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3399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docx

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

线

I

I

I

I

i学院文学院

丨学科门类上

I

i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I

I学号2008401019

'姓名主良

指导教师崔广社

2012年5月14日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保定古莲池碑刻研究

摘要

石刻文献蕴藏着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历史、艺术、医药、科技等

众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统计,保定莲花池收藏碑刻140多通(方),其中包括

书法碑帖碑、皇帝御制诗碑、歌咏古莲花池和修建莲池书院碑、墓碑、庙碑、经幢碑及德政碑等。

这些碑刻对研究保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及莲池书院教育,有着积极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莲池书院

ThestudyofBaodingAncientLotusPondinscriptions

ABSTRACT

StoneInscriptionsbearsfirst-handinformationonmanyaspectsofpolitical,economic,military,philosophy,religion,literature,history,art,medicine,scienceandtechnology.Bythesurvey,BaodingLotusPoolcollectioninscriptionsthroughmorethan140(square),includingcalligraphyrubbingsmonument,theemperorimperialmonument,singingAncientLotusPondandtheconstructionofLotusCollegemonument,gravestone,templemonument,PillarColumnmonumentandbenevolentrulemonument,etc..TheseinscriptionsontheresearchtheBaodingcustomsandhistory,culture,andtheLotusCollegeeducationhasapositiv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Baoding;lotuspond;inscriptions;lotuspondCollege

1

引言

J1I)))))))))))))))))))))))))

1

2

古莲花池碑刻,

,,,,2

2.1

书法帖碑

17||—|riI,,,,,,,,,,,,,,,,,,,,,,,

2

2.2

清代皇帝御制诗碑

2

2.3

关于莲池及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

4

2.4

兀明清墓碑庙碑

5

2.5

明代经幢碑

8

2.6

德政碑

H1,,,,,,,,,,,,,,,,,,,,,,,,

8

3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价值和意义,,,,,,,,,,,,,,

10

4

结语

—口"口}}}}}}}}5555555555555555

,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1引言

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池原名雪香园是元汝南王张柔所凿,开凿具体时间大约为公元1227至1234年。

清时雍正十一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开办书院,后又成为皇帝行宫,保定古莲花池曾经盛极一时。

书院开办,群贤聚集,名声大噪。

各界名流,慕名而至,碑刻记怀。

笔者游莲花池,亲临林立之碑,倍感珍贵,故选此题做毕业论文。

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完成,使人们对保定莲池碑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之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2保定古莲花池碑刻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种类多涵盖历史长,内容丰富,从内容来说,大概可以分为六类:

书法帖碑、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关于莲池及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兀明清墓碑庙碑、明代经幢碑德政碑刻。

2.1书法碑帖

莲花池的书法碑帖主要是指《莲花池书院法帖》,“法帖通常指篆刻在石板或木板上面的书法名家范本,包括其拓本和印刷本。

”①法帖更加注重欣赏石刻中文字的玄妙,“凡专以书迹为重,但赏其点书之妙,因而刻石以传者,为帖。

”②清道光十年,时任直隶总督那彦成为了促进莲池书院学生在书法方面的水平特此命江宁周玉、富平仇二人将六位书法

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这样可以供书院的学生学习和研究,其中包括字体清丽笔墨婉畅的褚遂良的《千字文》、字体整密笔法风劲的颜真卿的《千福碑》、神采动荡的“草圣”怀素《自叙贴》、笔法超逸豪迈米芾的《虹县诗》、笔力遒劲的赵孟頫的《蜀山图歌》、笔力俊逸洒脱的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共刻石50方,价值很高。

这些法帖大都以壁碑的形式嵌刻在北廊墙壁内。

共六册,第一册是褚遂良的《千字文》,第二册是颜真卿的《千福碑》,第三册是怀素《自叙贴》,第四册是米芾的《虹县诗》,第五册是赵孟頫的《蜀山图歌》,第六册是董其昌书法帖,代表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这些书院法帖是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材料,它们毫无疑问地促进了书院学生书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并且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除了这六册《莲花池书院法帖》夕卜,在莲花池的墙壁上还有其他的一些书法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历来名家政客以歌咏莲池为主要内容的诗词,如方观承和张叙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都是关于莲池风景的诗作,被刻成碑帖镶嵌在墙壁上。

