够主动,而且不懂得思考;不懂得思考便不懂得消化,亦即不懂得吸收。

所以一定要懂得提出问题,这便是你懂得思考了,再通过行动,才能懂得消化。

生命成长从立志开始”志于道“表示你要求道,求取生命的秘密、生命成长的境界和成就理想人生的内涵。

人要立志,人的成就便决定于他所立的志的大小。

人一定要以最高的志气来要求自己,不要以为这会产生压力;这不是压力问题,而是生命秘密的理解和开发的问题。

忠、诚、勇、孝,都是人之德,你能做到一项,就有一德。

人有一德,已经不容易,因为这些都不为天生。

但要是你有德,便会自然流露,所谓”有诸内则形于外“,从内里出来,才是真实之德。

生命成长也一样,你要有真实的修养,才能支撑你自己。

”依于仁“,一切道德活动、一切理想追求,深处其实都是性情。

性情便是”仁“。

首先要开发你的性情,让你的行为有所本,这就是”依于仁“。

做人做事都是由你最深的性情出来:

你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做事的方式就会和别人不同。

我们讲性情文化、性情教育,因为开发性情后,做人做事才会有本有源、有规有矩,你不会乱说话,因为胡言乱语不是由性情出来的。

所有伤害别人、讽刺别人、令人气结的话都不是依于仁,而是依于你的嫉妒心、依于你的小器、依于你的怨恨。

总之,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看得出是否出自性情,或出自什么样的心。

如他信你、爱你,或怨你、恨你,他所说的话就不同。

我们说,一切行为都是由仁心出发,生命才能健康成长,但能做到这一步不容易,需要时时反省,这也就是后世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

良知不能外在化,良知根于性情,只有把性情开发出来,你才知道那些行为、那些理想根本就是你要的。

换句话说,对生命的了解愈深,你才愈感到生命的庄严和自由。

什么叫自由?

能实现这种自己开创的价值就是自由。

解放你自己,也即是释放你的性情;超越个人的的得失,直接与别人的心意相通,也与天地的变化相通。

这就是美,是精神自由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