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的总结.docx
《会计基础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的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础的总结
1.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包括:
1.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
会计的计量尺度有三个:
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
2.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与系统性。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4.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会计的职能
1.进行会计核算职能
管理会计:
进行决策
财务会计:
信息反馈
2.实施会计监督
实施会计监督包括:
合法监督和合理性监督。
会计监督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总结: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督职能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又贯穿于会计核算职能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独立要求,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3.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题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1.企业会计对象的内容
企业会计经济活动内容主要是生产经营活动。
2.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的对象概括为: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预算资金收支。
4.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方法是核算与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的核算方法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录与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核对会计凭证
(4)、记录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8)、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5.会计要素的概念
1.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2.企业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组成。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资产运动静态体现,即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4.收入、费用、利润为资产运动动态表现,即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的基本内容: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并且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性资产与非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资产包括: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金,应收与预付款项,存款等。
非流动性资产包括:
长期股权投资,国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流动负债包括:
短期借债(一年及一年以下),应付与预付款项等。
非流动性负债:
长期负债(一年以上),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企业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收入。
收入包括: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5.费用
费用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等。
6.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由会计要素所组成,它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基本会计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在会计期间的任一时刻可以合并: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7.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点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会计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认为地划分为等间距的若干较短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会计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极度、月份。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8.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有效。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有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确定性
可确定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财务会计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性
(6)、谨慎性
(7)、及时性
9、会计核算基础
为了正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在会计上形成了两种核算基础,即实收实付制和权责发生制。
(1)实收实付制
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与支出,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权责发生制
凡本期应该得到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支出,都应该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10、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有:
①历史成本
②重置成本
③可变现净值
④现值
⑤公允价值
11、会计科目
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会计科目的分类(根据详细程度不同分类)
①总分类会计科目
总分类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体统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②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指对总括分类科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科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根据反映的会计要素不同而分类)
①资产类科目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原材料、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等
②负债类
预收账款、应缴税收、未确认融资费用、专项应付款等
③共同类
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④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⑤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⑥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得税费用等
(3)会计对象的设置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
②相关性原则
③使用性原则
12、会计账户
(1)为什么设置账户?
设置会计账户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序时、连续、系统的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2)会计账户又称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及其结果的再投。
(3)账户的分类
明细程度来分分为:
①总分类账户
总会计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定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
②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科目设分类定的,用于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
根据反映的经济内容来分:
①资产类账户
②负债类账户
③共同类账户
④所有者权益账户
⑤成本账户
⑥损益账户
(4)账户的基本结构
①账户名称。
即会计科目。
②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③凭证编号,即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④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⑤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及余额。
13、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账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变失去了设置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具体的结构,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结构和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与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14、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至少在两个账户中进行记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接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按照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资产类账户期余额=期初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成本费用账户(一般没有余额)结构与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结构基本相同,收益类账户(一般没余额)结构与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结构基本相同。
3、借贷记账法的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15、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一节多贷,或多贷的会计分录。
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相等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如果借贷不相等,可以肯定账户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进一步查明原因,予以改正。
但如果试算平衡,并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知识形式上没有违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规则的错误。
16、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户,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分别用来反映同一项目总括和详细核算资料的,这就决定了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必须有着密切的关系,总分类账户提供总括核算资料,是明细账户提供资料的综合,对其所属明细账户起着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提供详细资料,对其分类账户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两者记账的原始依据相同,总金额应该相同。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具体所来,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①同期登记。
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的同时,必须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②方向一致。
即每一笔经济业务,在记入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时,记账方向要一致。
③金额相等。
即对每笔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必须一致。
17、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产品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
资金筹措、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
投资人投入的企业的资本包括代表国家投资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企业所形成的国家资本、其他法人单位以及法定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法人资本,社会法人以其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个人资本,外国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外商资本。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分为两大类:
一是所有者投入,二是债权人提供。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银行借款的核算:
短期借款:
期限在一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
1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例:
某企业于4月1日向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年利率为10%的短期借款20000000元。
会计处理为:
在4月1日借入时:
借:
银行存款2000000
贷:
短期借款2000000
在4、5月末预提当月利息时:
借:
财务费用16666.67
贷:
应付利息16666.67
在6月末支付借款利息时:
借:
应付利息33333.34
财务费用16666.67
贷:
银行存款50000
在7月1日归还借款时:
借:
短期借款2000000
贷:
银行存款2000000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主要包括包括固定资本购入业务和物资采购业务。
固定资本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①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
②企业持有固定资产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销售。
③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所谓使用实名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期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这一特征可以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区分开来。
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
①与该固定资产的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分类:
①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来分,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②按固定资产的使用请况来分,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③按照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以分为七种: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固定资产,土地。
例:
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买价20000元,增值税3400,发生包装税为400元,安装调试费800元,银行支付。
会计分录如下:
支付价税款、包装运杂费:
借:
在建工程20400
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增值税3400
贷:
银行存款23800
支付安装调试费:
借:
在建工程800
贷:
银行存款800
设备安装完毕支付使用:
借:
固定资产21200
贷:
在建工程21200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企业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应根据以下各项内容计算确定:
1、买价。
指购货发票上所列的价款。
2、外购运杂费。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及途中保险费等。
3、途中合理的损耗。
指不可避免的定额内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包括挑选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工资,费用以及数量损耗的价值。
5、购入材料应负担的税金。
主要是指关税,消费税,资料费及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等。
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①”材料采购“账户。
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
②”原材料“账户。
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
③”应付账款“账户。
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
④”应付票据“账户,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
⑤”预付账款“账户,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
⑥”应缴税费“账户,该账户是负债类账户。
⑦'"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该账户是应交税金的明细账户。
例:
某企业A公司采购材料一批。
根据合同规定于6月3日预付A公司部分贷款20000元。
6月10日收到转来A企业发票账单,列明该批材料货款为50000元,增值税85000元,补付其余欠款。
6月3日预付贷款时:
借:
预付账款——A公司20000
贷:
银行存款20000
收到银行存款来发票账单时:
借:
材料采购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500
贷:
预付账款——A公司58500
补付其余欠款时:
借:
预付账款——A公司38500
贷:
银行存款38500
18、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
生产费用应当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产品制造成本也称产品生产成本,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
也就是将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某一产品应承担的生产费用被称为该产品的制造成本。
它包括: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与生产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不同用途的材料应计入不同的科目,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科目;用于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为销售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销售费用”
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选用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
个别计价法、先进计价法、加权计价法。
①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计价法,他是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②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又称顺序收付法,是以先购入得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来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得存货成本总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③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包括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计算成本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各批收货数量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人工费用的核算:
①应付职工工资
用现金发放工资时,借记“应付职工薪资——工资”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②应付职工福利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由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形成折旧费用,应当计入成本或期间费用。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以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在计提折旧。
(2)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3)单独计价入帐的土地。
按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也叫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净残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00%
销售业务的核算:
销售过程的主要业务包括:
销售产品,办理结算,收回货款,支付各项销售费用;计算和缴纳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等。
财务成果确定的基本方法:
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取得的体现在财务上的最终经营成果,即利润或亏损。
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构成: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是经过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利润分配后剩余的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十九、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总要的方法。
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对于入世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有效监督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发挥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确保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①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原始凭证的种类:
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的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不同来分:
通用凭证,专用凭证。
②记账凭证的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记账凭证的种类: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的范围分类:
通用记账凭证和专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指专门用于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按其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
按照填列的方式分类:
复式凭证(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科目及其发生额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单式凭证(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纸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原始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