此外,保定古莲花池还有

一些其他的书法碑帖,如北碑廊西部的岳飞《前后出师表》,这是八十年代初莲花池管理处从河南南阳武侯祠翻刻而来的。

2.2清代皇帝御制诗碑

保定莲花池保存了七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皇帝诗碑四通七首诗、嘉庆皇帝诗碑两通两首、道光皇帝诗碑一通一首。

分别是《赐直隶总督周元理碑》、《赐直隶总督袁守侗》、《赐直隶总督刘峩碑》、《赐直隶总督梁肯堂碑》、《赐直隶总督温承惠碑》、《赐直隶布政使方受畴碑》、《赐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像赞》。

《赐直隶总督周元理碑》

三辅群瞻首善风,文濡武洁寄枚同。

河工纂重永期宴,民气稍苏慢诩丰。

昔以旬宣职克尽今推节钱任逾崇。

佐人人佐道斯异,挚要无过虚与公。

癸已暮春,赐直隶总督周元理。

碑通高312厘米,宽84厘米,厚26厘米。

碑首雕蟠龙,碑额篆书“御制”二字。

陈美健孙待林郭铮:

《莲池书院》方志岀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58页朱剑心:

《金石学》文物岀版社1981年9月版第三版第172页身有断裂,曾粘补,碑阳下半部剥蚀严重,字迹不清,碑文行书共六列,约70字,周元理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月署理直隶总督。

此碑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赐直隶总督袁守侗碑》

督軍兼理撫民事,責重器資特簡诸。

中外久经勤扬历,淀河并赖善防疏。

葺修行馆猶馀務,保障京畿慎匪纾。

幕府一年凡两易,掄材宅牧益愁予。

赐直隸總督袁守侗。

御筆,最后是所寶唯賢和乾隆御筆兩方璽印。

此碑刻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碑身高290厘米,宽79厘米,厚20厘米,碑文为行书六列,共六十六字,字迹清晰,碑身保存较好。

《赐直隶总督袁守侗碑》碑阴刻有“乾隆赐直隶总督刘峩”诗一首,刻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碑文行书六列,约82字。

水路吉行三十里,烟宫駐跸淀池濆。

和门敞向喜晴午,联席聊酬奔走勤。

赐食漫誇言宴鎬,翕河亦弗類橫汾。

若論潔治軒庭美,祗為□然不為欣。

淀池行宮賜随营王大臣及直隸大小官员食得句即书賜刘峩御笔。

《赐直隶总督刘峩碑》

碑阳为:

畿輔居官為冣久,榆開棨戟俾仔肩。

由來吏治能誰隱,所重民艱在汝宣。

莫以已知自矜也,常如不足尚勤旃。

三年方伯凡三易,摘句翻因意戚然。

賜直隸總督劉峩。

此碑刻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碑身高333厘米,宽94厘米,厚21.5厘米,碑文行书五列,共六十五字,碑身下部有修复痕迹,然字迹清楚。

碑阴为:

今日趙郊明晋省,分疆颁赐例惟循。

车并車步辇诚安逸,後扈前驅體苦辛。

陸壑驾桥训过费,春原積雪代清塵。

载咨推食□甘侣,南府應思有馁民。

赐直隸總督劉峨等食诗以示志。

御笔,玺与碑阳同。

《赐直隶总督梁肯堂碑》

祠旁琴高蹕小停,前行旋復返舟舲。

從心已自加八歲,較我猶然少六齡。

僕僕可稱清且健,肫肫恒籍理而經。

望霖意苦同斯際,歌管仍陳却懒听。

此碑刻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碑身高346厘米,宽69厘米,厚27厘米。

碑文共六列,六十四字。

保存较好,字迹清晰。

《赐直隶总督温承惠碑》

三輔资為政,屏藩衛帝京。

修文敷教化,,講武寄干城。

義正消愚鲁,心纯底治平。

蓮池一泓水,疏濬本源清。

嘉庆辛未闰三月下倪御笔。

嘉庆御笔之宝和执两用中两方玺印。

溫承惠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署理直隶总督,此碑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碑高346厘米,宽90厘米,厚21厘米。

