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753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docx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

高低压配电检测管理手册

1.1低压配电内容检测

1.1.1测量直流供电系统的脉动电压方法

用直流档测:

动圈表测量的是平均值,数字表测量的是峰值。

用交流档测:

是要认正负的,动圈表半波型测量的是平均值,全波的只有1/2。

数字表就复杂了,因为有AC/DC转换电路,有的有显示;有的根本无法显示,因为IC电路中加入了隔直电容。

你可以用你的表去测量已知道的电压,找到数值关系。

也可以用脉动电压方法测量:

1.改进逆变器的调制策略以消除因直流环节电压脉动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传动系统的工作范围将受限制,总体性能指标会降低。

2.增加储能装置的容量以减小因电压不平衡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脉动,使电机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正常运行。

具体是加大中间支撑电容器的容量,但变流器的尺寸和体积会增大;或者在直流母线回路中引入有源滤波器,完全消除直流环节电压脉动。

3.改进前端整流器的控制方法以消除因电压不平衡造成的影响,便输入输出功率相等,母线电压恒定。

1.1.2检查避雷器是否良好的方法

检查项目有:

(1)检查瓷质部分是否有破损、裂纹及放电现象。

(2)检查放电记录器是否动作。

(3)检查引线接头是否牢固。

(4)检查避雷器内部是否有异常音响。

检查方法:

检查避雷器的瓷套是否完整、干净,表面有无裂纹及闪络放电痕迹,避雷器的接线联接是否可靠。

检查避雷器的绝缘状况:

用兆欧表测量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并与上次测量结果比较应无明显变化。

测量避雷器的电导电流,其值应符合制造厂家规定的标准;测量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其值应在制造厂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

1.1.3测量地线电阻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接地线和接地体都使用金属材料,统称为接地装置。

电力部门按用途不同设有各种接地装置,如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保护接地等。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包括:

接地线电阻、接地体电阻、接地体和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接地电流途径的土壤电阻等。

在上述各种电阻中,接地线和接地体的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数值就是接地体对大地零电位点的电压和流经接地体的电流的比值,即:

R=

式中R——接地电阻Ω;U——电压V;I——电流A。

接地电阻有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之分。

冲击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的电流为冲击电流时求得的接地电阻值,它对通过雷电电流时的情况下很有研究价值;而工频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的电流为工频电流时求得的接地电阻。

一般在不指明时,接地电阻均指工频接地电阻而言,测量出的接地电阻数值也是工频接地电阻值,以便衡量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各种接地装置对工频接地电阻数值都有不同的要求,如表13.1所示。

在接地装置完工后或在运行中,均需按规定进行测量,以鉴别其是否合格。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目前应用最普遍的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技术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ZC—8型测试仪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

ZC—8型测试仪的技术特点

(1)在仪器的检流计回路内,接入了电容C1,使在测试时不受土壤电解电流的影响。

(2)发电机输出频率为110~115Hz,并采用了由BG、D等组成的相敏整流环节,以避免市电杂散电流对测试的影响。

(3)制造厂生产的仪器,如果设有4个端钮的,还可用来测量土壤电阻率。

该仪器还分B组和T组两种类型,B组适用于普通气候条件,T组适用于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即可适合在环境温度为0~50℃和相对湿度为98%以下的气候条件使用。

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的要求放宽后,尚应满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

ZC—8型测试仪测量简单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的操作程序

(1)使被接地极E′、电位探测针P′和电流探测针C′,依直线彼此相距20m插入地中,且电位探测针P′插于接地极E′和电流探测针C′之间(如图13-1所示)。

(2)用专用导线将各极与测试仪的相应端子连接,即E′接E、P′接P和C′接C。

(3)将仪表放于水平位置,检查检流计的指针是否指于中心线上(即零线),否则可用零位调整器将其调正指于中心线。

(4)测量开始,先将倍率开关S置于最大倍率,慢慢转动发电机的手柄,同时旋动“测量标度盘”使检流计的指针指于中心线。

然后逐渐加快手柄的转速,使其达到120r/min以上,调整“测量标度盘”使指针指于中心线上。

(5)如“测量标度盘”的读数小于1时,应将“倍率开关”置于较小倍数,再重新调整“测量标度盘”,以得到正确读数。

(6)用“测量标度盘”的读数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即为所测的接地电阻值。

表13.1各种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要求值

注:

1.R——最干燥季节的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A

图13-1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接线图

图13-2消除连接导线电阻附加误差的测量

ZC—8型测试仪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1)当检流计的灵敏度过高时,可将电位探测针插入土壤的深度浅一些;当检流计灵敏度不够时,可沿电位探测针和电流探测针注水,使其所接触的土壤湿润。

(2)当用0~1/10/100Ω规格的测试仪(具有4个端钮)测量小于1Ω的接地电阻时,应将C2、P2间连片打开,分别用导线联接到被测接地体上(如图13-2),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的附加误差。

(3)应避免在雨后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为了保证四季中接地电阻均能符合要求,最好在条件最差的季节进行测量(即土壤干燥时进行)。

(4)测量时应将接地装置与避雷线断开。

(5)电流极、电压极应布置在与线路或地下金属管道垂直的方向上。

复杂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测量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正确判断接地网的施工质量,以及对运行中的接地网是否还需进行处理等问题。

因此,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否则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的精确度,关键在于电流、电位探测针的位置选择是否合适,如选择不当,常会引起不可忽视的误差。

根据电流、电位探测针的布置方式,测量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5D/2.5D法

采用5D/2.5D法时,探测针布置如图13-3所示。

从接地网边缘算起,至电位探测针的距离为d12,至电流探测针的距离为d13,通常取d13等于5D(D为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取d12约为2.5d13。

图13-35D/2.5D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时探测针布置

测量时,将电位探测针沿接地网与电流探测针之连线方向上移动3次,每次移动距离约为5%d13,如3次测得的电阻值互相接近,即认为电位探测针的位置选择得合适。

如d13取4~5D有困难,在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地区,可取2D,d12取D;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地区或城区,d13可取3D,d12取1.7D。

30°夹角法

采用30°夹角法时,探测针布置如图13-4所示,一般取d12-d13>2D,夹角θ≈30°,也应移动电位探测针重复3次测量,使测得的电阻值接近即可。

图13-430°夹角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时探测针布置图

1.1.4低压配电设备的布置

第1 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

第2 条  配电装置室内,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3 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

当安装在屋外时,应高出地面0.2 米以上。

第4 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 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5 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一、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1.5 米;

    二、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2 米;

    三、屏后通道为1 米,有困难时,可减小为0.8 米。

第6 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屏后通道内,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 米时,应加遮护,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9 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1.5 条的要求。

    二、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其高度不应低于2.5 米。

第7 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 米时,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 米时尚应增加出口。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

第8 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网眼不大于20×20 毫米的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100 毫米;

    二、用板状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50 毫米。

第9 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 米时,则应设置围栏。

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8 米,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2 米。

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5 条的规定。

注:

围栏系指栅栏,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

1.1.5配电线路的铺设

(一)一般规定

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场所环境的特征;

2、符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

3、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

4、由于短路可能出现的机电应力;

2)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避免下列外部环境的影响:

1、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热效应的影响;

2、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而带来的影响;

3、应避免由于强烈日光辐射而带来的损害。

(二)绝缘导线布线

1、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屋外场所,但对金属管、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

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

2、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的电线管。

直接埋于素土内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水煤气钢管。

3、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

其相互间的净距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1)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2)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m。

3)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m。

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管线互相交叉时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

4、塑料管和塑料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场所和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但在易受机械操作的场所不宜采用明敷。

①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②布线用塑料管(硬塑料管、半硬塑料管、可挠管)、塑料线槽,应采用难燃型材料,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

5、穿管的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总截面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面积的40%。

(三)裸导体布线

1、裸导体布线应用于工业企业厂房,不得用于低压配电室。

2、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的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3、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以及与生产设备最凸出部位的净距不应小于1.8m。

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8m时,应加遮护。

4、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四)封闭式母线布线

1、封闭式母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

2、封闭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2.2m;母线终端无引出线和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

当封闭式母线安装在配电室、电机室、电气竖井等电气专用房间时,其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可不受此限制。

