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070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docx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系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为例

李子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理,学生的专业素养、大工程意识和综合运用

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将过程监控

与目标考核相结合,2004年出台了“材料系关于本

科毕设的补充规定”等文件,构建了采用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和答辩组分别给分、加权计算评定学生毕

业设计成绩的方式,提出了分“评优组”和“普通答

辩组”且指导教师回避的答辩模式,强化了实践环

节和学生能力培养。

2004年以来,共有16人获校

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每年都有2-3名学生获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并有1篇获2006

年度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07年度已有1篇

参评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07年三位教师获

首届校级优秀毕设指导教师称号。

5.以教学研究改革为动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对于品牌专业建设来说,不仅要建立系统而完

善的课程资源系统,为了突出该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必须充分发挥“名师名课”效应,组建强大的课程教

师组,以强大的资源建设队伍为支撑,建设具有本校

学科优势特色的精品课程。

2004年以来,已建成5门校级精品课程和1个

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群,并通过选用和自编方式建设

适应新型课程体系的教材。

共有10本教材和专著

出版,另外出版自编讲义6本,2本教材入选为“十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有3本教材即将在科学

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

其中《材料科学基础》已列

为学校精品教材,并获批2005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建

设立项。

长期坚持教学法研究,重视课程的设计、组织与

安排,注重将新科技成果和国家标准融入课堂教学

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计

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教学研究深入扎实,硕果

累累。

2004年以来,为配合材料大类专业的建设,

先后在专业建设和管理、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教材

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承担了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

目6项,先后有20余位教师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

果奖6项和教学优秀奖3项,发表教改论文11篇。

6.积极组织教师申报高水平研究课题,提高教

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004年以来,科研经费充足,高水平研究课题

数逐年攀升,相继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和自然科

学研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总经费

达172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和一批校级

科技进步奖;仅2005、2006两年就在国内外著名学

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收录于

SCI、EI和科学文摘的论文200余篇次。

为专业建

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教学增添了活力。

此外,积极加强专业资料的建设和使用,现有

英、中、日文科技期刊87种,英、中文电子期刊11

种,纸质图书近3000种,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4种

等,为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7.坚持科学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着实提高管

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

的正常运转,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材

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能顺利

实施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除严格执行学校的

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外,成立了学院和系级管理和监

控机构,特别加强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教学监控制度

的建设,实行考教分离和集体阅卷制、教师请假制

度、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等相

关制度,补充制定了“关于材料系实验室的使用规

定”、“材料实验室开放式教学实施办法”和“材料系

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等教学管理

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

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发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方向负责人的

作用,建立了由校内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院士、教

授和专家组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每学年主要对专业建设的思想、目标和内容进行

审定,对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督促系

领导班子实施并进行检查和评估。

院和系二级教学

指导小组每学年督查教学计划的制订,经常性检查

教学过程并及时提出合理建议,做好参谋作用;系行

政领导严格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

事故及教学管理事故处理的暂行规定”考评全体教

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几乎所有中青年教师的课

堂教学质量均被院系教学指导小组评估为良好以

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为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管理力度,努力提

高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制定了“材料系关于

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了

全系教师必须承担各类本科教学任务以及相应准备

工作的细则,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确规定每位

教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以上本科生课程的讲授任

务,新引进教师及新开课程在授课以前进行试讲并

为新教师配备导师。

(3)对4个专业方向教学组、1个公共课程教学

组和1个教学实验组的组成进行了调整完善,明确

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方向规划与建设实行负

责人制。

85第1期            李子全: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系

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共平台,第四年根据社会

需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高分子

与复合材料、焊接工艺及设备和信息功能材料等专

业方向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个性

化和持续发展;按“3+2”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英

国拉夫堡大学合作培养本硕连读生。

人才培养质量

得到了合作大学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2004年起为拉夫堡大学选拔的13名学生中8人

已全部按期完成学业,有4名学生直接在拉夫堡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高考录取的30名新生中有20

