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490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docx

届高三份选修三四模拟试题选择题汇总

2019届高三选修三、四模拟试题汇总

1.1945年8月8日晚,苏联对日宣战。

下图是同年8月9日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增张。

该报撰文称“苏联已参加中美英三国宣言”。

这里的“宣言”指的是

A.《德黑兰宣言》B.《开罗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D.《波茨坦公告》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以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斥伪朝……旁征博引,用力甚勤。

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汉军八旗),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

”这表明

A.影射附会是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B.历史解释的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

C.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

D.历史理解须注重理性认识杜绝情感取向

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

“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

”这说明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B.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C.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D.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4.1919年5月26日,某学者撰文称:

“英法意日各国硬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把中国的青岛送给日本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不但我们心中不平,就是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

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拥护的。

……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思。

”该文旨在

A.告诫国人要看清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B.B.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

C.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D.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

5.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地名。

弄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对应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解释。

下列古地名(划横线部分)与今地名对应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地。

(今商丘)

B.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因位于临淄稷门而闻名天下。

(今淄博)

C.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设置南海等郡以加强管理。

(今海南)

D.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十几年到天竺带回多部佛经。

(今印度)

6、照片有时也是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历史上的重大时刻。

关于一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爆发根源是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出现坦克、毒气弹、导弹等新式武器

C.一战结束前德国皇帝已被迫宣布退位

D.战争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7、1935年4月,法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在意大利斯特莱莎城举行会议,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德国“危机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

“违反和约的行为”是指德国

A.任命希特勒为总理B.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

C.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D.吞并奥地利

8、司马迁虽然以人物为中心研宄历史,但己意识到千变万化的历史现象中,总有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正是这种意识促使他立下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写史宏旨,使他的《史记》成为千古传颂的一座史学丰碑。

这说明

A.史学家的生活阅历是其进行历史移情的基础

B.史著多样化的写法往往决定其能否流传久远

C.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寻激发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

D.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自我意识的牵制

9、一本史学著作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B。

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0、二战期间的一份文件强调:

“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希望看见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有关这一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背景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已对全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

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D.表达了反对战争、反对殖民扩张的决心

11.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描写乾隆实为内阁学士、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子,与雍正之女同日降生。

雍正为增加与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筹码,将两个婴儿互换。

乾隆即位后数次下江南正是为调查自己身世。

而据日本东洋文库藏孤本《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记载,陈元龙共育有二女一男,最小的儿子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比乾隆大17岁,更不要说年长的两个女儿了。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有

①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故金庸著作记载不可信

②研究历史人物须依靠家谱,故东洋文库藏孤本可信

③解开乾隆的身世之谜还需要借助其他更多种的史料

④只有正史《清史稿》才是记载乾隆出生的可靠材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对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西方一位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

”“威尔逊的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能“征服欧洲”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B.世界大战的灾难使人们渴望和平

C.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欧洲各国D.各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利益

13、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14、.1935年4月,法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在意大利斯特莱莎城举行会议,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德国“危机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

“违反和约的行为”是指德国

A.任命希特勒为总理B.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C.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D.吞并奥地利

15、黄仁宇认为:

“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

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

”据此判断,符合其历史观的是

A.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

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

C.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

D.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

16、1686年初,萨布素奏准清廷:

“罗刹复来雅克萨,筑城盘踞,臣请于冰消时,督修船舰,亲率官兵,相机进剿灭。

”奏折中提及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7、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

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

①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②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地

③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④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有同学认为,用“至暗时刻”来形容1940年的世界形势最为贴切不过,可以用作支持该观点的史实包括①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②法国投降和贝当傀儡政权建立③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④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这是<旧唐书》中唐太宗的形象。

而在王夫之的笔下,唐太宗形象变成了: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

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0、19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他拒绝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宣布“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

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英国的坚持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项中对英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A.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小国利益B.“火炬”行动登陆西西里岛

C.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D.强度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21、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

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

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

D.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22、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

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

A.施里芬计划:

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

B.黄色方案:

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

C.海狮计划:

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霸王行动:

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

23、1942年,希特勒决定发起“夏季攻势”,兵锋直指苏联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也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即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

希特勒发动“夏季攻势”意在

A.攻占战略重地列宁格勒B.为夺取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做准备

C.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D.救援陷入苏军重围的第六集团军

24、学者王振忠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了安徽绩溪农村的文献《应星日记》,他利用这本日记尝试重构了明清鼎革之际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这一时段乡土社会阶级矛盾与族姓纷争的纷乱图景,从而透视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

