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569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七年级排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练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游戏及比赛中快乐轻松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和联系方法,达到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选择

排球垫球单元共4次课,本次课是第1次课。

在教材选择上,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主教材,接力游戏为辅教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70~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2.通过学练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垫球的正确手型,击球动作。

教学难点:

插、夹、抬、蹬连贯完成,协调用力。

五、教学程序

障碍跑→球操→导入→掌握技能→评价提高→接力游戏→放松。

六、教学器材

录音机1台排球41个标志物8个

七年级支撑跳跃课时教学计划

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主教材是支撑跳跃:

分腿腾越。

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女生,本教材共七次课,本节课为第三次课。

一、指导思想:

分腿腾越可以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够增强平衡能力和调控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学生是在克服困难中进行学习的,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通过分腿腾越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加强了人际关系,提高了群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

分腿腾越是在跳跃过程中,采用分腿动作,借助两臂的支撑,迅速、安全、省力地腾越跳箱(山羊)的一项运动。

通过柔韧性练习、俯撑成分腿立撑、俯撑推手、击掌成俯撑等练习使学生储备能够越过器械的知识与能力,在完成越过器械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能力”的转化,达成了“我要学”的目标。

同时发展学生的上肢、肩带、下肢肌肉群的爆发力,提高学生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发展灵敏、力量素质提高体能,实现了“用教材教”。

通过学生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及教师的语言激励、正确的保护与帮助,使学生树立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完成挑战的信心,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进取的精神。

分腿腾越的要点是积极踏跳、顶肩推手、提臀分腿、展髋挺身、缓冲落地。

本节课的重点是提臀分腿,难点是顶肩推手。

由于本节课为第三节课只体验越过器械,对于技术的细节不做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所任年级为七年级女生,学生的上肢、下肢力量较弱,腿的柔韧性较差,完成分腿腾越动作有困难。

加之学生没有学习支撑跳跃的经历,所以对于分腿腾越的学习既新鲜又畏惧。

当学生看到练习器械时,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兴奋、跃跃欲试的感觉。

但有绝大部分学生皱起眉头,表现出害怕、恐惧的心理状态。

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了多种内容的引导性练习,使得跃跃欲试者更加具有完成越过器械的能力与知识,确保其安全地腾越器械。

对于胆怯、害怕者我不仅反复提示动作要领,强调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进行心理帮助。

用语言、用暗示、用不同器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腾越器械,帮助她们战胜恐惧的心理,完成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地面上的引导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两手撑箱时的距离和体会直臂撑箱的动作,建立提臀分腿的动作概念。

对于更好地完成腾越器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练习俯撑、击掌成俯撑,助跑、上板、踏跳、撑箱提臀、推手、收回,跳撑分腿收回等练习体会顶肩推手的动作。

明确推手速度快及快速的推手动作对于安全、迅速地越过器械的重要作用。

3.通过体验越过器械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克服畏惧心理,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三段式教学。

1.课的开始我用一段开场白导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语言的激励使学生产生增力、增志的感觉,建立自信心。

准备部分共包括三个内容。

(1)通过游戏的绕着场地跑听教师哨声后转身跑和跑到呼啦圈内的练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的跑步便得兴趣盎然。

(2)在学生正沉浸在绕场地跑的兴奋状态下,学生听教师的哨声快速、安静、整齐地站成四列横队。

达到在张驰有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这样收放自如的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控、自律的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3)在欢快的乐曲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自编韵律操。

在达到使身体各关节得以充分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体操意识和塑造学生的身体形态。

2.主体部分共包括两方面内容。

(1)引导性练习。

本节课我安排了柔韧性练习(直立,两臂侧举,侧踢腿。

要求绷脚背击手,体会向两侧分腿技术。

分腿立撑体会分腿、膝关节充分伸直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俯撑收腿成并腿立撑、分腿俯撑收回成并腿挺身跳、(体会直臂支撑、两手支撑跳箱时的距离和位置解决提臀分腿的问题)俯撑推手击掌成俯撑(解决推手的问题明确推手要快及快推手对于安全、快速、省力腾越器械的作用)。

(2)学生尝试越过器械。

本节课共利用两个跳箱、两个“山羊”。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和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练习器械,每组保护与帮助的学生担任本组的小组长。

