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别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460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年龄别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年龄别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年龄别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年龄别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年龄别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年龄别称.docx

《古代年龄别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年龄别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年龄别称.docx

古代年龄别称

女子: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男子: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杖朝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襁褓】不满周岁

〖释意〗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出处〗《论语·子路》: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孩提】二三岁

〖释意〗孩提:

2~3岁的儿童。

幼儿时期。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出处〗孩提之童。

——《孟子·尽心》

【髻年】女子七岁

〖释意〗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发髻。

【龆年】男子八岁

〖释意〗儿童换牙之年,引伸幼年。

【总角】幼年

〖释意〗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借指童年时期,幼年。

〖出处〗《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黄口】十岁以下

〖释意〗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云:

“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释意〗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

〖出自〗:

唐·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十三岁到十五岁

〖释意〗古代儿童学文舞。

〖出处〗《礼记.内则》: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孔颖达疏:

“舞勺者,熊氏云:

‘勺,钥也。

’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

”后以指幼年。

【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

〖释意〗“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岁,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出处〗《礼记·内则》:

“成童,舞象,学射御。

”《疏》曰:

“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

熊氏云:

‘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及笄年华】女子十五岁

〖释意〗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

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

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摽梅之年】女子至出嫁

〖释意〗摽梅:

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出处〗《诗经·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志学之年】男子十五岁

〖释意〗志学:

为15岁。

〖出处〗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释意〗女子16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

【破瓜年华】女子十六岁

〖释意〗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

〖出处〗宋·陆游《无题》诗:

“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二八年华】女子十六岁

〖释意〗二八:

指十六岁。

十五六岁的好年华。

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岁

〖释意〗冠:

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出处〗《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释意〗花信,开花时期。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释意〗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出处〗《南史·后妃传下》:

“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而立之年】三十岁

〖释意〗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不惑之年】四十岁

〖释意〗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物、事情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

今用不惑或不惑之年指人到了四十岁的年龄。

〖出处〗《论语·为政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知命之年】五十岁

〖释意〗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出处〗《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大衍之年】五十岁

〖释意〗大衍:

50

〖出处〗《周易·系辞上》,其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卜筮之法时提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艾服之年】五十岁

【杖家之年】五十岁

〖出处〗《礼记·王制》:

“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知非之年】五十岁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花甲之年】六十岁

〖释意〗花甲:

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花:

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指六十岁。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对酒曰:

‘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耳顺之年】六十岁

〖释意〗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杖乡之年】六十岁

〖出处〗《礼记·王制》:

“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平头甲子】六十岁

〖释意〗甲子:

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

【古稀之年】七十岁

〖释意〗稀:

少。

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国之年】七十岁

〖出处〗《礼记·王制》:

“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致事之年】七十岁

〖释意〗官吏年老退休,我国古代称为“致事”或“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

【致政之年】七十岁

〖释意〗官吏将执掌的政权交还国君。

【杖朝之年】八十岁

〖释意〗杖朝,代指八十岁。

〖出处〗“八十杖于朝”。

《礼记》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疑朝枚之年为杖朝之年在传播过程中的错写。

【耋髦之年】八十岁到九十岁

〖释意〗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出处〗《晋书·李重传》:

“臣访冲州邑,言其虽年近耋耄,而志气克壮;耽道穷薮,老而弥新。

【鲐背之年】九十岁

〖释意〗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出处〗《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

“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之年】一百岁

〖释意〗期颐:

百岁之人。

〖出处〗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