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4274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docx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进农村学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当前农村中小学虽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表现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各方面,农村中小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对其未来充满希望。

关键词:

农村学校问题经验发展

在均衡教育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投入逐渐加大,农村中小学的硬件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

许多农村中小学都建了新的教学楼,改建了厕所,有的学校还新建了食堂及学生宿舍楼。

然而,农村中小学在硬件建设上台阶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软件建设更未能及时跟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本文试着从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村学校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取得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浅显的探索与思考。

一、多方问题各有其因

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管理教育问题

1、学生品质问题:

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尤其是中学生,留守儿童比例在70%左右,而父母双方外出的也在50%左右。

这些孩子有的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有的与外公外婆在一起,还有的一个人在家,个别留守儿童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这样,在隔代管教或无人管教下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

有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书籍,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

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农村学生的品质问题直接给教师的管理教育带来困难,个别学生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背地辱骂老师。

2、学生厌学问题:

农村学生中厌学倾向严重,而导致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小学升初中无需考试就可以直接上中学了,这导致小学教学质量下降。

二是农村中学升学率偏低,很多中等以下的学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因此就不学了。

三是上学之路太过漫长,投入又大,而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又不高,农村许多学生家长都外出务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与刚毕业大学生无多大区别,甚至超过刚就业大学生,再加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种原因就使得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

这一新的读书无用论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这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降低了,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学校管理方法的失当,教学观念方式的落后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3、学习质量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任务繁重,素养不高,教育教学研究不够,加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学习质量与城里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行为习惯问题:

学生的不良品质主要通过行为习惯体现出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整体品质不高,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很差。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缺乏必要的文明礼貌素养,没有礼节,爱说脏话,乱扔垃圾,无视纪律。

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了困难。

5、学生流失问题:

虽然国家颁布了法律来保证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并且还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但是,由于农村中学升学率低,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校管理方法失当,教育教学方式落后,再加上学生家长重视不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因此,农村中学流失率依然很高。

尤其是到了八年级以后,学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流失率可高达15%,个别班级竟达40%。

6、学生安全问题:

农村中学学生由于留守儿童较多,生活方面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因此,安全问题较多。

在家主要是饮食卫生、用电用气、防火防水等方面;在校主要有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及游戏运动等方面;在社会上,一些学生由于自身与社会不良青年瓜葛较多,因此常面临着恐吓威胁、敲诈勒索等问题。

另外,还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心灵健康问题及自伤自残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学生安全问题在农村显得尤为严峻。

7、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等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身心发育最终成熟化、定型化之前,都要经历一个所谓的"青春期危机"阶段。

而作为留守中学生此问题极为突出。

留守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折时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倾向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诸方面,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年轻教师问题:

年轻教师在农村尤其是中学所占比例较高,这可以说是好事,因为年轻人有朝气有潜力。

然而,一部分特岗教师由于不是本地人,他们在大山农村教书,不能安心,总想着离开,再加上现在特岗教师男女比例失调,部分教师找不到对象,所以更加不稳定。

再者由于教师收入本来就低,而年轻教师收入更低,因此,年轻教师经济状况相对贫困,尤其是那些出身于农村的年轻教师,上学把家上穷了,结婚又欠了债务,平时开支又大,往往是下月工资没来到,这月工资已花光。

经济的困难导致年轻教师对工资的满意度较低,因而人心不稳,工作不专心,责任感不强,总想找机会赚点外快贴补家用。

这样,虽然农村中学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但并未能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竞争机制,农村中学依然显得有点沉闷。

2、业务素养问题:

农村教师由于收入不高,经济困难,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业余闲暇时间较少,而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更少,因此,农村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相当困难。

另外,由于农村教师本来学历就低,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新课程的领悟较浅,有的甚至不知新课程为何物。

因此,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还是传统的模式,一言堂,满堂灌,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进步与改革,也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可以说,农村教师的业务素养就是农村教育的未来,而农村教育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的提高。

所以,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年龄性别结构问题:

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相当严重。

尤其是现在的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在五十岁以上,即将退休,而年轻教师大都是特岗教师,两级分化,中间断层。

现在年轻教师多为女性教师,例如今年我县新招聘59位特岗教师,只有9位男教师,这样的性别比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4、学科结构问题:

部分学科专业教师奇缺,教非所学的情况普遍。

总体来看,语数外等所谓大学科的教师数量过剩,体育、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写字等所谓小学科教师十分缺乏。

(三)学校发展存在问题

1、教育环境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园环境相对较差,缺乏植被绿化,建筑设计呆板,加上学生素质不高,卫生问题也很突出。

学校周边环境往往更差。

因此,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校园文化很不理想。

2、教育效益问题:

农村中小学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教育教学资源依然匮乏。

尽管如此,这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却还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

具体表现为农村学校布点设置缺乏科学长远规划,导致有限经费平均分配、分散使用,而学校的调整与合并,又空出许多校舍,造成极大的物质资源浪费。

二是学校装了班班通,但部分教师没有电脑,甚至连办公室、办公桌都没有,又无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所以有许多设备闲置空置,甚至无处可放,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是学校管理缺乏长效机制,今天学杜郎口,明天学洋思,制度朝令夕改,弄得师生无所适从。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效益就可想而知了。

3、教学质量问题:

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总体不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中学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家庭环境没有保障,学校管理制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不太理解,学校也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指导,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学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下,很多教师仍然用老理念老方法去实施教育教学,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改变与提高。

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一)细心耐心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1、推行教师“家长化”,实施家校联动制

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

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像家长一样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

同时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家校联动,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2、促进学校“乐园化”,日常管理“专项制”

学校要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等,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可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活动,把学校营造成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对留守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要建立专项档案。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形成全方位管理机制,以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3、让“代理家长”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

