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吸收塔改造.docx
《运城吸收塔改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吸收塔改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城吸收塔改造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2
3、施工作业准备工作2
4、施工工艺程序与施工方法、技术措施6
5、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15
6、冬季施工措施15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8
8、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环境保护管理20
10、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20
9、安全危害源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表24
10、强制行条文执行计划24
1、工程概况
1.1概况
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6年,2007年11月14号机组投产发电。
电厂规划容量为4×600MW,已建设规模为2×600MW燃煤发电机组,采用直接空冷、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2×2090t/h国产亚临界,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炉。
电厂建设时期的烟气排放指标为烟尘浓度不高于400mg/Nm³,SO2浓度不高于400mg/Nm³,NOX浓度不高于450mg/Nm³。
本工程由北京北科欧远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BOT模式总承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二工程公司大连分公司负责安装改造。
本工程中的吸收塔是整个脱硫系统工艺中最大、最重要的非标准设备。
该工程工程量大,工序交叉多,设备制装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
1.2原有吸收塔主要技术参数
设备名称
吸收塔本体
数量
#1#2各1台
安装标高
0.3m
直径×高度
φ16410mm*36600mm
单台重量(主体)
约420,000㎏
本次施工改造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1、吸收塔浆池增高。
吸收塔下部:
切除距吸收塔基础环板上表面450mm部分,原塔壁板(含吸收塔底板起450mm处切断,烟气入口和原喷淋层)整体抬高6000mm,新增塔壁高度为6450mm共3层壁板。
壁板厚度22mm,共计55吨
2、吸收塔喷淋层增高。
吸收塔上部:
沿距塔壁板顶部4612mm切割开,顶部整体抬高8510mm,新增塔壁高度为8510mm。
共计4层壁板,壁板厚度为12mm共计50吨
3、吸收塔底板切除∅16120以外的中幅板、基础环板及基础环板与中幅板的焊接垫板,地脚螺栓保留。
新增36个M49地脚螺栓,露头长度与原有地脚螺栓一致,安装位置为0°起,间隔10°,环板区域填塞无收缩混凝土。
共计15吨
4、增加2层喷淋层,包括喷淋梁的安装和喷淋层的安装。
共计30吨。
5、原三层喷淋层整体提升2m,主管支管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喷头全部更换。
6、出口烟道由于与实施电除尘接口,原吸收塔的出口烟道全部拆除,重新安装出口烟道。
7、入口烟道由于吸收塔提升6m,入口烟道也相应提升6m,入口烟道的原烟道弯头和短节临时拆除,增加钢架到指定标高位置后,在把拆除的弯头和短接安装并焊接。
并增加一段斜直通。
2、编制依据
DL/T5417-2009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DL/T5419-2009火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程
