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344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docx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

——青岛四十四中课改的思考与探索

 

    马鹏业,男,1965年5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常委理事、山东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理事、全国讲学稿研究会理事。

青岛四十四中校长、书记。

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第六届优秀校长、全国科研创新型校长、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名校长培养人等荣誉称号。

编著出版了《亦师亦生,教学合一》、《“亦生亦师”教育》两书,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亦生亦师的课堂

    有人说如果丢了教育的灵魂,走尘俗之路,那么,离穷途就不远了,而青岛四十四中在前进中怀揣危机,时刻思考脱俗自救,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新改革,先后在“三三改革”、“一二三四课堂行”和“五个教学环节”的探索中,将学校托起举高。

“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学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课改成果荣获青岛市“十一五”优秀课题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校荣获青岛市教育创新特别奖、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有5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10多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

    在这篇对话中,马鹏业校长清晰的管理思路,凸显出课改一路走来的足迹,鼓舞着热衷创新管理的追求者的信心和决心。

而陶继新先生在对话中巧妙运用经典,把道理深邃、意义迂回的哲理准确传神地概括,如同开渠引水,潺潺灌进读者心田。

于是,我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境界也得到了新的升华。

     “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

    ——“亦生亦师”教育理念诠释

    【马鹏业】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110多名教职工。

近年来,学校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打造出了一个亮丽的“亦生亦师”教育品牌。

“亦生亦师”教育简单说,其核心有三层含义,首先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

亦生亦师从字面上说也是学生也是老师,也是老师也是学生。

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关爱、合作、包容、理解,这种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认识上相互理解沟通、在行为上主动与协同,应是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主动发展相结合,富有教育性的一种师生关系。

    【陶继新】“亦生亦师”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既昭示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有了“教学相长”的意蕴。

教师正是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正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单纯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上,教师可以是教者,也可以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可以是教者。

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亦生亦师”。

这种角色的转换,既是人格平等的一种归宿,也是回归教学本位的一种选择。

    【马鹏业】要建立这种民主关系,我认为关键是教师。

教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能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摒弃那种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陈旧观念,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继新】从人格上说,人生而平等,所以,教师不但不能以知识拥有者自居,也不能以自己是教师而自傲。

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一般人的位置上的时候,就有了平常心,有了平等心。

不管是什么学生,都是可以“因材施教”的。

愈是这样,学生也就越发敬重教师,越能生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马鹏业】再就是,“亦生亦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现代学习观,是学生,也是老师,学生可以做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作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参与,“我的事情我主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我的课堂我作主”;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自信,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继新】是啊!

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的效率不但不会高,还会积淀一种消极的心理。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

中国第一篇教学的论著《学记》就说:

“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的言语,简洁而通达,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

当教师之讲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觉醒,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马鹏业】像您前面讲过的教学相长,“亦生亦师”教育还体现着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发展观,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我觉得在现代信息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构建新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就完全可以做同学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这自然就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样,教师也应该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这自然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当然,这个学习不仅要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陶继新】在当今教学中,课本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吸取生命所需,不少时候,教师反而成了这方面的“弱势群体”。

所以,在这个共同体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教师就要虚心向学生学习,甘做学生的学生。

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与学生竞争着学习。

因为教师如果没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长期不贤于弟子的时候,就会在学生中失去应有的权威,就会变成课堂教与学的落伍者。

因此,学习共同体还有了一种看不见的激励与促进机制,凡是身处其中的人,都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发展者。

    “水到渠成地推进”

    ——“亦生亦师”教育改革探索之路

    【马鹏业】学校教育改革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形成阶段;二是“亦生亦师”教育初步形成阶段,将教改品牌向学校德育、学校课程、学校管理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拓展阶段;三是“亦生亦师”教育深化阶段。

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亦生亦师”教育体系。

    【陶继新】七年多的探索,“亦生亦师”不但在师生那里形成了共识,也形成了你们学校的品牌。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知难而进的决心,没有为了学生发展而努力的志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可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你们破除了困难,迎来了收获。

