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914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环流趋于显著。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热岛环流(一部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连绵细雨B.城市热岛效应C.郊区企业集聚D.郊区水域辽阔

2.城市热岛环流的存在会使城市()

A.风力增强B.污染加剧C.晴天较多D.云雨增多

【答案】1.B2.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郊区气温偏低,空气下沉,从而形成热岛环流。

B正确。

跟降水、郊区去也集聚和水域辽阔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凝结核)较多,热岛环流的上升空气携带固体杂质(凝结核)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D正确。

热岛效应不会使风力增强、污染加剧和晴天较多,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梭梭树,一般高1~4米,树叶缩小为鳞片状,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具有"沙漠卫士"之称。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沙漠地区梭梭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梭梭树的形态,推断其生长的环境特点是()

A.土壤贫瘠,地下水丰富B.降水稀少,风沙频发

C.光照强烈,四季高温D.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4.生长在茫茫沙漠的梭梭树,主要的生态价值有()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②防风固沙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3.B4.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梭梭树树叶多为鳞片状,叶子很小,可以减少蒸腾,保存水分,说明其生长的环境干燥少水,树干不高,是因为这里风力强劲,风沙频发,B正确;梭梭树大多种植在沙漠地区,沙漠地区地下水并不丰富,且也并非四季高温,AC错误;昼夜温差大对梭梭树生长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植物的生态功能和干旱环境判断,生长在沙漠地带的梭梭树的生态价值一是可防风固沙,二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持生物多样性。

①②③符合;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主要是城市中绿化植被的功能,④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态意义:

荒漠地区种植梭梭树可以减少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具体意义是防风固沙;降低风速;调节、改善局部小气候;改良沙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下表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面积(km2)

人口总数(万)

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万)

M

1748

57.7

68.8

34.6

N

1889

18.6

14.6

6.5

5.导致M、N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人文因素是()

A.科技B.宗教C.经济D.政治

6.N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人口大量迁出C.自然增长率下降D.育龄妇女减少

【答案】5.C6.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表中数据显示,两地区面积相近,人口差异较大,应当考虑是人口迁移带来的结果,而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M地经济较N地发达,吸引的人口迁入较多,所以人口数量更大,经济因素是两地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人文因素,科技、宗教、政治等因素,一是材料无法直接体现,同时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A、B、D错误,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结论,N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与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大量人口迁出密切相关,B正确;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一定的比例之上的一种现象(人口老龄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不是导致该地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A错;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人口数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大,该地人口数量下降也并不是由于育龄妇女减少导致,CD错。

故选B。

【点睛】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均有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大小关系,一个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关键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更高,就业机会更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大城市病"O下图示意大城市带来的诸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为()

①房价昂贵,居住困难②交通拥堵,污染严重③环境恶化,经济衰退④垃圾围城,建设用地紧张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大城市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污染企业集中,废弃物排放多B.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

C.热岛效应增强,雾霾天气频发D.地势开阔缓倾,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7.C8.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城市病"主要表现为房价昂贵,居住困难;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垃圾围城,①②正确。

但大城市经济活力强,且图中没有建设用地紧张的信息显示,③④错误。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是造成"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B正确。

跟污染、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环境问题

相关知识。

城市环境问题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还包括房价昂贵、居住困难、交通拥堵、治安混乱等社会环境问题。

9.位于20°S非洲某地,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出了一种形似蜂巢的独特建筑(如右图),这种建筑圆形的顶部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

蜂巢传统民居的主要优点是()

A.就地取材,材质厚重B.抵御风沙,采光较好C.节省投资,坚固耐用D.防暑降温,利排雨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蜂巢传统民居用材主要是树木和草类,材质轻薄,A错误。

强大的风沙会吹毁建筑,且也不坚固耐用,BC错误。

但由于通体为厚厚的草被,能够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又因屋顶尖尖,雨季利于排除雨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10.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

