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4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docx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提到中国制造业,大多数人的反应可能都是一声叹息。

中国制造业病了,病到自己玩死自己。

那么,中国制造业到底得了什么病?

  好文章,值得花时间读。

  上个月,我受担任顾问的研究院里安排,担任了一个政府调研项目课题组的现场组长,领着专家组调研了大概100家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并给政府提供转型升级的方案建议。

  这一个月可给我忙的够呛,连座谈带参观诊断,每天至少4家企业,多的时候有一天9家的。

从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基础材料,到食品饮料、服装制造、图书印刷、软件电子,还有创业孵化器,基本跑了个遍。

  我这么多年来有个习惯,跑过的企业、读过的书都会在小本本里记上几笔,偶尔提炼个小段子什么的,否则拿什么素材在这里跟你们扯淡呢……

  上周我数了一下,这些年跑过的制造企业不知不觉中居然已经有1135家了!

老实说我自己也挺惊讶的,看来我学历虽然没老专家们高,但好歹比他们勤快,因为他们在空调间里陪领导开会的时间,我都在工厂里听企业介绍经验教训。

  走得多,见得多,感慨也不少,尤其是这几年制造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家纷纷动起了“转型升级”的脑筋,成功的有那么一些,但更多的是把自己玩死的。

  按照我马云爸爸的说法(没错,攀亲戚就是这么直接),成功经验各有不同,失败教训总是相似。

  所以今天兔哥就跟你们说说,制造企业都是怎么在转型升级中把自己玩死的。

  一、巨婴病

  当你是个乞丐的时代,千万不要吹牛,假装自己是皇上,给爷来个御厨,因为它会给你在心里构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未来。

  吹得时间久了,别人没信,你可能反而把自己骗信了。

  我走过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里,70%都是自己感觉四面楚歌,渠道、店铺全军覆没,人力、材料成本日日攀升,靠打鸡血、跳励志操、给员工洗脑、给客户送钱,拉着代理商加盟商吃吃喝喝,这些老办法是没啥希望了。

想突围呢?

放眼一望,四面八方都是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

  于是土豪们纷纷开始“转型”,做吸尘器的改作机器人,做农机的改做无人机,做衣服的改做定制互联网平台,天下熙熙攘攘,皆为贴上互联网。

  很多人以为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其实按照兔哥经验,工业4.0、CPS、C2M、互?

网+、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说起这些新词,其实土豪们比谁都明白,因为各种培训班他们都去了嘛,跟你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的。

然而我转进他们车间一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连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产都没有,你只要问一句,他们就会说“国内这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呢!

”。

  所以兔哥觉得,传统制造企业的困境与其说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挑战,还不如说是自己内部作死。

他们是通过一次次美好而成功的战术,让自己最终陷入了战略困境之网,现在是越挣扎,网子勒的越紧。

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活的还好一些,而这种看起来的“好一些”,麻痹了他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这是另一种作死。

  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总是在两个极端上来回摆动,当土豪们听了某位大师的互联网思维讲座,热血沸腾的时候,一拍脑袋可以豪掷千金,我就见过一个做钢管的公司,给员工连个口罩都不舍得买,却扔几千万去开发APP互联网平台的。

  而这些“跨越式”发展的企业,一旦遇到挫折,又立刻缩回来,变得比任何人都保守,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认为你是忽悠、扯淡、不切实际。

然后开始怨天尤人,跟政府抱怨给员工上社保太贵啦、环保检查太严啦之类的,高呼“实业难做”,企图让政府出手救他。

  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那么坚守实业就是烂企业最后的护身符。

兔哥见过一家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可言,靠买两台设备、招一批人给别人造东西起家,当年靠着关系辉煌过一段,但是车间管理一塌糊涂,贴上个“坚守实业”的标签,就把自己当成了国家民族的救星,站上了道德制高点。

  我替国家谢谢您,求您千万别再坚守了,您除了浪费国家的资源没啥贡献,趁早关门该干嘛干嘛去吧,国家其实没有您坚守会更好……

  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就像一个巨婴,不是大笑就是大哭,要么激进要么蜷缩,总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

如今上至政府、下至企业,人人都在谈转型升级,但是兔哥看到的是,真正能够转型升级的,少之又少。

大多数都是“高举红旗,原地踏步”,要么根本不动,要么项目夭折,要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我这次调研的企业中,其中有两家食品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很类似,进车间都要先换衣服、带头套鞋套,然后全身吹风,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去。

表面上看起来管理都不错,但是我在里面用手摸了几处地方,一家让我沾了一手灰,另一家一尘不染。

前一家是咱们中国的龙头企业,后一家是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家日资企业,叫京日东大食品(注意是日籍华人,老板是60年代才去的日本,所以你千万别说什么日本人就是比我们认真比我们厉害,中国人不差啥)。

  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差距,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是照葫芦画出瓢总不是人家那么回事。

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细节,那家日资企业,里面每一个地方,哪怕是维修车间的工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厂里每一个员工见面都会微笑着互相问“你好”,你别小看这一句话,当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每一项改进他都愿意贡献智慧。

所以那家日资企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这显然是全员参与的结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而咱们的企业往往觉得企业文化就是个虚的东西无所谓,管理就是领导一个人的事,领导当然只能关注到大面,细节他顾不上,而员工觉得管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自然就是空有架子没有实际。

我们跟人家看起来什么都不差,可就是差一点文化,这个一点,其实就是十万八千里了。

  所以兔哥一直呼吁,中国制造之振兴,首先在于工业文化之振兴,破除巨婴情结,让企业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思考问题。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场以“智能制造”为名的政治运动,而是一场全面的制造业文艺复兴。

  二、文盲病

  去年的一次走访,去的一个老朋友的企业,做轮胎设备的,他给我介绍自己转型升级的经验。

blabla讲了一堆“互联网+”的理念,然后加上乐视贾总的跨界颠覆生态化反理论,最后告诉我他准备进军医疗行业,跟日本专家合作做一家高端的、牛叉的、带有互联网思维的……医院。

  医院!

