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025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docx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

2013年02月28日09:

51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6期作者:

张成虎胡啸兵王铁山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

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重心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2010年末GDP达5878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及其金融改革的推动下,中国金融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由于中国各地自然禀赋、社会条件和经济政策千差万别,整体经济和金融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在经济增长中,总有些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其他地区,经济活动增量区域分布不均匀成为研究表征经济增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增长重心”的现实基础。

本文将物理学重心理论引入经济与金融增长比较研究中,以探寻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增长动力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格局变动规律,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研究与决策参考。

  二、经济重心及其研究述评

  重心(CenterofGravity,COG),属力学概念,是指在重力场中物体各质点所受重力的合力均通过的那一点。

物体重力与质量线性函数关系如下:

  Z=Mg①

  其中,Z为物体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由①式可见,重力与其质量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根据线性转换原理,借助物理重心可表示物体质量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所谓“经济重心”,是指在经济空间中各方向经济力量交相融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经济活动分布状况有关。

经济重心变动轨迹能够反映出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变化,可以借此说明空间经济发展变化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

经济重心研究主要测度目标区域经济重心位置、位移方向及距离。

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i构成,则该区域经济重心可表示为:

  

  由于位移是方向矢量,不同时期区域经济重心位移一般包括位移距离和方向旋转角度两个方面,具体算法如下:

  移动距离:

  

  其中,S、K为两个不同时期,X、Y表示经济重心经纬度,D为这两个时期经济重心位移距离,

为相对于K期的S期经济重心位移方向旋转角度,C为将地理经纬度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的常数系数,其值一般为111.111。

[1]一般取正东方向为零度,角度单位取欧氏几何度。

  1874年,美国学者FranicsAmasaWalker首次将重心理论引入人口分布等社会问题的研究中。

[2]我国运用重心理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李义俊(1983)对我国人口重心做了刻画,揭示了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规律。

[3]将重心理论引入经济学研究,始于樊杰等(1996)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和省际发展水平重心的考察;[4]周民良(2000)就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做了研究,展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图景;[5]徐建华等(2001)分析了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化,揭示了二者间的相互关联;[6]陈希华(2001)通过对山东产业重心转移特点分析后提出了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7]乔家君等(2005)刻画并合理解释了近50年间中国经济重心变迁路径和经济格局演化;[8]冯宗宪等(2006)运用经济重心理论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变化特点;[9]廉莹(2007)对我国经济重心、就业重心与人口重心轨迹和影响因素比较后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0]孙丽娜(2008)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FDI重心变动轨迹间关联关系,对FDI发展规律做了总结;[11]黄建山等(2008)利用重心理论刻画并阐明了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FDI)重心演进路径及二者间的互补关系;[12]孙婷等(2010)比较分析了44国GDP、FDI、人口与技术重心空间分布和移动路径,刻画出了各重心间的相互关系。

[13]

  纵观既有研究文献可见,重心分析方法为刻画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和发现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但利用重心理论考察经济与产业增长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经济重心只能静态描述经济及产业总量空间布局,而不能反映经济及产业增长的动态变动及其趋势。

因此,本文从经济增量角度,运用重心理论构筑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并对增长重心变动轨迹进行比较研究,以弥补静态经济总量重心研究的不足,同时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三、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及其测度方法

  鉴于经济增长量或金融增长量与重力(或质量)、经济总量等具有类似力学重心空间分布特点和数值可加性等共同性质,而且经济增长量或金融增长量属增量概念,对基于经济或金融增量之上的增长动力空间格局进行刻画,能更好地反映整体经济或金融业格局动态演化与发展走势。

因此,本文借鉴经济重心理论,提出“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概念。

  与经济重心类似,经济增长重心可以认为是区域经济空间中各方向经济增长动力交相聚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经济活动增量分布状况有关。

同样,金融增长重心可以认为是区域金融空间中各方向金融增长动力交相聚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金融活动增量分布状况有关。

比照经济重心,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相关计算方法可以定义为,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i构成,则经济增长重心坐标:

  

  金融增长重心坐标:

  

  四、中国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实证分析

  1.数据准备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故选取中国大陆地区为重心研究总体空间,选取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1个子区域为求解重心的微元单位,按经济重心分析一般做法,各省地理坐标取其省会城市地理经纬度,数据来源自。

同时,取各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加量代表各省(市、自治区)年度经济增长情况,取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服务业产值年增加量代表各省(市、自治区)金融增长情况,具体数据中国期刊网数据挖掘平台()整理而成。

  2.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实证刻画

  

(1)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总体刻画

  按第三部分相关定义与计算方法,得出2004-2009年间历年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经度、纬度以及逐年位移方向旋转角度和移动距离,具体数值详见表1。

  图12004-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重心变动轨迹

 

  图22004-2009年中国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

  据表1描绘出中国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如图1、图2所示。

由图可见,2004-2009年经济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基本呈现M型变动路径,基本在河南项城、安徽亳州以及安徽淮北之间方圆半径约50千米范围内移动。

而2004-2009年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基本呈现不规则Z型变动路径,集中在安徽亳州、淮南、淮北等方圆半径约30米范围内迁移。

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历年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旋转角度差异较大,同时在移动距离具体数值上,经济增长重心明显要大于金融增长重心。

而且,两个增长重心基本都是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地带活动,河南项城-安徽亳州-安徽淮南-安徽淮北等地及其周边半径100千米范围共同构成两个增长重心的变动地域空间,两条轨迹局部相互交叉重合,经济增长重心更偏向该区域的西北部,而金融增长重心则较多处在东南部。