对本组组员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她提高动作的质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的情况进行组别的选择,可以升组,也可以降组。

学生始终在提高、动态、发展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

当本组学生完成动作较好和进步幅度较大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

同时对她们的完成动作情况给予评价。

好,好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

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达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作质量,同时掌握动作的要求和知识。

3.放松部分:

学生两人一组完成“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用笑声放松学生的身心。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做放松的练习,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呼吸的配合,使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本节课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测试脉搏数使学生明确获得健康在运动时所达到的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的范围,使学生掌握(220—年龄)X60%—80%靶心率公式。

同时根据自己在每一阶段练习后心脏每分钟跳动的变化来激励自己达到获得健康的合理的心脏跳动的次数,并尝试在练习过程中使用。

七年级篮球基本技术《运球》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路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实践操作中,主要依据水平四篮球教学的课程标准,遵循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伴和指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创新思维能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率的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活泼好动,荣誉感和团队集体感比较强,从小学刚升到中学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不规范,,运球能力差,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学生对单一的练习缺少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心理特点(好奇心强、喜欢新花样、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种活动),采用多变的教法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材、教法、学法运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本次课选择篮球运球技术,从最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练起,初步学会运球的动作要领,为以后技能的合理运用打好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示范讲解法、比赛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等.纵观整堂课来看,紧紧围绕游戏法自始至终贯穿这节课,以目标引领内容,以内容为核心,以游戏为载体,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学法上考虑到是第一次课,让学生粗学乐学,降低对技术的要求。

四、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内容:

水平四七年级篮球《运球》技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和同伴一起积极主动参与练习中.

  2.学会原地运球的正确方法(协调用力),初步学习行进间慢跑中运球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带给学生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和同伴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身体协调用力的运球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2分钟):

(1)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组织:

四列横队学生背对阳光站立要求:

快静齐

  (注:

继承了一般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属常态化教学.)

2.部分(10分钟):

(1)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节.4*8拍

  组织:

还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喊口令镜面领做徒手操.

  要求:

保持队形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徒手操动作有力.

  (注:

情景导入:

我校的学生主要以藏族学生为主,来自农牧区,对于篮球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在导入时,询问学生以前玩过篮球吗?

喜欢吗?

怎么样才能打好篮球?

就要从最基本的技术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球技术.)

3.部分(23分钟):

(1)原地运球技术练习

学法:

   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原地持球中速低运球练习和原地快速低运球练习

  5—6人一组,自主互相交流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单手低运球比赛(每人运球20次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慢跑往返运球15m*2每人2次.(以两个边线为距离)

   教法:

   示范动作稍慢,讲解手随篮球上下起伏按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练习。

   教师语言反复强调,观察巡回指导练习。

   纠正共同易犯错误。

   组织:

六列横队,间隔2---3米,以纵队为一组(男女各4组).练习时各小组围成小圆圈.

   要求:

认真观察练习,相互学习交流.90%学生学会原地运球技术.

   

(2)运球+掷地滚球接力(以两个边线距离15m)

   方法:

发令后,各组第一个队员开始快速运球至对面边线,转身用投掷地滚球的方法将球掷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所有队员做完,当最后一个队员做完后,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个队员继续进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

此游戏主要让学生体会快速跑动当中运球技术,掷地滚球主要是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弥补了游戏内容的单一性,提高了练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运球+投篮接力

   方法:

发令后,各组从第一个队员开始,运球到篮下将球投进(不限投篮姿势,要求必须将球投进去方可返回),然后运球返回本队交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本队所有队员做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后两名小“罚”十个下蹲.(男、女各四组).

   (注:

此游戏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练习了运球技术,另一方面在投篮的时候,十个篮球在篮圈上飞舞,有的有可能进了却被其它篮球碰飞了,有的不进却被碰进了,运气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进,球场上学生的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犹如欢乐的海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加入比赛中使课堂锦上添花.)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

调整呼吸,教师向上抛篮球学生吸气,篮球下落时呼气.肢体的按摩.

   集中讲评:

多表扬鼓励学生.

   收回篮球,师生再见.

   5.总的要求:

让全体学生感受运动到乐趣.

  6.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5次/分钟左右

   7.场地器材:

10个篮球篮球场地一块

   五、课堂常规要求

   

(一)课前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检查清洁,保证场地的安全.

