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docx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方法
在室内准备阶段,分析调查区地形等,根据剖面的数量,在工作底图上进行主剖面点的布置(大比例尺时检查剖面也标上)。
有常规布点法
根据要求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均匀性。
丘陵1、地区分级原则:
根据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特点,对调查区进行复杂性分级。
我国分5级【II级:
选择调绘路线
3.室内预判:
这是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特殊工序,它主要是利用路线勘察,已了解到的一些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等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及其分布规律,在正式外业工作之前,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所提供的人量信息,而进行的专业解译,即在遥感影像上固定地蒙上半透明的聚脂薄膜,在薄膜上根据影像提供的标志绘制解译草图,待外业工作中予以验证、修改,以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故称之为预判。
(五)、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的种类
土地资源调查时详细讲解。
2、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利用方式。
作(植)物种类、长势与产(生长)量。
耕作方式、施肥、灌排水平。
产量水平、生产效益。
土壤污染状况。
(二)调绘阶段:
1•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
(1)掌握调绘底图的比例尺:
用以建立实体地物与其在图上反映之间的比例关系。
⑵确定验证样区:
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要具体根据制图比例尺及其地面复杂程度,以及解译的疑难图斑等,按路线分配。
⑶选好站立点:
站立点要选在地势高、视野广、前后两次停顿所画的地物能连起来的明显地物点上。
调绘时由远到近,从总体到碎部。
先从底图上最明显的地物标志去找实地上相应的地物,然后再逐步扩展开。
⑷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
调绘时,一定要使调绘底图的方位和实地方位一致。
⑸抓住特征地物:
并远看近判相接合,这有利于地物的综合取舍和描绘的准确性。
⑹边调绘地类边检查,不得遗漏和重叠。
⑺补测地物。
⑻调绘整饰。
⑼填写作业手簿。
2.样区调绘验证:
这是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外业工序。
中小比例尺调查是在室内地类判读调绘完成的基础上,根据验证统计的要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样区,在野外验证预判地类判对率与界线勾绘的精度。
大比例尺制图要对一定样区逐块实地验证。
一般对一些疑难影像也要实地验证,因在室内判读时,难免有个别影像解译不出来,因此对这些疑难影像也要进行实地调查。
最后都要将这些实际地类与界线调绘到固定而叠加于遥感影像上的透明聚脂薄膜上。
(三)编图与图面整饰:
整饰工作包拾分幅图的图面注记和线画的进一步核对与清绘,达到无一遗漏和错误,以及图面整洁美观的目的。
编图是指编绘原图,它包扌舌分幅图的拼接、绘图,以及图面设计等内容。
1.拼接分幅图:
将分幅的专业图按制图要求拼接起来,拼接时要以内图廓点和公里网作控制,使两相邻图幅精密地衔接起来,并对接边地物逐个检查,接准后,将分幅底图固定卞来。
2.分幅底图的清绘:
将绘图材料(半透明聚脂薄膜)蒙到拼接好的分幅底图上,并将底图和绘图薄膜固定好,以免相关位置的错位,然后将底图上的有关地理要素和专业内容透绘到绘图薄膜上。
透绘时要认真仔细,避免遗漏和错误,透绘完毕后,还要自校、审校。
3.图面设计:
为了突出专业图的主题并考虑到用图方便,要对岀版原图精心设计。
图面上除要清晰美观地显示土地资源图的图形、线画和注记外,还要根据图上剩余空白,合理配置图名、图廓线、图例、方位标、比例尺、编图单位和时间,以及相邻行政单位名称等。
首先,沿地形变异线即横断面进行路线调查,初步掌握调查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其次,在初步野外工作基础上拟定一个工作制图图例系统,作为进一步详查基础。
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工作精度确定剖面点数,并进行野外调查。
对新出现的土壤类型在图例系统中补充,并对其制图。
野外选择与挖掘
1、野外选择
室内确定后,在野外因微地形的变化要调整。
原则:
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一般小地形上比较平坦和稳定)。
路旁、住宅四周、水渠、粪坑、堆肥点……人为干扰较人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不能用。
母质或人为熟化等未预料的因素,则应改变点位。
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
人小:
lmX1.5mX深Im(地卜水、基岩)
观察面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
观察面上,不能堆土和践踏:
垄作土地、观察向应垂直垄沟。
(一)、地貌和地形
1、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
大地貌
中地貌
小地貌
2、地表形态描述
(1)海拔高度
(2)坡度
平坡:
<3°
微坡:
3°〜7°
缓坡:
8°〜15°
中坡:
16°〜25°
陡坡:
26°〜35°
极陡坡:
>35°
(3)坡型
包括斜面坡、凸坡、凹坡、复式坡等。
(4)坡向
(二)、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
1、母质类型
2、地面的岩石露头情况
0级:
无岩石,或很少岩石露头«2%)o
1级:
有岩石的。
露头之间的间距大致为35〜100m,覆盖地表2%〜10。
2级:
多岩石的。
岩石露头的间距10〜35m,覆盖面积约10%〜25%。
3级:
非常多岩石的。
岩石露头的间距大致为3.5〜10m,覆盖面积约10%〜25%。
4级:
极多岩石的。
岩石露头较多,其露头间距约3.5m或V3.5m,覆盖面积50%〜90%而且岩石离地面很近
5级:
完全是岩石露头的。
露头面枳>90。
(三土壤侵诧打戏水状况
仁土壤侵悚状况
(I)水迪
片蚀,
殺作土境按侵烛后土壤钵用程度划分为,
轻必我土小部分披仪蝕:
中甌竝50%鍬?