图中G205是一条很早就修成的公路,铁路则是最近几年修成通车。

图中G205绕经曾田、灯塔两地,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建设成本B.方便两地对外联系C.避免多发的地质灾害D.防止干旱损害路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G205绕经曾田、灯塔后线路长度增长,建设成本增加,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增多,方便了两地对外联系;同时,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11.青藏高原景色优美、神奇,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近年来,西藏旅游年接待人次增长到2500多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游客也留下了大量的垃圾。

这些垃圾仅靠当地环境和居民无法清除,原因有()

①垃圾集中在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垃圾污染范围广②人口少而分散,传统处理垃圾能力低

③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现代化处理垃圾能力低④垃圾多分布在河流中,河流结冰期长,处理垃圾时间短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游客数量多,产生垃圾多;当地人口少而分散,传统处理垃圾能力低;当地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现代化处理垃圾能力低;当地人科学处理垃圾的知识少。

因此仅靠当地无法清除大量垃圾。

②③正确。

垃圾没有集中在高海拔地区,也不多分布在河流中,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下图为我国某地制糖企业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甘蔗制糖企业区位选择首先考虑()

A.接近甘蔗产区B.临近交通干线C.劳动力资源丰富D.当地政府的支持

13.甘蔗制糖厂排放的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碳,该废气主要易导致()

A.酸雨增多B.雾霾密布C.臭氧空洞D.全球变暖

1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有()

A.废糖液、有机复合肥B.废糖液、酒精C.酒精、有机复合肥D.甘蔗渣、酒精

【答案】12.A13.D14.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甘蔗制糖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而甘蔗制糖企业区位选择首先考虑接近甘蔗产区,A正确。

BCD选项均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故选A。

【13题详解】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引发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

酸雨主要是空气中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雾霾主要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导致,臭氧空洞主要与氟利昂等有关。

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废糖液是酒精厂的原料,酒精厂的废液以及甘蔗制糖厂的废渣是有机复合肥厂的原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有酒精和有机复合肥,C正确;废糖液、甘蔗渣等属于回收的废弃物,本身并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收处理后得到相应的产品才获得了直接经济收益,ABD错。

故选C。

【点睛】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均属于原料导向型企业。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是被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所环绕的一个半封闭海湾,这里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类型多样。

下图为北部湾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北部湾的海底()

A.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一浅盆地B.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为一低高原

C.由南向北缓倾,全部位于大陆架D.由南向北缓倾,全部位于大陆坡

16.北部湾海域资源丰富,主要有()

A.风能、洋流资源B.锰结核资源C.海运、发电资源D.渔业、旅游资源

【答案】15.C16.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部湾海底深度变化较小,地势缓倾,水深在200米以内,全部位于大陆架。

C正确、D错误。

靠近陆地地势高,远离陆地地势低,AB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北部湾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推断,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海运、洋流不属于自然资源,锰结核位于深海盆,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深线的判读和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

等深线是指地域海平面的高度。

等深线数值越小,地势越高,等深线数值越大,地势越低。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三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流域降水具有夜多昼少的日变化特点。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1)分析洞庭湖流域降水夜多昼少的原因。

(2)指出洞庭湖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3)说明洞庭湖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中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

(1)湖水的比热容大于湖岸陆地,白天湖水增温慢,湖岸陆地增温快,湖泊中心区域气流以下沉为主,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夜晚,湖水降温慢,湖面气温较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降水。

(2)6月。

理由∶6月洞庭湖流域进入梅雨季节,降水丰富,降水频繁,水循环活跃。

(3)洞庭湖泥沙淤积,导致水域面积减少,进而减少蒸发量;由于湖泊变小变浅,蓄积洪水的功能减弱,进出湖泊的径流量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南省北部洞庭湖流域的降水特点、洞庭湖的演变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准静止锋、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洞庭湖流域降水夜多昼少的原因主要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由于湖水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湖水的比热容大于湖岸陆地,增温降温的速度慢;白天湖水增温慢,气温较低,湖泊中心区域气流以下沉为主,不利于降水的形成,降水昼少;夜晚,湖水降温慢,湖面气温较高,蒸发强,气流膨胀上升,容易形成降水,降水夜多。