   

(二)要求学生不吐痰、不坐篮球、老师讲话的时候不运球不发出响声,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课后自我反思

 这节课也是我篮球教学当中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多年来在每次的篮球运球教学中屡次使用,效果都不错,其亮点就是运用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乐中育”,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课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以前课堂时间为45分钟,在课堂设计准备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练习,后时间改为40分钟,考虑到时间因素取消了此项练习,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学有层次、有连贯性,在人员的分配上总有个别组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造成比赛时组与组之间有差距.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尝试了一些教法,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究。

《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水平四技能目标的描述,以及《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技术动作。

本节课采取“先练后教”的方式。

“先练后教”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先练可以使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的知识、习得基本技能,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不拘于统一的要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后教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本课中围绕着显性和隐性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动作技术,二是合作意识。

技术上紧紧围绕传接球的技术展开,要求学生通过在练习中出现的抱球、传球无力、接球时如何判断等真实的“问题串”(见表一),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分析、思考、验证、总结和归纳,学练中体会接与抱、平行站与前后站的区别,逐步掌握三威胁和一看二动三接的动作要领。

教学中注意把技术与实战相结合,设置一些与实战相结合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发展相应的体能和能力,也为接下来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奠定基础。

(表一)

二、教材学情分析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技术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串联比赛的桥梁和纽带。

在比赛中还要靠同学之间的相互默契配合,才能更好的把技术动作运用到实战当中。

七年级的女生在小学阶段对这个技术动作有一些基础,但球性和力量在本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本节课我试图搭建几个练习平台,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并与实战相结合,几个组合练习既能体现出技术的学练又能渗透合作的重要性。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重在运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因为,传接球不仅需要扎实的传接球技术,更需要传与接两者之间相互体谅、相互配合;传球者要思考如何让接球者接的舒服,接球者要通过快速移动尽可能接住同伴传过来的球,这样传球与接球才能做到默契、协调。

为此合作配合的意识自始至终贯彻在教学过程之中。

更主要的是通过大量的传接球练习以及围绕这一技术的组合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的传接球准确性同时发展学生观察、判断、速度、灵敏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二种以上篮球胸前传接球的游戏方法。

2.技能目标:

在游戏中能运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完成任务,并提高传接球的动作技术。

3.素质目标:

发展灵敏、协调、反应、移动能力。

4.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体现出适宜的自信心,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提高合作配合意识。

四、教学重点:

传准、接稳

五、教学难点:

 配合默契

六、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课的内容

练习步骤

练习要求

组织形式及

安全提示

运动量

次数

强度

时间

8'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

3.热身游戏

1.略

2.原地队列队形练习

3.两人一组背靠背、头对头夹球比赛

1.精神饱满

2.动作整齐

3.球不落地、手不触球、比稳比快

组织:

 

 

3组

 

 

 

1′

 

2′

 

28'

 

1.篮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

传球动作要领:

持球屈肘于胸前,含胸收腹视前方;两臂前伸腕外翻,充分伸展指拨球

 

接球动作要领:

两臂分开半弧形,面对来球上前迎;主动伸臂体前倾,顺势接球引胸前。

 

 

1.两人一球相距2-3米传接球练习

2.30秒时间内比一比那组传球次数多。

3.尝试体验平行站位传球和前后站位传球

4.两人一球相距4-5米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5.四人一组1球逆时针方向循环传接球练习

6.四人一组2球逆时针方向循环传接球练习

7.四人一组两球对角线传接球练习

8.四人一组1球传球换位游戏

9.八人一组传接球接力比赛

1.球不落地、力度适中

2.球不落地、传球速度快

3.传球准确、到位动作协调、连贯

4.传球到位、蹬地协调用力

 

5.站位既要面向来球又要面向传球人方向

6.默契配合,接稳球后在传球之前观察同伴是否准备好

7.错时、错位传球控制路线

8.引出一看二动三接的接球技巧

9.失误少、次数多

提示:

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和距离进行练习时充分考虑场地和个人能力

 

 

 

 

若干

 

 

 

 

 

若干

 

 

 

 

 

 

 

 

2′

 

1′

2′

 

2′

 

 

1′

 

1′

 

3′

 

1′

 

4'

1.肌肉放松

2.提问小结

3.宣布下课

4.回收器材

1.放松活动

2.回答问题

 

