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0454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docx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非常重要,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是问题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实现主动学习。

其一般程序为: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得出某个结论。

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和技能的“再发现”。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化。

《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本教材中非金属元素章节中最重要的容,本课采用的“导生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目标设计和导学案为先导;以成员互动合作与师生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及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配合的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教学路径的统一。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导生“的“勤”带“懒”、“导生“的“快”带“慢”,学习者之间相互协助与激发,并相互依赖、差异互补,最终实现全面提高。

【教学创新】

1.教学目标设计创新

全面架构“专业、方法、社会”目标。

其中,“专业目标”强调“知行合一”,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并重;“方法目标”强调“用科学的方法行事”;“社会目标”强调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职业素养。

2.教学容处理的创新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为了紧密联系专业,增加和加强了印染行业有关于次氯酸盐漂白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目的是为今后染整专业课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策略的创新

(1)授课形式创新:

采取“导生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教法创新:

结合应用“任务导向和实验论证教学”等多种手段。

(3)学法创新:

结合应用“自学”、“实验”、“讨论”、“展示”等多种方法手段。

(4)教辅手段创新:

多媒体课件、校园网资源库互动平台等

4.教学检测和评价创新

本课教学检测有“三查”,即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查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三查课后巩固。

教学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标准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手段。

【教学对象】

1.授课年级和专业:

中职学校染整专业一年级,学生数:

48人

2.授课时间:

2012/10/24

3.学生特点:

好胜心和好奇心强,喜欢做实验,但是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操作技能还不是很熟练。

学生整体在理论和操作上都明显分层。

【教案】

一、教材选择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

化学(通用类),书号:

978-7-04-027764-7

二、教学章节与课题

第三章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非金属单质

一、富集在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

本节课主要教学容为氯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部分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本课需要涉及到已学过的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氯元素作为本章非金属元素中最主要的容,对学习下节的硫、氮等元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专业目标:

①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掌握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熟练基本的玻璃仪器操作。

2.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学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目标:

①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②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氯气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3.教学关键点

氯气及次氯酸的氧化性

五、授课类型

理论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六、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和氯有关的物质,但是平时缺乏对该类物质的认识,分析和抽象能力也较弱,因此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2.染整专业的学生今后在专业课上也会接触到氯的化合物,提早接触一些有利于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3.中职学生一般学习能力、理论水平都比较一般,但经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切实可行且效果更好。

七、教学方法

1.指导思想:

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和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别化教学。

2.教法:

主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辅以“任务导向“、”实验论证“教学。

3.学法:

“自学”、“实验”、“讨论”、“展示”等多种方法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八、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1.实验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8人一组,共6组;

“三结合”的分组原则:

基础好与差相结合,男女生相结合,不同智能相结合;组异质,组间同质。

每组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位

2.多媒体课件、原子结构模型;

3.每组实验用玻璃仪器、药品各一套;

4.每组用于展示的白板设备一套。

5.网络资源:

校园网资源库互动平台、“印染百科”

九、教学流程

本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图

课后学习

课中学习

课前学习

→→

│││

个人学习为主

个人巩固为主

合作探究为主

│││

训练案

探究案

预习案

导学案

↑‗‗‗‗‗↑‗‗‗‗‗↑

具体为“七步三查”

第一步:

课前预习——学生独立学习新课,自主掌握新课的40%-70%教学容;教师课前及时批阅(一查——查“预习案”完成情况)组长(即本组“导生)预习案,组长负责批阅组员预习案。

第二~六步:

课堂教学:

第二步:

明确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准确认知教学目标。

第三步:

巩固强化预习效果——通过学生小展示及教师点评等形式,对预习容进行归纳总结。

第四步:

小组合作学习——依据“探究案”深入开展组学习。

第五步:

展示各组合作学习成果——大展示(二查——查“探究案”完成情况)。

第六步:

全班形式最终成果——各组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教师释疑、补充、梳理,最终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总结。

第七步:

课后巩固——依据“训练案”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或进行自主达标测评(三查——查“训练案”完成情况)。

一十、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完成

分发导学案,组织“导生”培训并答疑:

1.用本课涉及的氯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2.用氯气与水的反应,复习“自氧化自还原”。

3.检查“导生”利用资源库互动平台和网络资源的熟练程度。

4.组织观看氯原子分子结构模型、瓶装氯气和与本课涉及的化学反应的视频。

5.组织探究案1的试操作

“导生”活动:

1.汇报个人预习情况,提出疑问。

2.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3.熟练利用资源库互动平台和网络资源,并能指导他人。

4.熟练操作探究案1的各项玻璃仪器,并能指导他人。

1.“导生”培训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归纳,生生评价等

2.预习案填空基本知识点,意在助读教材。

3.通过预习案的练习,可以掌握课本上氯气的物理性质,基本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

对氯水和次氯酸的反应有个初步的了解。

准备实验用品

“导生”按教师要求准备实验设备、药品

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

1.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并借助学校互动教学平台和其他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知识,帮助预习、完成预习案。