HGJ229-91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210.2-200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二部分 锅炉机组篇
DL/T5210.5-200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五部分管道及系统
DIN29053金属构件有机涂层和衬里
对金属基体的要求
DIN29054设备金属基体有机涂层和衬里
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脱硫改造的安装设计文件
有关安装、质量、安全的会议纪要
3、施工作业准备工作
3.1人力资源
1、施工负责人董华军
技术负责人江世毅
安全负责人郭晶
起重3人
铆工10人
安装工40人
焊工60人
电工2人
2、所有参加脱硫钢结构施工的作业人员均需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
3、电焊工、起重工、操作工、电工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3.2图纸会审、作业技术及安全交底
1、已组织图纸会审。
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作业方案及厂家特殊工艺要求,做到明确设计意图、熟悉系统结构、切实掌握脱硫钢结构安装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3、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3.3工器具及材料
1、25T塔吊1台
25T汽车吊1台
30T运输板车1辆
2T手拉葫芦10台
3T手拉葫芦10台
5T手拉葫芦10台
10T手拉葫芦9台
电动角向磨光机Φ1009把
割炬6把
电焊机6台
氧、乙炔工具6套
电焊工具6套
顶升装置
钢跳板、脚手杆、8#铁线若干
2、选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状态正常。
3、计量工器具的规格、量程、精度满足要求,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3.4吊装机械的布置
1、25吨汽车吊负责设备、材料的倒运。
2、1#机组25吨塔吊布置在烟囱的东侧,2#机组25吨塔吊布置在烟囱的西侧,主要负责脱硫改造安装过程中的吊装作业。
3、25吨塔吊在50m作业半径内,最大起重量为25吨。
吊车工作半径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4、25吨塔吊现场布置示意图
5、塔吊负荷表:
3.5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1、施工图纸、相关说明书及有关资料齐全。
2、有关材料和设备已到货,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方案编写完毕且经审批。
4、施工机械备齐,运行良好。
5、施工区域通道清理完毕,道路畅通。
6、施工作业面有安全通道,工作区域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7、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可靠。
9、作业区域脚手架搭设完毕,经验收并挂牌。
9、工作区域配备三级电源盘。
10、氧气、乙炔采取瓶装气。
11、基础标高点确认完毕。
12、图纸、设备、材料等供货及时到位。
3.6施工准备
1、核对原吸收塔图纸与改造的吸收塔图纸,确认顶升重量,计算顶升装置数量。
2、与电厂联系确保吸收塔冲洗完毕,打开吸收塔人孔门,通风。
3、清除吸收塔内部泥浆与烟灰。
4、拆除吸收塔出入口烟道,与吸收塔连接管道以及部分梯子平台。
4、施工工艺程序与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4.1施工方法
4.1.1本工程塔体部分采用液压千斤顶提升倒装法进行安装,将提升装置安装在塔底环板上,提升装置根据技术要求试压完毕后,进行第一次提升作业,提升到位后按图纸找正并完成焊接及检验工作,拆除涨圈,把把涨圈转移到下一层安装位置最后按同样方法依次提升,直至塔体全部组装完毕,壁板提升过程中应同步完成塔体加筋环、塔壁检修人孔、接管和预焊件,平台的安装。