名学生已按期在拉夫堡大学学习。

该培养模式有力促

进了双语教学的开展,目前已开设5门课程。

3.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实施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建设,构建结构优化、梯队合理、高素质和高水平的

师资队伍,为建设一流的材料大类专业提供强有力

的支撑

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加

大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发挥专业负责人

的引导者、顶层设计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构建高水平

的教学科研团队。

2004~2007年,共引进教授4名

(其中博导3名)、副教授3名、博士后2名和博士4

名(其中回国博士3名),引进具有国际先进科研水

平的学术团队2个,构建了材料公共基础、材料科学

和材料加工3个教学科研团队;继续实行新教师教

学试讲制、导师制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近几年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本专业共

有教师46名,其中教授15名(博导10名,校内特聘

教授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且绝

大多数为35-45岁的中青年教师,主讲教师全部具

备岗位资格,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

例为64%;为每个专业方向配备了10余位教师和

实验教师,全体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

2门课程。

教师中,2名是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10余位教师分别是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

员、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会、行业学会的副理事长和

理事和国内外学术期刊的评委、国家人事部“百千

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

象、省青蓝工程“333”第二、三批次培养对象,1名教

师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形成了由教授和博士生导

师为教学骨干的专业方向教师队伍。

4.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加强实验体系和

实验内容更新建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促

进专业实验室、创新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基础

性实验、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综合设

计型实验、展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实验的

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了《材料实验》和《材料工程

设计试验》等3门实验课程,全部开设出包括新增7

个实验在内的50项实验项目,实验时数占理论课时

的近22%,强化了设计、观察、分析、表达以及动手

能力的全面训练与培养,实现了任课教师参与实验

教学。

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并有效实施,制定了

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和可选做一些提高性实验的要

求;将省级重点教改项目“研制材料多媒体实验教

学系统,为加强新世纪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省教办2002年度重点教改项目)的成果转化

为教学内容,实现部分难度较高的实验先计算机模

拟,熟悉流程和基本操作后再进行实际实验。

改革

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逐步减少验证性

实验教学,开设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约占实验总数

80%)。

将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验教学资

源,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水平和能力。

将FEI的透

射电镜(Tecnai-G2)、扫描电镜(Quanta200)、原子

力显微镜(SPI3800N)、X射线衍射仪(Bruker,D8

Advance)、自行研制的国内唯一的7自由度复合材

料缠绕和铺放设备、半固态合金和复合材料电磁制

备系统和重载摩擦试验机等学科和科研设备应用到

实验教学中;有效规划专业建设,购置的电子万能拉

伸试验机(SANS)、磁控溅射系统(GJP-500)、空心

阴极离子镀膜设备(DLK-600)、CM往复式单螺杆

柔性挤出机(CM-30,SJ-40)、双辉等离子溅射设

备、Frious焊机(TPS-4000)、焊条制备系统、真空热

压机、真空热处理炉(VOQ2-80)和真空熔炼炉

(SL02-34)等开发出实验项目。

以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实验基

础条件建设。

利用学校先后投入的经费及时更新和

补充了实验设备与器材,建立了材料制备、材料微观

分析、材料力学和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平台,改造了7

个和新建了5个专业实验室;利用学校投资的50余

万元建立了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的“材料

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共有百余人申请并完成24

项开放课题,每年都有数十人申请到校科技创新基

金项目等10余项,2007年10位学生获批2项江苏

省首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材料学院综

合材料大楼的使用,极大改善了学生实验、毕业设计

和科研用场地的紧张状况。

继续加强了校内外实习

基地建设,强化了对实习内容、形式、要求和组织形

8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精神、能致力于高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生产

的复合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制定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包括金属材料、无

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材料科学

和材料工程领域的较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具备能在四类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

性能、测试与表征、成型加工和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

研究和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艺设计和装备选型

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

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目标。

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思路为:

坚持创新精神培

养是核心,系统宽广扎实的知识是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之基础和保障,科研训练实践是提升水平的重

