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845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docx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1—1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多次接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已经基本掌握。

因此,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有关的计算问题,以激活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已有认识,促使学生主动把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迁移到笔算中来。

例如:

教材的例1和例2,都创设了同学们折纸船的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直接提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的要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完成计算,进而实现知识的主动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由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策略多样,有时需要全部用笔算,有时可以全部用口算,有时既要笔算又是口算,需要学生在计算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策略。

而对于能口算的,学生往往不易区分。

所以,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教学三个数的连加、连减,着重解决用两个竖式连写进行计算,在教学加减混合,同时带出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并以在竖式中“留白”的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创造机会,促使他们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积累加、减法计算的经验,以形成必要的计算机能,提高运算能力。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一方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进位加和退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三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次相加的形式,而连减和加减混合又必须写成两次计算的形式。

因此,教材没有介绍三个数一次连加的竖式,而统一采用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形式,以降低难度,防止竖式写法上的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本单元安排的实际问题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加、减法问题,相较于整体与部分的加、减法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与加、减含义的契合程度要低于后者。

教材安排的两道例题涉及两个数量比较的多种情况。

第一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多样,第二道例题又需要联系加减的含义理解“比一个数多”与“比一个数少”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教材在提出问题后,分别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和花,通过摆一摆、排一排、移一移等具体的操作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操作活动的过程,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以及生活经验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式。

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数量关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上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

五、课时安排:

(共7课时)

连加、连减…………………………………………………1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1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单元测试……………………………………………………1课时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掌握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我学会了连加,连减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前置性学习内容

1.竖式计算:

45+1780-59

 

说一说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

2.口算:

2+4+3=2+30+5=

70-30-20=14-9-2=

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请你说说。

3.19+27=?

46+26=?

,你会算吗?

19+27+26=?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4.90-25-28=?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竖式怎样写方便呢?

 

前置性学习内容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内容:

小组汇报:

1.45+17=?

,80-59=?

指名板演

2.汇报口算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例题: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你会列算式吗?

19+27+26=?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1:

先算19+27=46

生2:

再算46+26=72

2.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先算什么?

你能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

生3板演:

先算

19

+27

46

生4板演:

再算

46

+26

72

19

+27

46

+26

72

请三人板书,结合板书讨论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4.指出计算错误的算式,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5.指出计算正确的算式,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6.教师讲解:

由于第二个竖式中的第一个数就是第一个竖式中的得数,因此在用竖式计算时,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7.那么和小朋友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那种写法方便?

讨论:

哪种竖式计算方法简便?

为什么?

生汇报:

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方便,不会抄错数字。

6.试一试:

90-25-28=?

如用竖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连起来写该怎么写?

学生汇报:

先算90-25=65,再算65-28=37

竖式(略)

7.学生尝试计算。

8.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怎样写最方便。

9.想想做做第1题: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连加,连减的时候,把竖式连起来写方便。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至第3题。

 

农场上午摘了40个西瓜,下午摘了24个。

卖出26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算和口算。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

自觉实现知识迁移,根据算式特点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

课件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计算时,两个竖式也可以连起来写。

学习内容及安排

1.口算:

7+4-3=2+15-5=

18-8+7=14-9+7=

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请你说说。

2.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一共折了多少只?

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内容:

学生1:

38

+42

80

80

-33

47

学生2:

38

+42

80

-33

47

一、小组交流反馈: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

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1.38+42-33=?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你是怎么算的?

2.哪种竖式计算方便?

为什么?

二、巩固提升:

1.试一试:

60-38+40=?

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学生尝试算一算。

学生:

22+40可以口算出结果,不需要摆竖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1题:

一,二组做第1竖排,三,四组做第2竖排。

指名学生板演,引导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三、小结:

做加减混合计算时,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比较简便,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想想做做第3,4,5题

 

幼儿园买来23个苹果,30个梨子。

发给小朋友26个水果,还剩多少个水果?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学具准备

课件

上课时间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练习内容

1.回忆内容

提问:

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方便一些?

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

2.揭示课题

请四人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练习完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组织计算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统计正确率。

2.第2题:

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3.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4.第4题:

提问:

这个表格是什么意思?

指名完整的表达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第5题:

思考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一样多?

理解题意:

交换、两筐、同样多

小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想法,及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四课时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的同样多的操作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

2.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的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上课时间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我有自己的办法。

学习内容及安排

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他们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请你先用圆片摆一摆。

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

你一共想了几种?

你能尝试着画一画表示自己的想法吗?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分组交流,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1.引导:

说一说,谁穿的彩珠多,多多少个?

2.提问:

要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有什么办法?

3.教师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的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都达到了同样多的目的。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指名学生到前面边摆边讲解,

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

小军再穿4个彩珠;

方法二:

从芳芳穿的彩珠里拿走4个;

方法三:

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一、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好小棒。

小组里互相说两行小棒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怎样可以让两行小棒同样多?

指名汇报。

学生填写数学书。

2.想想做做2:

(1)完成第一小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交流结果。

(2)完成第二小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交流结果。

3.想想做做3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并说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说第一小题的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

讨论第二小题时,让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小华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后记:

第五课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争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此类问题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课件

上课时间

9月5日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会说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

说说谁多谁少?

二、自学例题: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1)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

再想想怎样列算式。

(2)比较操作和列式计算的结果,说一说怎样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思考算法。

(3)想一想,怎样对解题的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1、先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单第一个问题。

2、学生用小棒代替圆片摆一摆,并说说怎么摆的。

引导学生讨论:

表示小华做的朵数的小棒是哪个部分?

怎样求小华做的朵数?

一、教学例题: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1.小华做了多少朵?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你能摆一摆吗?

想一想:

怎样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3)根据摆的过程列出算式并计算。

(4)看看摆的结果和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解决。

交流时重点说说操作与思考的过程。

2.自己探索第2个问题:

小平做了多少朵?

各人自己画,同座位相互交流。

学生自己先说说,再画画。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说说各是怎样画的。

问:

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两部分相加的和?

三角形的个数是哪一部分里去掉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说说图中表示松树棵树的直条包括哪两个部分,可以怎样求松树的棵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解题时怎么想的,再说说怎样检验做得是否正确。

三、全课小结:

问:

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小华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后记: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页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逐步形成运算技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学具准备

课件

上课时间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计算练习。

1.做第1题。

结合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做第2题。

前两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观察第3题:

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

可以怎样想?

先想:

()-5=35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做第3题。

在解答后,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并解释为什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同。

2.做第4题。

完成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例如,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小军拍的下数一定比20小,在比20小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是19,所以小军最多拍19下。

3.做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综合练习。

小芳有54枚邮票,小海有36枚,小丽有44枚。

(1)小海比小芳少多少枚?

(2)要让小海和小芳的邮票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3)自己再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并解答。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