此外,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在从2007年向2008年运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的逆动变化。

  

(2)增长重心经、纬度变动轨迹比较

  就经度变动而言,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高度相似,具体见图3、图4。

两条经度变动轨迹以极为相似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分别由初始点逐年递增,两条轨迹在2008年时同时下转入波谷,而后又继续上扬。

虽然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总体变动趋势相似,但是在经度坐标具体数值上.金融增长重心显然要高于相应年份的经济增长重心。

  图3经济增长重心经度变动轨迹

 

  图4金融增长重心经度变动轨迹

  就纬度变动而言,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旋转角度和变动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见图5、图6。

2005年,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纬度同时达到波峰;2007年,二者又同时进入波谷;2008年,两条轨迹同时达到另一个波峰;随之开始另一轮下降走势。

但是,旋转角度和变动幅度上差异较大。

虽然纬度变动轨迹走向大致一样,但是经济增长重心较金融增长重心变动幅度具体数值显然更大,而且经济增长重心历年纬度除个别年份与金融增长重心接近重合外,总体高于经济增长重心。

  图5经济增长重心纬度变动轨迹图

  图6金融增长重心纬度变动轨迹

  五、经济增长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解释

  由上述分析可见,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总体变动轨迹呈以下特征:

  1.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的地理区位高度重合,表明金融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全国总的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上与国民经济格局基本一致,也说明金融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其增长幅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幅度贡献率较高,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表明我国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

  2.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均严重偏离我国大地原点(东经105°55',北纬34°32'),说明就动态发展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在改善,而是在加速恶化。

这种状况是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举措大力推进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应反思这些战略举措具体实施效力问题。

  3.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均在2008年处出现逆动,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增长冲击作用明显,说明我国无论总体经济还是金融业,其发展均已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影响,我国经济在动态发展中已与世界经济发生紧密联系;同时,就增长重心位移距离看,经济增长重心位移距离55.56千米远大于金融增长重心位移距离14.82千米,说明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冲击更大,这可能与工业等严重依赖进出口和外部市场而非内需拉动有关;同时也说明我国金融业在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条件下,虽然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但其在区域增长动力上受全球危机冲击相对较小,支持了我国金融服务业走循序渐进改革道路的观点。

  从具体经、纬度变动轨迹比较看:

  第一,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经度变动方向高度趋同,均由低向高运动,相较大地原点经度严重偏东,同时在2008年处出现波谷,说明东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增长强劲,西部地区相对乏力,东西横向不平衡加剧。

2008年出现向西反向移动,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依赖外部环境程度比西部高,东部及整个国家应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型,以减小外部环境变化引致的经济波动;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弥合横向区域增长动力鸿沟,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纬度变动方向基本相似,但在变动幅度上差异较大,具体数值与大地原点纬度值接近,表明经济、金融增长南北纵向分布较为均衡,南北经济、金融增长动力消长出现拉锯竞争态势,经济增长动力南北均势较为明显,而金融增长竞争南部占优。

这与我国上海、深圳等主要金融中心均位于南部地区的现实是相吻合的。

  第三,在经、纬度数值上,金融增长重心经度高于经济增长重心经度,而经济增长重心纬度高于金融增长重心纬度,表明东部金融业增长优势明显,在增长重心东移过程中金融增长对经济增长牵引作用显著,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如西安、重庆、成都等发展动力亟待提高以逆转东西横向发展不平衡加剧态势。

而在南北方向上,金融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牵引作用不很明显。

这一方面说明北方地区既有经济基础良好和近年来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逐渐提速,另一方面也表明北方地区诸如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金融中心在总体发展速度上虽逊于南方的上海等地,但在动态竞争中一定程度抑制了南方金融业发展优势扩大的趋势。

  六、总结

  本文运用经济重心理论考察我国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格局2004-2009年间的变动演化,实证刻画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及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严重失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平衡近年加剧恶化;总体经济与金融业空间格局高度相关,均对外部冲击反应明显。

因此,应加大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加大我国经济转型力度,提升国内需求的经济拉动作用,坚持“循序渐进”的金融改革方针,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Florax,R.H,Folmer,S.J,Rey.SpecificationSearchesinSpatialEconometrics:

TheRelevanceofHendry'sMethodology[J].RegionalSci.UrbanEconomics.2003(33):

557-579.

  [2]Walker,F.A.StatisticalAtlasoftheUnitedStatesBasedontheResultsoftheNinthCensus1870withContributionsfromManyEminentMenofScienceandSeveralDepartmentsoftheGovernment[M].NewYork:

J.Bien.1874:

79-102.

  [3]李义俊.我国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J].人口研究,1983,(01):

28-32.

  [4]樊杰,W.陶普曼.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05):

398-407.

  [5]周民良.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02):

42-53.

  [6]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05):

385-389

  [7]陈希华.山东省产业重心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1,(04):

28-29

  [8]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1):

12-16.

  [9]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2006,26(02):

249-254.

  [10]廉莹.我国经济重心与人口就业重心演变轨迹比较分析[D].长春: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孙丽娜.对外开放区域政策对FDI重心变动影响[D].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黄建山,孙祥伟.中国对外贸易和FDI跨地区演变路径与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01):

23-27.

  [13]孙婷,黄建山.经济发展与技术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09):

99-102.

  【作者简介】张成虎,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胡啸兵,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王铁山,副教授,博士研究生,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