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875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docx

春高一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卷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

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

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

”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2.《摩奴法典》规定:

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那。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  )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B.四个种姓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3.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

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4.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5.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就代替了罗马王政时期以培养农夫和军人为目的的家庭教育。

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  )

A.对外扩张导致罗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B.共和国对雅典民主的追随和向往

C.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公民法对罗马教育体制的干预

6.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

“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  )

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

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

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

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

7.西方学者从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方向的标准出发,提出了所谓的“三次浪潮”的社会变革学说。

他们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即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当代社会正在兴起的信息革命。

其中对第一次浪潮表述准确的是(  )

A.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B.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C.人类对自然界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D.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8.《全球通史》中提及: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D.思想条件

9.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记载:

造物神梵天用口、双手、双腿和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这个记载反映的是古印度的(  )

A.君主专制B.民主制度

C.种姓制度D.等级制度

10.“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

”这是雅典民主制的真实写照。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B.全民公投

C.人人平等D.中央集权

11.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

这些行动(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12.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

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

A.直接民主的制度

B.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高度的文化认同

D.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8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

一方面是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奴隶、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

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柏拉图讥讽说: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

”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

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

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

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裁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

公职人员即使在任满离职时,还要接受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8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

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

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

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

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完成了对意大利半岛的统一

公元前2世纪左右

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

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

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

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

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

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前4世纪

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步瓦解

城邦国家,实行贵族共和制,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罗马帝国逐渐确立,形成元首制政体,罗马法适应现实逐渐调整

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

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中兴,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

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

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

”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解析:

选B 据材料信息看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式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交往。

世界古代各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两种方式进行的,故B项正确;A项是和平交流的表现,排除;C项并非是东西方交融的方式,而是两种力量,排除;D项是与文明交融相关的人物,而不是方式,排除。

2.《摩奴法典》规定:

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那。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  )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B.四个种姓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解析:

选D 材料信息对于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三个阶层如果触犯了婆罗门,会受到惩罚,且惩罚程度不同,说明他们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D项正确。

3.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

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解析:

选A 由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使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进而导致罗马文化发展变化,故选A项;希腊与罗马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D项。

4.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解析:

选C 材料强调了“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和“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A、D两项未能完整理解材料信息,未能体现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积极影响,均排除;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情况。

5.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就代替了罗马王政时期以培养农夫和军人为目的的家庭教育。

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  )

A.对外扩张导致罗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B.共和国对雅典民主的追随和向往

C.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公民法对罗马教育体制的干预

解析:

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世纪,罗马开始大肆对外扩张,罗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制大大地发展了,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不断扩张,管理型人才需求增加,故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在罗马盛行,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受希腊教育的影响,而不是建立雅典式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对罗马教育的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6.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

“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  )

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

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

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

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

解析:

选A 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而罗马帝国却是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项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开创性和独特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故C项错误;罗马帝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广泛的罗马文化,故D项错误。

7.西方学者从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方向的标准出发,提出了所谓的“三次浪潮”的社会变革学说。

他们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即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当代社会正在兴起的信息革命。

其中对第一次浪潮表述准确的是(  )

A.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B.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C.人类对自然界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D.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选A 材料信息强调了原始社会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三次浪潮”之一,故选A项;B项“根本改变”、C项“加深了”与原始社会农业革命史实不符,排除;D项为农业文明的深远影响,表述不全面,排除。

8.《全球通史》中提及: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D.思想条件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伟大的文明,故C项正确。

9.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记载:

造物神梵天用口、双手、双腿和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这个记载反映的是古印度的(  )

A.君主专制B.民主制度

C.种姓制度D.等级制度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故C项正确。

10.“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

”这是雅典民主制的真实写照。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B.全民公投

C.人人平等D.中央集权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A项正确。

11.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

这些行动(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解析:

选C 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众多城邦与希腊本土城邦有从属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争夺霸权的特征,故排除B项;“这些行动”并没有体现出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瓦解,故排除D项。

12.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

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

A.直接民主的制度

B.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高度的文化认同

D.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典时代,不管居住在什么地方,希腊人都有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这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传统和文化,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A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错误,平等理念并非希腊人所独有;D项并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8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

一方面是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奴隶、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

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柏拉图讥讽说: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

”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

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

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

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裁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

公职人员即使在任满离职时,还要接受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8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得出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带有排他性;据材料一“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得出公民权具有直接性;据材料一“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得出公民权带有强制性。

第二小问在第一问“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分析公民权的影响。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得出实行轮流当政;根据材料二“任何裁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得出实行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根据材料二“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得出对公职人员进行投票评定。

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分别从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和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特征: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带有排他性;自由行使公民权,具有直接性;积极参与政治,带有强制性。

影响:

促使公民积极参政,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雅典城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但是,享有公民权的范围狭小,不利于城邦社会基础和统治基础的扩大;公民充分自由的行使权力,也会造成对部分公民的奴役;公民被强制性的行使权力,容易导致城邦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这些因素不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

(2)措施:

实行轮流执政;实行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对公职人员进行投票评定。

原因:

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统治,一切机构都对皇帝负责;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国家机构对民众负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

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

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

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

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完成了对意大利半岛的统一

公元前2世纪左右

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

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

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

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

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

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前4世纪

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步瓦解

城邦国家,实行贵族共和制,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罗马帝国逐渐确立,形成元首制政体,罗马法适应现实逐渐调整

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

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中兴,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解析:

(1)问,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政体、法律和宗教三个方面概括。

(2)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任意历史时期,以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相似历史信息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

(1)罗马共和政体为后世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宪政形态;罗马法律制度奠定了西方法制文明的基础;基督教文明奠定了西方文明发展的方向。

(2)示例一:

信息:

公元前5~前4世纪,法律的地位日益突出。

说明:

中国:

各国变法革新,法家思想的影响;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示例二:

信息: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都确立了君主制政体。

说明:

中国:

秦朝奠定制度基础,小农经济主导的物质基础,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奠定思想基础。

罗马:

罗马帝国的建立,奴隶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派系斗争频繁;罗马共和制无法适应镇压奴隶起义和维护霸权统治的需要。

示例三:

信息:

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历史现象。

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历史轨迹。

说明: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的特征。

但是,维系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制度保障,而维系古罗马统一的主要因素是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备,说明历史发展还兼具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