碑文59字,碑身有断裂,但因字迹大,仍很是清晰。

《赐直隶布政使方受畴碑》

南邦昭世德,首善作旬宣。

舊政勉能紹,新猷務普延。

用人先有守,圖志最無偏。

徙倚甘棠蔭,臨風憶昔賢。

嘉慶辛未閏三月下澣御筆。

此碑刻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高340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

碑文六列,六十字。

碑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赐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像赞碑》

剿辦滑城,曾著勳績。

功成定後,用長是擇。

嘉汝忠直,殚心筹画。

剿之撫之,同一敭歷。

賜欽差大臣直隸縂督那彦成像贊。

道光庚寅季嘉御筆。

此碑刻於道光十年(1830年),六列共五十四字,碑身保存良好,字跡清晰。

以上这七通碑刻散布在莲花池的东碑廊内。

在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

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

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自此保定成为当时直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直隶作为畿辅要地,历来受朝廷重视,皇帝通过这些所谓的政治诗来对直隶总督等进行褒奖批评指示警言,希望这些辅国大臣能更好地为

皇帝效力,这些政治诗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颇高,是研究清朝直隶官员政治变革和官职变化的宝贵资料。

2.3关于莲池及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

保定莲池书院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下旨命直隶总督李卫建立的,“莲池书院是保定建院最晚而影响最大的一座书院,它在清末成为燕赵间的最高学府,被誉为全国书院之冠名扬中华。

”①歌咏保定古莲花池和修建莲池书院的碑记大概有十通,都是关于记载莲池建设和书院建设的,他们基本碑刻都是清代时期的。

《莲花池重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

刻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记载了莲池书院创立的经过及莲池书院的建筑格局和地理位置,由时任直隶总督李卫撰文的。

“溯诸道学之士,澄心利物揽胜好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当余心者。

”“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与匡坐吟诵,不相妨杂。

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群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然一俯仰而同领略其高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神游物外,不分畛域,会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两得其所者也。

”关于建筑位置和地理位置的记载是“又即书院东,甬道西地,鸠工庀材,构皇华亭馆若干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

故有南向听事,堂后精舍•便室•东西廊庑.大小曲房,若干间。

”“新旧共为:

门三,堂五,斋四,左右庑八,魁

阁一,廊五,平台一,亭二,楼一,小屋四十余区,池一,桥一。

《重修保定府莲花池碑记》

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碑体字迹不清。

《重濬莲花池东西二渠记》

碑刻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内容是关于疏浚莲池河道,防止淤塞洪灾的。

《莲池书院增修讲舍记》

刻于光绪七年(1881年),是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撰文的,讲述的是莲池书院发展壮大后,需要扩建校舍,记载了扩建校舍的经过并借此在文中阐述了黄彭年自己的办学宗旨。

《历史文化名城保定》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303页这一年书院西院增建了九间房屋,东院增建了十三间房舍。

文中描述了莲池的地理位置“顾书院北临通衢,东、南接莲池,西则笔帖式署,无隙地可辟。

”并且介绍了莲池书院的大小和构造,“书院广十六丈有奇,长仅十丈,而圣殿•考棚•讲堂,及院长•校官之居咸在焉,其为讲舍仅数十楹。

”文中黄彭年“以孝悌忠信化其乡,达则经济,文章酬乎世者郝文忠之居,传大节是以不朽。

”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万卷楼藏书碑记》

此碑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撰文者是时任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文中讲述了莲池书院藏书的类别和数量。

