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379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docx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

如何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案例

1.工程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向自然界获取的生存资源也越来越多,面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总量的不断减少,人们开始对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持续发展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我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从横断山脉到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解处水能资源最为丰富,该流域降水丰富,落差大,流速快,重力势能大。

同时,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也频繁发生,为了长江流域的防洪排涝、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航运等其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峡工程应运而生。

三峡工程,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我国的能源供给和国计民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宏伟、技术复杂、牵扯万户,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建设施工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努力,在大量研究与论证工作的基础上,于1986~1989年进行了三峡工程的最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135~139米围堰发电期,2006年进入156米初期运行期,2008年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并于2010年起实现了175米蓄水目标。

2012年7月,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三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并顺利进入高校运行阶段。

其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阶梯电站。

目前,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大坝全长约3335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1]。

三峡工程历时时间长、影响覆盖面广、社会及经济效益较大,因此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2.工程价值、目标人群、利益攸关者分析、公平公正性析

2.1三峡工程的工程价值

2.1.1三峡工程的经济价值

三峡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在于解决大部分区域的供电,三峡水电装机容量为当今世界最大。

三峡电站地处中国腹地,在全国电网互联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促进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使资源配置优化,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三峡电力输往湖北、上海、广东和重庆等十多个省、直辖市,促进了受电地区经济发展。

2003年开始发电以来,安全稳定运行,缺电局面大大缓解。

2018年创造了全年发电1016亿千瓦时的最高记录,按照1千瓦时创造GDP10元计算,一年可为国家创造1万亿GDP[2]。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建成了与长江航运相匹配的双向五级船闸和一级垂直升船机,使船舶安全、有序顺利通过大坝,确保航运畅通。

宜昌至武汉航道,由于枯水期三峡水库给中下游补水,增加了水深,并整治河道,也提高了通航能力。

具备了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单船从上海直达重庆的条件。

2.1.2三峡工程的社会价值

三峡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防洪减涝,三峡工程使长江中下游形成了以三峡大坝为骨干,以及两岸提防、蓄滞洪区等共同组成的防洪体系,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长江水域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自古以来就是水患的高发区。

长江水患主要是由上游水落差太大造成的,卡住上游来水,基本上就消除了由于水量激增造成的水患。

三峡大坝地理位置正是上游洪水的咽喉处,可有效地控制大坝以上流域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千米产生的洪水。

在移民安置问题上,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方针,有力推动了移民工作顺利开展,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设立移民扶持基金,国家设立了三峡库区企业发展基金,编制了《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提出筹措扶持移民等,并对移民基金进行监管,及时纠正移民工作中违规做法,保障移民群众合法权益。

总体来看,三峡移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地平均水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库区总体和谐稳定,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库区。

2.1.3三峡工程的科学价值

三峡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

不仅仅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研发还引进了国际上先进技术。

三峡工程创造了大坝建设、水电安装、垂直升船机等100多项世界之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形成专利近千项[3]。

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大坝表层裂缝,夏季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了智能化的温控冷却系统,有效减少了温度裂缝的出现,形成了大坝混凝土快速浇筑的新工艺,实现了冷却技术的新突破。

三峡大江截流具有截流水位深、流量大,以及戗堤基础覆盖层深厚等特点,并且截流进程中不能断航,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

经过技术人员不断攻关克难,创造了截流流量、截流水深、抛投强度等多项世界记录,标志着中国江河河道截流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能制造30万至4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需要,研发并完成了70万千瓦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及安装。

至此,我国完全掌握了大型机组的研发,截至2014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80万千瓦机组和100万千瓦机组先后投产。

2.1.4三峡工程的生态价值

为改善三峡坝区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防治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大气污染和噪声,以及进行水土保持和绿化等。

大坝左岸的乱石滩变成了花园,并建设了西陵大桥,提高了三峡坝区的人文景观。

同时,随着三峡水库等上游水库的建成,下泄水含沙量减少,延缓了洞庭湖地区泥沙淤积进度。

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减少了原有火力发电的供电压力,按照三峡电站的设计发电标准,相当于每年少燃烧标准煤3528万吨,减排大量废气、废渣。

对长江流域的空气污染、酸雨防治以及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价值。

2.2三峡工程的目标人群及利益攸关者

2.2.1三峡工程的目标人群

广泛来说,三峡工程的目标人群十分广泛,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普惠的影响,更直接的影响,则是对于长江中下游民众。

三峡工程的目标人群主要区分度在于地理位置和行业划分,其主要导向是由国家主导的,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辅助影响。

对于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等主要功能,主要面向长江中下游,其影响区域是由长江沿岸向四周扩散。

从行业来讲,三峡工程对于航运、电力输送、水产及农作物生产诸多行业有着直接的助推作用。

2.2.2三峡工程的利益攸关者分析

(1)邻避效应分析:

三峡工程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目标,工作移民的规模史无前例,影响深远。

在建设过程中,从1994年到2009年,共有125.65万人因房屋被淹没而被重新安置。

三峡工程的影响范围覆盖重庆和湖北19个行政区,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5896亿人口。

相关研究[4]表明,与国际或城市化移民一样,三峡工程移民在迁移安置后往往会因为被迫迁移而遭受经济、社会、文化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多重压力。

究其原因,首先,搬迁之前,移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土地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

搬迁至城镇后,他们从小院住进了楼房,虽对其失地进行了补偿,但无收入或低收入导致移民在经济持家方面更为敏感。

其次,三峡移民安置后,因个人能力或当地就业供需,其就业问题开始显现。

移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而且缺乏相关的就业谋生技术,对城镇生活的节奏依然难以适应,再就业困难重重也造成收入来源不稳定。

为发展生产,移民在享受补贴贷款方面存在较大需求,将希望寄托于政府的帮扶,把政府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也是移民压力的主要来源。

