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848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部分第十七单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Word版含答案

1.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准备了世界大战的技术基础。

2.“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1)经济方面:

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

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③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④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

“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①“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

“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②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3.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2)相同点:

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根源:

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②影响:

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的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2)不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形式

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

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终于演变为世界战争

责任

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战争,责任由其承担

对战败国处理

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

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点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美苏两大国力量均势的基础之上

调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大国意图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体现了大国意志,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

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

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

(2)直接原因

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

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就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

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3)结果

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

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表明:

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8.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9.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国联

联合国

是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行干涉

将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同时联合国在处理战败国时按民主原则,具有进步意义

一直为大国所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世界性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

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

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

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

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妥协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

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

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

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希望得到的目标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

二战后的7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

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

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

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

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失大得多。

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

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考向1 从综合角度对两次世界大战背景、进程及影响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柱状图(以1913年为100)。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交战国经济尚未恢复

B.欧洲失去世界中心地位

C.德法矛盾得到缓解

D.英国仍居“世界工厂”地位

【命题评析】 本题从政治、经济角度综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解析:

选A。

解答据题干时间“1913年”“1921年”及英、德、法三国工业生产指数柱状图可知,三国始终没有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说明大战影响了交战国的经济恢复,故选A项。

考向2 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战争反思的综合认识

(2020·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

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

影片意在(  )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

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

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命题研析】 本题创设情境,考查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思想的变化,主要考查对二战的反思,考查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析:

选B。

材料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中爬起来开始赚钱,变得玩世不恭。

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却背叛了婚姻,说明战争对民众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生命和财产,还有更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故选B项。

材料没有提到“经济繁荣”,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冷战,与民族分裂也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D两项。

考向3 从和平与发展角度考查对二战后国际局势的特点及影响的认识

下图漫画原载2003年瑞典报纸,名为《布什:

准备起飞》,图中UN代表联合国,该漫画表明(  )

A.两极格局加剧美国和苏联的对抗

B.新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联合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D.美国推行了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命题评析】 本题运用图文材料,考查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国际关系的特点,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析:

选D。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漫画信息反映了1998年年底,美国未经安理会批准,对伊拉克进行空中军事打击,故选D项。

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材料中未涉及苏联,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企图越过联合国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企图越过联合国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联合国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排除C项。

考向4 从综合角度考查二战后中美等大国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2016·高考全国卷Ⅰ·T47)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

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命题评析】 本题运用材料,从二战后局部战争的危害,世界大国关系角度考查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解析:

(1)问,可以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从中国政府的警示、美国政府的战略和措施、朝鲜战争的教训等方面进行分析。

(2)问,根据材料中美国政府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即可。

答案: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单元质量检测(十七)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

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年代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选B。

据材料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变化的对比可知,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故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故D项错误。

2.阅读下表:

英国的对外贸易表(单位:

百万英镑),该表直接反映出(  )

年份

进口

出口

贸易额

差额

1913年

768.7

525.3

1294.0

-243.4

1914年

696.6

430.7

1127.3

-265.9

1915年

851.9

384.9

1236.8

-467.0

1916年

948.5

506.3

1454.8

-442.2

1917年

1064.2

527.1

1591.3

-537.1

1918年

1316.2

501.1

1817.6

-814.8

A.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效果显著

B.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C.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贸易

D.英国重视发挥世界市场的作用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中贸易表格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忙于一战,但英国的对外出口量却处于不断攀升的情况,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这正是英国充分重视发挥市场作用的表现,故选D项。

3.中国山东问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外交的重要议题。

下列各项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和约》决定将中国山东交由协约国共同管理

B.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试图联合德国瓜分中国山东

C.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导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D.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将其在山东的全部权利归还中国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故C项正确;《凡尔赛和约》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日本而非由协约国共同管理,A项错误;在巴黎和会上,德国是处于战败国和被人宰割的地位而非日本的联合对象,故B项错误;中国山东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是在华盛顿会议之外而非会议之上,D项错误。

4.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

“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

”此图赠予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解析:

选A。

解题紧扣时间“1940年12月23日”判断此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据此理解赠予美方《百鸽图》深层用意,故选A项。

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是1942年1月,排除C项;开罗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3年,排除D项。

5.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美国外交的“理念”和目标,也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

因此,二战后出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格局,从根源上说应起始于(  )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D.“北约”成立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据题干可知,强调了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紧扣“二战后出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抗的两极格局,从根源上”,由此可判断是源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此有了与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对抗。

故选B项。

6.196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某一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规定了参加该国际会议的标准。

(如下表)

……

第二,它应当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第三,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它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

第四,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的双边联盟的参加国

……

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  )

A.引发了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

B.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

C.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D.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多极趋势的发展。

据题干材料信息,可判断为不结盟运动,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有权管制工资与工时,但该法于1935年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违宪。

国会遂于1938年制定《公平劳动标准法》。

目的是消除“对维持工人健康、效率和福利所必需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害的劳动条件”。

该法规定第一年的最高工时为每周44小时;第二年为42小时,以后为40小时;第一年的最低工资为每小时25美分,第二年为30美分,以后六年为40美分。

材料二 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的权力运行机制及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平劳动标准法》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产生这一法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43年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重大变化及其在各大战场的主要表现,并指出美国“世界蓝图”的政治产物。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1)问第一小问权力运行机制及原则,依据材料一并结合联邦共和体制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核心内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工人工作时间和报酬;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有权管制工资与工时”和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分析。

(2)问第一小问重大变化,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得出;第二小问表现,据所学每个战场的转折情况归纳;第三小问政治产物,据材料二“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并结合所学雅尔塔体系的知识归纳。

答案:

(1)机制及原则:

三权分立机制、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内容:

规定工人的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

原因:

工人运动的发展、经济危机导致劳资矛盾激化,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

1943年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反攻。

表现:

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场发生根本转折、瓜岛战役使美军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北非“火炬”登陆,加速北非战场胜利结束。

产物:

成立雅尔塔体系。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19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即“西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

20世纪“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取代。

21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秩序”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

相互牵绊的政治制度存在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掣肘重重,行政效率低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美国奥巴马政府因“医改方案”未获通过,导致政府在2013年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

“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2014年9月19日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

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当今财政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