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097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docx

城中学校课改经验

本学期,我们学校将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先学后导训练巩固”人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2月18日班会课,教导处钱夫良主任就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给全校师生作了学法指导。

       首先讲了实施“先学后导训练巩固”人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是进一步深化人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需要,是改变学校教学现状的需要。

       然后通过一个生动但又令人思考的故事《小松鼠哪去了》告诉我们:

人生之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小松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让同学们新学期一定要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操作流程以及课堂上老师将如何教?

通过先学后导,达到以导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同时告诫同学们做到五点,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先学后导训练巩固”人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后来又以一位叫朱成的小女孩在“每次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下最后成为一位被中外媒体称为“哈佛总统”的中国女孩,一个与姚明、刘翔共同改变世界认知的中国符号的故事,再一次强调拥有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习征程中带好三样东西:

带上理想和目标,带上自信和坚强,带上勤奋和努力,通向成功。

       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平台,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都能动起来,在“做”中真正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要全体师生执着努力,我们城中的学导案教改实验必将开出绚丽的花朵!

杜郎口中学取消导学案

崔其升

  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杜郎口中学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又极度敏感。

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一大贡献。

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全校取消导学案。

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

  导学案的出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它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

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

于是,杜郎口中学在近期取消了导学案。

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

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

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

如果把教学当作对付考试的手段,那将是一种悲哀,有可能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课堂的本意、课堂的方式、课堂的目的、课堂的走向、课堂的主旨、课堂的状态、课堂的价值、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教育兴则国家兴,学生素质强则国民强。

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 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

如何改变这些认识?

近期,我对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

正常人最大的渴望是被人认可,学生的最大期盼也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

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

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

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

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

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

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

这也回应了叶圣陶先生的“教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科学论断。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

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是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

知识是无限的、全新的、动态的,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或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瓢。

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

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

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三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

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

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幅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我上进、自强奋斗、不甘人后、勇于担当的公民。

只有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神经完全伸张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才可能将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让其自由驰骋。

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

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

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

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

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

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

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

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

学习没有金玉良言,没有制胜法宝,没有可套用的秘方绝学,而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打动,是一种其情也动、其意也切、其感也深、其悟也道的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强加的压力,而是一种让学习者的心理更加舒畅、心态更加平实、心灵更加感动的过程。

以学习为快乐,以学习为幸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而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

  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

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

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

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作者系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

 

关于预学案设计的参考意见(理科)

目前,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普遍使用预学案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体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一种较好的做法。

但如何设计与编写预学案,这是我们需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现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预学案设计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预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预学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意图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预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探索性原则:

要使设计的预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有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

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导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羊。

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肩负“导演”的责任。

学是主线,导是关键,预学案要在“如何指导”上下功夫。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敢于让学生去学、去想、去做、去问,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辅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环境。

那些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方法常会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反思性原则:

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但有许多学生常常意识不到知还是不知,对还是不对,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用说去选择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了。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应是一个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

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知道了,运算是否符合法则,推理是否有根有据,结果是否正确,当前学的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有何异同与联系,所解决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方法,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经常这样反思,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真正得到优化。

二、预学案设计的内容

预学案的设计与编写,既要考虑到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课堂操作,所以预学案编写的好坏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预学案分教案和学案两部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课标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的案例,它侧重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学习过程的案例。

它侧重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案与学案,一个着眼于教,一个着眼于学;一个着眼于教师,一个着眼于学生;一个着眼于教师的给予,一个着眼于学生的拿来;一个着眼于学会,一个着眼于会学。

两者在目标要求与课堂角色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预学案的设计,依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不同而不同,没有一种固定的格式,但大致应包含下列内容: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要依据课标而拟定,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主要指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

情境导入:

旨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

因此,所给材料要有趣味性,所设计问题要有挑战性。

情境导入的目的:

1)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

2)激发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预习导学:

依据学生能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让学生通过看书,学习基本的概念,进而利用预学案进行自我检测自学效果。

预习导学的目的:

1)读懂文本,能从文本中找出所学知识的内容,重点以及初步了解解题步骤。

2)发现问题,能从文本中找出所学知识的难点,且形成问题。

3)启迪思维,能从文本所涉及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展示: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问题的铺设要具有指导性。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提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难点的突破。

(体现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

课堂展示的目的:

1)养成积极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评价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4)在展示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勇气。

归纳整理:

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获得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本节课获得的方法技巧。

归纳整理的目的:

1)加深知识的理解,对本堂课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2)提炼方法技巧。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反馈:

教师设计或挑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要尽可能达到形式的多样性,知识的针对性,内容的直观性,操作的简捷性,问题的层次性,反馈的及时性。

课堂反馈的目的:

1)了解学生对本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2)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3)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中求得解决。

反思总结: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又可以深化探究和延伸,并激发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发发学生的潜能。

反思总结的目的:

1)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学生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生成问题的解决,进行反思,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深化知识的结构。