    【马鹏业】是的,凡是改革就必须有付出,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我校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的一些具体做法。

    事实上每项改革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青岛市自2001年起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校也投身到改革中去,课堂上发生了些变化,但我感到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很多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数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思维下单项知识传授没有什么变化,致使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课堂上,初一新生发言还比较踊跃,初二就不大发言,初三根本不发言,我感到学生在学校收获的不是幸福快乐,而是一种学习兴趣丧失,追求的只有分数。

再就是,老师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成绩可以不惜以牺牲学生的幸福和今后的发展为代价,平时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等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时有发生,可以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苦不堪言。

再就是,学校的声誉危机突显,教学质量位于市中下游水平,学校凝聚力不强,几名优秀教师纷纷调走,初一新生报不满名,已经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005年,青岛市教育部门组织了部分校长到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去考察学习,我感到这些学校硬件条件设施都比较弱,教师整体水平也不高,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却让我十分震撼,也就在那时,坚定了我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我感到,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再不改学校就没有发展空间。

    【陶继新】当学生苦不堪言的时候,考出好的成绩,只是当下的“风景”,一是不可能持久,二是会在学生的心理烙印下“伤疤”。

前者的成绩,只作用于当下,也不可能形成长期的效应;后者的“伤疤”,不但会让学生疼在当下,还会疼在未来。

所以,后来学校声誉每况愈下,当是一种必然。

而看不见的,则是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减退。

    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可贵之处,是让学生有了快乐的课堂经历,有了作为学习主人的愉悦感,也有了取得良好成绩的必然。

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品质,积淀下了优质的心理。

一个忧心于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的校长,看到这样的课堂的时候,当然会“震撼”了。

还不止于“震撼”,您还有了改革的决心与快速的行动。

    【马鹏业】回校后,我组织干部、老师认真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推进教学改革。

首先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老师们往往认为:

只有教才能学会,我教都学不会,不教怎么能学会?

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不是单一从教师那儿听来的,而是多元的学习方式。

为了转变观念,我们“走出去、请进来”,请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华东师大教授到学校举办讲座,每学期都安排老师外出考察学习。

几年来,我们考察了几十所学校。

通过这些手段,让老师们转变观念,提升境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

同时,发挥好干部、优秀教师的典型引领作用。

教改之初,所有干部先上“下水课”,各类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以此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陶继新】没有观念的变革,就很难有行动的变革;可观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改变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课堂教学改革有两个途径:

一是强行推进,二是水到渠成地推进。

您没有强行推进,而是在教师的观念有了变化的时候再行渐进式的改革。

同时,通过“下水课”与示范课让老师们看到了改革之后的新气象,进而动摇了其固有的教学观念,以至自愿走进了课堂改革的行列。

这当是一个智慧,因为多少年的传统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没有看得见的事实,是很难让教师动心与行动的。

   “拨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的那根琴弦”

    ——“亦生亦师 教学合一”教学改革的实施

    【马鹏业】我们当初推进教学改革,主要想改变课堂上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形成了“亦生亦师,教学合一”的教改品牌。

这种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主要有三点:

一是师生的角色可以发生转化,学生可以做老师,老师可以做学生;二是从课堂上来说,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三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传授式教学为既有传授式,又有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元的教学方式。

    学校当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是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采用合围式代替秧田式,因为合围式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交流问题;二是教室里设置了三面黑板,尤其是后方黑板和侧面黑板的增设,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积极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三是改变了备课方式,凝聚教研组的力量,采用一课三备,学校实行讲学稿,教师不再使用备课笔记,讲学稿既是学案,也是教案,做到了学案和教案的统一。

    【陶继新】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无疑会提高其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并会增长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当然,这里的展示舞台,有合作小组之内的展示,也有在三个不同黑板上的展示,还可以是在全班的展示。

有了这么多展示的舞台,也就有了更多学生得以展示的可能。

学生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