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583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x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0题,每题2分

1.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2.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在政治专权,在经济压榨平民

4.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6.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担当低级官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8.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9.梭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平民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贵族

10.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11.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

“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2.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13.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C.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14.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5.“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1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7.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播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的(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8.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1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

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20.当时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 )

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改革社会风俗

21.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行均田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

A、俸禄制度的实行B、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C、三长制的推行D、租调制的实行

24.(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

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有阻力

2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26.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有①缓和了民族矛盾②巩固了封建统治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④为结结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

27.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B、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

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D、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29.北魏孝文帝下诏:

“(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30.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材料题:

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扒掉了众多的界权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措施?

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

为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

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开阡陌,任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食货志》

  材料四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商鞅的哪一改革措施?

  

(2)结合材料二、三、四,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国变法的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音]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

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答题卷

31.

(1)

 

(2)

32.

(1)

 

(2)

 

33.

(1)

 

(2)

 

(3)

 

34.

(1)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1--5BCDCD6--10BABDA11--15BDCBA16--20DBACC21--25DDBDD26--30ABAAC

31.

(1)措施:

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意义:

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没有。

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就越多。

32.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

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33.

(1)措施:

奖励耕战。

(2)过程:

①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②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③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④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3)作用:

变法使秦国兵强国富,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34.

(1)主张:

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