(2)社会成本分析:

三峡工程的社会成本也主要源于移民工作及后续的安置问题,国家面对三峡工程的后续问题提出了多项政策,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三峡后续工作按年度有序推进,实施成效日益凸显。

自2011年来,已安排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发展帮扶项目1800余个,核定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约290亿元。

(3)利益攸关者分析:

从国家层面来讲,三峡工程的成败关乎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命脉,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从行业角度来讲,三峡工程的建立,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产养殖业、航运、农业以至于旅游业等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传统的火力发电等能源产业有一定的冲击;从个人角度来讲,三峡工程无疑是给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供电系统带来的绝大收益,降低了能源消耗,也节省了住户的用电开支,甚至减少了洪水的发生,保障了长江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对于移民来说,其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被迫离开家园,从事陌生的工作;本文认为生物也应当纳入利益攸关者行列,因此从生态角度来讲,三峡工程改变了很多滩涂动物、小型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于大坝周围的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改善了长江中下游的枯水期,给中下游的水生生物带来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2.3三峡工程的公平公正性分析

三峡工程的建立带来了诸多社会及生态问题,例如由于电力输送范围有限,用电配置存在区域性;不同地区的移民安置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移民安置具有差异性;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使得长江中下游的水产养殖及航运业快速发展,而三峡工程所在地区也因为三峡工程电力输送等原因,经济迅速崛起,因此给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具有不平等。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工程的不公平不公正,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尽最大可能的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3.工程的风险分析、防范措施,及相关伦理责任

3.1三峡工程的风险分析

3.1.1社会层面

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非自愿移民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统筹发展的社会治理难题,一方面,移民群体的再安置事宜将会产生社会网络重构、居住空间分异、社会福利变迁、贫困代际传递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建设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以及移民安置政策短期救济、轻后期帮扶,重经济补偿,轻技能培训,从而导致在后移民时代,大量非自愿移民在新的居住区极易被边缘化,同时缺乏再就业技能、对新环境的调试能力不强也会让移民群体致贫、返贫,甚至引发移民群体性聚集事件,如肆意上访、传播不实言论,此类事件不可逆性强、舆论破坏性大,违背了项目投资建设的初衷,更严重会危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不利于我国提升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3.1.2生态层面

三峡大坝的建设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影响,水利大坝在很大程度上对河流健康、河流生物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大坝的修建打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梯度分布,隔断了水生生物、半水生生物、陆地生物的多维度连通性,三峡工程的修筑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一些影响,三峡流域植被遭到了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珍稀的生物物种的生存条件也受到了威胁。

3.1.3经济层面

三峡工程作为一项世纪工程,其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后期的安置费用都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工程的成本及收益预算失误,或者受到其他自然或非自然因素导致工程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伤,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会造成巨大冲击。

3.1.4工程层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很小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工程的失败,如果无法达到三峡工程的预期防洪等级,或者由于施工不合理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大坝决堤,洪水泛滥的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难。

同时该工程属于大型水利工程,初期预算、施工监管、后期监察等工作如果出现漏洞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3.2防范措施

针对三峡工程所带来的各种风险的应对于防范首先应当从国家层面来进行政策部署和整体防控。

2006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布置研究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任务书》,2008年编制完成了《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研究报告》,其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开展了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移民安稳致富与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江中下游影响的对策措施研究和水库管理能力建设研究等。

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明确了三峡后续工作的整体目标,针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问题,考虑库区经济基础差、人多地少基础性矛盾制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创新发展模式,提出了“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综合安置措施,即发展生态产业园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移民参加社会保障给予补助,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从就业、培训、保障等方面,系统、根本地解决移民群众生存、发展、安稳致富的问题,建设和谐稳定的库区。

从工程本身来讲,应进行集中技术研发,攻克相关建造难题,保证工程达到预期标准,实现防洪、发电预期目标,防范经济风险以及国民生命财产安全风险的发生。

3.3伦理责任

伦理责任在下述伦理分析中进行阐述。

4.工程的环境伦理分析

4.1生态环境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千年文明,并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对地区生态稳定,经济发展,科学研究等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生态文化宝库。

三峡工程作为一项空前的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不可免的,但是无论在前期规划、中期建设还是后期安置的工作中应始终保持着将环境友好、资源保护作为工程的伦理准则。

考虑对坝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及其连带影响[6]。

4.2文化环境

长江流域干流途径青海、四川、重庆、江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全国数十个民族聚居于此,他们长期居住在这个地方,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5]。

三峡工程造成了百万级移民规模,对于文化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迁移和文化融合,应重视文化差异,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避免不同文化交融中出现的文化消融的现象发生。

5.工程的职业伦理分析

5.1政府官员伦理分析

政府部门在三峡工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工程的管理者、资金的支持者、监管部门同时也是项目后期的运营者。

因此,政府官员在整个工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官员始终保持着对人民和环境的绝对负责。

对政府官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伦理道德层面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律法规和党对他们的要求。

5.2工程师伦理分析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着多重难题,完成三峡工程设计及建造任务是工程师的首要任务,但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工程师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上述的环境伦理问题和自身的职业伦理准则,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不能只看着工程的效果和收益,使得环境遭到破坏,或人民利益受到损失。

6.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三峡工程是中国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一大体现,也是中国水利工程长足进步,是中国人民对大自然进行的尝试性改造。

总体来讲,从三峡工程的设计规划,到后期建成的发展管理,都考虑其对生态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以说三峡工程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性改造。

虽然整体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水文、土地、生物、人文等,但是并没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在环境自愈范围之内。

以三峡工程作为“人定胜天”“改造自然,强于自然”等说法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自人类出现以来从未停止,很多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工程,最终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爱护之情,共同寻求平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