待第二层壁板安装完毕,第三层提升600mm后,对底环板和地脚螺栓进行改造。
切除下部450mm壁板,按照图纸对需要更换的底环板进行拆除,土建单位对二次灌浆30mm灌浆层进行拆除,对新增地脚螺栓进行安装。
对底环板按照图纸进行安装。
提升第三层钢板到图纸规定位置。
安装地脚螺栓,安装地脚螺栓加固板,焊接壁板和底环板的焊缝。
完成底部浆液池的改造作业。
对于吸收塔层和除雾器之间的增高改造,搭设内部脚手架到切割层。
工作面铺满跳板。
安装顶升装置,用20工字钢支座钢平台,使下部塔体形成加固结构和操作平台。
安装调试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调试完毕后,具备提升条件。
按照倒装法的施工方法对增高的4层钢板进行提升,同步增加喷淋梁的安装和管口的安装作业。
4.1.2液压提升倒装法
液压提升倒装工艺提升平稳,安全可靠,无高空作业,可以全天候施工,施工时无噪音、飞尘,作业环境好,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
其工艺特点如下:
4.1.2.1采用液压千斤顶和专用提升装置逐带进行倒装,减少高空作业和脚手架材料。
如采用正装,带板需要高空组对,大大增加人工、机械、材料的投入,并且增大安全费用投入;
4.1.2.2设备定型,可周转使用,可按容器大小灵活组合;
4.1.2.3工序安排更合理,顶升过程不受时间限制、能更好的保证工期;
4.1.2.4液压传动平稳,可控性好,提升速度、高度和同步性易于保证,且液压千斤顶承载能力可通过改变油压来调整,使施工安全可靠;
4.1.2.5附液压提升装置结构图(如下图):
4.1.3液压顶升装置计算与设置
4.1.3.1顶升重量计算
4.1.3.1.1、底部浆液池增高顶升重量计算
G1=200T,G2=30T,G3=100T,G4=50T,G5=30T
其中:
G1为塔壁顶升重量,G2为锥顶重量,G3为除雾器支撑梁和喷淋支撑梁重量,G4为塔体外壁加强筋重量,G5为塔体梯子平台重量;
最大顶升载荷Gmax计算:
Gmax=G1+G2+G3+G4+G5=(200+30+100+50+30)*1.43=410*1.43=596.3T
考虑塔内保温和防腐的重量和塔内积灰等各方面因素。
按照15%的重量算。
596.3*1.15=674.245吨/25=26.96台
其中:
G为塔体及附件顶升重量,K为摩擦及安全系数为1.43;
顶升装置个数计算:
n=Gmax/P=674.3/25=27台,考虑到液压顶的均匀分布,选用29个25吨的液压顶;
其中n为液压顶个数,P为每个液压顶允许载荷。
4.1.3.1.2、上部顶升计算过程
GZ1=40T,GZ2=30T,GZ3=30T,GZ4=30T,GZ5=30T
其中:
G1为塔壁顶升重量,G2为锥顶重量,G3为除雾器支撑梁(除雾器拆除掉)
G4为塔体外壁加强筋重量,G5为塔体梯子平台重量;
最大顶升载荷Gmax计算:
Gmax=G1+G2+G3+G4+G5=(40+30+30+30+30)*1.43=160*1.43=229
考虑塔内保温和防腐的重量和塔内积灰等各方面因素。
按照15%的重量算。
229*1.15=263吨
其中:
G为塔体及附件顶升重量,K为摩擦及安全系数为1.43;
顶升装置个数计算:
n=Gmax/P=263/25=10.52台,考虑到液压顶的均匀分布,选用12个25吨的液压顶;
其中n为液压顶个数,P为每个液压顶允许载荷。
以上计算充分考虑各种重量,并且增加了顶升装置数量,保证顶升余量充分。
4.1.3.3.提升倒装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a逐台检查试验液压千斤顶和阀门、接头等,并以1.5倍额定载荷试验,保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b逐根检查油路的支油管(分配管、分油管)总分配管,总油管和接头、阀门,清污并吹除后采取措施,防止灰尘、砂进入管内;
c全面检查液压控制台、试验操作各电钮,电液阀、信号显示器件,使之处于完好状态,油箱、油液干净;
d逐根检查提升用立柱的不直度和截面误差,提升钩头应在立柱内滑动自如;
e配备足够的胀圈门形卡板,底板定位板、调整用角钢爪,角钢楔子、壁板对口限位板,胀圈抗滑角钢爪。
4.1.3.3液压千斤顶提升倒装法工艺流程
a安装胀圈及胀圈升杆集中落下装置
胀圈采用槽钢22,制作时胀圈滚圆直径应为塔壁内径16410mm。
胀圈离底板250mm左右,焊接胀圈门形卡板,顶升部位应该焊接20mm钢板加强,并在槽钢底部用20mm钢板加强延长50mm。