要手段;始终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思维,通过专项素质教育和专修课程了解和掌

握创新方法,在实践教学和科技活动中培养和锻炼

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素养、现代工程意识、实践技能和

创新能力;始终强调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

和较系统的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且既具

有科学研究又具有技术开发管理与应用的能力。

(2)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和完善融合贯

通、有机衔接、分类合理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以力求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基础

宽厚和工文理渗透、强化计算机与英语能力培养的

思想,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结构,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程

平台;以“共、宽、厚”基础为指导,改革学科基础和

专业基础课程结构,具体以材料制备/合成、结构、性

能、加工和应用五要素为主线,全面完善支撑学科

(包括机械、电工电子、化学、物理和力学等)和本学

科必备的基础共性知识结构,注重体现各类材料多

样化基础上的知识一体化,以及各类材料的结构基

本原理相通、分析和表征类同的特点,专业基础课程

设置覆盖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

的性能、加工和应用,力求反映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

需求,特别以该专业必备且重要的知识素质能力为

要求,确立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

础”等8门专业主干课和“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

础”等3门学科基础核心课程,并为提高本专业学

生的系统专业观念、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方法等,

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设置了“材料学的方法论”课程,

分别形成了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以工艺

和设备为主,面向实际应用,构建了包括“热处理原

理”、“焊接冶金原理”等6门专业主干课的专业方

向课程平台,并全面调整和补充了学科、专业和专业

方向课程平台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构筑了专业实践

训练群,其涵盖了专业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专

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科研训练等实践性教学

环节。

同时为强调厚基础,加大了学科基础平台和专

业基础平台中课程的学时数,缩减了专业方向课的

学时数,相应4大课程平台的学时数比为4.1∶2.5∶1∶1,

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层次分明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和4个专业方向及专业实践训练群等课程

平台构成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3)全面修订和补充完善各科课程的教学大纲

依据课程内容的关联性、递进性和重要性等,重

点确立了包括14门核心主干课程在内的35门专业

类课程的属性,完善了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的要求、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内容

结构、学期学时安排、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及考核方

式等要求,形成了教学内容充实新颖、结构系统、学

时分配合理、重点难点准确且注重实验和创新能力

培养的课程教学大纲;按强化设计、观察、测试、分

析、处理、研究、表达以及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与培

养要求,完善了50项实验的大纲和其它实践教学各

环节的大纲。

(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以专业内涵和学分

制为基础优化整体教学计划

五大平台课程合理地分布在教学计划的9大课

程模块中。

教学安排中实现了前2/3时段的课程安

排相同,打通了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

置了足量的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和4个专业方向课

程模块;在明确了各类课程的修读要求和学分数的

基础上,实行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选修的专业方

向从相应模块中通过网络选择修读课程。

培养方案贯彻了培养原则,注重了学生创新思

维和精神与能力、创新实验、科研和工程开发能力的

培养,侧重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知识的融合。

渐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的一致,人才培

养方案与专业内涵的一致,构建和完善了适合我校

本科教学新体系的教学计划。

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

划已从200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2004级进一步修

订。

2.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

的改革,开展双语教学

推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

径专业教育改革,着力实施大类招生共基础分专业

方向“3+1”培养形式,即前3年通识、学科基础和

83第1期            李子全: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系

收稿日期:

2008-2-20

作者简介:

李子全(1964-),男,四川绵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管理。

全面建设整体优化构建品牌专业新体系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为例

李子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 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创建江苏省品牌专业为契机,深入开展

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和完善了科学、先进、系统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完善并整体优化了教学大

纲和教学计划,构划并实施“3+1”和“3+2”等多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引进

和培养并举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强化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建设,重视课程和

教材建设,科学规范教学管理,整体构建并优化了品牌专业新体系。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29(2009)01-0082-05