3)通过不断质疑、析疑、释疑等手段,让学生在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和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能力得到升华。

三、预学案设计的形式

预学案设计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可大可小,既可一个小单元(或独立内容)成为一案,也可一课一案,不过我们提倡一课一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老师的课堂操作。

在呈现形式上可教案、学案独立,也可两案合一,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要求而确定。

教案体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课标、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2.预习导学(含预习内容、预学提纲、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3.课堂展示(含展示内容、如何展示、怎样合作交流、困难预设、要点点拔等)

4.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方法技巧)

5.课堂反馈

6.课后巩固

7.教学反思

学案体例(印发学生):

课题:

学习目标(主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预习导学(含预习内容、预学提纲)

课堂展示

归纳总结(内容由学生填写)

课堂反馈

课后巩固

收获与反思

教案、学案合一体例(印发给学生的预学案,教案栏目应为空白,学生用于要点记录):

课题(教案)

课题(学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预学内容(含预习内容、预学提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课标、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课堂展示(含展示内容)

2.预学内容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3.课堂展示

如何展示、怎样合作交流

困难预设、要点点拔等

4.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知识体系、方法技巧

5.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6.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

7.教学反思

收获与反思

四、预学案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不会预习,导致预习的效率低下。

过去,学生学习只在听老师如何讲,学生只管接受老师的讲,现在,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变为课前自主学习的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不高,而课前的预习的科目又多,感到预习时间不够。

所以,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自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2.部分教师对使用预学案教学操作缺乏信心或不熟练。

有些老师仍然沉醉于过去的旧教法之中,以为老师只要一讲学生就能弄懂,这是对学生不信任的缘故。

对学生不信任就不能让学生实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老师便又霸占课堂的话语权。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老师仍用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巩固知识。

这些情形直接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学生感到时间紧张,老师同样也感到时间紧张。

事实上,课堂上老师的讲(即点拨)只要适机、适时、适当就行了,练习只要达到巩固的目的就行了。

3.预学案的编写不尽合理。

首先是内容太多,一节课时的教学,预学案内容用A4纸四版打印发给学生,有课前预习内容,有课内教师预设探讨内容,有学生合作发现问题探究内容,有课后巩固检测内容,每个内容下面又有多个问题,这么多内容要学生预习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目标不明确,预学案的教学目标是依照“三维目标”来确定的,而在每个目标下一般都有子目标一二三,更有甚者,很多的老师还例出重点难点一二三点来。

这样一来,学生使用预学案学习反而不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更不知道重点难点是什么了。

如果我们把目标与重点明确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预习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的预习量少而重点明确,学生预习起来就好多了。

再其次是题目的设计不科学,题目的设计应是为了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现在的预学案为了凑足版面,就无选择的贴上一些题目,一是浪费了纸张,二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设计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题目精选,要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二是题量适当,学生能当堂完成。

不能达到这两点要求的无谓的题目,是得不偿失的。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关于中小学预学案编写的指导意见

南县教研室

一、预学案编写践行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

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面向学生的一切,让每位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与显现;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个性特色。

二、预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发展学生的角度去编写“预学案”内容,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结合点。

2、基础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三维”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建立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

所有教学都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基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红线。

3、整体性原则。

一是每课时虽然有重点、难点,但每课时的知识结构要系统、明晰、全面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达成课时目标;二是每课时与其它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有必然的联系,编写预学案时要有适当程度的涉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达成学段目标。

4、梯度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此,根据学科特点,预学案编写可以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整体感知,然后是局部探究,可以先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的运用,等等。

预学案的内容设计,一方面要对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一部分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5、探究性原则。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编写预学案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同时要尽可能地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6、合作性原则。

好的预学案应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

我们提倡学生的学习是合作学习,也要提倡教师的教学是合作教学。

合作编写预学案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先集体讨论,后由主持人集思广益地综合;也可以先由主持人主笔,再结合同学科教师的意见与教学经验进行修改。

一个预学案形成后,同学科教师应在教学实际中去检验它,丰富它,补充它,修改它,使预学案日臻完善。

三、预学案编写的基本内容

编写预学案,应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应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运用的逐步加深。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预学案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提出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构建知识框架。

(1)预学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预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知识结构包括课时知识结构,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

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科学设问,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是学生学习思维的起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

问题设计是“预学案”编写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恰当、适量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3、当堂训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预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应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自查自纠。

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及时从当堂练习中帮助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预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编写预学案,教师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预学案具有预设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编写预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做好预学案编写前的准备。

各学科教师在预学案编写前,一定做好编写预学案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即“四知、三思、四设计”。

“四知”即知课标要求、知考标要求、知教材内容、知学生实际;“三思”即思教什么——教学目标(遴选内容)、思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思怎么教好——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四设计”即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

做好预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能充分提高预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

(2)预学案编写以集体编写为主,个人修改完善。

预学案的编写应是集体编写,主备人形成草稿后,交备课组长审核。

各备课组长审核后,召集学科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