(五)电缆布线

1、电缆在室内敷设:

1)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2)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

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3)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4)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5)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2、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1)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4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

名称

电缆隧道

电缆沟

沟深0.6米及以下

沟深0.6米以上

通道宽度

两侧设支架

1.0

0.3

一侧设支架

0.9

0.3

支架层间垂

直距离

电力线路

0.2

0.15

控制线路

0.12

0.1

 

2)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3)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

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

防火门应装锁。

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不应设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地段。

4)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

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

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

5)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

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6)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7)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

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3、电缆埋地敷设:

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

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

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3)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表5.6.32的规定。

4)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

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4、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1)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

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

2)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

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

3)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4)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5、竖井内布线:

1)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敷设。

2)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母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

(2)分支容易、安全可靠、安装及维修方便和造价经济。

3)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用电负荷性质、供电半径、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

选择竖井位置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应尽可能减少干线电缆的长度;

(2)不应和电梯、管道间共用同一竖井;

(3)避免邻近烟囱、热力管道及其它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

4)竖井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

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同时楼层间应采用防火密封隔离;电缆和绝缘线在楼层间穿钢管时,两端管口空隙应作密封隔离。

5)竖井内的同一配电干线,宜采用等截面导体,当需变截面时不宜超过二级,并应符合保护规定。

6)竖井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300mm,或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

当强电和弱电线路在同一竖井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竖井的两侧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对于回路线数及种类较多的强电和弱电的电气线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竖井内。

1.2高压配电内容检测

1.2.1检查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温升是否符合要求

(1) 熔断器使用注意事项:

①熔断器的保护特性应与被保护对象的过载特性相适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选用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

②熔断器的额定电压要适应线路电压等级,熔断器的额定电流要大于或等于熔体额定电流。

③线路中各级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要相应配合,保持前一级熔体额定电流必须大于下一级熔体额定电流。

④熔断器的熔体要按要求使用相配合的熔体,不允许随意加大熔体或用其他导体代替熔体。

(2) 熔断器巡视检查:

①检查熔断器和熔体的额定值与被保护设备是否相配合。

②检查熔断器外观有无损伤、变形,瓷绝缘部分有无闪烁放电痕迹。

③检查熔断器各接触点是否完好,接触紧密,有无过热现象。

④熔断器的熔断信号指示器是否正常。

(3) 熔断器使用维修:

①熔体熔断时,要认真分析熔断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有:

1)短路故障或过载运行而正常熔断。

2)熔体使用时间过久,熔体因受氧化或运行中温度高,使熔体特性变化而误断。

3)熔体安装时有机械损伤,使其截面积变小而在运行中引起误断。

②拆换熔体时,要求做到:

1)安装新熔体前,要找出熔体熔断原因,未确定熔断原因,不要拆换熔体试送。

  

2)更换新熔体时,要检查熔体的额定值是否与被保护设备相匹配。

  

3)更换新熔体时,要检查熔断管内部烧伤情况,如有严重烧伤,应同时更换熔管。

瓷熔管损坏时,不允许用其他材质管代替。

填料式熔断器更换熔体时,要注意填充填料。

  

③熔断器应与配电装置同时进行维修工作:

  

1)清扫灰尘,检查接触点接触情况。

  

2)检查熔断器外观(取下熔断器管)有无损伤、变形,瓷件有无放电闪烁痕迹。

  

3)检查熔断器,熔体与被保护电路或设备是否匹配,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查。

  

4)注意检查在TN接地系统中的N线,设备的接地保护线上,不允许使用熔断器。

  

5)维护检查熔断器时,要按安全规程要求,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摘取熔断器管。

  

(4)熔断器适配器  

熔断器的适配器包括基座,微动指示开关和散热器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与熔断器生产厂家协商订做。

1.2.2检查接触器、闸刀、负荷开关是否正常

(1)交流接触器的维护:

   ①检查接触器外壳有无灰尘、污垢,如有,应在停电的情况下清扫干净。

   ②检查使用环境中是否有导电粉尘及过大的振动,通风是否良好。

   ③检查负载电流是否在接触器的额定值以内,可用钳形电流表测量。

   ④检查接触器出线的连接点有无过热现象,压紧螺钉是否松脱。

若接触不良,出线的导线绝缘会有烧焦炭化现象。

   ⑤检查接触器的振动情况,X24C01S若有异常振动,则应检查固定螺钉是否拧紧。

另外,当电源电压过低时,也会发生振动现象,且电磁声较响。

   ⑥监听接触器有无异常声响、放电声和焦臭味。

绝缘不良、接触不良都会产生放电声;线圈过热或烧坏会发出焦臭味;外壳绝缘击穿也会发出焦臭味。

   ⑦检查分、合信号指示是否与接触器的工作状态相符。

   ⑧检查辅助触头有无烧蚀现象。

若有,说明触点压力不够,接触不良,也可能所接负载太大引起。

   ⑨检查线圈有无过热、变色和外层绝缘老化现象。

如果线圈温度超过65℃,则说明线圈过热有可能发生匝间短路事故。

   ⑩检查灭弧罩是否松动和破损。

拧紧固定螺栓,更换破损的灭弧罩。

   检查接触器吸合是否良好、触头有无打火及过大的振动声,断开电源后是否回到正常位置。

   打开灭弧罩,检查罩内有无被电弧烧蚀现象,如有,可用小刀及布条除去黑烟和金属熔粒。

   对于金属外壳或条架的接触器,应检查保护接地(接零)足否良好,旋紧接地(接零)螺钉。

   检查绝缘杆有无裂损现象。

   检查触头磨损及烧伤情况。

对于银或银基合金触头,有轻微烧损、变黑时,一般不影响使用,可不必清理;若凹凸不平,可用细锉修平打光。

不可用砂布打磨,以免砂粒嵌入触头,影响正常工作。

若触头烧伤严重、开焊脱落,或磨损厚度超过Imm,则应予以更换。

   辅助触头表面如要修理,可用电工刀背仔细修刮,不可用锉刀修刮,因为辅助触头质软层薄,用锉刀修刮会大大缩短触头寿命。

   修理后的触头表面也可薄薄地涂一层导电膏,以进一步改善触头接触状况。

   ⑩检查触头的压力和三相触头的同时性,可通过调节触头弹簧来达到。

   如有必要,可用500V兆欧表测量三相触头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经检修或更换后的触头,还应调整开距、超行程和触头压力,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2)直流接触器的维护:

   直流接触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可参照交流接触器的有关内容。

1)拉开发电机与系统或两系统解列的开关前,应先检查负荷分配情况,使通过解列开关的有功、无功负荷等于或接近于零。

2)拉开双回路的任一回线开关前必须先检查另一回线不过负荷。

#C8](L!

l#u6x%i9A3)合开关将发电机与系统并列或一系统与另一系统并列前:

应投入同期装置,经检验同期后方可并列,或检查待接系统无电压后才可将开关合上。

$f"_-c6i1F4O/r-z并列操作时,不得同时投入两只开关的同期开关,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非同期并列而爆断熔丝。

_%l&Q  T!

@([  4)变压器停电时,应先拉负荷侧开关,再拉电源侧开关,最后拉开两侧闸刀,送电顺序与此相反。

220kv侧有中性点接地闸刀的变压器,在停运或投入时必须合上中性点接地刀闸。

1a:

L;W/a)|3]0|3r.X%}9{运行中的三绕组变压器,如220kv侧开关断开,该侧的中性点接地闸刀应跟据运行需要决定是否分和。

5)运行中的主变中性点接地闸刀需倒换时,应先合上另一台主变中性点接地闸刀,再拉开原来一台主变中性点接地闸刀。

"n6Z&G$~/T(S!

l4K6)拉合闸刀前应检查:

单元回路拉合闸刀前,均应检查开关在分闸位置。

闸刀拉开后,应检查其确已分闸,闸刀合上后应检查合闸良好。

:

w7j5@$[$T8g4O:

V1]5

母线全部停电:

可在母线闸刀全部拉开后一次检查所属闸刀确已分闸。

:

X6r0g6O&t

7)开关两侧闸刀拉合的顺序:

停电时先拉开关,后拉负荷侧闸刀,最后拉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