  建设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

优势专业体系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实施的一项质量保

障工程。

200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专业抓住机遇,提出以创建江苏省品牌专业

为契机,巩固和深化建设成果,强化专业质量内涵和

特色建设,深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改革,加强教学

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步伐,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推进教与学互动的指导思想,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确保该专业

在江苏省领先、国内一流和国外有影响,有明显的示

范和辐射作用,引领全省该专业建设方向的目标。

  一、全面建设与整体优化:

品牌专

业建设的思路

近年来,品牌专业建设是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品牌专业,有不少学者从理

论上进行了探讨。

本文不从理论上进行阐述,主要

结合品牌专业建设实际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

依据

“突出特色、保持前瞻、完善体系、优化师资”的思

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品

牌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1.以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构

建和完善科学、先进和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从国家需求和学校

总体定位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完善培养方案

和课程体系建设,并成为其他工作的基础与先导,为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按学科专业大类培养要求,优化完善复合

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立足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以及

面向“入世”后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科技、经济和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我校“宽口径、厚基础、强

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坚持知识、素质、能

力协调发展,基础共平台与个性化培养,兼顾教学内

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和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性教

学并举等四项建设基本原则,按照培养具有宽广扎

实的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二、特色与创新并举:

品牌专业建

设成效分析

1.专业内涵建设指导思想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了

本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建设目标明确并注重实效,建设

和改革方案思路清晰和切实可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提出坚持创新精神培养是核心,系统宽广扎

实的知识是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基础和保障,科

研训练实践是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的复合创新人才

培养观,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和

科技活动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

养的提升。

3.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注重“共、宽、厚”基础,并按学

科专业大类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构建和完善了以通识、学科、专业、专业方向4个

知识平台和1个专业实践训练群构成的相互联系、

层次分明的“五位一体”知识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

系,并以模块化结构合理地分布在教学计划中,打通

了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了基础课程

的教学时数,并设置了足量的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和4

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个性化培养奠定了基础。

4.提出以主干核心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核

心和龙头,全面强化课程内涵建设,合理定位了专业

主干核心课程,制订了基本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全

套教学大纲。

5.紧紧抓住专业内涵建设中“三材”建设这一

核心,尤其提出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统

一规划。

加大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适当

聘兼职教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流的材料

大类专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形成了层次分明

的有利于个性化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体

系和实验内容,将学科建设和科研与专业教学有机

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有力促进了专业

实验室、创新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

提出了指导教

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组分别给分、加权计算评定学生

毕设成绩的方式,提出了分“评优组”和“普通答辩

组”且指导教师回避的答辩模式,强化了实践环节

和学生能力培养。

7.提出从高考录取和从校内三年级学生中选拔

两种方式,按“3+2”模式有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有效促进了双语

教学的开展,走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

8.积极发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方向负责人的作

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

培养全过程;强化了素质教育、实践性教学、启发讨

论式教学以及配套的系列管理制度在复合型和创新

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化了教学管理和监控作用。

总之,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品牌建设,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

用成效显著,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7年该专

业建设的一些理念和思路已被学校采纳,并已融入

全校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中,以高考

录取和校内选拔两种方式,按“3+2”模式有效开展国

际合作办学模式在校内推广,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

和答辩模式已在校2007届毕业设计工作中采用。

All-aroundConstructionandOptimizationofNewTopMajorSystem

———CaseStudyofNUAA'sConstructingMajorof“MaterialScience

andEngineering”toBeOneoftheFirstTopMajorsofJiangsuProvince

LIZi-quan

(College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

210016,China)

Abstract:

TakingadvantageofconstructingTopMajorsofJiangsuProvince,inordertoconstructandoptimizea

newtopMajorsystem,NUAAs'majorof“materialscienceandtechnology”takesthefollowingmeasures:

carrying

outactiveteachingandresearchreform,constructingandimprovingscientific,advanced,andsystematictraining

planandcurriculumsystem,structuringandadoptingthemodesof“3+1”and“3+2”fordevelopingexcellent

innovativetalentswithintern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