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93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经.docx

《西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经.docx

西经

第1章导论

一.重点概念

1.稀缺物品:

经济学家把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供给有限的东西称作稀缺物品或经济物品。

2.自由物品:

像阳光和空气那样供给十分丰富,足以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的东西被称作自由物品。

3.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如何分配问题

4.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着重分析组成一个经济的个体,即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试图从通过分析个体行为来得出经济规律,并用这些规律解释经济现象。

5.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

它研究的是描述整个经济运行态势的总量及其关系,试图通过总量分析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

6.理性的人:

经济学家假设人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

他试图以最节约的方式达到特定目的,或者用特定的资源达到最有价值的目的。

7.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marginalanalysis)就是分析再采取一步行动结果如何。

8.均衡状态:

均衡状态(equilibrium)是,在一组给定的条件下,可持续存在事务状态。

均衡状态是没有调整趋势的状态。

二.思考题

1.说明为什么我们会有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是有限资源或手段的合理利用问题。

人的需要或想要导致了资源的稀缺,资源或手段的稀缺引起经济问题。

而人的好奇心和智力使人的需要不断膨胀,无穷无尽的,从而稀缺现象是永恒的,我们总会有经济问题。

面对稀缺资源,唯一的办法是精心选择资源的用途,即节约利用资源或有效利用资源。

2.说明分工如何提高生产力。

分工以如下方式提高生产力:

第一,工作技能因专业化而提高。

第二,分工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第三,分工可以省去转换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第四,分工可以使工具得到充分利用。

第五,分工使地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分工促进机器的发明和利用。

第七,分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着重分析组成一个经济的个体,即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

又称为个体经济学,属于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试图从通过分析个体行为来得出经济规律,并用这些规律解释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消费者理论、厂商或生产者理论、产品价格决定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

它研究的是描述整个经济运行态势的总量及其关系。

也称总体经济学,属于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总量是描述个体行为的个量加总。

宏观经济学试图通过总量分析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短期收入决定理论即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联系:

经济现象最终源于个人经济活动。

对于全知来说,世上只有一门经济学,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个人行为解释。

然而,作为有限智力的人,经济学家还没有能力通过分析个人行为来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有时,从不同角度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经济现象。

比如,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通货膨胀之类的经济现象可以简便地给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在解释产业结构调整时,微观经济学则更为有力。

第2章供求与价格

一.重点概念和基本原理

1.直接交换:

也称物物交换,即参与交换的双方用自己的东西换取能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东西。

2.间接交换:

是先用自己的东西换取不直接需要但更容易出售的东西,然后用这种东西换取需要的东西。

3.需求价格:

作为个人价值判断的结果,一个市场中的每个买者的心目中有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作需求价格。

4.需求:

需求量是一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

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称作需求.

5.需求表:

描述需求关系的表称为需求表。

6.需求曲线:

需求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就是需求线.

7.需求函数(方程):

需求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或方程来描述,分别称为需求函数或需求方程。

8.需求规律:

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这个关系被称作需求规律.

9.供给价格:

一个市场中的每个卖者心目中有他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称作供给价格。

10.供给:

供给量是一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出售的数量。

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称作供给

11.供给表:

描述供给关系的表称为供给表。

12.供给曲线:

供给价格从低到高排序就是供给线。

13.供给函数(方程):

供给关系也可以用一个函数或方程来描述,分别称为供给函数或供给方程。

14.供给规律:

向上倾斜的供给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这个关系被称作供给规律.

15.均衡价格:

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即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的趋势,此时的价格称作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称作均衡数量。

16.短缺:

价格过低导致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叫做供不应求或短缺。

17.剩余:

价格过高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叫做供过于求或存在剩余。

18.供求决定价格:

(自己总结)

19.价格机制的功能

●在自由市场中的相对价格反映消费者的需要。

价格机制形成一个盈亏机制,从而是一个奖惩机制。

●所以,价格机制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又具有奖惩功能,既告诉生产者人们迫切需要什么,同时又激励生产者生产出人们迫切的东西,并惩罚违背消费者意志的生产者。

●价格机制是一个自发的机制。

价格机制的最大优点是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它能迅速和准确传递信息,并协调人们的行动。