炭
沁我土全部絞侵读.
織黠心止!
$分被侵独.
尊耕作止壤根抵ffr笑復訖度用分’
轻度:
復甜Q70%:
中度:
段盖度30%〜70%:
W/摟敝5%.
轻度,<10%:
讹丿0%〜25%;
W/25%〜50%:
織黠>50%.
轻度,<10%:
中甌10%-20%:
强度:
20%〜30%:
織黠>30%.
(2〉凤般
轻度
中度
W
X土境越水状况
捋水稍过企
捋水H好
捋水中彎
捋水不畅
(四)、植被状况
主要记载剖面附近的主要植物群落名称,植物组成(主要的优势种和伴生成分)的复杂程度,层次分化和外观以及盖度等。
(一)、自然土壤剖面层次的形成原因
在成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不断风化,产生各种易溶性盐类,含水氧化铁和含水氧化铝以及硅酸等,并在一定条件卞合成不同的粘土矿物。
同时通过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在降雨的淋洗作用卞引起土壤中的这些物质的淋溶和淀积,从而形成了土壤剖面的各种发生层次。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重要作用:
淋溶作用和淀积作用
物质的转移作用
淋溶作用和淀积作用
淋溶作用:
指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悬土壤中的某种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因此一般将土壤剖面的上层称为淋溶层或简称A层。
淋溶作用和淀积作用
淀积作用:
指下渗水到达剖面卞层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的作用。
因此,土壤剖面的下层一般称为淀积层或简称B层。
E层之下一般是未受淋溶或淀积作用的土壤母质层,简称C层。
土壤母质下面,如果是未风化的基岩,称为基岩层或简称R层。
物质的转移作用
淋溶作用和淀积作用密切联系,是物质转移过程所导致的两种结果。
土壤水携带着溶解或悬浮的物质产生的移动,称为物质的转移作用。
这种转移作用分为物理性转移和化学性转移。
物质的转移作用
物理性转移:
矿物质与有机物质胶粒以及其他微粒,从A层到E层而沉淀下来,使E层质地相对变粘,干燥时亦可发生裂隙。
物质的转移作用
化学性转移:
矿物在风化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盐类等,从A层随着下渗水下移,或停积在B层或到达地下水层而流失。
草原区域因易溶性盐的聚积常生成石灰质和石膏质硬盘。
温带森林区域含铁铝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可悬浮在渗漏水和毛管水中,从A层移动到E层,亦可形成铁质硬盘。
(二)、耕作土壤剖面层次的形成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耕作土壤产生层次分化。
典型的耕作土壤剖面层次,从上到下大体可以分为三层:
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可分为两层:
耕作层和犁底层。
1、耕作层:
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
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人,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
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2、犁底层:
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
典型的犁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
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心土层:
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彖犁底层那样紧实。
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
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底土层:
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
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
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三)、土壤发生层的划分与命名
几个重要概念:
土层: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人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
土层可以根据剖面中的颜色、结构、质地、结持性、新生体等来划分。
发生层:
在成土过程中通过淋溶-淀枳、氧化-还原和人为耕作等成土作用下形成的土层,称之为土壤学发生层。
土体构型:
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层在颜色、结构、紧实度和其他形态特征上是不同的。
各个土层的特征是与该层的组成和性质一致的,是土壤内在性状的外部表现,是在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四)、土壤剖面构型的分类
1)按反映土壤发育阶段的发生层垂直列组合分
2)按土层分异和发育复杂程度分:
简单剖面、复杂剖面
3)按物质:
均质型;夹层型;垫底型;三段型:
上、中、下不同
简单剖面
1)原始剖面:
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下面即为母质层C。
又叫AC剖面,如石质土,黑色石灰土等。
2)弱分异剖面:
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如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黄土性土壤、黄绵土等。
3)正常剖面:
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具有代表该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4)侏儒剖面:
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
见于陡坡、高山带,荒漠带,或形成于紧实块状结晶岩之上,如欧洲的高山侏儒灰壤(nanopodzols),某些棕漠土等。
5)巨型剖面(giantprofile):
是湿润热带气候条件卞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6)侵蚀剖面:
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只残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E层者为中度侵蚀剖面,缺A、E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复杂剖面
1)异源母质剖面:
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的物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2)埋藏剖面:
由于后来物质的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多元发生剖面:
土壤剖面中有二个以上由于生物气候条件演替而形成的,反映土壤不同发育历史和环境条件的特征性发生层。
4)堆叠剖面:
原来的土壤剖面上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者由于人量施用泥肥或进行淤灌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5)翻动剖面:
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6)人造剖面:
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枳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由此可见,土壤剖面构造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形成的特点以及土壤的形成演化过程。
较稳定的要素(形态):
(1)土壤颜色
(2)土壤结构
土壤颜色
1、土壤颜色是土壤内在物质组成(矿物和化学组成)在外在色彩上的表现。
土壤定名往往用两种颜色来表示。
如暗棕、黑棕、红棕,前为次要颜色,后为主要颜色。
2、决定土壤颜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物质:
(1)腐殖质:
含量多时呈黑色,少时呈暗灰色。
(2)氧化铁:
多为含水氧化铁,如褐铁矿和针铁矿等使呈铁锈色和黄色。
(3)石英、斜长石、方解石、高岭石、二氧化硅粉末、碳酸钙粉末等,呈白色。
(4)氧化亚铁:
在沼泽土、潜育土中,使土壤具有蓝色或青灰色。
如蓝铁矿[Fe3(PO4)2・8H2O]为白色,但遇空气中的氧很快变为青灰色。
3、土壤的物理性状也会影响颜色,如越湿颜色越深,越细颜色越浅,光越强颜色越浅。
土壤结构即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自然界的土壤,往往不是以单粒状态存在,而是形成人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团聚体。
这些团聚体或颗粒就是各种土壤结构。
土壤的结构状况对土壤肥力的高低、微生物的活动以及耕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形状和大小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片状、微团聚体及单粒结构等。
棱柱状般
表面光滑平整,棱角尖锐,横断面略呈三角形
形状规则,具明显的光滑垂直侧而,橫断面形状不规则
棱面不聊显,形状不规则,沿长、宽、高平衡发有
粒状形状大致規则,界面较平滑
(核状)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种颗粒,如砾、砂、粉粒、粘粒的重量百分含量。
它是影响土壤肥力和耕性的基本因素。
土壤质地分为: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六级。
新生体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或聚枳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
1、按外观分:
新生体盐霜、盐斑、结核等。
2、按化学组成分:
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钙、碳酸钙等;由晶质和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性。
如盐结皮和盐霜,表示土壤中有可溶性盐类存在;锈斑和铁结核是近代或过去,在水影响下产生干湿交替的特征。
侵入体是位于土壤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侵入体有砖头、瓦片、铁器、瓷器等。
一般常见于耕作土壤中,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
(六)、土壤自然性态描述
田间表现不稳定,极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
1)土壤干湿度
2)土壤结持性
3)土壤孔隙度
1)土壤干湿度
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肥力因素。
据水分含量,野外可将土壤湿度分为:
干、潮、湿、重湿、极湿五级。
2)土壤结持性
包括黏着性、可塑性和松紧度等。
(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干时,润时,湿时表现不同)
3)土壤孔隙状况
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包括孔隙和裂隙。
pH值:
混合指示剂
石灰反应:
10%HCl
Eh:
钳电极直接测定法
电导:
一般室内测定
亚佚反应:
赤血盐显色法,邻菲罗咻显色法
土壤剖面摄影
剖面拍摄面的选择和准备
土壤剖面一般用顺光拍摄
在光面中间放置标尺,以示剖面层次深度
在标尺右侧按土层的发生学特性,放置相应土层符号片
拍摄时可在土坑底部的斜面上铺放一张锡纸或白纸反光板
拍摄技术要点
拍摄时间和光线:
最佳时间为上午9时到下午4时
除晴天外,薄云遮口也是理想天气
拍摄土壤剖面照片,最好用自然光
拍摄技术要点
测光方法:
土壤颜色千变万化,同一剖面上层和下层的颜色也不一样
正确的测光方法应对准手背测光,或分别对剖面中黑色和白色部分分别测光后取平均值
拍摄技术要点
拍摄方法:
拍摄者应卧伏在地面操作,相机紧贴地表下10〜20cm,镜头对准剖面中央
拍摄剖面宜竖幅取景,地表植被和剖面比例为3:
7
尽量利用小光圈,以达到最人的清晰度和景深范闱
土壤剖面生产性和发生性的分析
1、铁猛新生体形态;
2、铁鎰新生体的迁移状况:
3、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分析的两个基本观点
1、土体构型的地理观点
2、土体构型的作物观点
比例尺(大于成图比例尺)
面积与比例尺
种类与其信息量
地形图
专测地形图
地形地块复合图
全色航片图
红外航片
依据:
定向、定位(对地物)、定性、定界(土壤)是衡量工作底图质量的依据。
“四定”。
(1)网格法调查:
对调查区设纵横导线,并按网格严格定点作业。
适应用于:
(2)自由式调查:
根据调查地区土壤与景观相互关系的具体表现,按需选择特性位置,有目的地进行土壤跟踪调查。
条件:
景观内容丰富、土壤分异明显、景观对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通视条件好,便于调查者自由行动。
工作底图质量高,“四定”信息丰富(当地形底图与航片配合使用时)
调查人员知识面广,野外经验丰富,具有综合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
(调查时允许分区采用不同的方法)。
优点:
灵活,充分发展调查人员的主观性。
可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工作量较小。
缺点:
受主观影响,图上及调查的反映信息不平衡。
原则:
尽可能少跑路程而尽町能多的直接调查到土壤单位。
因此调查路线的间距,通常采用调查地区绝大多数土壤单位的平均截径
A、了解概括。
分析资料,座谈会,路线踏查,社会调查,边界范围,人的地形母质,制定土壤工作分类等。
B、第一阶段野外工作。
分片、分天、蚕食。
每天工作流程:
1圈定作业范闱〜估计可能出现的土壤类型,〜粗勾土壤组合图斑,并布置调查线络和剖面点。
2群众访问,具体了解土壤生产反应,并修正预定的点位。
3实地调查(挖坑打钻、调查制图、采样描述。
)
4草图拼结、摊晾土样,整理野外调查表。
5小结当天野外资料所形成的认识,写好口志。
6计划次日工作。
C、比土和拼图
目的:
统一认识,修正图斑,修订工作分类系统,修正草图,接边拼图。
D、第二次调查
・争议点
•遗漏点
•针对性的专业调查。
E、外业质量自检
・土壤剖面定位精度
•土壤定类的正确性(同土异名,异名同土)
・土壤界线的精度
・图斑的纯度
・错误比例
4、分类单元的野外确定
正式制图之前,应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壤分类原则,拟定调查区的土壤分类系统及分类指标,野外具体确定时,尚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土类与土种分别代表高级分类与基层分类的主体。
在野外确定分类单元时应以土类或土种为主
地理宏观控制的原则
根据气候,地形等推知调查区土壤类型的基础上,在野外工作时可进一步在不同地形部位上可能遇到的土壤类型。
根据观测的土壤剖面和特征土层,及制图比例尺要求,进一步确定分类单元。
初育土的划分一般以其母质类型为主
土种是具有相似土体构型的土壤聚合体,同一土种要求:
具有一定景观单元,具有一定的地形、植被等景观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分布面积。
具相似的剖面构造,即剖面中的每一层次在层位厚度、质地、颜色、结构、新生体等形态特征与理化性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同一土种的农业生产性状及生产潜力相似。
在土种命名方面,可以采用简练概括其土壤属性的组合名称,或地名,命名可采用较科学的命名,如层次、厚度、质地等来命名。
6、土属的归纳与区分
区域性母质属性影响而形成的一组相似属性的土种的组合。
它是基层分类的土种与高级分类的土类之间的重要“接II”(承上启卞)分类标准多具有土种与土类之间的“中间”形态。
母质的矿物组成,化学特征基本相似。
成土过程的形态。
对水成土及半水成土。
以潜水补给特点及水化学特征,如盐化土。
人工母质的形成。
如人工垫土、引洪漫淤。
7、土类的综合
一定自然或人为条件卞产生独特成土过程及其相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
要求:
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或土层组合。
具有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
具有一定的成土过程和特定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
具有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利用设定利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