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0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

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D.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

2.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3.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杰出人物的出现

B.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C.群雄并立的出现

D.“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4.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

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

5.“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6.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7.“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8.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

B.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

C.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D.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

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9.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10.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1.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13.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

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

这说明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

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

14.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始自文艺复兴的人的觉醒,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演进则始于人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了解、学习和移植。

前者是从人的觉醒到制度的建立;后者却是从制度的觉悟到制度的建立,期间缺少人的观念普遍更新这一重要演进环节。

为弥补这一演迸环节的缺失,中国开展了()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5.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

“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16.孙中山说: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选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7.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

这表明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18.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9.①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0.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1.③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22.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A.①②⑧

B.②⑨④

C.①⑨④

D.①②④

23.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句话()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4.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C.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6.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人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27.“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英国史学家帕尔默在此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28.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

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

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29.康德说:

“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可见,康德主张

A.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纯粹理性批判

C.人非工具

D.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30.有学者认为:

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31.《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32.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33.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34.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35.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