(2)6月。

理由∶洞庭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受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6月上中旬左右,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东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锋,两者势均力敌,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雨带徘徊不前,洞庭湖流域进入梅雨季节,降水时间长,降水水量大,降水频繁,水循环活跃。

(3)洞庭湖由大到小

演变过程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发、径流方面;洞庭湖由大到小演变,说明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洞庭湖泥沙淤积,面积缩小,导致水域面积减少,蒸发水量减少;由于湖泊泥沙淤积,面积缩小,水域变浅,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蓄水能力下降,导致进出湖泊的径流量减少。

【点睛】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该城市盛行西南风。

(1)指出该城市的甲、乙、丙三地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并说明理由。

(2)该城市的丁地为一高级住宅区。

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该城市计划将重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迁移。

备选地点

乙、丙地。

你认为哪一地点为最佳区位,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甲>乙>丙。

理由∶甲地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流、车流量最大,地租最高;乙地位于市区边缘,有公路和市区相连,紧邻火车站,地租较高;丙地远离市区,地租较低。

(2)丁地靠近文教区,人口素质较高;地势较高,邻近森林,环境清洁优美;该城市盛行西南风,丁地位于上风地带,空气质量好。

(3)乙地。

距离铁路和公路较近,交通便利;与城市距离较近,方便职工上下班。

或丙地。

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对城市污染少;距城市较远,地租较低;临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城市规划图为材料,涉及地租

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交通线路密集,交通通达度高,是商业区,人流、车流量最大,地租最高;乙地位于市区边缘,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但有公路和市区相连,紧邻火车站,交通较便捷,地租较高;丙地远离市区,交通通达度低,人流、车流量较少,地租较低。

故甲、乙、丙三地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丙。

(2)高级住宅区选择的区位是环境优美、地势较高的城市边缘,一般临近文化区。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丁靠近文化教育中心,文化氛围好,人口素质较高;该城市盛行西南风,丁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地带和靠近森林公园,空气清新;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因此丁地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

(3)重工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大,为降低地租成本、减少对城区的污染,适宜布局在城市边缘,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重工业企业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对交通的要求较高,适宜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乙丙两地作为备选地,各有各的优势;如果选择乙地,突出乙地的交通及离城市的距离;乙地距离铁路和公路较近,便于重工业企业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同时距离城市较近,方便职工上下班。

如果选择丙地,突出丙地造成的污染小和地租、交通等;丙位于盛行西南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对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少;相对于乙,距城市较远,地租较低;周边有公路、铁路、河流经过,交通便利。

【点睛】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根廷国土面积广阔,大豆种植面积广阔,目前是世界上继美国、巴西之后的第三大豆生产国。

近年来,阿根廷大豆和豆粕(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大量出口中国。

下图示意阿根廷大豆产区分布。

(1)与巴西相比,分析阿根廷发展大豆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2)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布局于潘帕斯草原中心,就此做出合理解释。

(3)说明阿根廷大豆与豆粕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

(1)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有机质。

(2)潘帕斯草原中心地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耕地多。

(3)中国人口众多,大豆为原料的食品消费量大;家禽、家畜饲养量增长,对豆粕为原料的饲料需求量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阿根廷大豆生产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选择(大豆种植的气候条件、大豆主产区布局的区位条件)、大豆与豆粕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潘帕斯草原发展大豆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可以从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回答。

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质多;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布局于潘帕斯草原中心可以从土壤、土地资源方面分析;大豆种植需要较为肥沃的土壤,潘帕斯草原中心地带作为优良的天然牧场,草类茂盛,土壤肥沃;潘帕斯草原中心地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多,有利于大豆大规模种植。

(3)阿根廷大豆与豆粕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要从大豆和豆粕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要与中国内部供不应求有关,大豆作为农产品,豆粕是优质的饲料,被广泛用于养殖业,中国人口众多,饲养牲畜量大,对豆粕的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大豆主要产于东北地区,我国对大豆为原料的食品消费量大,大豆、豆粕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