《历代乡贤從祀圣殿记》

建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是莲池书院有关祭祀的碑记,同治二年时任直隶总督刘长佑为了更为直观地让书院的学生学习古代先贤就将《北学编》中记载的直隶“乡贤”的牌位从祀在莲池书院圣殿的西侧。

为纪念此次盛世,莲池书院院长李嘉瑞进京请礼部

尚书,曾在莲花池学习的王桂发写了《历代乡贤從祀圣殿记》,勒刻起来来纪念。

文中讲述了自己学习在此并且讲述了祭祀时的隆重,“余游泮宫之次年,肄业于莲池书院,得见讲堂后圣殿三楹,供祀至圣先师,配以颜曾思孟,而宋儒五子从祀焉。

岁时致祭,礼至隆也。

”并且指出“维持风化,所以奖励后进者。

”这是对社会风气的重视。

《莲花池增修时堂记》

刻于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文中写到莲池的由来和地理位置,增修时堂的历史。

《重修古莲花池公园碑记》

刻于中华民国十三(1924年)年,由刘春霖书写,文中是修缮莲花池的内容并在文中提到了曹锟在保定任职时对重修古莲花池的支持。

《重修保定古莲花池记》

为中华民国二十年(1929年)刻,碑文内容丰富,记载了国家生灵涂炭,记载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犯保定之事,主要记载了保定城内河道多暗沟积久淤塞,疏浚河道任务重大。

《修浚保定莲花池东出水道及南街甘石桥清秽二沟碑记》

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刻,文中首先讲述保定莲花池历史,然后记载了十三旅旅长振唐率全旅将士挑俊东西河沿进水河道的事,完工于壬申年。

2.4元明清墓碑庙碑

《大元敕赐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简称《老索神道碑》)

《老索神道碑》刻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体量较大,高3.85米,宽0.95米,碑身四面有字,不过一面已经损坏,文体为楷体行书。

《老索神道碑》是研究元代保定历史

和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

碑文内容记载的是老索及其子从军的经历,老索是西夏人,蒙古入主中原后西夏归降,记载了几次大的战役,如野狐岭之战,铁门关之战,合州钓鱼山之

战。

1985年该碑原发现在保定颉庄,后移入莲池书院中。

《圆寂长老绶夫衣塔铭》

刻于明成化二十二年(I486年),高僧绶夫圆寂后,其徒弟为其立的塔铭,内容首先是介绍其师俗家姓名,自幼有佛缘,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

碑阴是徒孙和保定老人卿老的题名。

《新建武安王廊记》

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国初始教场之有武安王庙自今日始何以建,”最后不扰民完成建庙之事,“财不费,力不扰民,兴余共成庙事。

《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

刻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碑阳碑文记载关公一生荣耀,忠于蜀汉。

为什么要建关帝庙,碑阴为“助工者”名字。

《皇清诰授武显将军二品顶戴花翎吴公之墓》

刻于同治七年(1868年)碑阳为“皇清诰授武显将军二品顶戴花翎吴公之墓”,字大威武,碑阴为墓志铭,内容讲述的是吴璋和其子吴建勋的善行美德和文治武功,写了其夫

人的淑德贤良。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吳氏諱璋字晉廷號佩之次諸昆第十三直隸清苑人其先元裔居巴林”验证了元代疆域的辽阔和当时民间与西亚联系的史实。

《皇清诰授武显将军总兵衔直隶督标中军副将冷公庆专祠碑记》

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全碑为楷体,碑身高1.63米,宽0.85米,厚0.17米,共31行。

每行约53字。

这是为当时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冷庆立的碑。

碑文中包括冷庆的家世状况和镇压农民起义的经过。

“碑文字里行间充满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起义军的极端仇恨和污蔑,从反面反映了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壮阔场景是研究太平天国及捻军等农民起义的极好材料。