利用角钢楔和胀圈千斤顶使胀圈紧贴壁板,要注意胀圈断面加强筋板处要焊1-2只防滑角钢。
b安装立柱和稳升滚轮架
提升立柱以放线位置为准,与壁板的间距以提升钩头伸出长度为准,在两个方向以铅坠找正、点焊,并安装立柱支撑;调整稳升滚轮架,使滚轮紧贴壁板,锁定调整螺栓。
c安装液压千斤顶的配管
将千斤顶吊装在立柱上,按千斤顶配管方向要求与立柱联接;拉紧提升杆,使每个提升钩头与胀圈底面接触;用较低油压逐个启动液压千斤顶,使提升钩头顶紧,确保每个提升钩头受力一致。
d逐带提升
每次提升当壁板下口离底板100mm左右应停止提升并观察10分钟,分别对立柱、提升钩头、胀圈、液压千斤顶、管路等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提升;提升时,各液压千斤顶差异应控制在50mm以内,而且相邻的液压千斤顶差异应接近,调平时,一次调整的液压千斤顶数不超过3个,以防止钩头过多卸荷;提升高度接近带板高度时,应减慢提升速度,严格控制塔体水平,当提升至下带板高度时立即停止提升,且千斤顶最后一个行程不得回油。
4.2吸收塔改造工艺措施
4.2.1吸收塔施工程序
开工准备——提升装置检修——清理积灰——拆除外保温——清除内部防腐层——在底板布置安装提升装置29套——调试提升装置——顶升安装2层——改造底板圈梁板——顶升第三层——焊接并检验——拆除顶升装置——搭设内部脚手架到作业面——安装调试提升装置——顶升上部4层(同时喷淋梁和设备管口)——拆除顶升装置——改造喷淋层——防腐——安装新加的喷淋层——安装除雾器——拆除脚手架——底部防腐——检验。
包装
4.2.2材料验收
⑴检查原材料材质证明书及核对炉批号、材料标识,检查材料是否有可见的外观缺陷(如裂纹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对材料的材质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检。
⑵钢材应无脱皮裂伤、重皮、翘曲等缺陷,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入库,入库的材料应按设备材料管理制度执行。
⑷入库材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并标识,严禁混用。
4.2.3放样、下料
⑴下料时,按图纸指定规格尺寸、长度领料,对号放样、号料,防止混用、乱用,防止出现材料短缺。
⑵放样使用的钢尺,必须经计量法定单位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⑶对有起拱要求的构件,必须在组装前按规定的起拱量做好起拱。
⑷重要尺寸线号料划线精度≤0.5mm,用划针划线;一般尺寸线用钢尺、石笔、粉线划线,但线宽度≤0.9mm。
切割线与号料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手工切割:
±1.5mm;自动半自动切割:
±1.0mm。
4.2.4卷制
壁板卷制前应制作好弧形样板和直线样板,样板采用1mm厚白铁皮制作,弧形样板弦长为2m,直线样板长度为1m,同时须铺设钢平台,作为壁板卷制成形后检测及安装前预组装平台,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曲率变化,还须按吸收塔壁板的曲率制作壁板运输胎具。
壁板卷制成型后应在内壁明显标注规格、厚度、材质、壁板号,并依次直立摆放整齐,以防止变形。
4.2.5浆液层提升
(1)根据提升布置图,清除壁板切割口处以上25mm和以下25mm的防腐层,用于切割吸收塔,并根据提升设备位置清楚上部500*300防腐安装涨圈。
(2)安装制作好的胀圈,安装立柱和稳升滚轮架,将千斤顶吊装在立柱上,按千斤顶配管方向要求与立柱联接;拉紧提升杆,使每个提升钩头与胀圈底面接触;用较低油压逐个启动液压千斤顶,使提升钩头顶紧,确保每个提升钩头受力一致。
安装完成后,对提升设备进行总体试压,以额定压力的1.5倍试压,保持30分钟无压降,并检查各条管路、阀门、接头有无渗漏为合格。
(3)使用气割由内向外进行切割,切1000mm留30mm,提升至涨圈处,待提升装置的的压力达到额定压力的30%,停止提升,切割剩余的30mm,顶升吸收塔2.2米,安装焊接新增第一层塔壁。
完毕,下部与450mm钢板采用采用分段焊接,每隔1000mm,焊接50mm并每隔300mm,内外壁板用20mm钢板固定。
(4)松开胀圈与液压千斤顶,将胀圈下移至新增塔壁,安装涨圈,顶升2.2米安装新增塔壁。
。
(5)拆除涨圈,安装到第二层壁板上,顶升600mm,停止油泵并断电。
