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2970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docx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步伐,促使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确保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使各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学术梯队和设备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是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财力许可,择优遴选并进行重点建设的学科。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形成我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我校综合实力。

第三条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大力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建设一批优势和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撑。

第四条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办法

第五条  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要求进行.各校级重点学科对照遴选条件提出申请,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填写《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书》,经材料公示、学校评审后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以申报者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经教育厅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六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原则上与省级重点学科同年进行,申报校级重点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科点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

(二)学科点对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或对我校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三)学科带头人(指第一学术带头人,以下同)必须是我校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职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思想品德好,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身体健康。

(四)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稳定的队伍.

(五)具有能够支持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和仪器设备,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能为本学科点进行高水平科研和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申报程序.

(一)申报学科点填写《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申报书》.

(二)材料公示。

对学科点申报书进行网上公示。

(三)专家评审,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四)评审结果公示。

在校园网上公示评审结果。

(五)学校下文批准。

第三章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第八条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研究专长等方面不断优化.

第九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承担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课题,大力培育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十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十一条加强学术研究基地建设,建成开放型的能接受高校、科研院所或公司企业学术骨干进修或学习深造的教学、科研基地。

第十二条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和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扩大对外交流.

第十三条通过分期分批重点建设,遴选出的校级重点学科达到校内一流水平,争取获得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资格;遴选出的省级重点学科争取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在有条件的重点学科点率先实现硕士点的突破.

第四章建设和管理

第十四条重点学科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3年,第二个阶段为2年。

5年建设期满重新参加下一轮遴选。

第十五条省级重点学科采取省教育厅、学校、学科点三级管理;校级重点学科采取学校、二级学院、学科点三级管理.重点学科以学科点管理为主,二级学院院长负责指导、监督和审核。

第十六条根据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和学校的工作部署,校教务处制定全校学科的发展规划,检查各学科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统一管理审核省政府和学校下拨的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通过立项的重点学科,在学校、二级学院的领导下,根据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与任务,填报建设计划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必须具体详实。

除有总体建设目标和任务外,还要逐年列出建设目标、任务以及培养人才、进行重点研究计划、学科梯队建设计划、科研平台的建设计划,以便执行和检查.

第十八条根据建设计划书,制定具体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落实完成学科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原则上学科带头人不得中途更换),学科带头人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各项计划目标,特别是科学研究目标。

(二)负责本学科点学术梯队的组建、培养,明确学术梯队成员的职责。

(三)制定本学科点分年度建设经费使用计划.

(四)制定学科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

(五)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对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由学科带头人直接组织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在申报立项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攻关。

检查本学科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完成情况。

(六)组织本学科成员积极发表论文、出版学术著作(或教材)。

争取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等各种奖励.

(七)向学校报告本学科点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重点报告科研情况,对重要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必须有专门的简要介绍.

(八)做好学科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抽查、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对于评估或验收不合格的学科点,学校停止配套建设经费。

第二十一条学校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抽查、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

(一)对年度抽查、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点,学校可以采取要求整改、停止拨给经费、撤消重点学科称号的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终期验收不合格的学科点,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学科点参加下一轮申报遴选的资格。

(三)对取得明显建设成效的学科点,给予表彰,并作为下一轮重点学科的遴选依据。

第五章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批准立项的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确保重点学科配套经费的投入.批准立项的校级重点学科,学校将安排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各重点学科应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部委、江西省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努力提高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

第二十三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只能用于与学科点建设密切相关的开支。

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一)论文发表版面费(论文须发表在CSCD核心期刊、CSSCI收录期刊、SCI收录期刊、S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A&HCI收录期刊等)、出版学术专著或译著补贴、科研课题申报费、教学科研奖励申报评审费、专利申请费等(不超过经费总金额的35%).

