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docx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案例介绍
张某,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四。
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
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
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同时此时也趁势指出他的不足,让他迎头赶上。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聂怀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证以后不再犯。
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一、个案分析
李某,男,12岁,五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
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李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属于借读生。
他的父母都是开出租车,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李某交流沟通。
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长期这样,李某也不再有实话对父母讲。
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李某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
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
这三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父母期望值过高;集体的排斥。
因此,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三、矫正措施
(一)劝父母降低要求,增加与孩子的沟通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李某父母为孩子减压,还给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我把李某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
克服望子成龙的急切思想,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李某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调整对他的辅导方法,建议他根据李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减轻李某的心理压力,为他能轻松地面对学习,面对交往奠定心理基础。
通过给家长写信,学校联系薄等方式,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李某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同时也能帮李某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李某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二)促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李某交往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李某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
首先为李某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
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他的同桌。
这样当李某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能让李某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李某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其次,我还鼓励“环保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吸收李某参加假日小队,发挥李某在小队活动中的作用,让李某爱劳动这一优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帮助李某找回自尊,恢复信心。
另外,我还注意到李某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
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李某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通过激励的方法,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帮助李某树立交往的自信心。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李某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有一定的自觉性,对父母不再报“喜”不报“忧”。
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以前,他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
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毕业考试,语、数、外三门均获得了“良”,一举从差生跃入中等生行列。
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发表日期:
2007年12月5日 【编辑录入:
】
一、基本资料
1、案主姓名:
许×
2、性别:
女
3、年龄:
11岁
4、籍贯:
浙江
5、辅导时间:
2003年12月——现在
6、个案来源:
案主的母亲因觉得她不可救药,把她的事情向老师反映。
得知她学习成绩较差,并多次偷偷拿家里的钱,还撒谎不肯承认错误。
通过几次辅导交流,我发现案主的问题根源于她的认识偏差,便决定对她从心理上进行疏导。
二、主要问题表现在四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
具体表现:
o:
p>
1、孤立无助。
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
2、厌学。
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她,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她要改变现状。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案主一出世就因父母要上班,特别是母亲常常要加夜班而被寄养在外婆家,跟唯一的阿姨相处融洽,情同母女。
外婆因为家务繁重,对她主要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使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学习习惯较差。
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母亲从原单位下岗后来富阳打工,她随母亲转校借读,住在阿姨家,阿姨视之如同己出。
2、学校背景:
案主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因实际需要,招收了一部分借读生。
所以班里的学生层次复杂。
班主任又是一位刚分配不久的新老师,管理经验不足。
案主因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成了一个老师、同学嫌弃的双差生。
他们的某些言行在徐身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案主本人情况:
进入新学校以来,案主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
作业也不怎么完成,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身材偏矮偏胖,也成了大家讥笑的话题。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母爱
因案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母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相互缺乏沟通。
因夫妻离异,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累赘,又因工作不顺心,常常瞒着阿姨拿孩子当出气筒。
而阿姨觉得她特别可怜,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案主误以为父母不喜欢她,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对阿姨产生了一种依赖,坚信阿姨对自己会百依百顺。
2、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案主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
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笨猪”、“活死尸”、“没出息”等言语,在案主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她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
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案主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卑、虚荣、叛逆、脆弱等心理偏差。
五、辅导过程
根据案主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案主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案主的意志力。
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班主任、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案主的辅导
2003年12月15日第一次面谈,我发现案主自卑心理严重后,单独面谈。
面谈内容如下:
师:
你觉得阿姨对你怎么样?
徐:
很好。
师:
那她的钱是你拿的吗?
徐:
是的。
师:
你拿了多少钱?
徐:
200元。
师:
应该是300元吧。
徐:
不知道。
拿的时候好像是300元,可是我请同学坐三轮车时,只有200元了,同学说好像看见我掉了东西。
师:
200元钱呢?
徐:
用完了。
师:
才一天时间,你是怎样用掉这200元钱的?
徐:
我买了拉花、彩色喷胶、亮光纸,用了98元。
师:
你买这么多装饰品干什么?