(6)拆除距吸收塔基础环板表面450mm的吸收塔塔壁,移除吸收塔部分基础,保管吸收塔地脚螺栓以便地脚螺栓利旧使用。
(7)切割吸收塔底部宽279mm环板(Φ16679*Φ16122),更换δ34钢板。
(9)待吸收塔土建基础施工完毕后,达到合格条件后,继续提升第三层壁板到标准位置,安装完毕第三层壁板,拆除胀圈与液压千斤顶。
4.2.6喷淋层提升
(1)搭设脚手架至喷淋层,在喷淋层内墙壁焊接牛腿搭设平台。
(2)安装制作好的胀圈,安装立柱和稳升滚轮架,将千斤顶吊装在立柱上,按千斤顶配管方向要求与立柱联接;拉紧提升杆,使每个提升钩头与胀圈底面接触;用较低油压逐个启动液压千斤顶,使提升钩头顶紧,确保每个提升钩头受力一致。
安装完成后,对提升设备进行总体试压,以额定压力的1.5倍试压,保持30分钟无压降,并检查各条管路、阀门、接头有无渗漏为合格。
(3)切割距吸收塔顶450mm的吸收塔塔壁,顶升吸收塔2.2米,安装焊接新增塔壁。
(4)松开胀圈与液压千斤顶,将胀圈下移至新增塔壁,安装胀圈重复
(2)动作,顶升2.2米安装新增塔壁。
(5)重复(4)动作两次(根据技术要求调整提升高度)。
4.2.5、焊接
⑴焊接要求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焊接要采取分散应力焊接工艺,同时对施焊的物件进行防变形加固。
为了防止变形,采用临时加强及加固,待物件成型后拆除,用磨光机打磨,恢复原样,再进行下道工序。
⑵部件组合完成后,部件的组合焊口应认真做渗油试验检查,试验合格后,在部件上做永久标记。
每带壁板组装焊接完毕后,均应作具体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各项技术要求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内表面任意两点直径差
≤±10mm
mm
2
塔壁局部凹凸变形
δ≤25时≤13;δ>25时≤10
3
塔体圆度
水平方向样板检查间隙≤4mm,垂直方向样板检查间隙≤1mm
4
塔壁垂直度
<1.5mm/m且全垂直高度误差<15mm
5
顶圈壁板上口水平度
<1.5mm
6
焊缝错边量
壁厚的10%,最大不超过1mm
7
塔体高度误差
+20/-10mm
9
打磨后焊缝余高
内壁焊缝应打磨平整,外壁焊缝应满足成形要求并打磨成圆弧过渡。
4.2.6、吸收塔内部改造
每座吸收塔增加一个高效湍流装置(材质:
PP),安装在吸收入口与第一层喷淋层之间;原吸收塔喷淋层及喷嘴全部更换,支撑梁拆除上移2米,用于安装新增湍流装置;每座吸收塔新增二层喷淋层,原板式除雾器拆除更换为三级屋脊式高效除尘除雾器
4.2.6.1除雾器及支架梁安装
1)除雾器支撑梁安装标高允许误差±3mm,水平距离允许误差+5mm/-0。
2)除雾器支撑梁在支撑板塔壁间预留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允许有负公差。
3)除雾器支撑梁水平允许误差3mm。
4)除雾器挡板与支撑梁标高允许误差为±2mm,除雾器挡板水平允许误差为3mm(圆周方向测9~12点)。
5)除雾器支架应放置平整,除雾器挡板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与烟气流向相反。
6)吸收塔界面冲洗水管及除雾器冲洗水管,应与支架结合紧密,安装角度及方向正确。
7)冲洗水管需要焊接联接时,参考产品安装要求。
4.2.6.2喷淋管梁安装
1)由于喷淋管母管重量较大,且安装高度较高,安装时若随塔体一道提升则会头重脚轻,危险性较大,所以喷淋管母管应在塔体提升完毕后安装;
2)喷淋层支撑梁标高允许误差±3mm。
3)支撑梁的位置中心角误差按线性量计±10mm。
4)喷淋层支撑梁水平允许误差3mm。
5)喷淋层支撑梁在支撑板内与塔壁预留间隙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允许有负公差。
6)各层支撑梁之间垂直距离允许误差±2mm,水平距离允许误差±5mm。
7)喷淋管道支座就位位置允许误差±3mm。
9)喷淋管道必须固定牢靠,喷淋的管连接必须符合树脂粘接工艺要求,喷淋管道安装后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9)喷嘴应通畅无堵塞现象,其安装方向及雾化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10)如生产厂家有相关要求或验收标准,则完全予以采纳。
4.2.6.3塔体内外部附件的安装
1)人孔,检修门安装:
a人孔,检修门位置尺寸误差±10mm。