由学校出面组织,在推行无偿代理为主,有偿代理为辅的原则下,倡议、发动本校教师以及有帮扶能力的人士做留守儿童的家长。

代理家长们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到了解其学习情况,并与他们谈心。

有条件的代理家长还可以把留守儿童接到家中寄住。

“代理家长制”可以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转变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使缺失的家庭亲情得到“还原”。

“代理家长制”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教师、托管人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合力。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

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

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加强管理,学生安全重于泰山

学校工作要做好做细,人防、物防、技防齐头并进,隐患排查整改到位,方法措施落实到位,心理健康疏导到位,安全责任追究到位。

学生管理上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养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成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点。

将爱校教育贯穿于保护生活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之中,培养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学校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尽力缓解教师队伍结构矛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办不成高水平的学校。

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社会的表率。

2、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学校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大力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

学校内部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确保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

同时,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把学校行政班子与教师的谈心沟通活动制度化,并列入考核,以融洽同事感情,创造和谐教育教学环境,留住那些学科教学优秀的教师。

3、合理配置、资源共享。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分析各校师资配备的情况,至少要把握各门学科有人教,切不可出现某门学科教师拥挤,某门学科却无人问津现象,导致学校难以合理的安排教师任课,出现教师资源的断裂或浪费。

建立健全教师资源的共享机制,开展示范学校或窗口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继续加强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或上示范课、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等制度;建立健全并稳步推进“教师跟班学习”,对区域紧缺专业教师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流动教学的方式,以弥补师资不足;教研部门要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落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的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的的研究。

校本教研整合了教师的集体智慧,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解决教师青黄不接的有力措施,通过校本研修可以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成熟。

(五)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学校长效发展机制

    1、教育行政队伍建设优先发展。

努力使现有教育行政队伍向专家型、学者型、勤政型转变,把教育行政人员从各种应酬、工程建设、资金争取、无关会议中剥离出来,沉下心来解决学校内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大在任或离任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工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扩大社会监督渠道,花大力气解决部分教育行政队伍中存在“庸、懒、乱、腐”现象,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

2、学校重新规划考核机制,扭转目前学校管得过细,统得过死,无一能出其左右的不足。

,教师的内务工作等方面要制定标准,简单实用,去掉不必要的形式,不要让教育过于政治化,放开手脚,鼓励教师创新,把教学的自主权重新交给教师,尊重教师知识产权和个人意愿,符合教师个人特点。

改善教师现代化办公条件,加大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为学校、教师的自由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3、学校要充分考虑建立适合本地经济条件、实际情况的长效发展机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定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分步、分期实施。

逐步解决目前基础教育在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学术成果、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发展缓慢的现象。

4、学校加大办学行为的规范力度,提高教育行政人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法制水平和道德水准。

树立教育大质量观,避免唯分数论。

德智并重,文理共举。

强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治人,以才育人的敬业态度,要求教师注意社会形象。

致力于改善办学环境,促进基础教育良性循环发展。

鼓励教师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新形象。

5、办学条件的改善要“突出重点”,忌“全面开花”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急需大力改善,因山区学校住校生多,师生的宿舍、厨房一般都比较破旧紧缺;多媒体教室、班班通、音体美功能室等都亟待添设。

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用好、用足现有政策,保证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上级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合理调配资源;切忌撒胡椒面、“全面开花”,面面俱到。

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

三、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我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

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

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

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

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班子要制定包括中青年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进行教师职业、事业感幸福感教育,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师职业;创造教师成名成家的条件,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加强学校教研室工作,将教研室建成学校的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和教学资源中心,为教研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支持,加大和单列教师专业成长和培训的专用经费,做好以校本教研、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制定教师读书要求。

将实施新课程与教师队伍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

对于有发展前途、安心本校工作的教师可以作为荣誉有计划的送到外地外校培养,可以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创造进修、出外学习的条件。

教学管理上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新课程环境下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及途径,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打造“高效课堂”,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师资力量的配置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为农村中小学校合理配备优质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近年来,全县各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每年的教师选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损害了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均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村中小学校来说一两个优秀教师往往就是这所学校的一面“旗帜”,如果“一纸调令”就把农村学校几年来甚至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培养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调走,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是“抽血”,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失望”。

为有效地避免农村中小学校优质教师的断层,各级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可采取“优质培训—-山区锤炼—-择优选调”模式:

即确定县级优质教师培训基地,如县城条件优越、优秀骨干教师集聚、教师竞争意识强烈等学校可确定为培训基地。

把每年新招聘的教师放在培训基地这个大舞台上集中培训3-5年。

由于新招录的年轻人初出茅庐血气方刚、豪情满怀,正是事业打基础、情感找归宿的最佳期间,让他们在较优越的环境里,学习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掘最大的教育教学潜力,等他们事业爱情都丰收了,练就了最强的本领时,再派往条件最艰苦、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若干年后,对这样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到时不凭关系只凭业绩,再选调回城。

我认为这既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可以逆转当前教师队伍人才单向流动的缰局,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整个县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的大好形势之下,在举国上下合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建设合格学校,继续发展一批德高、学高、技高的教师队伍,继续加强领导队伍建设之际,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当代农村中小学校校长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水平,拿出学者的睿智,改革家的胆魄,企业家的精明,教育家的眼光努力抓好各项工作,使农村初中学校得到又快又好发展。

到那时,我们可以欣慰地说,农村初中学校学习居住环境更为宜人,教师生活常态更为诗意,学生心灵释放更为舒展。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农村学校也能办优质教育,创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J].2009.5

2、康宏鹏: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管理方法.中国农村教育,2008(6).

 3、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

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