这说明

A.史料搜集多元化可以增强历史叙述的信度

B.对民间日记的利用可使史学研究逼近基层

C.透视历史必须使日记与其他文献形成互证

D.日记作为第一手史料完全反映了历史真实

25、康熙时期,理藩院参与了多伦会盟等一系列军政大事,会盟后,还派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助喀尔喀蒙古种植农作物。

在和噶尔丹交战过程中,理藩院大臣亲率漠南蒙古兵。

对平叛官兵的奖赏,理藩院也要提出意见供康熙参考。

当时,对俄事务“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

据此可知

①理藩院取代军机处成为了中枢机构②理藩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交流

③理藩院的职能近似于唐代的鸿胪寺④理藩院是康熙缓和满汉矛盾政策的执行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屈原有其人乎?

”主流观点认为:

“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

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

依据是:

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

针对这一争鸣

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C.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

D.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

27、下图所示照片反映了“二战”期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该照片拍摄于

A.1940年5月B.1942年11月C.1944年6月D.1945年4月

28、宋元时代流行的《大宋宣和遗事》、《癸酉杂识》和《翁天脞语》等书中,已有宋江起事的记述。

在嘉靖年间纂成的《百川书志》中,最早著录了《水浒传》,学术界根据记载,并参考其他史料,普遍认为《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嘉靖以前的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水浒传》的任何踪迹,其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与元末明初的历史环境也不合拍,“子母炮”、“腰刀”、“广泛使用白银”等都是明中叶才出现的,因而《水浒传》的成书应在嘉靖初年。

还有学者认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时已成书,但经后人润色加工,掺入了明中叶才出现的物品和事件。

这说明

A.水浒故事经在民间长期流传和演变,历史的真相已难以考定

B.《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是客观的,但研究中会受史家主观情感的影响

C.从细微处挖掘真相是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因而成书于嘉靖初年最为可靠

D.历史结论的获取,既依赖于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也需要史家的合理解释

29、八柱国是南北朝北周时期的权力中枢,贞观年间编撰的《周书》将八柱国排序为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对此,中国史学界历来少有怀疑。

日本学者前岛佳孝发现中国传世文献记载八柱国顺序并不一致,如宋代的《文献通考》将李虎降至元欣之下,同时代的《资治通鉴》更是将李虎序于李弼之后;而除李虎外,诸书记载其他七人顺序则都一致,前岛据此认为《周书》因李虎为李唐先祖,故将其拔高。

这说明

A.时代较后的文献因态度中立更加客观

B.史料批判为辨析史事提供了重要视角

C.中外学术交流促使历史解释发生变化

D.只用传世文献史料很难复原历史真实

30、下图是1919—1949年德国疆域变动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区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四国分区占领

B.《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交出②城市由波兰管理

C.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于③处

D.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发表于④城市附近

31.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74年

应靖南王耿精忠之约,台湾郑氏集团进犯大陆,占闽、粤七府之地

1678年

康熙下旨:

“郑逆仍踞厦门,宜申海禁,以绝乱萌”

1683年

郑氏“欲削发称臣,仍居台湾”,施琅表示:

“今门户(澎湖)已破,……果有真心,(应)将台湾人民、土地悉入版图,候旨定夺。

康熙谕旨:

“下诏招降”,清军“至台湾”,郑克塽等“望阙叩头谢恩”

1684年

康熙谕旨“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A.康熙时期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B.B.收复台湾推动了“三藩之乱”的解决

C.清廷“战抚并用”完成了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D.D.收复台湾后清廷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32、下图所示是二战中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中

A.双方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对决B.日军舰队任务单一、战术新颖

C.美军兵力有限但作战准备充分D.美军已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33、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

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34、圣雄甘地曾在1930年的一场运动中发表声明:

“现在,既然已在程规和礼仪方面违反了盐法,那么,对于任何一个企图冒着被指控违反盐法的危险而去制盐的人来说,违法制盐已是公开的事了。

他可以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到任何制盐方便的地方去制盐。

……这场反盐税的斗争,应该在全国持续一周,持续到4月13日。

”这场运动

A.由英国殖民当局制造的阿姆利则惨案诱发而来

B.使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C.促使甘地进一步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D.增强了印度的团结,为印度直接赢得最终独立

35、《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

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

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

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36、恩格斯曾说: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无论是马克思或我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是由经济决定的