”①

《保定西待保义衽公所碑记》

刻于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字迹不清。

《清武功将军冯公郁亭之墓道》

刻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碑文中文中对冯郁亭将军高度赞扬,“以文武之资创造共和治军,为全国模范,民胥赖以安,名扬中外,其大要以艰苦独立尚俭博爱为主,而孝母待兄弟敦睦无闻。

”,定县王瑚撰文,潍县王寿彭书丹,胶县柯忞篆额。

《重修清苑县庙学碑记》

刻于道光五年(1826年),碑阳是关于重修清苑庙学的记载,碑阴是当地官员为修葺所捐献的银两数。

《重修清苑县内教场关帝庙碑记》

刻于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碑文中高度赞扬关公的忠义德行武功,指出了关公精神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碑阴为官兵捐钱数。

《重修清苑县文庙记》

赵光霞:

《冷庆其人》《文物春秋》1996年第三期

刻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文中不仅记录了修葺的经过,同时还强调了重视教育的必要性,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国家储材皆在庠教”碑阴是驻清苑官员捐献银两数的记录。

《王阳明诗碑》

1862年保定浙绍会所修建王阳明祠堂,王阳明再传弟子魏莲拿出真迹两首,勒刻成碑。

碑阳为王阳明的《天池月下闻雷诗》昨夜月明峰宿顶,隐隐雷声在山麓。

晓来却问

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碑阴为其《夜宿天池诗》野夫权作青山主,风景朝昏颇裁取。

岩傍日晴半溪云,山

下雷声一村雨。

甲申之变系列碑刻

关于李自成起义有关的系列碑刻大概有八通。

“永昌元年三月二^一日,刘芳亮进抵

畿辅重镇保定。

保定城内百姓不愿为朱王朝坚守,纷纷要求开门纳款,可是,署府事同知

邵宗元和新任知府何复,却和当地乡绅张罗俊沆瀣一气,坚决主张守城。

”①《保定府志》

记载“铅丸铁子,喷天抉地,屋瓦飘纷。

人皆戴木板循墙走。

未几,西北楼火,南郭门又火,隍池溃,高橹灰飞,深沟涛散,守者不寒而栗。

”②可见战斗的惨烈,最后这些人未能为明王朝力挽狂澜,最后城破人亡。

《二十二人墓》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记载“甲戌年春余饬官绅为瘗骨之举于西郊火神庙旁得骷髅二十二具,上有血晕痕,齿牙紧咬不散,其迹若有异。

”“二十二人瘗于一穴,则死同时,无一全体,牙固结不解,至今如生,则死同愤烈鸣乎?

岂贸然而死者耶?

或曰明末甲申之变,其地为殉难,诸人丛葬所则此二十二人遗骼异常,都其必当时死节之士。

”可见这是

为纪念当年甲申之变中的死节之士。

碑阴为《二十二人墓祭文》,“令后人得观感焉。

《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

碑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高2.75米,宽0.86米,厚0.155米,碑阴是“泉水犹香”,记载张罗彦义不受辱,缢死于井亭。

姪张伐、张伟、张儋等立石。

《赞张罗彦诗碑》

道光己酉年(1849年)立,文中首先介绍了张罗彦其人,张罗彦“闻国难旋即毁家倡义,坚守保阳城三次,贼不能犯,”文中也提到了为纪念张罗彦而建亭之事。

《明侍御金公殉难碑铭》

高2.24米,宽0.795米,厚0.245米。

碑阴为明侍御金公殉难碑铭,大字楷体。

碑右侧有跋文,左侧无字。

是纪念御史金毓峒遇难的碑铭。

《上谷创建忠烈祠碑铭》

忠烈祠是为了褒扬那些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建祠来祭奠,整体碑体字迹不清,

《重修忠烈祠碑记》

顾诚:

《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221页

康熙十九年《保定府志》卷十七《忠烈》附《甲申纪事》

刻于康熙三^一年(1692年),字迹不清。

《明监军御史金忠烈公传》

刻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长0.96米,高0.58米,保存较好。

《六人小传》

长2.24米,高0.36米,记载的是六人(金毓峒,何复,邵宗元,张罗俊,张罗彦,尹洗),六人小传现嵌刻在南墙壁上,字迹清晰。

以上八通都是关于李自成起义时进攻保定,但是保定官员宁死不投降,率军民奋力抵

抗的历史,期间产生了许多拼死不投降的义士,清王朝为了笼络汉族官绅地主维护他们的政治统治而为这些所谓的“义士”歌功颂德,以宣传维护封建正统忠君报国的思想。

2.5明代经幢碑

明代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两座西夏文陀罗尼经的经幢,而经幢兴起于唐代,它的形制

不同于一般的石刻,“经幢如柱而有八棱,上有盖,下有座,大者寻丈,小者径尺,多刻陀罗尼经,远望之,俯如幡。

”①

这两座经幢于1962年出土在保定北郊区的韩庄村。

两座经幢建立于明孝宗弘始十五年(1502年),1号幢高2.63米,2号幢高2.28米。

“两幢文字布局基本相同,幢身八面刻西夏文陀罗尼经,幢文首末还夹以汉字年号和刻工姓名,文字分大、中、小三体,以中楷为主。

各幢第一面顶端横刻三个西夏文楷书大字,即为幢额,自右而左读为“相胜幢”,“相胜幢”即是这两座经幢的正式名称,当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的简称。

各面文字皆为竖行,每行一般为34或35个字。

第一面第一行楷书(西夏文)死者年月、称号、地点、建幢者和时间,第四行用汉字镌刻刻工姓名;第七面用小字刻幢文书写者姓名;第八面刻助缘随喜人男女姓名法号,两幢合计80余人。

其余从第一面末至第七面全部镌刻西夏文陀罗尼经。

”②这是我国目前现存的有准确年代可考的最晚的西夏文字,“西夏文是由西

夏开国者元昊领导创制的,他领导创制西夏文字基本是从政治目的出发,在外缘关系上显示独立性,对内部人民则着眼于统一,用以巩固统治。

”③具有极高的文字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西夏族的文字演变,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项族现今已经消失,而这两座经幢的出土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党项族最后在中原的活动情况。

2.6德政碑

《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以下称《田婉德政碑》)

此碑刻于开元八年(公元740年),是莲池内现存最早的碑刻,撰文者为徐安贞,武功人苏灵芝丹书(颜真卿在称赞苏灵芝时称其为唐代写碑手),碑高一丈有余,共二十九行,约2000字左右,全碑字体洒脱俊逸刚柔并济,结构严整。

此碑内容记载的是易州刺史事迹,介绍了田婉的世家,其自幼聪慧,时林胡寇边,天

1(清)馬衡:

《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華書局1977年10月第1版卷五第一九七页

2汪双喜《两座珍贵的经幢》《文物春秋》1996年第三期

吴天墀:

《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8页

子震怒,起为易州刺史,在任期间实行开明的政策使之家栗流衍,而余粮栖亩。

爱戴子民

每至大旱忧心如熏,如焱如焚,如焚其身,抚如婴孩,蝗不入境,旱不为灾,既庶能富,逋亡归来,非德之至,其谁有哉?

水积则流,德积则扬,化自下国,声驰遐方,允矣君子,如硅如璋。

可见田婉政通人和,使万民敬仰。

《田婉德政碑》原保存在易县城内,后清朝乾隆年间,时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将其移入保定,后被人弃置在南白衣庵前,在民国二十^一年被运至莲花池中。

1935年,清苑县政府号召捐款来修粘此碑,并且重新竖立起来,建亭保护之,碑阴有为纪念此次修萁此碑而刻的《唐田琬碑亭记》,《唐田琬碑亭记》刻在碑阴右边,字体小,尽量保持了《田婉德政碑》的原貌,可以看出对文物的尊重。

《保定路总管府题名记》

刻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碑阳记载的是元代保定路总管府的达鲁花赤、判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