1.身心放松

 

2.能客观评价

组织:

四列横队

1

2′

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17个、标志桶4个

快速跑说课稿

一、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1、快速跑中的途中跑技术2、游戏:

贴人追逐跑

二、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七年级学生活波好动,竞争性比较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的特点,本次课安排了快速跑中的途中跑技术教学。

通过途中跑教学发展学生的无氧耐力水平,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项目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对于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刚刚步入中学身心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学生活波好动,竞争性比较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更是发展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时期。

《体育与健康》第七章田径第三节跑的教学动作相对简单,便于七年级学生接受。

快速跑中的途中跑是短跑的重要环节,学好途中跑便于其他动作的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课程设计思想,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包含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1)运动参与目标:

初步了解快速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动作方法,知道快速跑的锻炼价值。

 

(2)运动技能目标:

学会快速跑中的正确摆臂动作和跑动时充分后蹬及大腿高抬技术,体会上下肢在途中跑的协调配合过程。

 (3)身体健康目标:

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协调用力能力。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在小组互帮互助中学会正确的跑步姿势,逐步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和树立集体荣誉感。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

教学重点:

途中跑时充分后蹬和大腿高抬技术。

跑的快慢主要有步长和步频决定,大腿抬起,后蹬步子迈开,才能提高步长,而快速有力的后蹬可以提高步频。

七年级学生腿部力量薄弱,女生更突出,在途中跑教学中只有把大腿高抬与充分快速后蹬作为重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

途中跑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快速跑是一项全身运动,只有全身各部分都协调参与了才能真正起到健身的目的。

现在学生跑步时存在摆臂肩膀紧张,以肘为轴摆臂、横摆臂等错误动作,影响了跑的速度、跑的优美感和欣赏性,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快速跑的健身价值。

我们体育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更要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养成负责。

平时教学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刚刚步入中学,生理上的巨变导致其心理变化极大,他们不但保留了小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还在其心理、思维上表现出一种较成熟的现象。

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更是发展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时期。

五、教法学法分析:

 讲解示范法、分组探究法、交流评价法、游戏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精简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有效而准确地学会技术动作。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准确漂亮的示范和画龙点睛的讲解,学生很快就能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

体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主导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恰当正确的示范、讲解,而不能“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发挥。

分组探究学习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创造性,可以收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初中生争强好胜,喜欢比赛,凡事喜欢比个胜负。

每个小组探究完成后推荐几名学生相互进行评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教学导入、教学实践、调整恢复三个部分。

 

(一)、教学导入:

(10分钟)1、课堂常规。

进行纪律、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2分钟)2、热身跑。

教师带领学生,做到队形整齐、口令洪亮。

(3分钟)3、徒手操:

(5分钟)。

通过徒手操让学生身体活动开,尤其是原地高抬腿跑属于专项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大腿高抬技术,为进行途中跑教学做基础。

通过教学导入部分,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开,为学习技术动作打好身心基础。

 

(二)教学实践:

(30分钟)

 1、分组探究途中跑。

教师根据场地和学生生理特点把学生分成男女各两组,教师提出要求:

跑得快,步子迈得开,摆臂协调,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到指定场地探究途中跑动作。

每组选出1名优秀选手参加小组评比。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时循环指导各组练习,及时纠正动作。

教师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8分钟)2、交流评价:

教师集中学生,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动作练习,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点拨,男女同学之间只进行动作比较,不进行速度评比。

评出较好的同学。

最后教师讲解、示范完整的途中跑动作。

交流评价是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

(4分钟)3、分组练习“纸不落”快速跑。

通过游戏式的练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各小组之间循环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每组选出优秀选手进行交流评比。

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6分钟)4交流评价:

教师集中学生,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动作练习,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点拨,男女同学之间只进行动作比较,不进行速度评比。

评出较好的同学。

(4分钟)5、游戏:

贴人追逐跑。

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

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巩固提高本节课的练习效果。

(8分钟)

 (三)教学调整:

(5分钟)

 1、集合队伍。

2、集中注意力练习:

队列队形“最后的胜利者”。

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利用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课堂效果预计:

 本节课学生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练习密度:

35%—40%。

 本节课9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90%左右的学生知道了动作要领,可以正确完成途中跑动作。

对团队合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课时计划

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