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928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广东新语》:

“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A.以家庭为单位

B.精耕细作

C.刀耕火种

D.生产方式落后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到“户”,说明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曰刀耕,……曰火耨”描述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生产方式落后,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了耕作方式的粗放性,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后才有精耕细作的特点,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名师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澄海山中有輋户”“曰刀耕”“曰火耨”即可解答。

2.下列文献中,最能从跟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拼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根本上”。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经出现,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

A反映的是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B反映的是早期农业刀耕火种;C反映的是原始医药出现;D项反映的是铁农具的出现与使用。

因此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3.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拼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

④随若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立即消失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进步因素,故①不正确;②自耕农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其土地制度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②正确;③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农本经济,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③正确;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仍然存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故④不正确;①④符合题意,故选A。

4.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

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唐到宋,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日益放松,坊市制度消灭,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商帮、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D项符合要求。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5.ABCD.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占据战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日益萎缩

D.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答案】D

【解析】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不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军事用品和供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一般不投放市场。

6.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备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己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略

7.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加据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土地兼并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严重的统治危机,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表述正确。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符合题干要求“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故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的影响

8.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材料体现了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时候,从较小的市镇到较大的城镇,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A只反映经济信息;C属于商业政策;D中政治手段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

9.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商业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江浙地区人民热衷于投资丝织业。

据此,可知,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

10.19世纪末,晋商创造了“身股”槪念,即财东允许掌柜(经理人)等重要伙计以人力充顶股份,并参与分红。

二战后,西方国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推行了类似制度。

这种制度

A.实现了西方国家对企业经营的干预

B.赋予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平等地位

C.有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D.剌激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高度繁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是企业的一种自我调整,非国家干预,故A项错误;股票虽然呈现了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但企业决定权依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故B项错误;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一定程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推行了类似制度”可知,是企业内部股票分散的一种现象,不涉及股票市场的交易,故D项错误。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人民资本

11.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这反映了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材料可知,胡椒在欧洲价格高昂,这是由于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A项包含在B项中,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背景

【名师点睛】新航路的开辟原因:

(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

(4)精神动力:

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直接原因: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1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主要阐释的贸易的发展,并没有阐释地理大发现与早起知名扩张,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海外贸易、贸易种类、市场交易、货币与信贷体系”直接反映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商贸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对贸易方式论述,故D项错误。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1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

“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说明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4.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

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

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题干中时间“16世纪初”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运往各地销售,赚钱丰厚利润。

从甲组中的火器、五金可以判断是欧洲;从乙组的烟草、玉米可以判断是美洲;从丙组中的奴隶可以判断是非洲;由此选项A正确;亚洲的商品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因此B、C、D三项错误。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影响

【名师点睛】

15.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

这说明

A.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

B.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

C.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

D.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工业生产动力主要靠水力等自然力,故工厂建立在河流边,这说明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故C选项正确;“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说法过于绝对,没有说明生产动力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学生应该可以理解水力成为工业动力的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工业生产依赖水力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6.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手工工场生产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城市化生活方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

“工业革命……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家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这种经济政策被称为“自由主义”,B项正确;A项是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是变化;C项始于“技术革新”;D项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无关。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7.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笫三届世博会。

在这次会展中可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史蒂芬孙驾驶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B.富尔顿进行试航的新轮船

C.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D.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答案】D

【解析】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07富尔顿发明新轮船,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符合题意,故D正确。

1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被侵略被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尤其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的人物和近代思想,C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排除。

【名师点睛】

理解殖民侵略的双重作用:

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被侵略被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

19.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級杰出代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的轮船公司,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这说明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故选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20.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I.京汉铁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相关内容,属于识记知识范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的唐胥铁路。

本题学生易误选C项,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AD两项属于无关项。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的变迁·交通工具的进步·唐胥铁路

21.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D—E段

C.C—D段

D.B—C段

【答案】B

【解析】在1914年到1937年之间尤其是一战期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出短暂的黄金发展时期,段D--E图示与史实不符,故B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名师点睛】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洋务运动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战期间,受到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濒临破产。

2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地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一一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上述表格反映出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表格是反映不同的地方所创办的工厂数量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江苏、直隶、浙江广东等地方明显的数量很多,而其他地方数量则是少的可怜,所以上述表格反映出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而非其他的选项。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23.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

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的形式——垄断应运而生,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分析选项,A是原因;B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只是反映的石油一个行业;D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所以应选B。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

大量新兴产业兴起,也促进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比重直线上升,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推动了农业的变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准备了技术条件。

(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

(3)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4.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

“……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故答案选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积极:

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

①超出了战时需要,引发了农民暴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根源在于超越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

25.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

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根析材料,罗斯福实际上强调了自由运行的经济,即市场经济模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政府主导私营经济进行改进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应该保留这种私营性质,即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①②④都对。

而罗斯福强调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并不等于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③不对。

答案为B。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及评价

26.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上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个的必要性

【答案】C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认识

27.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