(二)承办或参加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或比赛所需的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般不超过经费总金额的15%)。

(三)购置学科建设必需的教学科研设备、文献资料、专业电子软件等(一般不得购置单价超过2万元的仪器设备或软件,单价超过2000元的仪器设备或软件由实验中心负责招标采购)(一般不超过经费总金额的20%)。

(四)学术队伍培训、进修,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费(不超过经费总金额的15%).

(五)科研业务费(含测试、分析、计算费等)、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实验室改造费、科研协作费、调研费等(不超过经费总金额的15%)。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南昌工学院重点学科申报书

申报学院(盖章):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学科带头人姓名:

教务处制表

年月日填表

填表说明

1、填表内容要求实事求是。

2、本“申报书”经学校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后,即作为学校与学院的“合同书”执行,在建设周期内作为学校对学院的学科管理和建设水平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

3、申报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名称,一般应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确定,特殊情况也可另取学科名称。

4、发表论文SCI、SSCI、EI、A&HCI等收录论文均只计算第一作者及第一作者为其研究生的第二作者的论文。

5、国内核心期刊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类,包括管理学.可查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网页,网址:

http:

//159。

226.100.178/html/lyqkb.htm),以及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收录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管理学.可查阅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页,网址:

http:

//cssci。

nju.edu。

cn/cssci_qk。

htm)。

若两类核心期刊均收录,只计算一种,不重复计算。

6、SCI指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制作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

7、SSCI指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制作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

8、EI指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

)制作的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

9、A&HCI指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制作的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数据库(Arts&HumanitiesCitationIndex)。

10、SCI、SSCI、EI、A&HCI指网络版,即可通过网络检索到、有检索号即可。

11、出版专著指出版的专著、译著,只计算第一作者。

12、“国家级科研项目”指国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等。

13、科研项目经费必须是到帐并可以实际使用的项目经费,对于涉及多个学科的科研项目,按实际经费使用情况在各学科之间分配,不应在多个学科中重复计算。

14、科研基地是指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等。

15、国家级奖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等。

16、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指教育部评选出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选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18、中华医学科技奖指中华医学学会评选出的中华医学科技奖。

19、省部级奖指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发明奖、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等。

20、发明专利指已经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不含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

21、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指教育部评选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重点学科基本数据汇总表

项目

基本数据

学术队伍

学科

带头人

职称

年龄

学位

主持国家级

科研项目数

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和横项科研项目数

主持校级科研项目数

近三年年平均科研经费

获校级三等奖

及以上奖励数

队伍结构

总人数

正高

副高

讲师

博士

硕士

平均年龄

论文论著

发表论文

共篇

在学术刊物

发表篇

在学术会议

发表篇

SCI、EI

收录篇

SSCI、A&HCI

收录论文篇

核心刊物

论文篇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共部

科研项目

总数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横向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校级项目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万元

获奖和发明专利

获国家级奖共项

获省部级奖共项

其他奖共项

获发明专利共项

科研成果转让共项,直接经济效益万元。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会议次数

参加学术会议次数

其他学术交流

科研基地

国家级

省部级

其他科研基地

教学与

人才培养

本学科在校生规模

学位授予

获学士学位

授予权时间

授予学士学位数

培养质量

省级以上优秀

学位论文数

本科生发表核心刊物论文数

本科生发表省级

以上刊物论文数

本科生获全

国性奖励数

本科生获

省级奖励数

本科生获校

级奖励数

考取

研究生的比例

教学成果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数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数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数

正式出版教材数

工作条件

实验室面积

合计(M2)

生均实验室

(M2/人)

图书总量

(万册)

期刊

种类数

仪器设备总值

计万元

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计台(件)

计算机台数

Internet接

入终端数

管理工作

备注

他奖指校级及以上奖。

其他学术交流含学术访问、攻读博士、攻读硕士等。

直接经济效益指学校到账或可支配的收益。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地位及作用

注:

此表填写不下可加附页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及其特色和意义

研究领域之一:

从事本

研究领域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意义:

注:

每个研究领域填写1页,不要另加附页。

研究领域之二:

从事本

研究领域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意义:

注:

每个研究领域填写1页,不要另加附页。

研究领域之三

从事本

研究领域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意义:

注:

每个研究领域填写1页,不要另加附页。

三。

学科队伍

(一)学科带头人简况

姓名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定职时间

出生年月

主要研究领域

博/硕导批准时间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工作单位(至系、所)

工作电话

办公电话

学术荣誉

手机

电子信箱

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

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次序

1

2

3

4

5

6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

任务

1

2

3

4

5

6

注:

1、由本人填写,不要另加附页。

2、学术荣誉指学术团体职务、政府津贴、百千万人才、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二)学科梯队成员

研究领域

姓名

出生

年月

学位

学历

职称

科学研究专长

注:

1、梯队成员是指本学科点的教学、科研、实验人员;点内工作分工按教学、科研、实验分类。

此表填不下可加页。

2、科学研究专长指本人从事科学研究最擅长之处和特色.

四.科学研究

(一)本学科发表论文情况

发表论文

共篇

在学术刊物

发表篇

在学术会议

发表篇

SCI、EI

收录篇

SSCI、A&HCI

收录篇

核心刊物

发表篇

具有代表性论文清单(限填不超过30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注:

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可加页。

(二)本学科支配科研经费情况

经费来源

合计

分年度可支配经费(万元)

金额

(万元)

比例(%)

合  计:

100%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横向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校级项目

(三)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起讫时间

负责人

科研经费(万元)

注:

分年度可支配经费指当年及前两年。

此表填不下可加页。

(四)科学研究成果

获奖级别

获奖项目合计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备注

国家级

省部级奖

校级奖

(五)科研获奖、鉴定项目、发明专利清单(限3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项目完成人(*)

获奖情况,组织鉴定单位、

时间、水平评价

注:

限填以本单位名义取得的成果,非署名本单位者不填写。

(*)项目完成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填不下可加页。

(六)本学科出版学术专著、译著(不含教材)情况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

(七)科研成果转让和被采用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完成人

采纳单位、时间

社会、经济效益

(八)主要学术交流活动

1、举办学术会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参加会议人数)

2、参加学术交流

参加学术交流名称

参加人姓名

参加形式

地点

时间

备注

注:

1、限填署名本单位或作者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出版的专著。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2、参加形式:

攻读学位、高级访问、短期进修、出席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等.

3、此表填不下可加页。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一)招生、学位授予

类别

学生

人数合计

招生人数

本科

授予学位人数

学士

(二)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人

获奖名称、等级、时间

(三)近五年出版教材(教学用书)情况

序号

教材(教学用书)名称

作者(*)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

(四)近五年本科生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简介(限20项)

研究生

姓名

科学研究成果名称

论文发表、成果鉴定、获奖、采用情况及评价

(五)近五年本科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本科生姓名

项目来源与经费

起讫时间

(六)近五年毕业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情况

年级

姓名

毕业时间

录取研究生的单位、时间

六.教学科研条件

(一)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是否重点、

隶属关系

使用面积

(平方米)

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台(件、套)

(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单价在万元以上)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价

国别

购买日期

(三)图书资料情况

类别

合计

校(院)图书馆

院(系、所、专业)图书馆(资料室)

藏书量(万册)

中文

外文

期刊拥有量(种)

中文

外文

互联网接入终端数

七.管理工作

(一)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名称

制定时间

(二)管理工作条件(计算机配备及管理软件)

(三)管理特色(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绩效管理等)

八.五年建设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一)科学研究目标

(二)队伍建设目标(包括总人数,学位、职称、年龄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三)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规模和质量)

(四)建设水平目标(指争取更高一级学位授予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

(五)教学科研条件目标

(六)管理目标

(七)其他目标

注:

此表内容应具体、可测,并尽量数量化。

院(系)意见:

院(系)盖章:

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