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蚂蚁.docx
《第八课蚂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蚂蚁.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课蚂蚁
第八课 蚂蚁 教学设计
汉语备课
第八课 蚂蚁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魄、谚、觅、辨、角、紊、定、赢、巢、酸、察、协、艇、漂、勤、默、黯”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
掌握“白、爪、ㄅ、文、宀、亠、酉、舟、氵、力、黑、”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体魄、觅食、胜负、挺进、微不足道、辨别、天涯海角、惶恐不安、有条不紊、无精打采、轻而易举、确定、评定、相当、及时、怪、赢、证实、惊恐万状、非凡、开拓、启示”等常用词及词组,“有待、照样、相当、其实、纷纷、向、尤其”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是否……过”“无论……都”“以……作为”“不得不”“竟……”“尽管……但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细胞的结构精巧复杂》,初步了解一些生物科学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情感与价值观:
9、通过对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蚂蚁》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
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蚂蚁搬豆》。
歌曲中的主人公是谁?
(蚂蚁)
那么这节课,就让小蚂蚁带我们走入大课堂,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蚂蚁。
(板书:
蚂蚁) 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一)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
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蚂蚁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
5、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疑难生字
魄、谚、觅、辨、角、紊、定、赢、
6、疑难词语
体魄、觅食、胜负、挺进、微不足道、辨别、天涯海角、惶恐不安、有条不紊、 无精打采、轻而易举、确定、评定、相当、及时、怪、赢、
分析字词从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v 微不足道:
微:
细,小;足:
值得;道:
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v 觅食(mìshí):
觅,寻找。
食,粮食。
v 天涯海角(tiānyáhǎijiǎo):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涯,边.
v 老根据地:
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
v 辨别(biànbié):
分辨。
v 惶恐(kǒnghuāng):
恐惧;害怕。
v 路径(lùjìng):
路线,指具体走过的路。
v 骏马(jùmǎ):
骏,好马。
v 负重 (fùzhòng):
负,背负.背上背(bēi)着沉重的东西.
v 体魄(tǐpò):
体,身体.魄,魄力或精力。
v 评定(píngdìng):
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v 出乎意料(chūhūyìliào):
出于意料之外。
v 雄姿勃勃(xiónɡzībóbó):
雄壮威武的姿态。
v 无精打采(wújīngdǎcǎi):
没精神。
v 轻而易举:
很容易。
7、句型学习
1、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
“是否+动词”组成疑问句,多用于书面语,相当于“是不是”。
例如:
我们是否改变一下计划?
造句:
2、以其单位体重拖动货物重量的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
“以+动词作为”中的“以”和“把”相同。
例句:
(1)很多同学都以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目标。
(2)我们以班长作为学习的榜样。
造句:
3、傲慢的黑熊不得不靠边站。
不得不表示被迫做的意思,后边接动词词组。
例如:
(1)下雨了,我们不得不赶快回家。
(2)学校不得不取消了这次作文比赛。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
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学习课文内容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5、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六、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蚂蚁的哪些本领?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蚂蚁的本领的?
自主参与。
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师生齐读、抽学生读,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文中讲述了蚂蚁的哪几种本领?
七、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八、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
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对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课时重点:
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一、导入。
直面蚂蚁的弱小
1.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
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联想到哪些词?
2.是的,小小的蚂蚁,在人类看来它就是区区弱者。
(板书区区弱者)
3.那作者为什么称蚂蚁为英雄呢?
(板书“蚁国英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4、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5.快速的阅读课文,要求:
(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是怎样讲述蚂蚁的本领的?
二、分段并概括段意。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分为几部分,怎么分?
引导:
这是一篇说理性课文,事例典型,结构严谨。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说蚂蚁在大自然中虽然微不足道,本领却不小。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分别讲述了蚂蚁靠四周、天空的景物、蚂蚁走过时留下的气味辨别道路,抗走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根据天气冷暖上下攀爬使人们预防自然灾害的三项本领。
第三段(第6自然段):
鼓励我们要探索蚂蚁身上的奥秘,为人类服务。
三、熟读课文,释疑惑。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一)、1、导学第一节。
齐读第一段,引导学生弄清第一段介绍蚂蚁的特点。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第一段概括的说蚂蚁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总说蚂蚁在大自然中虽然微不足道,本领却不小。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重点突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蚂蚁为什么总能找到“老根据地”?
2、在什么情况下,蚂蚁的力气最大?
3、蚂蚁是怎样当“小气象员”的?
四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在思考,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五、学生汇报。
1、指名读第2段。
思考:
(1)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
明确:
蚂蚁靠四周、天空的景物、蚂蚁走过时留下的气味辨别道路。
(2)、蚂蚁为什么总能找到“老根据地”?
明确:
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
除了四周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
(3)为什么有时候后面的蚂蚁闻到怪气味后,就会迷失方向呢?
明确:
怪气味破坏了前面蚂蚁留下的气味。
2、指名读第3段。
思考:
(1)为什么说蚂蚁是“大力士”?
(2)在什么情况下,蚂蚁的力气最大?
明确:
在负重比赛中,它能轻而易举地扛走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
六、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
蚂 蚁
微不足道 本领不小
根据四周、天空景色、其他蚂蚁的气味辨别方向,不会迷路
抗走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对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一、复习导入
熟读本课学习过的词语。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思考下面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1)、蚂蚁是怎样当“小气象员”的?