徐:
(激动地)老师说星期一要开圣诞节联欢会,要把教室打扮得漂亮一些。
我就送给班级里了。
(后经证实,联欢会上的装饰品几乎是她包揽的)
师:
那还有100多元钱呢?
徐:
我买了10张贺卡,还买了学习用品和吃的送同学,都用完了。
师:
贺卡能给我看看吗?
徐:
(拿出6张贺卡)4张已经送给同学了。
(贺卡很精致,其中两张写明送给老师。
)
师:
这么多钱,你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而要买东西送给别人呢?
徐:
我想他们对我好一点。
师:
那你有没有想过阿姨发现以后会怎样呢?
徐:
(沉默了一会儿)妈妈要打我的。
师: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徐:
我以为她们不会知道的。
我这一次主要问她为什么拿阿姨的钱和钱的用处,她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
我让她回去后做三件事,三天后再来。
第一,将还没有送出去的贺卡送给想送的人。
第二,查一查这样做以后同学、老师对你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这件事可以请朋友帮你做。
第三,想一想你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对你更好些?
其中第三个问题可以和朋友、亲人讨论。
2003年12月18日,第二次面谈,案主告诉我,她已经做好了三件事,我慢慢听她说:
“
(1)当她把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的时候,他们都对她说只要她认真学习,不做坏事,大家都会喜欢她的。
(2)老师和同学都表示,她为班级慷慨出钱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钱必须是来得正当的。
如果是偷的或是通过其他不正当渠道得来的,那只会让人更瞧不起她。
(3)大家瞧不起她,是因为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较差,只要她改变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进步,大家都会对她好的。
我首先肯定她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表扬了她。
她这时显得比较平静,我抓住时机对其引导。
我告诉她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
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她表示同意我的观点。
接着,我告诉她,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一次我给她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你与别人差距在哪里?
你准备怎样做?
2003年12月28日,第三次面谈。
周六,班级中优秀的几个同学到学校去出黑板报。
我建议她也去。
开始她扭扭捏捏地不肯去,说自己去了没用。
我再三说明只要她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会欢迎她的。
出板报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其他同学做做玩玩,而案主始终没有歇一会儿,而且表现较积极,不是给这个打水、洗抹布,就是给那个递粉笔,忙得不亦乐乎。
在回家的路上,我与她边走边谈,她说她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抢着叫她帮忙。
我适时地表扬她意志坚强、自尊心强,并希望她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2004年2月25日,第四次面谈,这次案主很高兴。
她告诉我妈妈还是很喜欢她的。
并把她自己写的心灵日记给我看。
她写到“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因为我是妈妈唯一的女儿,也是妈妈唯一的寄托。
”原来,母亲在本人的建议下,改变了对她动辄打骂的行为,春节期间还为她买了几套喜欢的新衣服。
另外还答应她,只要她上课时能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就允许她参加学校的篮球队。
但是,她也很犹豫,生怕参加了篮球队会使学习更差。
我和她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她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她听讲,课后帮她辅导、检查作业等等,她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
2004年3月5日,第五次面谈。
案主告诉我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她考了82分,排在班级32名,也是四人小组中成绩最高的。
(她所在班级共有60人,原先她处于倒数一、二名)看得出她很高兴,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我又一次填写了第一次面谈时填过的问卷调查表。
通过对照,我发现结果发生了一些变化,案主的学习目的已经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对学习的态度已不再很讨厌了。
课堂里基本上能坚持听完一节课。
我也为她高兴,建议她送自己一句话作为自勉。
她天真地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说了一句:
只有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也尊重你,相信你。
我为她鼓掌叫好。
2、与案主班主任、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班主任的沟通。
经常将案主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她多给案主关心,多给机会,让案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案主父母的沟通。
了解案主在家情况,对她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案主的方法,同时也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3)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
有意识地找到有关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案主参加活动,与案主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案主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六、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好转。
母亲反映:
案主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家中放着的钱也没再少掉过。
案主自己:
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直至案主完全脱离自卑感为止。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案例介绍
王某,男,14岁,初三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
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利用王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
指导王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
王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王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