B.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C.唯物史观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出自马恩合作完成的《神圣家族》

37、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

“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

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

A.《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B.B.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C.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的利益

D.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38、理查德·佐尔格被誉为“红色间谍大师”。

1941年9月15日,他向莫斯科发出了一份极具价值的电报,斯大林如同吃了定心丸,立即放心大胆地将远东地区半数以上的苏军调往西线的欧洲战场。

这份电报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A.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B.日本将南进对美作战

C.德、意、日组成三国军事同盟D.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

39、关于秦筑长城,历来“誉之者以为立万占夷夏之防,毁之者以为不足御侵略”。

其实,秦以前的长城,都是防小部落的寇钞(劫掠),此时筑长城,确有“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之功效。

至汉以后,匈奴、鲜卑等都是“控弦数十万,入塞者轲千万骑。

”此时仍依仗于长城御敌,自然是不足用了。

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A.历史解释一定要以历史理解为基础B.历史评价要尽量避免时空上的错位

C.历史研究容易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D.史实碎片化导致无法认识历史真相

40、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以战争贡献、实际占领、中日已有成约为由拒绝将山东权益归还中国。

中国代表顾维钧则以领土主权完整、情势重大变迁、最后通牒法律效力有争议等理由,一一驳斥了日本立场。

其中,顾维钧还利用了当时国际社会的一项普遍原则作为武器驳斥日本,该原则最有可能是

A.维护和平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民族自决

41、有人认为某史事“帮助”美国“瞬时”摆脱了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

这一史事是

A.中途岛战役B.日本突袭珍珠C.修改中立法案D.《大西洋宪章》的签署

42、关于阿房宫,《史记》载:

始皇“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阿房宫未成。

”杜牧在名作《阿房宫赋》中写道: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当代考古学者在《史记》所载阿房宫位置没有发现红烧土、木炭等物质。

这说明

A.史事的真实性必须得到考古的证实

B.文学作品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传播

C.不同来源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历史解释

D.不同类型的材料相互印证得到历史事实

43、1916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4、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

“余等:

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右图中

A.①B.②C.③D.④

45、德国史学家伯恩海姆将史料考证分为外部考证与内部考证。

外部考证是从外表衡量史料,以确定其真伪及其产生的时间、空间等问题。

内部考证是考证史料的内容,从内容衡量其是否与客观的事实相符合,或它们间符合的程度。

以下属于内部考证的是

A.学者考证《古文尚书》为伪书B.学者考证《老子》疑为战国时代作品

C.学者用殷墟甲骨文考证《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

D.学者考证认为《左传》和《国语》并非同出于左丘明

46、有同学制作了各国加入国联的时间统计表。

该统计表错误之处有

序号

国家

时间

英国、法国、美国

1919年

奥匈帝国、保加利亚

1920年12月

苏联

1921年4月

中国

1926年9月

A.1处B.2处C.3处D.4处

47、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8、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

美英苏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开始于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签订D.三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9《禹贡》和《山海经》是现存仅有的两部先秦地理书,两书关于“九州”的地理方位记载多所不同。

古人相信《禹贡》是大禹亲自所作,载于《尚书》,又被《汉书·地理志》叙于篇首,是华夏地理学的正宗。

但近世学者们认为,《山海经》成书早于《禹贡》,早期文献中关于天下观的表述,原型和素材都是源于《山海经》,因此《山海经》才是中国地理学传统的发端之处。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古人观点可信,有《尚书》、《汉书》为证

B.B.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往往荒诞不经缺乏研究价值

C.孰是孰非必须在新的考古发现基础上考辨

D.D.近世学者们的研究有可能改变古代原有的历史观

50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当德国恢复发展后必然要求摆脱,后来德国摆脱和约,最先的突破口是:

A.收回萨尔煤矿B.出兵莱茵非军事区C.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D.解决赔款问题

51法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认为: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时,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杰作。

……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拿破仑个人的影响是诚然可贵的,但只有顺应正在推动欧洲文明进程的历史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到作用。

”对上述材料中的拿破仑理解有误的是:

A.采取措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旧制度

C.充分肯定了其个人的历史作用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2.英国著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

“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

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

”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

A.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C.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D.美国通过的“租借法案”

53、二战期间,有一代号为“OperationOverlord”的军事行动,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北沿岸进行战略性登陆。

决定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会议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54、学习罗马法时某生查找资料撰写了如下笔记:

①奴隶在法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