  回来后我在网上买了本新华字典送给他,扉页上写了“转型”两个字,这兄弟不明就里,我也没多做解释。

今年他投了重金的医院没搞起来,亏了不少钱,再见面说起这事来,我告诉他当时送你字典,就是想让你自己查查那个词是怎么写的,是“转型”,不是“转行”。

  一个企业贸然转到全新的行业,既没有行业的经验,又没有客户的基础,也没有熟悉监管的团队,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而转型是指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内闯出一条生路,在熟悉的轨道上做创新。

转行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转型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中,跳出原来的框架去思考,从而改变现状、求得生路。

  只有在一个行业内专注地去经营,长期地去耕耘和积累,才能发现那个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什么,才能够针对这些痛点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人肯定会说,兔哥你也转过好几次行啊!

我必须得告诉你,首先我每次转行都是因为有一些现实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的不是我积极主动去寻求的。

其次你只是看到我明面上的行业变了,但是没看到,其实我的内核,“扯淡”的能力始终没变,所有看起来的“转行”其实都是我自己核心能力的价值延伸。

  比如谷歌做无人汽车,什么跨界颠覆,中国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效仿之。

可你不知道的是,无人驾驶技术本来就是谷歌的长项,它并没有跨界,而是把它的核心技术延伸到了自动驾驶上。

  很多自动驾驶原本用的就是谷歌的图象处理技术,图像和数据处理的技术这正是谷歌搜索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所在。

  你不能把谷歌的汽车看成是一辆汽车,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部强大的数据处理器,因为他通过声光电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识别周围的环境,把这一系列传感器获得的信号?

入到他的中央处理器当中去,判断我这个车周围都有几辆车在开,这几辆车的速度是多少,发生碰撞的概率是多少,进行快速地运转。

  所以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不是传统意义的汽车,他的核心是强大的数据和图像的处理器,而这原本就是谷歌的核心技术。

  德鲁克说过:

“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

”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

  转型和创新都需要专注执着的“笨人”,专注在自己的行业,要像华为那样专注,几十年来如一日做通信设备,不炒股、不卖楼、不做金融、不上市。

  传统制造企业没必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所在这个行业没什么前途,一定要跨界到云里雾里的高科技行业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去搞什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你是炸油条的,就把油条炸好,炸成全世界最好的油条,生意不见得比阿里巴巴小。

如果遇到瓶颈要转型,可以跳出原有路边炸油条的框架,看看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做成写字楼外卖,能不能配上特制豆浆,或者能不能联合附近的油条摊、煎饼摊整个小吃一条街,这才是真正在转型。

  转型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为整个产业链赋予新的价值,没有了价值创新,“转型”只能沦为“转行”。

中国制造企业要学会把这两个词区分清楚,如果实在不明白,兔哥也可以卖你一本字典,回家慢慢研究。

  三、模式病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急速发展,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在中国经济的上空,给我们的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就是迷信“模式创新”。

  今天我们的传统制造企业非常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模式”,任何一个“大师”提出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制造业的土豪前赴后继为之买单,去当大师的小白鼠。

而这些模式说到底就一句话“找个新渠道卖货”。

  线下代理商不行了改电商,电商不行了换微商,再不行就做直播,做社群营销,做IP营销,C2C、C2B、C2M、O2O、OAO……动不动设个小目标,砸几个亿建个平台,最后发现,无论建了多少个平台,用了多少种模式,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还是不值钱。

  其实无论是什么模式,热闹的也就是那三两年,最终能让我们记住的,还是那些好的品牌,那些好的产品。

哪怕这些品牌的价格高一点,我们也能忍着,因为他们能给我们信任。

也就是,最终让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还是你的品牌,无论模式如何变迁,渠道如何改变,品牌都能平移、跨越这些障碍。

而品牌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你的产品,能不能给客户,给消费者以信任感。

  比如这个月我走访的另外一家德资企业,叫罗森伯格,一个典型的德国隐形冠军。

其实它就是个小企业,规模并没有多大,而我去的这家亚太工厂就生产一种小东西,一个汽车上用的连接器。

  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这东西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模式也很简单,生产――然后卖给汽车企业。

如果在国内,这种不过就是个乱糟糟的五金加工厂,而这个德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之完善,让自认很有见识的兔哥都要竖起大拇指。

  我去看车间的电镀环节,这一般是污染比较重的,在北京都要尽量疏解的环节,但是它那里居然一丝异味的都没有,而且连电镀泥都要拉回德国二次提炼。

它的负责人跟我很自豪的说,建厂十几年,没有污染过中国一寸土。

  你知道它的逻辑,它的模式是什么吗?

没错,它做的就是个小东西,在整个汽车里,它占的成本恐怕连千分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它的品牌认知度高,产品品质好,作为汽车厂商,不可能为了在这么个小东西上省点小钱,就买一些烂厂商做的东西。

所以它看起来是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但事实上被替换的可能性极低。

比如刚才说的这家企业,在如今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它还能维持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靠的不是高科技、不是新模式,而是把小东西做到极致,让你换无可换,这就是德国隐形冠军的“模式”。

  中国制造企业不要迷恋各种模式,在卖货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狂奔,而忽视掉品牌和产品的建设,归根到底,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