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36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年高三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015.3.14

一、选择题

12.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

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周B.战国C.西汉D.魏晋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解析】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料,也开始走向定居,但是没有使用牲畜,也没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论就地位还是性质来说都不是宰相的继承,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政府的正式最高行政首长,实际的行政关系是在政府官员与皇帝之间直接发生,与军机处没有实质关系,故B项错误;历代的皇帝命令,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这是正常的行政程序,明代宰相废了,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行政程序的公开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但是清朝官员都是直接与皇帝联系,其他人全都不知道,一切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这与传统的政治规则有很大的不同,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着重讲述清代军机处给当时带来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是并没有表达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C

14.《楹联续话》卷一: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

【考点】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书法艺术

【解析】题干中材料是后人对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书法成就的评价,张旭擅长草书,世称“草圣”,《古诗四帖》是草书,故A项正确;《兰亭序》是行书,故B项错误;《贺捷表》是楷书,故C项错误;《乙瑛碑》拓片是隶书,故D项错误。

【答案】A

15.亚里士多德记述:

“用人民当权的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司法)事情,甚至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也落到人民手里了”……在议事会内部,“议事会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负责保管国家金库、档案和庙宇的锁钥和国玺,但总主席任职只一日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

”据此判断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法律至上B.轮番而治C.权力分散D.集体管理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没有出现其他权力与法律一较长短的信息,无法看出法律至上,故A项错误;议事会主席“轮番而治”,本身也包含通过实行分权以防止专制的意思,故B项错误;法庭与议事会分别掌握司法与行政权,体现了分散权力,再考虑前述解释,故C项正确;材料中“……一名总主席,负责……”与集体管理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6.马丁·路德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宣扬信仰上的个人主义②强调了人信仰中的上帝主权

③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④高扬了神权,也高扬了人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

【解析】“惟独信心”强调个人灵魂的救赎不能靠教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来实现,惟有个人的信心,这标志着个人主义的诞生,故①正确;“惟独恩典”强调了“上帝的主权”,故②正确;四大口号实质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③正确;“惟独圣经”破除了政府、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让人单单敬拜神,在神之下就是单独的个人,使个体信仰权利逾越了世上一切专制权利的拦阻,实际上这就高扬了神权和人权,故④正确,选项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7.“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追溯于旧秩序下贵族为主的社会结构……旧制度统治的半封建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这种为法律所认可的社会不平等使法国的阶级矛盾处于紧张状态。

”由此表明法国大革命(  )

A.以贵族为革命的唯一对象B.追求社会平等的实现

C.缺乏革命所需的经济基础D.破坏了近代法治精神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

【解析】法国大革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贵族只是其中一个对象,其他还有教会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社会不平等使法国……紧张”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大革命的目的包含有追求平等在内,故B项正确;大革命发生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起来,“缺乏革命经济基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治精神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18.右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葛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靳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充斥着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B.批判清政府投降于外来侵略者

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迷信思想,故A项错误;画中代表清政府的官员和士兵在向象征西方侵略势力的猪(“猪”与“主”谐音)射箭,隐晦地表达了部分爱国官兵抵抗侵略的行为,故B项错误;清政府镇压维新变法的戊戌政变发生于1898年,而且与画中形象之间的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部分有“约成于1900年”的时间信息,画中描述的是清朝官员指挥士兵箭射绑在十字架上的猪以及百姓斩杀羊的情形,“猪”与“主”谐音,“羊”与“洋”谐音,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符合,故D项正确。

【答案】D

19.据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记载:

“按,宿松婚礼,妇车至门,婿揖入。

新妇以帕蒙首,以福寿兼备之妇二人扶新妇下车,拜祖先、次拜上下神祗、次夫妇交拜,行和卺礼。

三日谒舅姑,与旧志微异。

”其反映了民国时期一些地区的婚礼(  )

A.保留较多传统B.奢靡之风减退

C.走向近代文明D.仪式趋于简化

【考点】近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变革

【解析】材料中显示民国时期宿松婚礼的程序有入门、下车、三拜、合卺、谒舅姑等环节,且最后总结“与旧志微异”,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介绍了婚礼时的环节,没有涉及花费的费用是多是少,看不出是否奢靡,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表述的现象发生在民国时期,但是从其实际行为来看,显然以传统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婚礼仪式环节众多,与近现代相比仍是比较繁琐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理学发展为心学

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B

黄宗羲“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

C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

1954年中国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辛亥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理学发展过程中,陆王更多地强调心外无物、心即吾理,主张通过反省内心认识天理,突出了对人的主观意识的重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带有一定的反封建专制色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不是“日益完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1.读1929—1949年美国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图,它反映了美国(  )

A.完善了福利制度B.扩展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C.破坏了联邦体制D.成功地解除了该时期的危机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从时间范围来看,材料信息主要发生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的开支比重日益增加,其中必然包含发展福利制度的支出,但是这只是其中一项,不能等同于全部,故A项错误;除了完善福利制度以外,新政特色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必然要联邦政府增加开支,这一才能体现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故B项正确;联邦体制强调中央权力高于地方与地方自治并行,材料没有体现这方面意思,故C项错误;新政只是缓解了危机,并没有解除危机,而且材料没有反映出这层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B

22.“中国利用苏联技术生产武器,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

因此,发生在1960年的意识形态激烈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由此造成所有民族主义结论的出现。

”该学者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是因为(  )

A.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B.中国不正当的行为威胁苏联利益

C.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D.苏联要求中国追随它的世界战略

【考点】20世纪60年代对外关系——中苏关系恶化

【解析】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实行大国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的一些军事和外交行为,但是并没有表达其“不正当”的意思,故B项错误;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都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说明中国行为损害了苏联的利益;“……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从侧面表明了苏联想方设法对中国的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36.(3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一个造船、军事和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历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了“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贸易航线。

宋朝

1080年正式修订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

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不失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贸易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广州港对外贸易过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10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15分)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奈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3)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8分)

【考点】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布雷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