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74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落实《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一、已有基础

1、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文件精神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支持《行动计划》实施工作,《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入的传达学习,对任务(项目)申报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各系、各部门对《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相关参与部门有热情、有措施、有保障。

在学院领导的深度参与和指导下,我院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论证,确定了参与的任务(项目)。

2、学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为《行动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学院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2010年完成新校区的一期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校生已突破万人,是我省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从成立初的5个专业,发展到目前土木工程系、建筑系、管理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实训部等7个教学部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工程造价等普通高职专业27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且专业特色鲜明,基本都是基于建设领域开设,突出依托行业办学的宗旨,彰显职业院校的特点。

学院近年加大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建有实验实训楼、绿色科技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拥有4类82个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98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学院拥有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学生实验、实习、技能培训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全部标准教室安装触屏液晶电视,大大丰富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着力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基本形成了全部所开设专业的教学标准体系,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16项、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先后获得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文件和《行动计划》精神,依托任务(项目),通过三年建设,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办学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服务新型城镇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发挥行业优势,始终跟踪就业人才市场,明确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不断调整专业的定位与口径,从技术性、职业性、市场性三个维度,构建建设类高职的专业模式,通过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设置论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引导加快改革步伐,主动调整专业结构。

——实训教学条件更加完善。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建成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把实践教学的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优化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模式,逐步将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以骨干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和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建设为引领,推动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

三、建设内容

1、修(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RW-17)

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制订合理的教学标准,既是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是按照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进行系列课程建设。

二是坚持“五突出”(实用、特色、质量、素质、能力),增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

三是坚持“四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突出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达到50%,并注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3年努力,完成修订学院所有重点及骨干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2、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RW-36)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广泛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在调研中发现建筑类急需的专业,摸清了社会对建设类人才需求的岗位(群)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持续的改革和开发。

一是通过对学院现有专业招生情况的分析,停止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的招生,实现停、并、转,以增加专业服务岗位的针对性,强调办学特色。

二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发新专业,加大新专业的开发力度。

充分发辉学院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培养建设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院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经验,稳定坚实的校企合作与发展之优势,为专业开发与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XM-1)

着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确保培养质量。

鼓励不同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科学组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练做”一体化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

在3年内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乡规划三个骨干专业建设,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实训室的扩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材完善等方面按照一流标准打造品牌,做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1)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开发以“基于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为目标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将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相结合,通过公共基础领域、专业技能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进修学习、课外教育等相应的获取知识方法和途径,完成包括基础学习、单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学习及应用技能学习等技能培养。

针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发和设置相应的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大纲,构建基于城镇规划工作过程的“三个要求,四个领域,四项技能”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30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特色教材编写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要求。

继续推行校企合作、任务驱动、项目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深化“2+0.5+0.5”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设计工厂”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与实训室、工作室、设计院等多渠道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获得职业经验和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考评机制,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资源库信息化

运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库。

(3)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实训基地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管理机制,以互利互惠为前提引企入校、延校至企,营造真实的设计项目的实训环境,通过培养主体双元化(教师、学生)、人才培养员工化、深度产学研合作,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

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学习性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平台。

努力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进一步拓展能满足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已有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校外要建立80家以上相对稳定、合作密切的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

基本技能与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岗位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校企共同建立考评制度,校企师资合理配套,共同实施管理实践教学。

(4)专兼结合,打造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外引内培、自主提升等形式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以教授和高级规划师为带头人,企业技术精英参与的一批教学、科研、实践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

以培养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与企业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引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为补充,为教师提供入企工作机会,增强实践能力,打造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聘用和绩效考核,引导“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

☆优化学历结构。

制定措施激励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实现专业教师队伍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70%以上。

☆优化职称结构。

鼓励教师进行提升职称申报工作,力争到2017年,实现专业教师队伍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0%以上。

☆优化年龄结构。

努力克服“年龄断层”,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的力度,形成较为合理的年龄梯队。

☆优化梯队建设。

加大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建设期内每专业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10-15名骨干教师。

☆优化“双师”结构。

与企业共同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上下功夫,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现在的50%上升到60%;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提高兼职教师比例。

到2018年,每专业聘请20名左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5)服务社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行业,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教师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优势,拓展社会服务面和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

(6)围绕中心,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测体系

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着重构建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由企业(用人单位)、社会评估机构、毕业生及家长所组成的社会评价主体,建立以素养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多元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的实习阶段(面向社会顶岗实习单位和毕业实习单位)、成长阶段(面向就业单位)、成熟阶段(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