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6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docx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

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本讲重点:

1.四大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珠三角、海南岛、等重点区域的位区域自然特征与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本讲难点:

1.在填注轮廓图相关地名的基础上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条件等。

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预测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2.在填注轮廓图相关地名的基础上,分析其区域内的矿产、能源、交通、农业基础及工业基础等,推测该地区的工业生产与布局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3.结合某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某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规律、自然人为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4.分析某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5.分析有关某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表述、判断其正确性。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四大地区概况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范围

内蒙古高原以东、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黑、吉、辽、冀、鲁、晋、京、津、陕、豫、大部分,甘、宁夏东南部,苏、皖北部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包括苏、皖川大部,豫、晋南端,浙、沪、鄂、台、闽、赣、湘、贵、云、粤、桂、琼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及甘肃北部

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部,四川的西部

面积

约占全国面积的20%

约占全国面积的25%

约占全国面积的30%

约占全国面积的25%

人口

约占全国面积的40%

约占全国面积的55%

约占全国面积的4%

约占全国面积的1%

民族

汉族占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满、朝鲜、回等族

汉族占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傣、黎等族

汉族大致占2╱3,少数民族有蒙古、回、维吾尔族

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地形和土壤

以平原、高原为主。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称为"黄土地",东北平原以黑土著称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

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东南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天山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风蚀作用显著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被称为"世界屋脊"

气候

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降水集中7、8月,易出现春旱、夏涝灾害

温暖湿润、降水较均匀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从东往西,降水从400毫米降至50毫米,以干旱为主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势高,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长的高原气候

河流和湖泊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除松花江外,其他河流径流量较小,含沙量大。

各河均有结冰期

长江水系、闽江、钱塘江、珠江等。

径流量大,汛期较长,湖泊众多,有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

河流稀少,大都属内流河,如最长的塔里木河,黄河上游流经该区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

生活

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居民以小米为主食,房屋注意防寒保温,高原居民挖窑居住,传统交通工具用骡马作役畜。

溜冰、滑雪是冬季运动项目

大米为主食,旧式民居多砖瓦、竹木结构,夏季习惯睡竹床、凉席,水乡农村多以船舶作运输工具。

游泳、龙舟赛是运动项目

牧民以肉食、面点等为主,住蒙古包,交通工具牛与骆驼为主

糌粑是藏民主食,重要牧畜牦牛,还是牧民主要运输工具,有"高原之舟"之称

城市

大城市众多,主要有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郑州、济南等

大城市众多,主要有上海、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

包头、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

拉萨、西宁等

一、北方地区

区内差异:

黄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和黑土地---东北平原

(一)东北区

1.东北区概况:

(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1)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7、8两月,冬春季降水少①温度带:

温度带

作物

作物熟制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辽南各地)

一年一熟

中温带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

寒温带

以春小麦、大豆为主

②干湿地区:

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

(3)植被:

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北部亚寒带针叶林西部---温带草原

(4)地形:

地面结构基本特征是: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5)河流: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黑龙江

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

(有春汛夏汛)

小(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辽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

润、半干旱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

短(位于暖温带)

②河流补给:

夏季—雨水补给形成夏汛春季(3、4月)—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地下水全年补给,主要靠雨水补给

③松花江洪涝灾害成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支流多流域较广;中上游植被破坏;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3.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

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3。

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条件与前景预测

[经典例题1](2006年江苏卷)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解析】

(1)根据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并结合等值线的相关原理作答。

对中国地理熟悉的同学可以较容易地做出来第2问的答案:

A在大兴安岭,地形是主要影响因素。

(2)根据气温年较差=夏季最高温—冬季最低温可以作答。

(3)根据图上位置首先确定商品粮基地名称,再分析两个地方的生产条件的差异,注意分析自然条件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

【答案】

(1)小 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二)黄土地:

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

1.华北平原概况

自然条件

(1)气候: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农业

华北平原

半湿润

(山东半岛东部属湿润区)

暖温带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暖温带

(2)地形:

①黄土高原: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Ⅰ范围:

京、津、冀、鲁、豫、皖、苏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Ⅱ形成:

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西部

中部

东部(渤海之滨)

组成

缓斜平原

冲积低平原

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

形成

山前洪积、冲积物沉积而成

①各河冲积物沉积而成

②黄淮海平原的主体

各河冲积物沉积而成

农业

土地质量很高,粮、棉稳产高产地区

①是本区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②对其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Ⅲ特点:

A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经济状况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

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②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③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①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作物:

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主要产区,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小米)

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

温度带

耕作制度

土壤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东北平原

黑土地—黑土、黑钙土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

华北平原

黄土地---褐土、棕壤

冬小麦

棉花、花生

②果业:

我国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等)的重要产区,产量最大的苹果产区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全国最长的果园带在黄河故道;

(3)工业:

①京津唐工业基地

②山西太原钢铁、洛阳的拖拉机、西安飞机制造和彩色显像管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北京、天津、石家庄、青岛的纺织—接近棉花产区和消费市场

主要问题

(1)华北春旱严重原因:

①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东北春旱程度比华北小,是因为:

①东北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②冻土改变了土壤水分条件:

冻结后水分被凝固保存;解冻后表层先融解,供春播用水,底层未解冻形成不透水层

(2)沙尘暴:

发生季节:

春季(或冬春季节)天气系统:

快行冷锋且锋前的暖气团干燥,

动力:

冬季风(西北季风)

形成条件: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②北方的沙质土壤春季解冻后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