b人孔,检修门标高允许误差±10mm。
c检修门开关灵活,滑道动作无卡涩现象。
2)管接头、测量孔安装:
a管接头,测量孔安装位置尺寸允许误差±3mm。
b管接头,测量孔安装标高允许误差±3mm。
c管接头,测量孔安装倾角允许误差±0.5°。
d喷淋管道接管座中心位置、标高必须与管道支架梁上的管道安装孔一致,允许误差+3/-0mm。
e所有接管座焊缝100%PT检查符合要求。
3)梯子平台:
a梯子平台安装位置允许误差±10mm。
b梯子平台安装标高允许误差±10mm。
c平台联接口平整,无突起,格栅方向一致,固定牢靠。
d栏杆平整光滑无毛刺,联接牢固可靠。
e循环浆液泵入口滤网安装中心位置、标高允许误差±5mm。
4.2.7、吸收塔顶升稳定措施
4.2.7.1吸收塔浆液层提升时,每个液压装置均用两根Φ108*4.5钢管与地板连接,将液压千斤顶固定。
每个液压千斤顶均同步提升,每次提升距离100mm,施工人员检查每段钢板顶升距离,每段误差在30mm。
当误差超过30mm时,通过调节千斤顶油压阀门来调节顶升平衡。
当风流过大时,顶升期间吸收塔内部均布置4台5t倒链将壁板与地板连接,外部壁板顶部布置三处托绳与附近建筑物连接,以确保吸收塔的稳定性。
在吸收塔顶升结束后,土建施工期间,因为塔壁未下落,将在内部壁板与地板之间焊接8根支撑,以确保吸收塔的稳定性。
4.2.7.1吸收塔顶部提升时,用20工字钢在壁板上支牛腿形成平台,每个液压装置均用两根Φ108*4.5钢管与连接形成刚体整体,将液压千斤顶固定。
每个液压千斤顶均同步提升,每次提升距离100mm,施工人员检查每段钢板顶升距离,每段误差在30mm。
当误差超过30mm时,通过调节千斤顶油压阀门来调节顶升平衡。
当风流过大时,顶升期间吸收塔外部壁板顶部布置三处托绳与附近建筑物连接,以确保吸收塔的稳定性。
4.2.8除雾器拆除安全措施
4.2.8.1、上层除雾器拆除时,以下层除雾器为保护平台。
拆除工作作业是不应用力过猛,禁止野蛮施工。
4.2.8.2、以上层除雾器冲洗管路为依托安装安全绳,下层施工人员把安全带挂在安全绳子上或者除雾器冲洗水管道上。
正确佩戴安全带。
4.2.8.3、拆除除雾器进入塔内的人员不超过4人。
4.2.8.4、施工人员尽最大可能在跳板上行走。
4.2.8.5、安排专人在现场监督。
4.2.8.6、进入吸收塔人员需要进行登记。
4.2.8.7、塔内严禁吸烟。
严禁带火种进入吸收塔。
4.2.8.8、施工人员使用的工具应该随身携带,不应乱放。
放置掉落。
5、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
5.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1.1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如因设计、施工及其它原因,需对设计进行修改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修改。
5.1.2施工及验收应按国家建设规定作好记录并填好表格,并应有相关方签字。
5.2质量保证措施
5.2.1施工人员必须经技术交底并熟悉施工方法、施工内容,明确质量要求。
5.2.2有关质量的要求应遵照实施。
5.2.3施工人员应不断学习,增强质量意识。
5.3安装质量标准
施工中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图纸中没有明确要求的,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执行。
6、冬季施工措施
6.1、施工及防火措施
6.1.1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
6.1.2施工现场严禁用明火或碘钨灯取暖,防止火灾发生。
6.1.3由于冬季用电负荷增大,电工应对有关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并清除周围的易燃物,以防发生电起火现象。
6.1.4在易燃、易爆、配电设施区域应挂标志牌和警示牌。
6.1.5电火焊作业应检查周围及下方有无易燃物,并采取可靠的措施,下班前必须检查火种是否全部熄灭,确认无误后可离开。
6.1.6不宜在雨、雪或大风等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确实需要时,应采取遮蔽,防止静电及火花飞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