二、思考题

1.简述货币的出现的意义。

货币是容易出售即可以广泛地用作支付手段或交易媒介的东西。

a.货币的出现解决了交换双方的需要不一致问题和商品的不可分割问题,大大方便了交换。

b.货币的出现还大大减少需要记录和传递的信息量。

c货币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计算,利于分工的深入和广泛发展。

d.更重要的是,由于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每一种商品都与货币交换,并各有一个货币价格,货币成了一个共同尺度。

借助这个共同尺度,生产者才可以把一项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多种生产要素换算成一定数量的货币即货币成本,并和销售收入加以比较来计算盈亏。

2.简述充当良好货币的商品应具有的性质。

易于出售、便于携带、相对稀缺、易于长期贮藏、易于分割和融合、质地均匀。

由于黄金和白银具有全部上述性质,世界各地几乎都逐步以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

3.解释需求规律。

a.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这个关系被称作需求规律(thelawofdemand)。

b.需求规律有两个理由:

其一,假设每个人只购买一单位,把人们的需求价格从高到低排列,当价格上升时,愿意购买的人数即需求量肯定减少。

其二,假设一个人可以购买多个单位,他愿意购买的数量也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当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新增的物品由于满足不那么重要的用途,因此只有价格降低,一个人才愿意购买更多,个人需求量增加。

相反,价格上升时,个人需求量减少。

4.简述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决定因素就是使需求线移动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认为一种商品对他有价值或有效用,才会购买。

价值或效用的大小,或者他需要该商品的迫切程度,决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愿意购买的数量。

所以,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消费者认为一种商品更有价值,那么,需求将会增加,即需求线向右上移动。

②.收入: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收入增加,需求增加;对于低劣商品来说,收入增加时,需求反而会减少。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对于替代商品a、b来说,a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a的需求量减少,人们就会用相对便宜的b来替代a,从而对b的需求增加。

两种商品越接近,替代效应越大。

对于互补品来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其需求量减少,相应的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减少。

④.人口: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因此人口也是市场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

⑤预期:

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情况的估计,可以是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决定因素的预期。

⑥政策:

政府可以改变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通过征税、补贴和利用媒体来影响人们的偏好和预期,从而影响需求‘

5.解释供给规律。

①向上倾斜的供给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这个关系被称作供给规律(thelawofsupply)。

②供给规律有两个理由:

其一,假设每个人只购买一单位,把人们的供给价格从高到低排列,当价格上升时,愿意出售商品的人数即供给量肯定减少。

其二,假设一个人可以出售多个单位,他愿意出售的数量也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

6.简述供给的决定因素。

供给的决定因素就是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供给的决定因素有:

①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价格:

生产者要求的最低价格取决于其生产成本,所以当资源价格上升时,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者要求的价格上升,供给减少,即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

②技术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预期;⑤政策

7.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实现机制。

●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买者的意愿。

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卖者的意愿。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是供求平衡的状态,是令买卖双方都满意的状态,是均衡状态。

●假如条件不变,即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变,市场会自发地调整到均衡状态。

●过高的价格意味着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卖者之间的竞价会带来价格下降的趋势;过低的价格意味着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买者之间的竞争会带来价格上升的趋势。

8.简述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

见书上28--30

9.假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如表所示,指出每一价格水平上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指出价格调整的方向,指出均衡价格,并加以图示。

价格

供给量

需求量

市场情况

价格调整方向

13

625

400

12

600

450

11

575

500

10

550

550

9

525

600

8

500

650

7

475

700

10.假设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方程是Qd=1050-50P,供给方程是Qs=300+25P。

a.计算P=12时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指出价格调整方向;

b.计算均衡价格。

解:

根据题意,需求方程是Qd=1050-50P,供给方程是Qs=300+25P。

当P=12,Qd=450,Qs=600.。

Qd

由均衡价格公式得,P=10

第3章供求分析的应用

一.重点概念和基本原理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是否敏感,记作η。

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2.需求富有弹性:

如果∣η∣>1,我们说需求富有弹性。

3.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以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是否敏感。

它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率除以收入的变化率。

4.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卖者或生产者对价格变化是否敏感。

它等于供给量的变化率除以价格的变化率。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减去实际支付的数额。

就一件产品而言,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

6.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producers’surplus)等于生产者实际收到的数额减去愿意接受的最小数额。

就一件商品而言,生产者剩余等于生产者实际受到的价格减去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7.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或价格上限(priceceiling)是指政府规定某种产品的价格不得超过某个水平。

8.交易税:

交易税(transactiontax)就是对一种商品的交易征税。

交易税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