2.“导生”负责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并记录情况。

10分钟

PPT展示本课三维目标

1.重点讲解专业能力目标,向学生点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强调氯气化学性质的重要性,难点则是化学性质中的一部分。

【主板书】重点难点

2.方法能力目标点明不仅专业知识很重要,学习方法更重要;本课主要是实验论证法。

3.社会能力目标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

“导生”副班长阐述本课学习的三维目标,具体说明自己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1.让学生主动紧扣目标去学习,便于学生对后面学习的掌控;

2.培养学生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重点的能力。

10分钟

组织预习案完成反馈汇报和展示,组织解决预习中留下的“我的疑惑”:

课前教师批阅各组组长的预习自测,督促组长批阅组员的预习案;

【主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次氯酸的漂白性。

1.“导生”班长公布预习案完成情况,重点反馈存在的问题。

优胜小组PPT展示预习案答案。

2.学生组合作,解决“我的疑惑”,教师巡视;

3.学生组间合作,解决“我的疑惑”,教师引导

4.教师对学生确实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释疑

1.课前检测意在督促全体学生的自主预习;

2.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引导帮助为辅。

3.检测预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巩固课前预习容。

25分钟

探究准备:

1.创设理实一体的探究环境:

(1)播放氯气与金属钠、镁、铜,氢气反应的视频;

(2)展示氯原子原子结构的模型。

2.补充探究应必备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氯气的强氧化性、外层电子数与氧化还原特性的关系;氯漂的是实质是次氯酸氧化有机物等。

合作探究:

1.布置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2.组长负责,各小组并列开展合作探究,形成探究成果;

3.教师巡视,指导,监控。

【主板书】探究提示

根据探究案的实验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探究1.完成实验1、2、3,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填表。

(难度☆)

探究2.阅读课本58页【实践活动】有关容,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

(难度☆☆)

1.创设理实一体的探究环境,体现所学容的职业性、实际性,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补充教材知识,给予学生可探究的知识条件,帮助学生把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3.探究容选择如下:

探究1的实验1是学习氯气与金属铁的反应;

实验2是体会氯水使染料褪色的过程。

实验3是使学生巩固氯气的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理解氯气与碱的反应原理。

探究2是在探究1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关于氯气、氯水、次氯酸、酚酞反应的原理和所谓褪色的实质。

4.探究题设置了难度梯度,照顾到学生组间差异;

5.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运用事实、概念和原理,在探究中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25分钟

抽取一组展示探究案1(3人组合:

C阶-讲述实验现象,B阶-讲述原理,A阶-总结A阶-优等生;B阶-中等生;C阶-学困生)。

一组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质疑,由展示组中任一人答辩。

1.锻炼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从他人意见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3.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4.通过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化。

组织任务一学生评价

非展示组每组按评价细则给该组评分,取平均分,分数计入个人分,记分员记录

要求每组都派3人组合展示探究案2,B阶-板演实验方案并讲解设计思路,C阶-演示实验并结合实验现象说明结论,A阶-补充总结

每组均上来展示,其余组同学可提问(2-3人),由展示组中任一人答辩。

组织任务二学生评价

【副板书】计分

非展示组每组按评价细则给该组评分,取平均分,分数计入组得分

总结各组的实验方案,根据组得分,选出可行方案和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与自己组实验方案比对,总结经验教训

10分钟

对小组合作全面评估,包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评估、对本课所掌握方法能力的评估和对本课所掌握社会能力的评估。

1.小组代表总结汇报,组成员补充;

2.其他组认真听,提出质疑或补充;

3.教师帮助补充、梳理和总结;

4.自评和他评小组合作情况,给出合作分;

5.依据“副板书”评出本次课的优胜小组。

1.变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总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归纳;

2.通过对专业目标与合作目标的全面评价,落实专业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10分钟

布置训练案,,进行生生批阅评价,随后公布答案。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个人完成训练案,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批阅和评价。

比对标准答案后评分。

1.在课练习巩固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2.学习理论后的再次动手实践,进一步促进知识化。

并布置课后作业(课本59页3、4题)。

课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可动手完成资源库互动平台上的部分实验。

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再次参与实验论证活动。

课疑问可在活动中解决。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

一、本课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二、本课难点:

氯气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三、预习总结: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刺激性、毒性、比空气重、溶于水、易液化

2、氯气的化学性质:

能氧化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和水的反应(自氧化自还原)

3、次氯酸的漂白性:

氧化有机有色物质——漂白

四、探究提示

1、认真实验、仔细观察、思考后填写;

2、形成实验方案→实验结果验证→改进设计方案→得到结论。

【副板书】

小组

目标

1

2

3

4

5

6

7

学术目标

预习

探究

小结

合作目标

总得分

名次

一十一、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的中心问题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和以后专业知识有关联,两节课设计了很多实验,并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无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了学生给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一些完全超出了常规的围,一方面来说,是学生敢想敢做,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使其可行性降低。

所以,要加强引导,但是又不能束缚其创造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