(2)“蚂蚁上树,漫天风雨”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并明确:
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处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
我们还常常听农民伯伯念叨着“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等农谚。
懂得这些,有利于我们及时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至于蚂蚁上树,是因为
至于蚂蚁上树,是躲避风雨。
2、齐读课文读后一段,思考问题:
最后一段时什么段落,说了什么?
最后一段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段落,鼓励我们要探索蚂蚁身上的奥秘,为人类服务。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四、世界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每种动物都有着鲜为人知的生存之道。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小动物,看看你能发现他们的哪些特点,从中又能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话题。
四人小组推举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四、真实交际。
情景1:
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蚂蚁下山,必有干旱”的意思。
你认为这些谚语有道理吗?
为什么?
情景2:
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介绍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情景3:
谈谈讲究卫生与身体健朗的关系。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蚂蚁》,我们蚂蚁的特殊本领,。
六、拓展阅读,自选朗读文章。
1、推荐阅读篇目。
2、提出文章朗读要求。
⑴自主阅读《蚂蚁的救助》、《上天的蚂蚁》、《蚂蚁的队伍》。
⑵确立朗读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了蚂蚁的本领,明白了世界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每种动物都有着鲜为人知的生存之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会生字词语。
2、做课后练习三。
3、预习课文二。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蚂蚁
蚂蚁
微不足道 本领不小
根据四周、天空景色、其他蚂蚁的气味辨别方向,不会迷路
抗走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
根据天气冷暖上下攀爬使人们预防自然灾害
课后反思:
课文二 面临灾难的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时准备:
两课时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
3、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面临灾难的蚂蚁》后,问:
听完故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大家的感受和老师的一样,以前,在老师的心目中,蚂蚁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小昆虫,但看完这个故事后,蚂蚁变得“高大”起来了。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了解一下:
蚂蚁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它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四人一组初步解决。
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巢、酸、察、协、艇、漂、勤、默、黯
2.理解词语:
证实、喷射、前赴后继、扑灭、存活、惊恐万状、非凡、开拓、启示、灭顶之灾、遇难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二读课文,体会感情
1、开火车读。
师边听边从旁点评。
2、交流读书心得。
五、三读课文。
自读自悟,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1)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
讲给大家听。
三、学生按问题提示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效果、汇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中讲了关于蚂蚁的什么事情?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令人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噼啪作响的声音伴随着一股股糊味儿,那是外层的蚂蚁被烧焦的情形,它们的牺牲换来了整个家族的再生。
洪水侵袭家园时,蚂蚁们亦是迅速抱团,紧贴水中的任何漂浮物,顺水直下,外层的蚂蚁不断地被水打落,而内层的蚂蚁们紧紧相拥,直到漂到陆地上。
而这期间,溺水死伤无数。
蚂蚁们的团结精神令人感动、肃然起敬。
敬佩于它们临危不惧、勇敢地面对死亡。
2、速读课文,把蚂蚁打动你的地方记录下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3、蚂蚁的行动给你什么启示?
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五、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指名读课文1—3段。
思考一下问题: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
蚂蚁第一次是如何救火的?
思考题2:
一个月后又是怎样灭火的?
思考题3: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
可以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分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汇报思考题1。
思考题1、题2:
第一次先慌乱后镇定,并有一些“勇士”葬身火海。
第二次协同作战有条不紊,无一遇难。
因为第二次有了经验。
思考题3:
蚂蚁具有团结一致、机智勇敢的精神。
六、学习课文4—6段,理解课文的内容。
指名读课文4—6段。
思考一下问题:
1、读课文4——6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我们感动?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揪心为蚂蚁的悲壮而落泪?
2、谁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地方?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揪心,为蚂蚁的悲壮而落泪?
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说说,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是两幅怎样悲壮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用自己的躯体为同伴开拓求生之路的被烧焦的蚁团吗了吗?
看到水中、岸边那一只只、一团团英勇牺牲的却仍紧紧地抱在一起的蚂蚁的尸体了吗?
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想一想吧。
七、小结。
在了解蚂蚁面临灾难时的表现之后,我们不仅为蚂蚁的无私和智勇而感动。
八、作业。
1、生字词一个三遍,每词造一个句子。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板书:
课文二 面临灾难的蚂蚁
第一次救火 先慌乱后镇定,并有一些“勇士”葬身火海
蚂蚁
第二次协同作战有条不紊,无一遇难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3、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面对突发的紧争情况,应该学习蚂蚁的团结一致、英勇无私的精神。
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面临灭顶之灾,蚂蚁表现非凡,尤其令人震惊。
今天我们就在次走进课文,来了解蚂蚁的非凡之处。
二、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4——6自然段。
思考以下问题:
(1)两次面临灭顶之灾时,蚂蚁是怎样自救的?
(2)体会“他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
那么平静,那么悲壮…”一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那噼里啪啦的少叫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石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一句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是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4、汇报思考题1。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为其他蚂蚁开拓求生之路。
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
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
蚁球靠岸后,蚁群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冲上堤岸。
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是平静、悲壮、英勇牺牲者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
思考题2:
作者对于蚂蚁的赞美之情
思考题3:
拟人、比喻。
正是最外层的蚂蚁的牺牲,才得到了其他蚂蚁的生还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全班齐读课文第7段段。
思考一下问题: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1)“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其中这些”指什么,为什么“黯然之色”了?
(2)、文章结尾说“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蚂蚁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4、汇报思考题。
思考题1:
“其中这些”指“驼负千斤,蚁负一粒。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沉默寡言。
”因为了解到蚂蚁更加高尚的精神——英勇无私的奉献精神,觉得蚂蚁的精神远远比这些华丽的词语伟大。
思考题2:
①我们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