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651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docx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

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学科名称

语文

年级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富贵不能淫》

教学

重难点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知识梳理】

A层次学生(拔高型)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一、 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注释:

 

1、景春: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

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

张仪:

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

(1):

居住。

(2):

住所。

 

5、得志:

得,实现。

     

6、与民由之:

由:

实行。

之:

代志向。

  

7、独行其道:

道:

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

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

使••••••扰乱。

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

形容意志坚定。

移:

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意思是: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

威胁暴力。

屈:

使„„屈服。

   

三、结构、内容、写法:

   

第一段:

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

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4.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5.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则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

五、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礼吗?

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应该遵循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才叫大丈夫。

B层次学生(基础型)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一、 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注释:

 

1、景春: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

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

张仪:

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

(1):

居住。

(2):

住所。

 

5、得志:

得,实现。

     

6、与民由之:

由:

实行。

之:

代志向。

  

7、独行其道:

道:

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

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

使••••••扰乱。

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

形容意志坚定。

移:

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意思是: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

威胁暴力。

屈:

使„„屈服。

   

三、结构、内容、写法:

   

第一段:

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

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4.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5.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则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颜真卿

五、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礼吗?

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应该遵循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才叫大丈夫。

【当堂练习】

A层次学生

1.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2.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2分)【★★★】

4.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

6.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

7.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2:

(1)能够

(2)得到、实现(3)训导(4)谨慎

3: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5: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6.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7.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B层次学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妾妇之道()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女子之嫁也

A.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3、

(1)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

4.A

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略)

【拓展延伸】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2分。

每题1分)

(1)出名(著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

每题2分)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3.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

(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

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D(2分)

8.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或:

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

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

(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

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每处1分。

雨中: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

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

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4.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9—1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

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

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